第三百一十四章 洞庭湖水戰之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汪士榮面帶難色:“平西王爺也想起兵反清,只是世子在朝廷手中。”

王新宇笑道:“平西王爺不起兵也無妨!只要不給本藩添亂就好了!不過他若是不起兵反清,恐怕今後不能在雲貴了,本藩可以容下他,朝廷卻不能容他。”

汪士榮道:“若是王爺有辦法幫我們平西王府救出世子,王爺自然願意出兵反清。”

王新宇沉思片刻道:“要救出世子,恐怕難度極大!倘若平西王爺一直不起兵,等到本藩收復了京城,到了那時候,若是朝廷要和王爺翻臉,本藩該如何是好?畢竟平西王府的第一美人都在本藩這裡了。或許,本藩可以給你們指一條明路。”

“不知道到時候王爺要如何對待平西王府?”汪士榮滿是疑惑的問道。

王新宇轉身喊道:“來人,拿地圖上來!”

一名親兵呈上了地圖,王新宇開啟地圖之後,指著地圖上雲貴地區說道:“其實雲貴實在太窮了,都是貧瘠的山地,糧食收成都無法自給自足,平西王爺在雲貴的稅收根本就不夠養活那麼多人。如今湖廣已經開戰,貿易中斷,韃子朝廷又限制了八旗特供品流入,平西王爺恐怕沒多少收入了吧?”

汪士榮點了點頭道:“王爺所言極是,自從湖廣開戰之後,收入便降低很多。韃子朝廷又開始禁八旗特供品了,還斷絕了我們的餉銀,現在平西王府早已入不敷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新宇略微思索了片刻道:“若是平西王爺肯出兵反清,本藩可以給王爺支付餉銀。”

“學生也曾勸過王爺,可是王爺實在放心不下世子。”汪士榮回道。

王新宇指著地圖上的印度東部地區道:“倘若王爺擔心世子,不肯向清廷出兵也無法,只是雲貴不是長久之計。你看這裡,這裡距離雲貴不遠,而且土地肥沃,在吐蕃南部,氣候也不會太熱,和昆明相當,你們也可以選擇佔領這裡。”

汪士榮看著印度東部地區的地圖,疑惑的問道:“這裡的地盤也不小,難道這裡沒有軍隊嗎?我們去了,能佔領否?”

“只要平西王爺願意出兵,自然沒問題!”王新宇道,“這地圖,你也拿回去給平西王爺吧,何去何從,讓平西王爺自己決定。”

目前只要吳三桂不搗亂,瓊州軍解決湖廣根本就不成問題,吳三桂願不願意起兵反清,都沒有多大影響。不過為了讓吳三桂見識到瓊州軍的厲害之處,王新宇還是讓汪士榮去參觀即將到來的洞庭湖之戰。

“還請汪先生先參觀洞庭湖之戰後再回去吧!”王新宇提出了邀請。

汪士榮跟著王新宇,上了一艘車船。

車船上層的輕甲板不是很大,上面除了有舵樓,桅杆和長管加農炮外,就非常狹窄,沒有多少站人的地方。

“走,到舵樓上去!”王新宇招呼道。

兩人走進位於船尾的舵樓上,這艘船的舵樓是密封式的,有厚實的橡木船板保護,可以避免船內的人員遭到對方武器攻擊。舵樓上面有點像後世船隻的駕駛臺,船舵也不是直接用槓桿操縱的,而是圓盤式的舵**作。

負責掌舵的水手只要轉動舵輪,透過齒輪連桿,可以帶動船尾的舵轉向,舵輪採取了省力的傳動比,水手轉動舵輪的時候十分輕鬆。之所以採取舵**作,是因為密封式舵樓的需要。若是傳統的舵,掌舵的人必須站在船尾。採用了舵輪結構,舵手可以靠得前面一些,能從駕駛臺的視窗瞭望前方。

舵樓是在甲板上最高的地方,前面是駕駛臺,後面是船長的房間。

“走,我們去下面看看!”王新宇道。

兩人步入炮甲板內,映入眼簾中的是兩排整齊粗大的火炮,炮手們整整齊齊站在火炮跟前,向王新宇行禮。

“這船很大啊!”汪士榮站在火炮甲板內,看著一排排大炮,贊口不絕道,“這還不是海船,居然能造那麼大,真是不容易啊!可是桅杆怎麼如此低矮?船帆似乎也不夠大,這船在江河中航行,若是遇上逆水,那麼大的船很慢吧?”

王新宇笑道:“這船平時用帆,可是打仗的時候卻不靠帆,而是用人腳來踩動,可以在水面上疾走如飛!”

正在說話的時候,車船離開的了碼頭。

隨著船上的水手們踩動踏板,車船的輪子飛快的轉動起來,車船船尾出現兩條白色的浪花痕跡,車船拖著長長的尾痕,在水面上高速航行起來。

“這船跑得真快!”汪士榮感嘆道。

“水戰中,速度是關鍵,當然了,這艘船除了船速快之外,火力也不弱,碰上一般韃子的船隻,擊沉他們完全沒有問題。”王新宇道。

湘江通往洞庭湖的航道已經全部打通,明軍於農曆五月二十六日進入洞庭湖。

真實歷史上吳三桂同清軍就是在洞庭湖到長江之間展開了一場決戰,結果因為清軍水師將領林興珠的水戰水平遠超過吳三桂,導致吳軍水戰失利。當然了,吳三桂失敗的原因不僅在於水戰失敗,吳應熊被殺,吳三桂年老病逝,都是失敗的原因。若是吳三桂可以多活個幾年,結局也許就不一樣了。

施琅也把決戰地點放在洞庭湖,因為施琅的探子也發現了明軍有一種速度極快的船,按照施琅認為,那種船若是進入水流條件複雜的長江,只能對明軍更有利,畢竟劉國軒也不是一個草包,也懂得利用長江水文條件。同樣都在利用水文條件,那麼擁有一種可以逆水快速航行的船,那就佔了極大的優勢。

而且施琅也知道,其實車船在洞庭湖內作戰,未必比在江裡面更有利,因為在湖水中,水藻、蘆葦、水葫蘆、荷花之類的雜物也多,車船是用旋轉的槳葉來帶動的,極有可能會出現槳葉纏上水草雜物,而導致船速下降。

劉國軒當然也知道車船的弱點,因此車船是放在中間,外圍有內河炮艦,快船之類的其他戰船保護。至於攻擊清軍大船的主要武器,則是由倭人駕駛的杆雷艇來完成的。

明軍水師一共有一百二十艘杆雷艇,由一千多名倭國人來操縱。

其實杆雷艇如果使用好了的話,生存率不會太低。

明軍船隊剛剛進入洞庭湖,前方就出現了黑壓壓的清軍船隊。

密密麻麻的清軍船隊排列著菱形的陣型,向明軍船隊殺來。清軍中軍是四百到五百料的大型福船,上面裝備有紅夷大炮和千斤佛郎機,是船隊的中堅力量;福船外面,是一批海滄船和蒼山船;兩側和前方,都是雙篷船、快哨船、快蟹、小舢板和火攻船之類的。按照施琅的戰術,是小船在前面衝鋒,掩護火攻船,對明軍的大船發起攻擊。

劉國軒的戰術也和施琅的基本上差不多,車船在正中間,是中堅力量,外圍是內河炮艦,再外面是小型快船,攻擊清軍大船依靠杆雷艇,也相當於清軍的火攻船,但是威力要比清軍的火攻船明顯大得多了。

雙方的小船率先向對方發起攻擊,一條條明軍和清軍的小船全速向對手劃了過去。

其實明軍和清軍的小船基本上還是差不多的,沒有多大區別,但是小船上面裝備的武器卻有很大的區別:明軍的小船上配備了藤製的擋板,外面蒙著溼毛氈,在接近對方小船,進入對手射程之內,小船的擋板可以立起來,用來遮擋對手遠端武器的攻擊。此外,明軍水師官兵身上穿的都是藤甲,防護力明顯超過了清軍水師的木甲。

水戰的時候,小船上的士卒是不能穿鐵甲,也不能穿棉甲和皮甲的,因為穿上鐵甲,一旦落水就沉到底了;棉甲和皮甲儘管比較輕,可是會吸水,吸了水之後也是十分沉重,人落進水力就很難浮出水面。

“這都是我們的貴州藤啊!”汪士榮看著身披藤甲的明軍水師官兵說道。

王新宇笑了下:“這個是要感謝平西王爺,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堅固,又輕巧的貴州藤,我們才能裝備那麼多藤甲。”

明軍的小船快速向清軍小船衝去,雙方的船隻高速接近。

“轟轟轟”後面的大船上騰起了團團白煙,大船上的火炮開火了,炮彈呼嘯著掠過湖面,落進水中,騰起了一道道沖天水柱。明軍和清軍的水手們冒著密集的炮火,拼命划著船,向對方的小船衝殺過去。

雙方的大船都在拼命的向對方的小船開炮轟擊,這個年代的滑膛炮精度確實不高,小船的目標又小,速度快,很難被擊中。

不過明軍無論是內河炮艦還是車船,上面的長管加農炮的精度卻要比清軍戰船上的火炮精度要高得多了,原因是,明軍的炮膛內壁是用鏜床加工過的,炮膛十分光滑,而且長管加農炮的身管長,炮彈初速高,精度明顯比清軍的火炮要高得多。

“啪”一艘清軍的小船被從一裡外射來的一發八磅炮炮彈擊中,炮彈砸在小船上,這艘小船立即被擊穿一個破洞,炮彈在船艙內騰起了瀰漫的血霧,被擊穿的船板好像彈片一樣四射飛濺,船上清軍慘叫著倒下一批,小船也開始進水下沉。

不一會兒功夫,又是一艘清軍的小船中彈下沉。

明軍車船和炮艦的長管加農炮不斷開火,連續擊沉了六艘清軍小船。而清軍的大船射出的炮彈,只擊沉一艘明軍小船。

雙方的小船已經接近目標,雙方即將糾纏在一起。雙方大船上的火炮不再對即將接觸的對方小船開火,而是抬高一點炮口,向對方比較後面的大船開炮轟擊。

明軍小船上士卒豎起藤板,弓箭手張弓搭箭,向清軍小船射出一排排亂箭。與此同時,清軍小船也射來了飛蝗般的箭支。

第一輪對射,效果明顯不一樣,清軍小船上射出的羽箭大部分都被藤製擋板擋住了,有少部分的羽箭射在明軍士兵身上,也都未能射穿藤甲,只有少數明軍士卒沒有藤甲防護的胳膊和腿部中箭。

再看清軍那邊,明軍一陣箭雨落了下來,防護力很差的木甲上面扎上箭支,雖說不能保證每一支箭都射穿木甲,可是木甲那不可靠的防護能力,讓不少羽箭從木片的縫隙鑽過,扎入清軍體內。還有的箭支力度極大,把木甲的木片都扎開一個洞,箭頭帶著破碎的木片扎入清兵身軀中,頓時響起一片慘叫聲。

明軍的快蟹船也趕來了,快蟹船儘管也是一種小船,但是船上裝備了子母炮,射程超過清軍小船的弓箭。

“嘭嘭”快蟹船紛紛吐出火舌,瀰漫的白煙從湖面上騰起,炮彈接連擊中了清軍小船。子母炮雖然是一種小口徑的火炮,攻擊大船的話力不從心,可是打小船,一般有兩發到三發炮彈擊中,就能把一艘小船送入水底。

明軍以快蟹船和小舢板相互配合,在清軍的小船隊中來回衝殺,不時把一艘艘清軍的小船擊沉到湖水中。

雙方有的小船撞在一起,接舷跳幫戰開始了。

明軍士卒手裡揮舞著鋼刀和斧頭,跳上了清軍的小船。一陣刀光閃爍,清軍小船上的水兵接連被砍翻在船艙中,或者是被砍落下水。

還有幾艘快蟹船直接撞擊清軍小船,快蟹船怎麼說都比小船大多了,被快蟹船撞上,小船立即就翻了,船上的清兵紛紛落水。

“注意了,小船注意攔住韃子的火攻船!”劉國軒下了命令。

大船上的親兵搖動小旗,向前方的小船發出信號,讓他們注意攔截清軍的火攻船。

前方出現幾艘火攻船,馬上就有明軍的小船劃了上去。小船上的弓箭手開啟火種罐,點燃了火把,再點燃火箭。

“放箭!”一名小船上的什長喊了聲。

明軍弓箭手張弓搭箭,一排火箭向清軍火攻船射了過去。浸泡了松油的火箭扎入清軍火攻船的柴薪上,立即燃起大火,距離目標還遠的火攻船紛紛起火。

清軍後面的小船也殺了上來,極力阻止明軍小船攻擊他們的火攻船。(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