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新式農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名士紳拱手道:“王爺,糧商確實比我們有錢多了,可是當糧商要有後臺的。韃子在的時候,糧商都是他們的人。現在你們來了,南洋公司是唯一的糧商,您讓我們草民拿什麼來做生意啊?”

“其實我們南洋公司想要擴大股份,在湖廣設立湖廣分公司,你們都可以來入股。湖廣總督周制臺和巡撫任撫臺都已經入股了。”王新宇道。

“入股?”士紳們交頭接耳一番。

入股,聽起來似乎很好,大家都知道,這個南洋公司是王爺的公司,而且總督大人和巡撫大人都入股了,不管是當官的,官兵還是地方上的潑皮,肯定不敢招惹這個公司,能夠入股的話肯定是有益無害。可是天上會掉下餡餅嗎?

王新宇看著士紳們一臉疑惑的樣子,知道他們心存疑慮。能夠入股南洋公司對這些士紳們來說肯定是好事,可是他們不相信那麼好的事情怎麼可能落到自己頭上?大家都是聰明人,肯定知道那麼大的公司利潤肯定高,比農田的收入要高。可是他們擔心,自己沒有任何背景,入股之後,是否會被吞了股份?

說起來這個年代人們做生意還是很老實的,不會像後世那樣,搞個騙人的專案,就引誘他人入股,等到錢到手了,然後卷了錢跑路;也沒有後世那樣,欠錢的是爺爺,債主是孫子,別人欠了錢還不起,還得祈禱他別生病別死掉,否則就真的拿不回錢了。

這個年代,既然讓人入了股,就不會卷了錢跑路;欠了別人的錢,別人拿著一張欠條就可以找你要債。

但是這個年代,也存在和同有背景的人合作,被人侵吞股份的事情發生。對方有權有勢,草民入了股之後,雖然也能賺到錢,但肯定不會給你多,說不定還會搞些名目,譬如說經營不善之類的,讓你的股份縮水,然後廉價買下。

真正能夠入官商股份的,都是有一定背景的人。

至於說總督大人和巡撫大人入了股,這點士紳們絲毫不懷疑,他們有背景,也是湖廣的地頭蛇,明軍也需要他們。

可是自己呢?又算什麼?無權無勢的,別人憑什麼送你那麼大一塊餡餅?說不定是陷阱,很可能是明軍收土地給自己的功勳發放功勳田的辦法,如果輕信了,賣了地入股,說不定一段時間之後,對方把股份都退還給你了,那麼自己就失去了土地。沒了土地,拿著那些銀子能夠幹嘛?南洋公司又不缺銀子!

南洋公司的實力,士紳們都很清楚,大到馬車、遊船,小到油燈、琉璃瓶,還有身上穿的衣服,棉布,絲綢,喝的茶葉,吃的糧食,抽的香菸,還有肉制品罐頭,魚罐頭等,現在南洋公司的產品已經深入到家家戶戶了,就連種田的泥腿子苦哈哈們,都用上了南洋公司的商品,這就說明,這個公司多有錢!

公司實力,肯定是完全沒問題,可是世界上有那麼好的事情嗎?

王新宇看著那些疑惑的士紳,於是笑著說道:“我們在湖廣,將會開辦新式農場,你們可以用自己的田地入股,不需要你們賣出你們手裡的農田,只要你們把田地當成一份股份,土地所有權還是你們自己的,而你們用我們的耕種方式,統一使用標準化的農具,進行標準化的生產,把佃戶變成農場工人。不過你們不需要著急著入股,可以先參觀一下,已經入股的制臺和撫臺大人的農場,看完之後,你們回去再慢慢考慮,有三年時間給你們考慮,但是過了期限,就沒有機會了。”

現在的周召南和任紹纊都已經入了股,除了出資一部分銀子入股之外,他們的農田也當成了新式農場入股。

周召南的新式農場,田坎邊上站著大群人們,準備參觀新式農具的工作效率。

畢竟王新宇在前世不是學農業的,什麼雜交水稻,什麼犁耙,什麼收割機之類的,他自然是沒辦法造出來。但是隨著東番島上科學院的建立,科技力量迅速發展,就有人製造出了高效率的新式農業裝置。

有了新式農業裝置,建造大型農場就成為可能。

當週召南和任紹纊見到那些新式農具之後,他們敏銳的發覺,有了這些農具,農民的生產效率可以極大的提高,於是他們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土地拿了出來,當成新式農場的試驗田,家裡的佃戶也變成農業工人。

士紳們來到田坎邊上,見到新式農具,所以的人一陣大譁,實在是那農具的外形太過於古怪,就連被邀請到場的種地好手,也沒有人見過或者聽說過這東西。

這新式農具的主體結構是由一個個帶著刺的鐵圈構成,那些鐵圈也不知如何串連在了一起,渾然一體,與一個支架相連,支架下面還有類似樺頭的刀鏟。而最讓人側目的是,支架前面牽引著的是三頭牛。

初時的驚異過後,眾人也都琢磨出了點味道,這東西確實是農具,類似刀鏟的部件應該和犁頭差不多,而後面的鐵圈,顯然就是耙子了。

前面把土鬆開,後面跟著翻土、平整。合三頭牛之力,倒也不是不行。被邀請過來的種地好手們仔細看過之後,也都看出了些門道來。

這些種地好手,多半是小地主和富農。其實在農村裡面,那些士紳和讀書人不是農業發展的推動力量,他們無非是憑藉著有功名的人可以免除稅收這一條來逐漸侵吞他人土地,最終變成大地主。可是論種田的技能,那些士紳和讀書人幾乎是一竅不通。

而一般的佃戶和僱農,他們之所以會窮困,會沒有自己的土地,除了遭到有功名的士紳階層盤剝是一方面的因素,另外一方面也和他們沒有技術有關,有技術的人,在湖廣一帶,就算是祖輩沒有留下田地,可是自己勤快有些,又有技術,積累起自己的土地,當一個小地主還是富農是足夠的。

所以說,在農村裡面真正的種田高手是小地主和富農,他們依靠自己的耕種技術,維持了自己的家產,使得自己的農田不會被士紳階層侵吞。

而南洋公司採取了股東制的方式,建立新式農場,把諸如周召南和任紹纊這樣的大官,同當地的小地主富農結合在一起,大家一起入股,那些不懂種地的士紳們就當一個什麼都不用管的快樂股東,而小地主和富農就當農場經理,負責經營種植業。

一名富農看了半天之後,開口道:“王爺,是否讓草民來試一下?”

“本來就是給你們試用的,就你好了!”王新宇點了點頭。

那名富農叫來家中一名僱農,兩人開始合作,僱農在後面扶住新式犁,富農親自在前面牽著牛開始耕種。

公曆四月底,農曆三月底,正是湖南開始種植水稻的季節。小麥收成之後,農田經過翻耕就能灌入水,變成水稻田。

僱農扶著支架前端,雙手下壓,犁刀斜斜的插進了土裡。前面的富農牽著牛走,地面的泥土彷彿成了豆腐一般,沒有造成絲毫阻礙。犁頭扎入泥土中,成片的泥土被翻了起來。隨著大犁的前行,後面的滾齒輪耙很快彰顯了其強大的功用,泥土塊在滾耙下紛紛瓦解,化成細小的碎塊。

“天啊!”那些熟悉種地的小地主和富農們紛紛叫喊起來。

這樣的耕種效率,確實是太高了!既然總督大人和巡撫大人把自己的農田都拿出來,交給這些小地主和富農來經營,有了這種新式耕種工具,他們這些經營者完全有把握讓同樣的土地用最少的人手耕種,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短短的半個時辰,就耕種了十畝地!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看到兩人耕種完土地,王新宇又下令道:“換上下一件!”

有人搬來了一個圓形的釘耙犁:“這個是圓盤釘耙犁,是精耕用的。剛才那個大犁,只是初步的翻一下地,要精耕,還需要換這個犁再犁上一遍。”

新式釘耙犁的效率也很高,大約半個時辰,剛剛粗耕過的農田就被精耕了一遍。接著就有人開啟水閘,往農田裡面灌水。

有人已經拿起算盤噼裡啪啦敲打著,算了一筆賬:“按照這樣,除去交給股東的之外,我們還有很多收入。”

王新宇對那些小地主和富農說道:“你們是經營者,只要能夠帶動農業工人,把效率提高上去,功勞自然是你們這些經營者的,你們的收入提高了也是應該的。”

一名小地主站出來:“我願意入股!我可以把我的祖傳技術都拿出來!”

一名富農也迫不及待的站出來:“我也入股!我有技術,可以給我當一個經理,只要有十名農業工人,我就可以負責三百畝土地!”

雖然那些小地主和富農們紛紛踴躍報名,可是周召南卻看出了問題。

“王爺!”周召南把王新宇拉到一邊,“下官發現了一個問題:若是我們都採用了新式農具來耕種,那麼就有很多佃戶和僱農不能轉成農業工人。而我們也不得不退佃,他們要失去租種的土地,那樣讓他們如何活下去?”

退佃,就是把佃戶趕走。這種事情一般的地主都不能做的,士紳更是不會做。除非是佃戶欠下債實在還不起了,才有可能被退佃。被退佃之後的佃戶,就只能變成乞丐或者流民,沒有任何人會願意把土地租給他們的。

其實王新宇卻希望,有了高效率的農具之後,越多的佃戶被退佃越好!因為被退佃的佃戶就能轉型變成工人,進入工廠工作。其實這也是解放勞動力的辦法。

王新宇道:“周制臺放心好了,退佃的佃戶都交給本藩,由本藩來安排他們。他們可以選擇去江南的工廠上班,也可以選擇去南洋。”

周召南有些不忍的說道:“或許有人被退佃之後會活不下去。去工廠他們也做不了,去南洋路途遙遠。”

當年英國透過是羊吃人來獲得更多的工人,現在王新宇採取的辦法是新式農具吃人來獲得更多的工人。雖然在這個轉型過程中,會有很多農民被退佃之後,甚至可能餓死,可是那是進入工業化的必經之路!

一開始採取新式農場的辦法,可能很多士紳還不願意加入,他們的佃戶也就不會被退佃。可是按照王新宇的估計,一年以後,最多兩年,那些士紳們都會把自己的土地拿出來,加入農場,甚至是賣掉土地入股公司。到時候,被退佃的佃戶就多了。

而自己的那些功臣,他們的功勳田遲早也要變成股份併入新式農場的。其實功臣們他們也不懂得種地,還不如把土地交給真正的好手來打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轉眼之間,就已經是中午了。

早就有人在周圍搭起棚子,鍋裡燉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蒸籠上蒸著魚,還有人忙碌著炒菜。棚子裡面,擺放著桌子和長凳。

“各位,中午就在這裡用膳,今天中午本藩請客!吃完飯之後,水田也灌好了,到時候讓你們看看新式插秧方法。”王新宇對大夥們說道。

被請來的所有人都坐在棚子裡面,士卒們飛快的端上一盤盤菜餚。

用膳的時候,那些官員和大儒們同王新宇討論如何分配股份,以及利潤分成的事情,另外又同那些負責經營的小地主和富農們討論收入如何支配。畢竟經營者付出最多,需要分給他們一份。

採取了新式農具之後,所需要的農民就少了,其實也是減少了分配農產品的人。本來按照出租農田,即使是田租收到驚人的七成,給農民還是要留下三成的。而現在,可以把農民的數量減少到原來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那麼就減少了很多人來分農產品,這樣對大家來講,收入都將會提高非常多。

所以官員、大儒和小地主、富農都十分積極。

可是那些普通士紳,鄉間家族頭目,他們卻在猶豫不決,還在持觀望態度,畢竟他們沒有後臺給他們做保證,害怕自己的田地被侵吞,他們又不像小地主和富農那樣,可以擔任農場管理者。(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