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洞庭之戰前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遙遠的歐洲,第二英荷戰爭即將進入決戰,那將是一場規模宏大的海戰,是歐洲戰列艦之間的大決戰。

也就在這個時期,東方一場大規模的水戰也將拉開序幕,那就是洞庭湖水戰。

靈渠,廣西已經進入降水季節,不久前剛剛完工的靈渠水位大漲。靈渠兩岸的道路上,不計其數民夫們拉著纖繩,一艘艘懸掛著明軍水師旗號的戰船正在緩緩透過靈渠。因為靈渠的完工,使得明軍兩百料的戰艦可以順利透過靈渠,其中還有不少是在緬甸的時候繳獲的或者向英葡購買的內河西式戰艦。

“相爺,靈渠已經開通航運,我大軍水師進入湘江,收復嶽州洞庭指日可待啊!”馬雄畢恭畢敬的對郭之奇道。

畢竟郭之奇還是大明首輔,是明面上大明職務最高的官員。

郭之奇撫摸著鬍子感嘆了一聲:“奇蹟啊!真是奇蹟!不過半年多點,居然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程!實在是令人驚嘆!馬軍門,這件事,你可是立了首功!”

“多謝相爺誇獎!”馬雄長挹及地恭敬的回道。

江面透過的戰艦數都數不完,一艘接著一艘駛過,頭尾相連,站在中間,既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尾。

郭之奇感嘆道:“三百多條大船,其中泰西鉅艦一百多條,到了衡州,還有車船一百餘,再加上兩千多小船,此戰我軍大佔優勢!”

馬雄回答道:“相爺,但是韃子水師主帥施琅在嶽州,我們還是不可輕敵!”

“施琅確實是一個強敵!可惜老國姓爺以後,論水戰水平,還真無能能及之啊!不過老夫相信,決定勝負的還是實力!我軍有如此實力,施琅小兒必將授首!”郭子奇看著強大的艦隊,心中信心爆棚。

明軍水師共有大小戰艦兩千六百多艘,其中的殺手鐧是車船。

如今的水盛季節,幾場大雨過後,靈渠的水位高漲,使得大型船隻可以透過,這就是對明軍來講很有利的一方面。

前一段時間,因為天降大雨,清軍曾經趁著降雨來攻打長沙,以為下雨的時候明軍火器無法發揮,想要來佔一個小便宜。

誰知在長沙城牆上已經修建了不少稜堡,明軍可以躲藏在稜堡內向外開槍射箭;炮臺上面也搭起了雨棚,可以給炮位遮風擋雨。結果清軍的試探性進攻以失敗為告終,白白折損了一千多人,狼狽逃回嶽州。

郭之奇和馬雄乘坐一艘戰船,沿著靈渠進入湘江,又順流而下抵達衡州。

船在剛剛碼頭上停靠下來,郭子奇還沒下船,便見到劉國軒帶著幾名親兵迎了上來。

“相爺!馬軍門!”劉國軒上前拱手道。

郭之奇問道:“劉軍門,施琅乃是我軍心腹大患,如今此賊坐陣嶽州,不知劉軍門對上施琅狗賊可有幾分勝算?”

劉國軒回答道:“回相爺,末將雖然不才,但實力決定一切!我軍實力遠勝於韃子,施琅雖是一員水師良將,但在絕對實力面前,末將相信施琅也無力回天!只要末將不出太大的疏忽,此戰必勝!所以說,末將對上施琅,勝負為三七開,末將為七,施琅為三。那三分不過是施琅藉助熟悉水文情況,可能會給末將製造一點麻煩!但有車船在,可以不用考慮水流和風向,進退自如,此戰末將必勝!”

“好!”郭之奇點了點頭,“走,帶本官去看看車船!”

“相爺請!”

一行人走到戒備森嚴的水寨門口,郭之奇環視了一圈寨牆,只見水寨的外圍寨牆都是用泥土糊了起來,遮擋得嚴嚴實實,根本就看不清楚裡面的情況。走進水寨內,他發現水寨是位於湘江邊的一個湖灣裡面,一條水道通往湘江,湖泊的周圍都用寨牆擋住了,可以避免清軍探子來窺探軍情。

水寨內的碼頭上,整整齊齊停泊著一艘艘大大小小的車船。

明軍一共打造了一百五十六艘車船,除了三十六艘一百五十噸級的大型車船之外,另外還打造了一百二十艘小型車船。

大型車船是用荷蘭戰艦上拆卸下來的橡木所建造,結構堅固結實,裝備有十四門火炮,一共是兩對明輪驅動,明輪的外面有厚實的木板罩保護,能夠避免明輪遭到清軍炮擊損壞而導致船失去動力。

郭之奇在劉國軒帶領下,走上了一艘由橡木打造的大型車船。這艘船長度九丈有餘,寬度一丈餘。

“這船上層火炮怎麼那麼少?”郭之奇問道。

劉國軒回答道:“水戰中,距離遠了,火炮難以命中目標,上層兩門炮是遠距離射擊的,炮管長,炮膛光滑,精度高,那種炮的重量太重,成本也高,所以不需要很多。主要的火力是依靠下層甲板的短管炮。”

走進下層火炮甲板,郭之奇見到炮位上整整齊齊站著明軍炮手,每一名炮手都精神飽滿,臉上刻著自豪,可以看得出來,這些炮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

“都是精兵啊!”郭之奇感嘆道。

劉國軒拱手回道:“回相爺,他們都是跟隨末將多年的老兵,他們本來就是在老國姓爺麾下同韃子交手多次了,每次水戰,韃子都沒討到一點便宜!”

郭之奇仔細打量著這些短管卡倫炮,只見這些炮的炮管長度比較短,口徑卻很大,火炮放在結實的木製四輪炮架上,炮輪子卻是鐵製的,卡在滑軌上,滑軌的末端翹起,還有一個結實的阻攔裝置,可以擋住火炮發射之後因為後坐力後退。

“發射完火炮之後,火炮會退回,炮手們裝填好炮彈,一拉這個手柄,火炮就能順著滑軌自動復位了,這樣可以使得發射速度提高許多,不需要用人來復位。”劉國軒指著這種炮的復位裝置介紹道。

郭之奇也算是見識過王新宇的西洋戰艦,於是摸著鬍子點了點頭:“這車船的炮,和泰西人的鉅艦火炮一樣啊!都是很方便!”

兩人說著,又走到車船的下層動力艙。

位於炮甲板下層的動力艙內,有三排帶有靠背的座椅,座椅是木頭製造的,上面鋪著柔軟的坐墊。每一張座椅下面都有一副腳踏板。不過郭之奇看不到腳踏板裡面的結構,只能看到一排的腳踏板透過一根管道連線在一起。

劉國軒指著連線踏板的木頭管道說道:“車船最複雜的裝置就在這裡面。”說著他開啟了木板蓋。

郭之奇往裡面看了一眼,只見裡面每一副踏板下面,都有齒輪同一根蝸桿連線,蝸桿就是把縱向的轉動變成橫向轉動的一種裝置,其實大宋的時候就已經發明了蝸桿了,到了元末張士誠的義軍還懂得製造蝸杆傳動裝置。可是明朝之後,因為海禁的緣故,明朝的造船技術卻一直在倒退,車船失傳了,蝸杆傳動裝置也失傳了。

大明的弊病在於,把宋朝和元朝的壞的都給繼承下來了!宋朝的重視工匠,收取商業稅不去學,偏偏學重文輕武!元朝的重武力,重商業不去學,偏偏學元朝的戶籍制度,搞出了什麼軍戶和匠戶。

而且偏偏這些制度,還規定了祖制不得修改!

宋朝雖然軍事實力很爛,但是至少宋朝還出現過經濟上的改革啊!明朝當然也有出現過改革了,張居正曾經改革過,可是張居正一死,就人亡政息。

其實是和朱元璋的起點太低有關,沒有多少文化的朱元璋被文官一忽悠,就制定了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不過一開始武將勳貴還有很大的實權,後來因為土木堡之變,文官趁機奪走了武將和勳貴的實權,大臣的權力超過了皇帝!

反正江山不是文官的,他們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為自己撈取利益才是關鍵,大不了江山垮了,換一個皇帝都沒什麼。所以大清一入關,文官紛紛投降。

縱觀整個大明,只有正德、萬曆、天啟和崇禎同文官集團抗爭過。可是正德卻意外落水身亡,其實應該是被文官暗算的;萬曆被搞得不敢上朝,最後在悲慘中死去;至於天啟,也是落水,後來就死了;崇禎更是悲慘。

看樣子,當大明的皇帝還要學會游泳啊!有兩個皇帝是落水的!

就透過這些可以看出,正德和天啟肯定是被文官集團暗算!

因為文官集團強大,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匠戶就是最下賤的行業,所以很多宋朝的技術都失傳了,而明末引進的火器和自己的火器,到了後來是質量嚴重不可靠,就是因為文官貪汙,工匠米誒有積極性。明軍對陣後金軍的時候,那些鳥銃與其是用來殺人,還不如說是炸膛自殺用的。

所幸的是,現在的文官集團不是被殺的,就是基本上都是投靠了滿清,成為王新宇的敵人,能夠在戰場上解決他們。否則以他的政治鬥爭能力,若是穿越到萬曆、天啟還是崇禎年間,肯定死在文官手裡。

目前王新宇當然造不出技術先進的漸開線蝸桿,那東西的效率最高,可是漸開線蝸桿需要的技術水平非常高,一點不輸給造蒸汽機的難度,所以他用的是阿基米德蝸桿。

阿基米德蝸杆傳動效率比宋朝的普通圓柱蝸桿要高,加工難度也不算太複雜,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都能弄出來的東西,對於現在的王新宇來說難度一點都不大,而且這種蝸桿的傳動效率可達八成,比宋朝工匠造的普通圓柱蝸桿四成的傳動效率高了一倍。

其實普通圓柱蝸杆傳動效率也能再提高,但是因為宋朝的蝸桿是木頭製造的,木頭齒輪容易磨損,車船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傳動效率嚴重下降,隨著船舶的使用年齡增加,到了最後航速越來越慢。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王新宇使用了鐵製蝸桿和鐵製齒輪,並加上鯨油當潤滑油,提高了傳動效率。

劉國軒又開啟了蝸桿連線明輪的傳動裝置的變速箱:“相爺,這個就是船的核心,在這個箱子裡面都是齒輪,依靠齒輪帶動明輪。”

站在一邊的一位少年也給郭之奇解釋道:“相爺,這些齒輪都是鐵製的,不像木製的那樣會出現老化,齒輪脫落現象,所以這種車船可以長久使用。不過我們還有一種車船,是那些小型車船,為了節約成本,就用了比較容易加工的木頭齒輪。”

這位少年正是徐正明,雖然他的年齡很小,可是徐正明卻是齒輪機械方面的專家!真實歷史上他造出的飛車,就是透過齒輪蝸杆傳動,帶動螺旋槳轉動,讓飛車可以飛起來。

另外一邊的碼頭上,停泊著一百二十艘小型車船。這些小型車船為了節省成本,用的都是普通的木料,是原本明軍一些舊船拆下來的木料,明顯比不上橡木。除此之外,車船的傳動裝置也是木頭製造的,而不是鐵的。

大型車船在將來是可以改成蒸汽機明輪船的,而小型車船,其實就是短期使用的物品,等打完了洞庭湖水戰和長江水戰之後,那些船都可以退役了。

之所以在蒸汽機問世之後先造明輪船,是因為螺旋槳輪船的螺旋槳防水技術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科技發展沒有那麼快。

小型車船的排水量大約五十噸級,在船艙內有二十八名水手負責腳踏船只執行,甲板上面安裝火炮,頭尾各有一門可以轉動的六磅炮,中部的兩舷各有四門兩百斤子母炮。甲板兩邊有女牆,可以防止對方弓箭和鳥銃的殺傷。小型車船上有炮手十四人,水手二十八人,掌舵的兩人,正副船長各一人,弓箭手二十人。

“小型車船靈活,尤其上面搭載了二十名弓箭手,可以發射火箭阻攔韃子的火攻船。用小型車船和大型車船相互配合,是我軍進攻的主力。”劉國軒介紹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們還有兩千多條小船,可以肉搏作戰,也能擔任火攻船。另外,我們還有一種最新式的杆雷艇,駕駛船的是倭國人。”站在一邊的張玉坤補充道。

杆雷艇,就是倭國神風特攻艇的升級版。神風特攻艇的水兵基本上是有去無回的,但是杆雷艇的水兵大部分還是可以回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