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修復靈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豐被調到了黃鵠山,這是一座長四裡,高二十餘丈的江邊小山,這座山是武昌的門戶,若是被明軍攻下黃鵠山,在山上架起大炮,武昌全城就處於明軍炮火威脅之下。

為了穩固武昌城的防禦,周培公提議,在黃鵠山修建炮臺。

畢竟紅毛泥價格昂貴,在黃鵠山上修建炮臺還是用老辦法:在山上開採石頭,使用糯米和泥漿粘合,在山上修築大小炮臺八座,鑄造五千斤重炮搬運上山。一旦開戰,山頭的重炮可以居高臨下,封鎖武昌附近的通道。

韶州城下,明軍正在做攻城的準備。

拿下了韶州,沿著武江往上游走,即可抵達南嶺的南麓。翻過南嶺,就是湖南了。

“報!”一名密探走進中軍大營內,向王新宇遞上了最新的情報。

王新宇看了一遍,把情報遞給王餘佑:“清狗也學聰明了,從我們南洋公司購買水泥,去修築碉堡工事,他們以為這樣就能守住武昌?”

王餘佑接過情報看了一遍:“韃子是學精了!好個以武昌為中心,周圍土城拱衛,堡壘星羅棋佈,溝壑戰壕密如蛛網!火器時代,如此陣型,恐怕是最好的防禦手段吧?”

“等我軍打到武昌城下,還需一年時間。”王新宇道。

“一年內,韃子工事豈不是更加堅固?”王餘佑問。

王新宇很自信的笑了笑:“破壞永遠比建設容易!韃子花了那麼多銀子,從本藩這裡購買水泥回去修建工事。他們卻不知道,這一年內,本藩可以造出多少新式火炮?就按照一個月一門的速度,等我們打武昌的時候,就有十二門線膛炮了!加上現在的四門,共有十六門線膛炮,我們還能造更大口徑的線膛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水泥的堡壘是很堅固,但是清廷鋼鐵產量少,捨不得用鐵芯來加固混泥土,這樣的水泥堡壘本來堅固程度就比不過明軍的堡壘。更何況,王新宇手中的線膛炮,就是用來對付清軍堡壘的最佳武器!

目前陸軍使用的線膛炮是三磅線膛炮,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要在這一年內造出口徑更大,威力更大的線膛炮也不是不可能。

原本王新宇就不想再多造落後的大口徑前裝線膛炮,只想著等到蒸汽機問世之後,解決了技術難題,直接上後裝線膛炮。但現在看這個樣子,清軍在武昌大興土木,或許有必要造兩門到三門十二磅前裝線膛炮陪他們玩玩。

不過距離攻打武昌還早得很,目前最重要的,是先攻下韶州。

韶州城內並沒有多少清軍,只是知州頑固不化,明軍喊話一個時辰也不肯開城投降。於是王新宇下令,做好攻城準備。

攻打小小的韶州城,也不需要太多準備,一百多門各種大炮架起來,對準城頭轟上一陣,接著就驅使尚之信和尚之孝的降軍,扛著簡易雲梯往前衝就是了。

炮聲隆隆,泥土橫飛,韶州城箭樓土崩瓦解,城門轟然倒塌,城牆上被砸出坑坑窪窪的彈坑,女牆垛口都被轟出一段段缺口。猛烈的炮擊,打得城頭清軍根本站不穩腳跟。

“進攻!”負責指揮攻城的曾養性一聲令下。

粵軍扛起簡易雲梯,吶喊著向韶州城發起進攻;後面的閩軍跟上,用鳥銃弓箭,掩護粵軍登城。至於瓊州軍自己的主力部隊,只要開開炮,用線膛槍打幾槍冷槍,其他的士兵都可以搬張凳子坐在那看熱鬧了。

不過一個時辰,韶州城破,清廷知州自盡,城內鄉勇和民壯被打死五百餘人,其餘的兩千多人投降。

王餘佑走進州衙內,見到懸在樑上的知州屍體,冷哼一聲:“螳臂當車,不自量力!連清狗的精銳主力都敗了,何況爾等土雞瓦犬?”

五日之後,明軍抵達樂昌城下。樂昌縣令主動開啟城門,向明軍投降。十日後,廣東最北的縣城平石縣城,也是兵不血刃的落入明軍手中,平石縣令開城投降。至此,明軍已經開啟了通往湖南的大門,下一步就是攻打郴州了。

平石到郴州,沒有較大河流能夠提供明軍水師通航,所有的糧草輜重物資都只能是走陸路運輸。不過好在奪取了廣東的王新宇已經擁有不少人口,可以從當地老百姓當中招募大量民壯,由民壯來擔負起運輸任務。

……

廣西靈渠,這裡曾經是從珠江流域通往長江流域的重要通道,從永樂二年到成化二十三年之間多次修復,但是又多次遭到洪水破壞,靈渠航道堵塞,已經無法通航。

劉國軒站在靈渠邊上,看著靈渠的水緩緩流過。麾下一批水師將領們正在派遣人手,對靈渠進行測量,準備著手修復靈渠航道。

即便是原來可以通航的靈渠,在幾個掐脖子路段的航道寬度也不過才兩丈八尺寬,水深四尺,僅能通航蜈蚣快船以下的小型船隻,明軍水師的大型內河船隻無法透過。倘若要讓目前明軍大量使用的內河縱帆戰船和內河淺水炮艦能夠透過,至少需要四丈寬,水深八尺的航道,這樣就必須進行規模浩大的施工,才能滿足明軍水師透過的要求。

若是按照計劃,武昌之戰將會在一年之後展開,那麼留給劉國軒修復靈渠航道的時間也就只有七八個月的時間。

想要在七八個月之內,完成如此浩大規模的工程,可以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經過勘察,劉國軒判斷,要讓靈渠可以透過內河縱帆戰艦和內河淺水炮艦,這至少需要招募五萬民壯,進行兩年多的施工作業,方可讓靈渠達到透過大型戰船的要求。若是招募十萬民壯也要一年多的時間。

如果招募更多民壯呢?那是不可能了,因為靈渠就那麼長,施工的人再多了的話,也擺不下了。

當年隋煬帝挖掘的運河,是動用了百萬民工,用了三年時間挖通。但是隋運河多長?百萬民工可以一字擺開施工;靈渠才多長?能夠容納十萬民工同時動工差不多是極限了。招募的民工人太多了,不僅糧食供給是個很複雜的問題,而且還影響了當地生產,將會造成怨聲載道,給老百姓留下很壞的印象。

“五萬,最多只能招募五萬民壯,加上我們自己的隨軍民壯,八萬人同時動工!”遠道而來,趕來廣西挑選地方官的首輔郭之奇堅決不同意招募更多的民壯。

當年隋煬帝耗費舉國之力挖掘了大運河,卻也因此亡了國。

何斌提出一條方案:“我們可以簡單的清理一下河道,就憑我們手頭目前的人手就夠了,先讓小船透過,配合鞏昌王的大軍進入湖南。等鞏昌王大軍打到衡州之後,我們再招募民壯施工,讓大部分船隻可以透過。”

劉國軒很失望的搖了搖頭:“若大型戰船無法透過,對將來攻打武昌,安慶,都有很大的影響。沒有大船,也難以控制長江航道。”

郭之奇道:“只要八萬人足矣!八個月施工,待到來年春天雨季降臨,水位暴漲,我們的大型船隻都能透過了!郭某在廣西輔佐陛下多年,對廣西的情況還算瞭解。”

按照郭之奇的要求,航道只需要挖掘五尺深即可,寬度需要增加到三丈以上。不需要太深的航道,施工難度可以降低許多,人們不需要冒著危險,在沒過自己頭頂的水中施工,只需要挖掘兩尺到三尺即可。遇見比較難施工的地段,將會先挖一條引水渠,把水流引走,把這一段河床的水放幹了,再進行挖掘作業。

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工作,明軍就開始動工修復靈渠。在這半個月之內,白文選的大軍為中軍,廣西投降的線家綠營軍為前鋒,從桂林出擊,攻入湖南,連克零陵、永州、祁陽等城池,為明軍修復靈渠創造了有利條件。

白文選攻克永州府之後,便按兵不動,不再貿然推進,而是以永州為中心,佈置防禦,避免清軍反撲,等待中路進攻的明軍主力瓊州軍奪取郴州的訊息傳來,才會向衡州發兵,屆時兩路大軍夾擊衡州。

靈渠附近城鎮都已經落入明軍手中,劉國軒就開始修復靈渠。

修復靈渠的人手都是半兵半民的民壯,尚未動用民工。劉國軒帶過來的一萬多民壯,加上馬雄在廣西招募的兩萬民壯,一共三萬人,浩浩蕩蕩投入到修復靈渠的工作中。

民壯們跳入水中,經過多年的淤積,靈渠的水不深,最深處也不到一人深,淺的地方,只沒過人們的膝蓋。

烈日當空,太陽很大。施工的人們打著赤膊跳進水中,利用冰涼的河水給自己降溫,他們從水中搬走堵塞航道的石頭,挖掘淤積多年的泥沙。

挖出來的泥沙用船隻運走,堵塞在河底的石頭,被人一塊塊搬走。

忙碌的人們忙了一整天下來,因為站在水中曬太陽,每個人都被曬得皮膚黝黑。不過所幸的是輪番作業,每一個民壯的勞動強度都還不是很高。

施工的民壯中,有一位大約四十歲左右,老農模樣的民壯,也和大夥們一起,在靈渠工地上勞累了一整天。

“不行,我得想個辦法逃走!我于成龍乃大清堂堂國子監學子,今日卻和這些粗鄙山野村夫一起當苦力了!”這名中年民壯心裡暗暗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