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移民耽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布木布泰道:“漢人有反抗我們的,也有甘心給我們當豬狗的。我們殺了反抗我們的,剩下的漢人都是給我們當豬羊狗的,有的漢人就和豬一樣,等他們肥了,我們就殺了他們來補充我們的國庫;有的漢人就和羊一樣,我們需要他們養活我們;有的漢人是狗,我們需要他們對付那些反抗我們的漢人!”

布木布泰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當年太祖(老奴)皇帝就不懂得這一點,把關外的漢人幾乎全部殺光了。若不是天聰汗改變戰略,多次入關劫掠漢人來給我們當包衣奴才,今日我們就不可能坐在京城!”

康熙應了聲:“孫兒一定牢記皇瑪麼教誨!”

布木布泰摘下長長的黃金假指甲,伸手在康熙頭上撫摸一下,又繼續說:“皇孫,我大清的國本就是八旗,以八旗為本。這八旗之中,又以滿八旗為上,蒙漢八旗為下。我們以滿八旗控制蒙漢八旗,又以蒙八旗控制其他蒙古部落,以漢八旗控制漢人。如果那些甘心當豬羊狗的漢人都被殺光了,剩下的都是反抗我們的漢人!”

“偽明王逆實在是可恨至極!他是和我們比,看誰的刀更鋒利!”康熙憤怒的說道。

“所以說,攻心為上,現在北方的漢人都已經臣服,我們要儘可能利用他們來對付偽明。現在大清局勢很不妙,半個江南的繁榮之地在偽明手中,偽明水師隨時可能進攻江寧,威脅我們漕運安全。江南被打爛了,稅收也收不上來,只能依靠湖廣糧倉。若是偽明拿下廣東之後,揮師湖廣,我們就要盡失南方!”布木布泰感嘆道。

站在一旁的蘇麻喇姑道:“主子,實在不行,我們就退出南方,守住江北就好了。”

布木布泰苦笑一聲:“當年闖賊獻賊反明,把北方都已經打爛了,北方土地都荒蕪了,人口稀疏,又如何支撐得起八旗鐵桿莊稼?”

蘇麻喇姑道:“主子,其實我們可以開發滿洲之地,滿洲之地肥沃,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漢人變成包衣奴才,去開發滿洲。”

布木布泰輕輕點了下頭道:“此計可行,但滿洲乃我大清龍興之地,不可輕舉妄動,若非到萬不得已,不能打滿洲的主意!如今不是番薯土豆玉米已經在南方大量種植?就讓北方的漢人種植這些植物吧。”

番薯、土豆和玉米等農作物在南方已經大面積種植,布木布泰並非是後來道光那樣一個雞蛋都要花幾十兩白銀才能買得到的人,她對外面的事情還是相當瞭解,知道這些農作物產量極高,而且當時宮中已經有了用這些農作物製作的食品。

“北方氣候寒冷,這些作物恐怕難以存活。”康熙說道。

布木布泰道:“多試幾次,總是有能活下來的。可以鼓勵漢人去種植這些作物。只要能夠在北方種植成功,就不用擔心我們糧食不足的問題。”

也許是明軍的“殘暴”嚇壞了潮州一帶的老百姓,瓊州軍所到之處,百姓都不敢再幫縣令和綠營兵守城。本來在潮州到惠州一線清軍就沒有多少兵力,失去了百姓的幫忙,瓊州軍勢如破竹,突飛猛進直奔惠州。

明軍即將抵達惠州的時候,尚之信又派遣了使者過來,同王餘佑等人暗中聯絡,只等明軍抵達廣州,尚之信就獻出廣州城。他的條件是,讓明廷封自己為王,而且尚之信還保證,就算尚可喜反對,他也有辦法讓廣州全城投降。

至於廣州的八旗將領廣州將軍哈哈木等人,那就交給明軍來處理。相信明軍攻入廣州,哈哈木的滿蒙八旗根本不是對手。

臺灣海峽,一支船隊乘風破浪,透過海峽,一路向北駛去。

船隊中一艘西班牙大帆船上,劉琳站在甲板上,看著碧藍色的大海,在空中翱翔的海鷗,心中感慨萬分。因為她是女子,所以她和她妹妹都有女眷專用的艙室。這艘荷蘭東印度船的條件雖然不如坤興號郵船,但經過改裝之後,條件還算不錯。

普通的老百姓是幾百人擁擠在底艙中,而劉舉人家中還是有幾個銀子的,儘管大部分的銀子被明軍沒收了,但他們身上帶的銀子還是足夠讓他們得到寬敞舒服的艙室。

現在他們總算知道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叫做耽羅島,是位於倭國和朝鮮之間的一座島嶼,乘船過了長江口之後,還要繼續往東北方向航行,前後一共需要航行七天七夜。船隊在經過長江口的時候,將會進入崇明島碼頭補給,隨後再繼續往北航行。

這支船隊共有四艘八百噸級的西班牙大帆船和六艘一千五百噸級荷蘭東印度船,滿載著五千多移民去耽羅島的鴛鴦寨和澄海縣百姓。

船上的伙食條件雖然比不上劉琳原來在家裡的時候,不過比起被關押的那幾天來,已經算是好多了。被關押在鴛鴦寨那幾日,每天只有番薯。他們在船上,每天可以吃到拌了熟花生油、蔥花和醬油的粉,還有豆芽和豆腐可以吃。

若是自己多花點銅板,還能吃到一點肉。

每天吃的粉有寬的,也有細的,這是一種白色半透明的粉,口感滑溜有韌性,吃到嘴裡還是挺好吃的。

不過劉琳他們都不知道,其實這種粉就是用最廉價最高產的番薯做出的粉,這種東西味道好吃,又不會吃多了脹氣,也不會吃膩,並不比米飯差。

特別是看到醬油,劉舉人有些驚詫:“這醬油可是好東西啊!多貴的調味品,居然底艙那些泥腿子都能吃到!”

古代的醬油是一種貴重調味品,一般是烹製高階材料菜的時候才放的,只有家裡比較有錢的人才能吃到。但是瓊州軍因為有南洋公司,無論是精鹽還是醬油,價格都不是很高,屬於一般老百姓可以消費得起的商品。所有調味品裡面,只有用海帶提煉出的味精,以及用雞、香菇等真材實料做成的真正的雞精價格比較貴。

船在海面上航行一天一夜之後,先在廈門停靠,但是船上的“乘客”都不許下船。船隊補充了淡水和蔬菜,又繼續往北航行,在溫州和寧波也都停靠補給,船上的不僅不許下船,連甲板都不讓上去,只有船出海之後,“乘客”們才能上甲板活動。

前後走了五天五夜,抵達長江口的崇明島。

到了這裡就比較自由了,船上的“乘客”可以下船活動一下,因為崇明島這時候是一座巨大的兵營,上面沒有居民百姓居住,只有軍人。

崇明島上是一座巨大的堡壘,修建有四座大型堡壘,每一座堡壘都擁有四座稜堡,堡壘最上面是炮臺,裝備了從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那裡買來的三十二磅長管炮臺炮,還有其他的各種小炮,這些堡壘的火力可以覆蓋海邊碼頭,也能封鎖長江航道。

其實這些堡壘主要是防止清軍偷渡登陸用的,並非是對付江面和海面船隻。明軍的水師力量不是清軍可以比的,清軍根本無力發動正面強攻。

船隊抵達崇明島,船上的百姓被允許下船活動一下。

可是儘管老百姓被允許下船活動,但還是沒有幾個人願意下船,因為這裡實在太冷了,要比廣東冷了許多。大部分的百姓因為常年在廣東生活,就沒有太厚的寒衣,到了崇明島,江南初春的倒春寒,加上潮溼的溼氣,那寒冷是直入骨髓,令人難以抵擋。

大部分的百姓都擁擠在船上,船艙內人多,還比較暖和。另外船上還有專門供暖的爐子,可以給艙內供暖。

劉琳家的條件稍好一點,她有比較厚的大氅,穿在身上比較保暖,但是下了船之後,還是感覺寒意逼人,那種穿透冬衣的溼冷,確實很不是滋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接下來,就有明軍輔兵搬運著一箱箱補給品上船。這次補給的不僅有淡水和食物,還有一箱箱的衣服。

“大家都領取衣物了!去了耽羅島,可是要比南方冷得多了!”一名明軍軍官指著裝滿衣物的箱子喊道。

幾名明軍士卒開啟箱子,裡面是一箱箱的棉衣,都是上海製衣廠剛剛生產的。棉衣外面是嶄新的布料,裡面有厚實的棉花,穿在身上十分保暖,一下就擋住了寒冷的溼氣。

所有的箱子上,都標註有加大、大、中、小各種大小,還有寫著男式和女式的字樣,男式棉衣是深藍色的,女式棉衣是大紅色的。除了棉衣之外,還有棉褲和棉帽,所有的衣服式樣都是統一的。

“一個人只能拿一件,不能拿多了!男女分開,藍色是男的,紅色的女的。還有專門小孩子穿的,箱子上面都有標註!”明軍軍官對著百姓喊道。

老百姓在明軍士卒的督促下,排著隊領取屬於自己的棉衣。

船在崇明島停泊的時間比較長,停了大約一天一夜,次日一早才拔錨啟航,離開長江口,繼續向東北方向的耽羅島航行。

離開長江口,船隊又航行了三天兩夜,在耽羅島的碼頭停靠下來。

耽羅島,也就是濟州島,本來被朝鮮佔領了,後來鄭襲的軍隊攻打了耽羅島,硬生生的把這座島嶼從朝鮮人手中搶奪了過來。至於朝廷中有文官指責鄭襲,王新宇卻幫鄭襲說話:“朝鮮是韃子的藩國,也是幫著韃子的。敵人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敵人,所以打了朝鮮也是應該的!”

而朝鮮的水師也拿鄭襲毫無辦法,本來朝鮮的水師還算是比較強大的,當年用龜船打得倭國水師損失慘重,狼狽逃回倭國。

但現在那麼多年過去了,朝鮮水師還是一點沒有長進。

龜船的炮射程近,遠不如鄭襲的炮艦。

鄭襲水師中,既有大福船,也有西方的軟帆船只,儘管只是武裝商船,但火力還是遠遠超過了朝鮮人的龜船。雙方在交戰中,龜船根本無法靠近。而鄭襲水師的大炮,卻可以輕輕鬆鬆撕開龜船的甲板。

屢戰屢敗,屢次吃虧的朝鮮人還是不願意丟掉耽羅島。結果鄭襲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聯合了倭國人偷襲朝鮮水師,把朝鮮水師幾乎全部送入海底。

現在的朝鮮已經失去了水師,再也無法對耽羅島構成威脅。

與此同時,王新宇還派人去同朝鮮談判,希望朝鮮能夠放棄對清廷的支援,同時把耽羅島“租借”給明國使用。

船隊在碼頭上停靠下來,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半里外的兩座大型城堡,一條大路從兩座城堡之間透過。倘若有人登陸,必然會遭到兩座城堡的交叉火力射擊,將會損失慘重,所以沒有人會冒險在這裡登陸。

因為天色已黑,船停靠在碼頭上,船上的百姓卻不能下船。按照規定,他們今天晚上只能睡在船上。

第二天早上,就有人來了,要把船上的百姓引下來。

“大家準備下船!下了船之後,會有人帶你們去你們的牧場。”一名明軍軍官說道。

劉琳跟著家人下了船,大隊的百姓拖家帶口,在當地官兵的引領之下,往鄭襲給他們安排的居住點走去。

從碼頭到居住點,大約有十五裡路。這些普通的老百姓沒有經過行軍訓練,隊伍中又有老人和小孩,所以行軍的速度十分緩慢,區區十五裡路,五千多老百姓走了一整天,直到天色完全黑下來,他們才到了自己的居住點。

“你們的居住點到了!現在還沒有房子,晚上你們只能住在帳篷裡面。從明天開始,所有人都要開始幹活,青壯年男子蓋房子,女人負責養馬!老人和小孩,我們會安排一些輕鬆的活給你們做!”明軍軍官拉開嗓門對大家喊道。

整座耽羅島就是一座巨大的養馬場,這裡養殖著三種體型的戰馬,分別是看起來最高大威武的西方戰馬,中等高度的頓河馬,最矮小的蒙古馬。

儘管鄭襲的主力兩萬餘人都在耽羅島上,而且這裡修建了星羅棋佈的城堡,不管是清軍還是朝鮮人,都很難襲擊這座島嶼,但是按照要求,每一座居民點都要修建土城和營寨,把居住點圍了起來,外面還要挖掘壕溝,用來抵禦有可能的襲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