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攻佔興化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興化,今天的莆田。

清廷知府李英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他這個知府是順治十七年上任的,任期馬上就要到了,下一任知府陳秉化即將到來。可是就在他馬上就能離開這個不安全的地方時,明軍卻打了過來。

本來明軍在圍困福州的時候,李英就一直在祈禱,祈禱明軍多圍困幾個月,等過了年,下一任知府到來,他離開興化就安全了。

誰知十月份,福州就丟了。十一月份,明軍就到了興化。

得知福州失守的訊息,李英的心就提了起來。明軍還沒包圍興化之前,他想跑,可是他不敢跑,這大清律法平時對官員十分寬鬆,平日裡你怎麼貪汙受賄,欺男霸女都沒事,可是有人來攻打你的府城,你膽敢丟下府城逃跑,那可是抄家滅門的重罪!

相比起來還是武將安全,明軍還沒來得及包圍住興化,興化總兵吳英就帶著綠營主力逃之夭夭了,走的時候還留下一句話,美其名曰:保存實力,同李大人(李率泰)回合,再聯合廣東清軍一起來剿滅海寇。

吳英可以跑,可是李英卻不能跑啊!同樣是英,就姓不一樣,結局完全不一樣。

實在不行,還有最後一招:就是開啟城門,向明軍投降。

不過這一招對那些沒有帶家眷上任的中低級官員來講沒有人敢用,因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啊!你的家人還在清廷手中,你自己投降了,你的家人不要活了?

縣令州官之類的,是不能帶家人上任的,也就是說一旦有人來進攻,縣令州官之類的官員除非不想讓家人活了,否則就是釘死在自己的轄區。知府是可以帶家人上任的,所以福州知府吳六一就選擇了投降。

可是李英不知道哪根筋抽到了,沒有帶家人來興化上任,家人都留在老家。

“完了,完了!”李英唉聲嘆氣,在大廳中焦急不安的來回走動。

福州城都被人打下來了,福州那是什麼城啊!可是封疆大吏駐紮的堅城,也是藩王駐紮的王城,那都守不住,小小的莆田城,怎麼守得住呢。

事已至此,唯有堅守,守不住就自殺身死,用自己一條命換一家大小的命吧。

明軍抵達興化,並沒有馬上攻城,而是和往常一樣,在城外安營紮寨,修建工事,先把城牆圍了起來。至於什麼圍三缺一的辦法也沒湧了,反正清廷的法律是不允許地方官棄城出逃,你缺一個口子給他跑也不會跑的,還不如圍死了。

城外明軍大營外,輔兵們揮汗如雨挖掘壕溝,修建寨牆。雖然已經是十一月份了,但是福建的十一月份一點都不冷,做體力活時甚至還會感覺熱。

“報!南少林智通大師來訪!”親兵進入王新宇的中軍大帳中稟報。

“智通大師?快讓他進來!”王新宇站了起來。

智通大師就是蔡九儀,這時候已經當上了南少林的方丈。蔡九儀並非一個人來的,而是帶來了三百俗家弟子。

“王師來我興化,我少林俗家弟子理應報國!他們都是反清復明的義士,自願加入我大明王師!”蔡九儀見了王新宇便雙手合掌道。

蔡九儀也算是老熟人了,之前王新宇攻打雲霄詔安,就見過蔡九儀。後來蔡九儀又多次來廈門,給王新宇帶來了不少武林高手。這些高手現在都成為了明軍中最精銳的夜不收,還有的成為南洋海軍的海軍陸戰隊特戰隊員。

蔡九儀坐下來後,兩人談起了福建的情況。

“韃子大軍雲集漳州一帶,他們是想在漳州同我軍決戰。除了福建耿繼茂,李率泰的韃子大軍之外,還有廣東尚可喜的大軍。漳州一帶,韃子大軍兵力達到十多萬。”蔡九儀說起了福建的情況。他雖然是少林寺的方丈,但其實也是天地會的成員之一,負責打探訊息,傳遞情報也是他的任務。

駐紮漳州一帶的清軍可謂是兵多將廣,除了有耿繼茂之外,還有尚之信、尚之孝、李率泰、劉進忠、宜永貴、佟國器、劉漢祚、楊國泰,甚至還有廣西孔四貞和孫延齡派來的馬雄、劉彥明、徐洪鎮和徐上遠等將領。

線國安卻因為同孔四貞的矛盾,找了藉口沒有出兵。其實廣西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還是線國安的漢八旗軍隊。本來線國安是孔有德的心腹大將,原本是清軍中的烏真超哈火器兵,順治年間改成漢八旗,是一支擁有精良火器的重兵。

而孔四貞和線國安只見的矛盾是起源於清廷削藩引起的,清廷早就看吳三桂不順眼了,多次在裁剪吳三桂的兵力。順治在裁剪吳三桂,鰲拜掌權後也在裁剪吳三桂。真實歷史上到了後來康熙親政後,不僅僅是裁剪吳三桂的兵力,甚至想要削藩,這才逼反了吳三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孔四貞為了裁剪吳三桂的兵力,以身作則,自求削減兵力。

本來孔有德死後,兵力最強的是線國安,他最有機會繼承藩王。但孔四貞被封為公主,這就杜絕了線國安封藩的可能性。

孫延齡雖然很想當藩王,可是此人能力太差,完全被孔四貞拿捏在手中。

孔四貞又對孝莊和蘇麻喇姑忠心耿耿,所以在廣西就起到了牽制三藩的作用。

現在歷史發生了變化,為了對付對清廷危害最大的瓊州軍,孔四貞下令派遣部將出兵福建,協助福建和廣東的清軍阻攔明軍。

清軍之所以把決戰地點選擇在漳州,是因為漳泉平原地形有利於清軍騎兵發揮。而且漳州距離廣東進,對清廷最忠心耿耿的尚可喜派遣了大軍來助戰,廣西也派遣清軍過來福建,企圖在漳州一帶重創明軍。

“韃子都集中到漳州是最好的!他們來得越多越好!”王新宇大笑。

蔡九儀點了點頭:“莆田雖是府城,但興化總兵都帶人跑了,現在莆田城內只有一千當地綠營,還有一些民壯和雜役之流。”

王新宇道:“這莆田府城,其實不堪一擊。請大師看我如何破城!”

其實王新宇也沒說大話,攻城守城,都是王新宇最擅長的。野戰反而是王新宇不太擅長,不過現在他手中有了野戰利器,已經不怕清軍野戰。

十一月八日,對莆田的攻城戰拉開帷幕。

擁有大量火炮的明軍攻城十分簡單,幾百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對準城牆一陣猛烈轟擊,各種實心炮彈把城頭的女牆垛口和箭樓都轟得稀巴爛,臼炮發射的開花炮彈摧毀了城頭少得可憐的幾門虎蹲炮、投石機和床弩等重型守城武器。

接下來,炮手們把大炮推近,使用霰彈轟擊城頭,打得城頭清軍連站都站不住腳。滾雷般的炮聲隆隆,大地都在震動了,城頭被轟得千瘡百孔,虎蹲炮、投石機、床弩、鐵鍋、磨盤石、夜叉擂、狼牙拍等守城工具也被打得粉身碎骨。

炮彈不斷砸在城頭,裝滿火油的火油罐被擊中,頃刻之間變成一地碎片,火油流出,又是一發開花彈落地,頓時城頭燃起熊熊烈火。

“啪”一發實心炮彈打來,擊中了一口正在熊熊烈火上熬煮的鐵鍋,火星四濺,鐵鍋飛了起來,裡面熬煮的金汁四處噴濺,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惡臭。

幾百門大炮的變態火力,確實讓興化知府李英嚇破了膽。

“蒼天啊!海寇居然有那麼多大炮!這城還怎麼守?”李英叫苦不迭。此時他心中後悔得要死,怎麼沒把家人都帶來莆田上任呢?如果家人在身邊,那現在就可以開門投降了,自己和家人都能活下去。

十年寒窗,好容易才考取了舉人,進士,吃了那麼多苦頭,從一名窮書生當上了官,當然不是為了守土身亡的。而且明軍前幾天修築工事的時候,也讓人喊話了,如果開城投降,自己還是繼續當這個興化知府。

可是李英能投降嗎?投降了,自己活下來,家人就要全完了。

“罷了,用老夫一條命,換全家老小的性命,也是划算了!還是堅守到底吧!”李英萬般無奈的說了一句。

“海寇要填護城河了!快上城頭防禦!”就在這時候有人大喊了一聲。

清軍綠營兵、民壯和雜役剛剛都下了城牆去躲避炮擊了。現在明軍來填護城河,清軍戰戰兢兢的爬上城頭,準備阻攔明軍填護城河。

輔兵們推著一輛輛盾車前進,王新宇雖然對莆田的城防力量嗤之以鼻,但盾車這種攻城工具卻是必不可少的,反正要打造運輸沙袋的車輛,在車輛前面加一個護盾也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還能減輕輔兵傷亡。就算城防再弱,上面射下來的箭支也能傷到沒有任何護甲的輔兵。有盾車保護,那就好多了。

盾車即將推進到城下,前面有木樁鹿砦擋住盾車的去路。輔兵需要離開盾車,用斧頭去劈砍破壞障礙物。

城頭清兵射箭下來,不過那些粗製濫造的箭支,加上雜牌兵很差的箭法,並沒有給明軍輔兵造成多大的傷亡。反而是城下的明軍火槍手和弓箭手幾輪射擊,失去了女牆和垛口防護的清兵就像是下餃子一樣紛紛從城頭跌落下來,掉進護城河中。

“城守不住了!”眼見明軍火力兇猛,城頭的清兵、民壯和雜役紛紛扭頭就跑。

“上!不許後退!”綠營千總帶著督戰隊在後面砍殺敗退的民壯和雜役。

可是任憑綠營督戰隊砍得人頭滾滾落地,那些民壯和雜役就是不敢登上城頭去吃子彈和箭支。逃入城內的民壯和雜役躲進民宅內,怎麼趕都趕不出來。

見到如此場景,李英叫苦不迭:“罷了罷了!既然如此,還不如少死幾個人吧,反正本官也盡力了,朝廷不會拿本官家人怎麼樣。”

之後,李英就下令,派遣民壯和雜役,去燒燬城內的物資倉庫。

城內火光衝天,清兵點燃了倉庫。之後城內的清兵就在李英的指揮下,堵在城門口,準備攔截進城的明軍。城頭是沒辦法立足了,還不如在城門口決戰。

明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填平了幾段護城河,接著架起了簡易雲梯,登上城頭。在城門口的方向,明軍輔兵推著簡易衝車,一下下撞擊已經被大炮轟得千瘡百孔的城門,幾下就把城門撞開了。

城門裡面有堵門的沙袋,也很快就被明軍扒開。

登上城頭的明軍四處衝殺,城頭上幾乎就看不到一名還能站著的清兵。明軍殺到甕城的上面,殺退了堅守在上面的綠營清兵。

“殺!”守在城門外面的明軍衝入城內。

甕城的城頭已經被控制住,明軍衝入城門內的時候根本沒有遭到清軍任何阻攔。

明軍殺入城內,在城內的清兵推著刀車等守城工具上來堵路,在城門內同明軍展開了最後的決戰。清廷知府李英親自帶著一批綠營兵和一批民壯,進行負隅頑抗。

不過那些烏合之眾的頑抗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大部分的清兵都已經分散逃走了,僅僅憑藉兩百多名烏合之眾,和送死的沒什麼兩樣。

見抵擋不住,李英面向北方:“皇上啊!微臣已經盡力了!”

說完,李英拔劍自刎。

“興化就那麼簡單拿下了?這也太簡單了吧?這可是府城啊!比很多縣城都好打多了!”剛剛攻下了莆田城的明軍還覺得不可思議。

攻打興化府城,明軍僅僅付出了陣亡一百多輔兵,三十多名戰兵的代價。城內的一千多綠營清兵、三千民壯和雜役除了三百多人,五百多人被俘之外,其餘的全部逃散了。明軍進城的時候,那些逃散的清兵和民壯早已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

“城內的韃子都躲起來了?暫時不管他們,先把倉庫的火滅了吧!”王新宇下了命令。

明軍撲滅了倉庫大火,但是因為李英提前就點燃了倉庫,使得倉庫和倉庫裡面的所有物資都付之一炬,連一粒糧食,一匹布匹都沒有搶救出來。倉庫內的銀子被燒化了,變成了液體流到大街上,又凝固成堅硬的一塊塊,得用錘子才能敲下來。

三年清政府,十萬雪花銀的可不是吹的,雖然沒有十萬白銀,但在府城內也有三萬多兩白銀。銀子被燒化了,受到一點損失,不過事後敲下來後,明軍還是得到了兩萬多兩銀子。(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