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橫掃金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亞齊城是當地土著人修建的城市,明軍和葡萄牙聯軍圍困荷蘭城堡,修築壕溝工事時,當地土著人一開始很害怕,躲著聯軍。後來膽量大了起來,就遠遠的強勢圍觀。

明軍派遣的翻譯開始做當地土著人的工作:“我們是文明的東方人,我們來到這裡,和那些西方殖民者不一樣,我們不是要奴役你們,我們是要給你們帶來財富!兩百多年前的鄭和下西洋你們不會忘記吧?我們給你們帶來的是繁榮富強。”

三佛齊王國儘管已經滅亡,當地人也從信仰佛教轉變成信仰綠教,可是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在當地人當中世代流傳。即使是三佛齊王國滅亡後,綠教建立的亞齊蘇丹王國,也是大明的藩國之一,可是要向大明朝貢的。

藩國向大明朝貢,明朝回贈的禮物往往更加豐厚,那是大明覺得自己要有面子。但小國不遠萬里進京朝貢,就說明他們是大明的藩國。

自從西方殖民者來到這裡之後,一切都改變了,當地沿海的城市被西方殖民者佔領,國王被驅趕到山區。有些小國直接就被西方殖民者滅亡了,這裡變成了西方的殖民地,西方人在這裡大肆掠奪當地資源,用鐵制品換走黃金珠寶,還把當地人當成奴隸使用。

相比起來,還是當年的大明朝忠厚老實,每次派遣使者進京朝貢,回來的時候總是會帶回大量值錢的好東西,譬如說絲綢,茶葉,陶瓷等寶貝,價值還遠超過朝貢送的禮物。

現在王新宇的南洋公司來了,他是代表大明朝來的,留給當地人的印象相當不錯。跟隨著艦隊一起行動的運輸船上,卸下了一箱箱的貨物,都是陶瓷、鐵器、茶葉、美酒、麵粉和其他各種各樣的好東西,由專人在大亞齊城擺開了販賣。

大明人賣的東西價格公平合理,要走的黃金珠寶又不多,使得當地人欣喜若狂。

其實南洋公司在這裡販賣的東西價格算是貴了,甚至比在歐洲的賣價都高,可是在當地土著人的眼中,黃金和珠寶雖然是好東西,卻要比其他地方的黃金和珠寶價格便宜得多,因為在這裡,黃金只是普通的貨幣而已。

清初的黃金和白銀比價是一比十到一比十二左右,但是到了大亞齊城,黃金和白銀的比價就顯得很低,大概是一比四到一比五左右,而且南洋公司不是拿白銀來換的,而是拿白銀購買了商品過來販賣,這樣賺到的黃金就更多了。

南洋公司從西班牙人手裡賺取了白銀,再拿白銀去大陸買東西,買來的東西在大亞齊城換取黃金,這其中的利潤是十倍以上。

而且南洋公司不僅僅把眼光盯住了同當地人交換黃金,更重要的是開發當地資源,在當地耕種土地,種植經濟作物,開辦工廠,獲取更高的利潤。

賺來的黃金是死的,把黃金存起來,不把它們變成商品,最終也不能變成真正的國力象徵,反而會引起強盜眼紅,最後落了個人死財破的下場。黃金必須變成賺錢的資本,才能賺到更多錢;賺來的錢,要變成鋼鐵和軍隊,才能保證自己的財富不被人掠奪。

南洋公司賺到手的黃金,並沒有直接變成貨幣在市場上流通,而是變成黃金儲備,以黃金儲備來發行紙幣,也就是有多少黃金和白銀的儲備,發行價值多少的紙幣。

這也就意味著,手頭擁有紙幣的人,隨時可以在南洋銀行換到黃金或者白銀。這樣紙幣就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從此把社會上的黃金和白銀都收歸國庫,全部用紙幣取代,在市場上用紙幣來流通。

紙幣得到認可後,紙幣就能取代黃金白銀,給當地土著人發工資,不用讓辛苦賺來的黃金白銀又發還給當地土著人。

只不過紙幣的認可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南洋公司要在大亞齊城周圍開辦工廠,建造種植園,僱傭當地土著人,還是只能把白花花的鷹洋當工資發給他們。而他們隨時可以用鷹洋換回被南洋公司賺走的黃金。沒辦法,在這裡黃金才是大家認可的貨幣。

發行紙幣,取消社會上的黃金白銀流通,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是先幹掉荷蘭人。

至於趕走荷蘭人之後,大亞齊城的歸屬問題,明軍和葡萄牙人有協議的。根據雙方協議,荷蘭人的城堡歸大明所有,葡萄牙人在大亞齊城另外修建據點。葡萄牙人可以在這裡建設港口,開設店鋪,同明國人共同經營。

這當然只是第一步,蘇門答臘島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很低,只要移民幾萬漢人來開荒,這蘇門答臘島就姓大明了,不再是土著人的,更不是荷蘭人的。

至於人口問題,一方面明軍從滿清控制區俘虜人口,另外一方面在自己的控制區鼓勵生育。王新宇甚至把後世蘇聯鼓勵英雄母親多生育子女那一套都給搬了出來,在自己的控制區下,增加人口給補貼,多生育子女給補貼。

當然,補貼銀子鼓勵生育的政策只針對漢人,也包括了完全加入了漢籍的苗、黎、彝、鄂倫春、蒙古人,甚至願意變成漢人的滿人也一視同仁,只要你是漢人,就能享受這個政策。不過信仰了綠教的漢人不享受這個政策,回回和所有的綠教徒,除非拋棄綠教,否則是絕不容許加入漢籍,所以綠教信仰者就直接被排除出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新宇對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大教都一視同仁,允許宗教信仰自由,唯獨對綠教卻刻意打壓。這一點讓很多人不太理解,但只有王新宇自己心裡面明白是怎麼回事,作為幾百年前來的他,自然知道綠教的危害之處。

正因為鼓勵生育政策,所以說人口增長是不成問題。

經過三天準備,明軍已經挖掘好壕溝,修築好遮擋炮彈的土坡。

六十四磅臼炮被人從船上搬運下來,架在土坡後面,昂起炮口對準荷蘭人的城堡。

張玉坤傳令下去:“一切已經準備完畢,攻城!”

“開炮!”炮兵把總一聲令下。

八門六十四磅臼炮一字擺開,伴隨著火藥氣體的膨脹聲,炮彈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了一道道弧線,向荷蘭人的城堡砸落下來。

首輪發射的都是實心炮彈,可是六十四磅重的大鐵球,從高空砸下來,那動能也是不能小瞧的,八發炮彈射出,有六發落空,其餘的兩發砸在城堡上。龐大的炮彈砸在城堡上,立即出現了裂縫,城堡上石頭崩裂,整座城堡劇烈的顫抖。

炮手們清理炮膛,裝入火藥,裝填炮彈,進行第二輪發射。

第二輪發射,經過校對之後命中率變得更高,八發炮彈有五發命中。實心炮彈砸在城堡頂部和城堡外牆上,迸濺出破裂的碎石。落在城堡頂部的炮彈,把城堡頂部都砸穿了,磚和石灰建造的城堡頂部破開一個大洞,落下的磚塊砸傷了兩名荷蘭兵和六名土著兵。幾發砸在城堡外壁上的炮彈,造成內壁石頭迸濺,一名荷蘭兵和四名土著兵受傷。

張玉坤拿起望遠鏡,看著經受兩輪炮擊的城堡。這次他沒有攜帶新式火藥的開花彈,只有實心炮彈和普通開花彈,但是看這個架勢,只要轟擊三四個時辰,城堡就會倒塌。

考慮到炮膛要降溫的問題,一門炮一個小時最多打十發炮彈,一個時辰就是二十發炮彈。八門炮,四個時辰可以打出六百多發炮彈,前面那座小城堡根本經受不起轟擊。

還沒到一個時辰,城堡內承受不住炮擊的荷蘭人就打出了白旗,向聯軍投降。

荷蘭人知道,聯軍繼續炮擊下去,城堡遲早要倒塌。

駐守城堡的范德薩少校自己的手臂都被一塊迸濺的小石塊擊傷,他匆匆包紮了手臂之後,最終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向那些異教徒,東方的魔鬼投降吧,要不然城堡塌了,我們所有人都要死在這裡。”

胳膊上包紮了繃帶和夾板的范德薩少校走出城堡,向外面的張玉坤投降。

但是見到了張玉坤,范德薩還是很不服氣:“這裡是我們的領土!我對你們明國人悍然侵略我們的領土表示抗議!”

“這裡不是你們的領土!你們也是從葡萄牙人手裡奪走的!我們只不過是拿回來而已!這個時代,誰的拳頭硬誰說話就管用!所以我帶來了軍艦,大炮和軍隊!你們除了放棄這裡,沒有別的選擇。”張玉坤很強硬的說道。

范德薩很不服氣的說道:“別看你們現在佔了便宜!等我們的無敵艦隊到了,你們這些軍艦根本就不是對手!我們的艦隊會把你們都送入海底的!”

“很好!”張玉坤冷笑一聲,“我們會好好照顧你的,讓你親眼看到我們是怎麼打敗你們的無敵艦隊!”

明軍奪取了大亞齊城之後,南洋公司立即在這裡宣佈開墾荒地,開發礦產,修建工廠。與此同時,明軍主力大軍登上戰船,繼續向舊港方向航行。

聯合艦隊先到新加坡進行了補給,補充了糧食和淡水,在新加坡港停留一天,之後就離開港口,向荷蘭人所控制的舊港殺去。

舊港,現在叫巨港,是蘇門答臘島上一座大城。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大明曾經在舊港設立了舊港宣慰使,三佛齊王國是大明的藩國,向大明朝貢,由中國人施進卿擔任舊港宣慰使的職務。在舊港一帶,曾經有很多華人在這裡生活。

信仰佛教的三佛齊王國滅亡,亞齊蘇丹王國崛起,綠教徒相對比較不容易相處,所以很多華人選擇離開這裡,但還是有不少人留了下來。

後來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相繼到來,舊港目前控制在荷蘭人手中。儘管荷蘭人在這裡的勢力不是很強,不過也有百來人的陸軍駐守,還有十多艘武裝商船和四艘炮艦。

農曆閏六月二日,公曆七月二十日夜晚,聯合艦隊抵達舊港外海。

天還沒亮,又是沒有月亮,港內漆黑一片。因為聯合艦隊對港內情況也不是很熟悉,夜間不敢貿然進入港內,於是艦隊封鎖了港口,等到天亮之後,艦隊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幾條引水的小船帶領下,殺入舊港內。

“天啊!有艦隊來了!”港內的荷蘭人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就看到一支龐大的艦隊突然殺入港內。

南洋海軍、葡萄牙艦隊和西班牙艦隊一齊殺入港內,大小一百多艘戰艦對港內的荷蘭武裝商船和炮艦進行了一邊倒的屠戮。聯軍的數量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每一艘荷蘭武裝商船和炮艦都要承受十多艘船的輪番炮擊。

舊港中炮聲隆隆,一艘艘戰艦排著縱隊從停泊在港內的荷蘭船隻跟前透過,炮門內的火炮從船頭閃爍到船尾,炮彈下暴雨一樣落在荷蘭人的船上。

這場海戰根本毫無懸念可言,荷蘭人的船隻被打得支離破碎,有些船水線上出現破洞,沉入海中;有的船甲板上變成了垃圾堆,負隅頑抗的水手被打得血肉模糊,船上血流成河;還有的船隻起了火,火苗****著風帆。

沒有沉的荷蘭船見勢不妙,紛紛打出白旗投降。

明軍划著小船,直接靠上了碼頭。從碼頭上登陸,不用考慮火槍火藥受潮問題,上岸之後火槍手可以馬上投入作戰之中,不像是在沙灘登陸,還要對彈藥進行防水處理,上岸之後需要解開包裝紙才能投入作戰。

成群結隊的明軍士卒從小船上跳了下來,衝過碼頭的棧橋,衝上岸。

一些荷蘭水手拿起火槍頑抗,結果馬上就被一排亂槍打成馬蜂窩。沒死的荷蘭人轉身就跑,逃入城堡內。跑不掉的荷蘭人跪在地上投降。

明軍很快就包圍了城堡,組成了陣型,把城堡圍得水洩不通。

城堡內,除了有一百多名荷蘭陸軍,兩百多名當地土著士兵之外,還有從外面港區逃入六百多名荷蘭水手和水兵。原本有兩千多荷蘭水兵和水手,在交戰中陣亡了四百多人,一千多人當了俘虜,只有六百多人逃入城堡。

舊港的城堡也不大,畢竟這裡不是巴達維亞,荷蘭人不多。小小的城堡內擁擠了那麼多人,顯得擁擠不堪,裡面和蒸籠一樣炎熱。(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