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堅壁清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明軍攻佔了義烏,但是繳獲極少,縣城倉庫也被知縣一把火燒光了,所有的糧食、布匹、絲綢和茶葉都被燒燬,庫銀被燒化,大火熄滅之後,凝固在地上。王新宇令人用鑿子把燒化又凝固的庫銀撬下來,再拿去熔鍊,一來一去,損失了不少銀兩。

儘管在義烏的繳獲極少,但王新宇並不在乎,他的目光是盯住金華府城。清軍在金華府城雲集,準備同明軍決戰。府城內物資堆積如山,只要拿下金華,能獲得的物資肯定多。而且在金華府城內有天地會內應,明軍破城之後,可以用天地會的內應保護倉庫,防止清軍燒倉庫,到時候的繳獲肯定不會少。

明軍攻佔義烏之後,在城內休整兩日,四月五日開拔。

義烏江邊,旌旗如海,潮水般的大軍長龍緩緩行進,江中明軍小船載著各種輜重物資,順流而下。

王新宇採取了穩打穩扎的辦法,並沒有快速突進。前面的夜不收仔細探路,防止清軍在半途中設伏;行軍路上,戰兵輔兵相互保護,以免清軍來偷襲後面的輜重運輸隊。王新宇還騰出一部分人手,在管道邊挖掘壕溝,佈置陷阱,修築工事,要百分之百保證自己後勤運輸線的安全。

不過清軍並沒有來騷擾,可能是八旗騎兵慘敗一場,清軍也怕了,不敢再用騎兵騷擾。試想一下,若是騎兵來了,對手也有騎兵,而且對手的騎兵比自己強,速度還比自己快,清軍還會分批派遣騎兵來送死嗎?

卓布泰的應對之策是在金華城外野戰,集中全部力量,力爭一次性擊潰這支當今最精銳的明軍,再用騎兵追擊殲滅。

若能殲滅進攻金華的明軍,明軍就再無進攻之力。只要失去進攻能力,清廷最終可以慢慢消耗明軍,把明軍徹底從江南驅趕出去。

卓布泰考慮的是自己兵多將廣,兵力雄厚,而且騎兵數量遠在明軍之上,火器也不弱。正因為有這樣的資本,卓布泰才會考慮出城野戰,力爭一舉殲滅明軍主力。

康熙三年,全國丁口總數為一千九百萬左右,扣除了被明軍佔領的半個江南,目前清廷控制的丁口總數為一千五百萬左右。所謂丁口,就是納稅的成年男子。每一個丁口,還有妻子兒女,家中還有老人。所以人口總數是丁口的三到四倍,也就是目前清廷控制的人口大約為五千萬到六千萬,甚至有可能達到七千萬人口。而明軍控制的人口只有千萬左右。

所以鰲拜也贊同雙方展開一場決戰,只要不讓明軍繼續擴充地盤,那清軍發展的速度肯定可以比明軍快。

作為明軍機動力量的騎兵,數量遠不如清軍騎兵,卓布泰有信心在即將到來的決戰中,集中自己的騎兵,優先消滅明軍騎兵。

“稟報大帥,前面沒有韃子埋伏!”前方探路的夜不收回來稟報。

過了不一會兒,又有夜不收回來稟報:“稟報大帥,前面有韃子烽火臺。但卑職帶人靠近上去,韃子就跑了。”

之後又有夜不收來報:“韃子放棄了沿途所有小鎮和小城,全部退回金華府城。”

根據前面探子和活躍在清軍後面的天地會特工不斷送回的清兵,王餘佑做出了判斷:“看樣子韃子是在收縮兵力了!很可能他們要同我們來一次生死決戰!他們出城迎戰的可能性非常大!”

“難道韃子會放棄堅固的城池,出城和我們打?”羅祥覺得很不可理解。

“韃子自以為兵多將廣,他們想要吃掉我們!”王餘佑笑著道。

王新宇大喜:“韃子要同我們野戰,我們求之不得!我們可以剛好把他們集中殲滅。估計他們還不知道我們一窩蜂火箭的威力。”

明軍同清軍交戰,一窩蜂火廂車至今為止只用過一次,而且見識到這種武器威力的清兵都死了,所以目前不管是鰲拜還是卓布泰,都不知道這種武器的威力。因為火箭幾乎不需要裝填時間,射速極快,不僅是騎兵的剋星,更是對步兵的大殺器。

經過分析判斷,已經猜到清軍想要同明軍展開野戰。但接下來行軍路上,王新宇還是沒有掉以輕心,仍然穩打穩扎,穩步前進。

浙中平原屬於江南繁榮之地,可是沿途過去,所經過的村子都是空無一人,當地百姓早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明軍進入村子內,不僅連一條人影都沒有看到,連一粒稻穀一粒麥粒都找不到。

農田中的水稻還沒成熟,至少還得兩個月才能收割,當地的農民們丟掉了自己的田地,丟掉了家園跑路,這令人有些不可思議。

倒不是王新宇想要徵農民的糧食,他自己的軍糧都夠用,怎麼可能會向正處於青黃不接的老百姓討要糧食呢?但是所佔領的地方人口是關鍵啊!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可以徵來當民壯,幫助明軍運輸物資,也能從當地老百姓中徵兵,擴充新兵的力量。人都跑沒了,佔領一個地方又有何用。

“老百姓怎麼都害怕我們?”羅祥表示很不理解,“我們才是大明王師,為何他們遠遠看到我們就跑?”

“這還用說?肯定是韃子搞的鬼!”李銳憤怒的說道。

趙海生帶著兩名夜不收哨騎,在隊伍前面探路。平原地區作戰,哨騎十分重要,只有騎兵才能快速的把情報傳送回來,而且騎兵碰到對方的斥候,打不過可以跑得掉;打得過,可以追上對方。趙海生和哨騎們在前方探路,沿途中碰到過不少清軍斥候,他們多次同清兵交手,已經殺了幾十名清兵斥候了,自身也有一點小損失。

“大人,前面有一座村子,我們是不是去看看?”一名哨騎指著前面的村子問道。

“走,我們去看看。”明知道進入村子碰到當地老百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趙海生還是帶著哨騎進入了村子。

確認了前面沒有清軍埋伏之後,趙海生帶著哨騎小心翼翼的走進村子內。從村口的打穀場走進村子,發現裡面安靜得嚇人,不僅連一個人都看不到,連牲口、家禽和狗都看不到,能夠看到的活物除了老鼠就是蟲子。

村民們的房屋有些門是上了鎖的,有的是虛掩的,也有的乾脆大開。兩名哨騎不甘心的走進一間間房屋,基本上結果都是一樣:裡面空無一人。

“****的韃子!把老百姓都遷走了!那麼多百姓背井離鄉,他們要去了別的地方,要怎麼活下去?”看到這個情形,趙海生又想起了以前被禁海令和遷海令禍害的百姓。現在雖然不是在海邊,但清軍實行了堅壁清野,這就讓明軍很麻煩。

“誰!出來!”在一間房屋內,一名哨騎聽到有動靜。

兩名哨騎小心翼翼的向一堆草堆移動,掀開了草堆,後面露出一名抱著小孫子的老頭,那老人家還在瑟瑟發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人和小孫子被帶回明軍大營,王新宇親自向老人詢問:“老人家,你們村子裡面的人怎麼都走了?是清軍逼迫你們走的,還是當地士紳哄騙你們走的?你能告訴本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任憑王新宇如何詢問,這老人就是一言不發。

“你個老頭!真是不識抬舉!我們大帥親自問你話,你說話啊!”李銳有點發火了。

看到老人麻木不仁的表情,呆滯的目光,王新宇心中也有火。王師來了,你不配合也罷了,可是你們老百姓為何要跑?難道我們到了一個地方,你們就跑光?連一個人口都不給我們留下?但他還是忍住火,讓人給老人端來熱氣騰騰的大米粥。

“老人家,喝點粥吧。”王新宇和悅的說道。

老人還是一言不發,但那小孫子卻說:“爺爺,我餓了。”

王新宇伸出手:“來,給你糖吃。”

小孫子接過糖果,塞進嘴裡,這可能是他吃過最好吃的東西了。那個年代,糖可是奢侈品啊,一般百姓連紅糖都很難得吃到一次,更不要說這種經過加工的奶糖了。

王新宇伸出手摸了摸小孩子的小腦袋,因為孩子還小,看起來還不到六歲吧,沒有被強令要剃髮留辮,頭上還是漢人孩子的髮式。一般是七歲以上就要剃髮留辮了,而那麼小的小孩子就不會管。

過了許久,那老人可能也扛不住餓,端起飯碗喝下米粥。也許是受到感化,老人終於開口了:“大人,前幾日幾名官兵來到村子裡,和我們村子裡的六叔公說了幾句。後來六叔公就告訴我們,說你們要來了,讓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遷到府城去。如果有留下來的,以後官兵回來了會視為通匪,會屠我們村的。他們說這樣做,是不讓你們徵到民壯。而老朽以為,反正我年齡也老了,也走不動了,留在這裡也沒什麼,所以就沒走。”

聽了老人的話,王新宇這才明白了:原來村民們是害怕清軍的報復啊!清軍採取了威嚇哄騙的辦法,把明軍必經之路上的村子都遷移了,對明軍實施堅壁清野。

“韃子這一招確實狠毒!他們這樣一方面讓百姓害怕我們,讓我們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援,另外一方面,他們也能徵到足夠的民壯協助他們守城。”王餘佑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