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炮擊望京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經過六天緊張的施工,寧波城南和城西個方向上,出現了長達十二裡的防線,把寧波城內清軍往南和往西的退路全部堵死。

明軍的防線構築十分合理,由一條寬一丈,深八尺的壕溝形成了最外圍的防線。壕溝後面二十步外是一條深五尺,寬四尺的戰壕,同壕溝形成了相互結合的防線。倘若城內的清軍要突圍出城,必然要先填壕溝,這時候戰壕內的火力就能把清軍都射殺在壕溝跟前。挖掘壕溝和戰壕挖出來的泥土,被填成一座四尺高的土臺,土臺就在戰壕後面。土臺上面,還有一條深五尺,寬三尺的壕溝。倘若清軍佔領了第一條戰壕,就會遭到第二條戰壕的火力攻擊。

土臺寬四丈,土臺上有土城、炮臺以及用沙袋和木柵欄構成的堡壘。土城在土臺上,土城高度八尺,土城上面的火力可以覆蓋壕溝、第一道戰壕和第二道戰壕。

如此嚴密的防禦工事,簡直是讓人倒抽冷氣,不要說城內的清軍突圍出去,外面的援軍趕到也休想打進來。而明軍依託甬江,可以來去自如,甬江保證了後勤運輸線安全,而且還能把炮艦駛入江中,對寧波城進行炮擊。

修建工事的這六天之內,城內清軍派遣小股騎兵騷擾明軍輔兵的作業。

清軍不敢再對明軍的大營發起正面攻擊,但對那些距離中軍大營較遠的輔兵作業工地發起騷擾還是敢的,他們有騎兵,明軍有防備就跑;明軍沒防備,就上去砍殺輔兵。

但王新宇針鋒相對,以俄羅斯火槍手組成的龍騎兵應對,使用射程可以達到七十步的燧發槍射擊。清軍騎兵靠近,龍騎兵就後退。若是清軍追過來,就會進入火炮射程之內。若是不追,龍騎兵又回過身去開槍射殺清兵。

龍騎兵內,夾雜了十名線膛槍手,能遠距離射殺清兵。

若是清軍步兵出城騷擾作業的明軍輔兵,王新宇的五百親兵就會策馬上去,用騎兵掃蕩清軍步兵。

吃了幾次虧,城內清軍再也不敢派人出來騷擾明軍輔兵,只能眼睜睜看著明軍把城外圍成了鐵桶一般。

六日之內,後續的明軍部隊陸陸續續抵達,在寧波城外的明軍戰兵達到了兩萬多人,輔兵一萬多人,民壯一萬多人。更多的大炮和火廂車被運到城外。

王新宇打仗是不喜歡冒險,總是喜歡穩打穩扎,用絕對的實力來碾壓對手。在攻城兵力遠超過對手之前他不會貿然發動進攻。

圍城的防禦工事全部完工,王新宇就下了命令,讓輔兵和民壯開始修建攻城炮臺。

以圍城工事的中軍大營為依託,從北面土城正面大營預留的出入口開始動工,兩條並行的壕溝往城牆方向推進,挖出來的泥土被堆起一座土臺。土臺和壕溝齊頭並進,往城牆方向延伸。

“大帥,攻城臼炮和十二磅攻城大炮已經運抵!”一名親兵來稟報。

“先卸下來,把臼炮和大炮推進大營內,等炮臺完工!”王新宇下令道。

攻城武器為四門六十四磅臼炮和八門十二磅加農炮,再加上其他大小三百多門大炮,足以形成了對城頭清軍絕對的壓制火力。

為了防止可能會下雨,王新宇下令,在炮臺上搭建雨棚,這樣就算是下雨,炮兵仍然可以對攻城部隊實施火力支援,而且火藥也不會被雨水打溼。

大部分的輔兵和民壯在修建炮臺的同時,另外一部分輔兵和民壯去附近砍伐木頭,打造雲梯、壕橋、盾車等攻城工具,並填充一批準備用來填護城河的沙袋。

這六日來,城內清軍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範承謨從城內百姓中大量招募民壯;準備滾木礌石、火油、金汁、石灰瓶、萬人敵等大量守城工具,準備條石、沙袋等隨時用來加固城牆的材料。同時範承謨還給清軍鼓動士氣,威脅欺騙清兵,說一旦明軍破城,就算是投降了也會被送去當苦力,最後活活累死在異國他鄉。

寧波城內,衙役和捕快們到處張貼,宣揚明軍破城之後,將會屠城,殺害百姓奪取財產,要求所有百姓同仇敵愾,協助清軍一起守城。

不過範承謨對明軍抹黑的宣傳效果似乎不是很好,明軍攻克杭州、松江等地的時候,也沒有屠殺江南百姓,殺的都是一些死心塌地為清廷服務的鐵桿漢jian,或者是一些罪惡滿盈的漢jian家人。

江南三大案,讓江南的士紳階層對清廷是既仇恨又害怕。雖說很多硬骨頭的都被殺了,留下的是軟骨頭的。軟骨頭的人怕死,但並不代表他們就願意為清廷做事。不要說死心塌地了,就連心甘情願度不可能。

被人用屠刀架在脖子上強迫做事的滋味不好受,這時候有人來解救他們,士紳階層怎麼可能配合清廷對明軍進行抹黑宣傳。

當年的士紳階層掌握了民間的說話權,他們識字有文化,老百姓要瞭解什麼東西,大部分都是從士紳階層那裡得到的。士紳階層不僅不配合範承謨抹黑明軍,反而暗中反宣傳。再加上一些老百姓家裡有親戚在杭州、松江等地,自然也知道瓊州軍對百姓如何。

範承謨眼見響應的百姓不多,就下令讓清兵和衙役用刀威迫百姓協助自己守城,要求每家每戶都要出男丁加入民壯協助守城。他採取了家中只要有男丁的,都要出人;若是家中男丁多的,有三抽二,有四抽三,若有不從者,斬。

清軍一共徵集了兩萬多民壯協助守城,加上城內剩下的一萬兩千多清軍和六千多輔兵,守城兵力達到了四萬人左右。

到了農曆二月二日的時候,一切已經準備完畢的明軍開始攻城。

“開炮!”隨著王新宇一聲令下,一門門大炮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攻城大戰由此拉開了帷幕。

率先發威的是八門十二磅大炮,首輪攻擊就把目標對準望京門城樓。呼嘯的炮彈砸向密佈射箭口的城樓,猶如一記又一記重錘砸在磚木結構的城樓上,磚石瓦片頓時飛濺起來,房頂被砸穿了,牆壁被砸碎了,射箭口被直接砸透。實心炮彈帶著強大的動能,把箭樓砸得千瘡百孔,躲在箭樓內的清兵慘呼連連血肉橫飛。沒死的清兵這才知道,箭樓是最不安全的地方,紛紛哭喊著逃離箭樓。

接著,第二輪、第三輪炮彈呼嘯而來,高大的箭樓終於支撐不住,在一片翻滾的煙塵中轟然倒塌。

“快反擊!打掉蠻子的炮臺!”清軍守將譚雄大吼大叫著。

躲在女牆後面的清軍炮手把火炮推出來,從垛口處伸出炮口,準備反擊明軍。

清軍的大炮剛剛露面,城下所有的六磅炮和四磅炮就瞄準了清軍火炮。一百多門大炮同時開火,噴出一團團火球,炮彈排山倒海,下雨一般砸上了城頭,城磚一塊塊崩裂,女牆垛口就像是積木一樣倒塌下來,躲在後面的清兵被飛濺的城磚石頭砸得頭破血流。

清軍只有區區二十多門大炮,無論是射程還是火力密度,都遠不如明軍的火炮。

王新宇佈置的炮臺是精心計算過的,炮臺位置在清軍大炮射程之外,卻在自己的大炮射程之內。事先的情報工作做得很好,天地會的情報人員早就摸清了寧波城清軍的火炮數量和效能。

寧波城內的清軍只有四門仿製的紅衣大炮,這種後期鑄造的大炮,因為造炮質量不過關,炮的重量很重,口徑卻不大。三千多斤的大炮,卻只能發射七八斤重的炮彈,最大射程大約兩裡,有效射程不足一裡。清軍其餘的大炮,都是一些佛郎機、將軍炮、虎蹲炮之類的小炮,射程就更近了。

明軍的新式十二磅攻城大炮,有效射程有三里多;六磅炮和四磅炮的射程也都超過兩裡,遠在清軍火炮射程之上。

清軍的大炮開火反擊,炮彈卻在明軍炮臺前面就紛紛落進泥土中。

鋪天蓋地的炮彈很快又砸了過來,砸到城頭上。有不少炮彈直接擊中了清軍的炮位,一門門大炮在城上彈跳起來,又砸翻了大炮後面的清軍炮手。還有些大炮被炮彈擊中,跟隨著轟然倒塌的女牆垛口的磚塊一起從城頭滾了下去,掉進護城河中,騰起了水花。

不到半個時辰時間,明軍一百多門大炮就已經射出了一萬多發炮彈,城頭暴露了目標的清軍火炮全部被摧毀,城牆被打得坑坑窪窪的,城頭上的女牆垛口倒塌了一大片,露出光禿禿的城頭,使得守軍失去了遮擋物。只是範承謨留有後手,還有一部分清軍的火炮卻沒有暴露,只等明軍步兵開始攻城的時候,這些炮才會對明軍轟擊。

“盾車衝!開始填護城河!”王新宇下令道。

兩千多名輔兵和民壯推著一百多輛滿載著沙袋的盾車,向寧波城的方向推近。

看到盾車靠近,留了一手的範承謨下令,把留著當後手的虎蹲炮和小型佛郎機炮都搬上了城頭,對準了越來越近的盾車開炮。

“轟轟”城頭吐出了火舌,十多門火炮同時開火,爭先恐後竄出炮口的炮彈向正在推上來的明軍盾車砸去。

不過滑膛的前裝炮本來精度就不高,更何況是這些質量很不可靠的小炮。

十多發炮彈砸了過來,因為盾車的陣形本來就很疏散,十多發炮彈大部分都落了空,只有一輛盾車被炮彈擊中。

中彈的盾車前面的護盾頓時四分五裂,破碎的木板碎片就像是彈片一樣四射,盾車後面推車的輔兵發出一片慘叫聲,數人當場陣亡,十多人受傷。

清軍的小炮剛剛開火,就遭來了明軍最猛烈的火力反擊。一百多門大炮同時開火,就算是精度再差,都能擊中十多門清軍的火炮。

鋪天蓋地的炮彈砸在城頭上,清軍殘餘的大炮接二連三被擊中,有的大炮被射來的炮彈砸扁,有的大炮滿地亂滾,有的大炮跌落到城下。清軍炮手血肉橫飛,死傷慘重。

盾車推到護城河邊,輔兵們從車上搬下沙袋,丟進護城河中。

城頭上,清軍的火箭和鳥銃彈丸下暴雨一般潑灑而下。火箭射在前面抹了溼泥土,外面又披上溼毛氈的盾車上,火焰轉眼熄滅。不過有不少正在把沙袋丟進護城河的輔兵來不及退回到盾車後面,就被城頭射下的亂箭和彈丸擊中。有的人倒在護城河邊,有的人慘叫一聲直接就跌落到護城河中。

“轟轟”明軍的大炮再度發威,輪番射擊的炮彈接二連三飛上城頭,砸得垛口四分五裂,正在放槍放箭的清兵接連倒下。

明軍弓箭手和火槍手也往前推進,瓊州軍的弓箭手已經全部換上帶有滑輪的復合弓,這種弓十分省力,因為節省了拉弓的力氣,可以專心瞄準。只要一名普通的成年男子,就能拉開原本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拉開的強弓,射出威力強大的利箭。而且使用這種弓,弓箭手的訓練時間可以縮短。

弓箭手還是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弓箭的射速比火槍快得多,能形成壓制火力。

當然,弓箭手的缺點是復合弓價格太貴,羽箭的成本也比槍彈高得到。不過對於不缺錢的王新宇來說,這些缺點都不算什麼缺點。

一千兩百多名弓箭手中,有五百多名鄭襲從庫頁島送過來的鄂倫春人、達斡爾人、赫哲人和鄂溫克人等各部落的青壯年,雖然他們剛剛加入明軍不久,可是這些人都是天生的射箭手,擁有了復合弓之後,他們的攻擊力變得更強。

還有三百多名弓箭手是投降的蒙八旗和滿八旗兵,當這些人把利箭射向清軍的時候,他們一點都沒有手下留情,下手比那些北方來的原始部落野人更狠辣。

一千兩百多名弓箭手,使用威力強大的復合弓,不斷的把羽箭射上城頭。頃刻之間城頭就像是籠罩上了一層葦絮。

城上慘叫聲連連,大批清兵被射成了刺蝟,倒在城頭上。

火槍手射速雖然慢,但是人多,密集的彈丸夾雜著羽箭飛上城頭,使得城上的清兵再也沒有人敢露頭射箭放槍。(未完待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