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永新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山高路陡的永寧山區,一支軍隊穿行在鬱鬱蔥蔥的竹林之間。六月份的江西已經是非常熱了,烈日當空,太陽十分毒辣,但永寧山區漫山遍野的竹林,給了這支軍隊良好的庇護。

這支軍隊沒有任何補給和支援,因為他是孤軍。

孤軍,我們是真正的孤軍!

江志平不止一次在心裡這樣對自己說。相比起西徵軍來,進入永新山區的這支孤軍比西徵軍更加孤獨無助。西徵軍往東可以得到夔東義軍的支援,往南還能得到和瓊州軍有密約的平西王府暗中相助。可是在永新山區的這支軍隊呢?他們什麼都沒有,四周全部是敵人!

永寧是吉安下面的一個縣城,就是後來的井岡山。這裡位於湖南和江西兩省交界處。這裡已經遠離江南,得不到江南明軍的任何補給;這裡也遠離金廈,得不到鄭家軍的支援;這裡去瓊州又被廣東隔斷,也得不到瓊州軍的支援。

西北是長沙,北面是南昌和武昌,南面是贛州和潮汕,東面是撫州和建昌,四面都是控制在清廷手中的重鎮,駐紮了清軍重兵。

可以說,這支孤軍,深陷清軍的包圍!

江志平一開始接到這樣的命令,心中有幾分不滿,他覺得王新宇把自己置於險地。一支脫離了主力,沒有後援的孤軍,隨時可能被敵人消滅。雖說王新宇教了江志平幾招,譬如說化整為零,利用山區地形同敵人周旋;永新一帶山匪眾多,可以收編過來;當地貧窮,地主都沒幾個,可以想辦法搞好百姓的生活。但江志平還是十分擔心他孤軍深入,一旦遭到清軍四面圍剿,就會面臨全軍覆沒的下場。

區區五千多人的兵力,倘若被周圍十多萬清軍包圍,那真是插翅難飛。

軍令如山,在江南明軍大敗鰲拜清軍之後,這支準備深入敵後的孤軍就趁著清軍一片混亂的機會一路向西挺進。

因為這支軍隊的目的地是永新,固被取名為永新營。

永新軍為了深入敵後作戰的需要,全部剃髮留辮,化裝成清軍的模樣。這支軍隊的士卒大部分都是原來清廷統治下的百姓和一部分南方各族百姓,之前已經是剃髮易服過了,為了能夠擊敗清軍,驅逐韃虜,他們對剃髮也沒有那麼牴觸。

打著湖南綠營旗號的永新軍沿著浙西皖南之間的山谷,一路透過了徽州、歙縣、休寧,進入江西境內。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永寧軍既沒有明目張膽的攻城,也沒有騙取清軍的縣城。經過上述縣城的時候,知縣和當地士紳出來迎接“王師”,江志平並沒有趁機殺死縣令奪取縣城,而是適當的向當地士紳要了一點糧餉,便繼續趕路。

當年通訊極其落後,清廷官員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軍隊從他們的地盤上透過,看到一支身穿清軍號衣,剃髮留辮的軍隊便以為是朝廷軍隊,再加上永寧軍中有部分真正的清兵,都是之前被俘的清兵,他們在明軍刀子威迫之下只能老老實實的按照明軍交代的去做,這就更令當地官員信以為真。

當年的情況,清廷官員怎麼可能想得到在自己的腹地會出現一支明軍呢?誰都不會認為,明軍有這個膽量深入。孤軍深入,那不是送死嗎?

永新軍進入江西境內,路過景德鎮、樂平、安仁、撫州等各城,當地的知縣知州紛紛帶著士紳出來迎接“王師”,江志平也沒有趁機奪取縣城州城,而是繼續偽裝清軍,拿了點糧餉,繼續趕路。即便是富得流油的景德鎮和撫州,只要永新軍撕掉偽裝,在城外斬殺知州,就能趁機殺入城內。但江志平忍住了衝動,只是隨便要了一點糧餉,連城都沒進,就繼續趕路。

看到“王師”沒有進城,只是拿了一點東西便離開了,這些當地的“父母官”們也松了一口氣,雖然看對方是朝廷“王師”,但當地的“父母官”都十分害怕客軍。本地兵進城,是不會禍害當地百姓的,若是客軍進了城,當地百姓肯定遭殃。

當年的清軍軍紀不怎麼樣,在別人的地盤上都是勒索百姓,甚至是殺人搶劫強jian,反正不是自己的家鄉,怎麼禍害都無所謂,哪怕他們已經是朝廷的順民,也得禍害上一番。

就算是明朝的時候,大部分的明軍在路過別人地盤時,軍紀也是不怎麼樣的。俗話說匪過如梳,兵過如洗,就是這個道理,那時的軍隊大多數都是禍害百姓的。

見“王師”離開,當地“父母官”們都以為這支“王師”的主將帶兵有方,軍紀嚴明,能約束住自己的兵,於是紛紛向著“王師”的背影拱手道謝。

只是“父母官”們做夢都沒想到,過去的這支軍隊並非是“王師”,而是明軍。

從路過的城鎮獲得一定的補給,雖然不多,還是夠這支軍隊一路上吃喝的。永新軍抵達了撫州,徵了船渡過贛江,穿過贛中平原,進入丘陵地帶,直奔吉安而去。

永新軍抵達吉安,考慮到五千多人的湖南綠營要回湖南,不走贛中平原,卻走難走的贛南丘陵,這其中存在太多疑點,因此江志平把五千多人化整為零,只帶著五百多官兵大搖大擺的直奔吉安城,其餘的四千多人都分散了埋伏在周圍山林中。

江志平帶著五百多人,在江邊打造了木筏,渡過江來到吉安城下。

等到吉安城內的清廷官員和當地綠營派人出來詢問,江志平讓軍中原湖南綠營清軍俘虜去回話,就說是湖南綠營的一部,和大部隊走散了,迷了路,才來到這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俘虜兵身上有腰牌有番號,吉安知府和當地的綠營守備深信不疑。

吉安本是軍事要地,當年金聲桓和李成棟“逆行倒施”,公然“叛亂”,背叛了對他們恩重如山的大清朝廷,企圖南北會師,結果因為大清名將高進庫在吉安的奮力阻攔,兩支“叛軍”始終未能會師。高進庫拖到了大清“王師”的增援過來,平定了這李成棟和金聲桓的“叛亂”,為朝廷穩定南方奠定了基礎。

後來“名將”高進庫被調去瓊州平叛,在瓊州被王新宇用酷刑殘忍殺害。而吉安這座原來的軍事要地,也因為大陸上的“賊寇叛軍”被肅清而失去了原來的軍事意義。

這時候的吉安城,只不過是一座普通的府城,駐紮了一個營的清軍。

一個營的綠營清軍有一千餘人,但吃空餉的緣故,吉安綠營只有六百多人,但因為吉安還算比較重要,綠營軍官是營守備,而不是營千總。

雖說知府和營守備相信這是一支清軍,但他們對客軍的恐懼使得他們緊閉上城門,只讓人下來問話。

“回去稟告你們大人,我們湖南兵不進城,只是迷了路,要來你們這裡討要一點糧餉,我們要的也不多,只要糧食兩百石,紋銀千兩即可。”江志平讓人告訴出來的綠營兵。既然是府城,江志平的開價就略高了一點。

“小人這就回去稟報大人!”

過了不多時,城內的人又出來回話了:“我們吉安窮鄉僻壤的,實在是拿不出糧餉來供給各位軍爺,你們還是去別的地方討吧!”

江志平勃然大怒,拔出刀架在那人的脖子上:“把我們湖南兵看成叫花子了?就算打發叫花子,也得拿點錢出來吧!你們大人居然一毛不拔就想打發我們走?”

那人嚇得跪在地上連連告饒:“大人饒命啊!小人只是傳話的……”

江志平一刀砍下了這名清兵的頭顱,帶著血的刀尖向吉安城門的方向一指:“弟兄們!吉安的狗官欺人太甚!他們不給我們糧餉,我們自己進去拿!”

永新軍立即開始攻城,城門下的士卒們用木頭狠撞城門,城下的士卒們丟擲繩索爪鉤,飛上城頭,隨即就士卒們開始攀著繩索登上城牆。

吉安城內的清兵根本就沒料到“客軍”居然會動粗,城門內沒有用重物堵住,被撞擊了幾下門栓就被撞開;城頭上的清兵也毫無防備,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客軍”爬上城頭,揮著刀向自己頭上砍下。

“賊人造反了!他們攻城了!”這時候清兵才明白過來,在城頭奔跑,大呼小叫。

“殺!”江志平一聲大吼,帶著親兵衝入城內。

城內的清兵反應過來,拿起武器抵抗。可是他們根本多年沒打仗了,根本就不是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兵對手。轉眼之間,反抗的清兵全部被殺,沒死的清兵都跪在地上投降。

城外江對面,留在樹林中埋伏的永新軍士卒們也冒了出來,划著木筏過了江。

永寧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吉安城,吉安綠營守備死在亂軍之中,知府李興元被永新軍活捉。

“你若是大方一點,今天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了!”江志平手中的刀指著李興元冷笑道,“本來我們不打算攻城的,只想討要點糧餉,誰知道竟然你一毛不拔!這怨不得本官!”

“反賊!”李興元大吼道,“吾乃朝廷命官,又是漢軍鑲黃旗人!賊人安敢對我無禮!若是識相的,趕快放了本官,自縛了向朝廷自首!本官還能保你不死!若是一意孤行,看朝廷不滅了你的九族!”

“好!”江志平冷笑一聲道,“今天就讓你死個明白!老子可不是韃子的綠營軍官!老子是明軍遊擊將軍!來人,把這個狗官拉出去斬了!”

兩名明軍士卒上來,把李興元拉了出去,在城門外一刀斬落人頭。之後明軍又貼出告示,宣稱自己並非是山賊匪徒,而是大明官軍,要當地士紳支援漢人朝廷,支援明軍,共同努力為推翻韃子朝廷貢獻一份力量。

可是江西被清廷經營了十多年,除了少數心懷故國的士紳外,大部分的士紳都不敢站出來。對那些膽小怕事的士紳,江志平倒也沒有痛下殺手,而是讓人去調查那些為虎作倀,主動給清廷做事的人。

很快,一大批主動投靠清軍,幫著清廷欺壓百姓的土豪劣紳就被人揭發出來。

對那些主動投敵的士紳,江志平當然不會客氣。隨著一聲令下,幾十顆人頭滾滾落地。這些當年為了保住一家大小ing命而主動投靠清廷,為清廷賣命的士紳,最終還是沒有逃過正義的懲罰,他們的家產也全部被充公。

“各位鄉親父老們,我們也不為難你們了!用不了多久,清廷就會知道我們攻佔了吉安!為了不連累你們,我們決定主動離開吉安!如果你們願意跟我們去永寧的,就跟我們走;不願意走的,就繼續留在這裡!等韃子來了,你們可以告訴他們,吉安遭到賊匪洗劫,賊匪已經逃竄去了永寧山區!這樣方可保住你們的命!”江志平對士紳和百姓們說道。

主動放棄吉安,並讓那些百姓告訴清軍自己的去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永新軍根本守不住吉安,倘若留下兵力硬守城,一旦清軍破城,城中百姓必然遭到屠殺!

為了避免無辜百姓遭到清軍屠殺,永新軍只能主動放棄吉安,並讓吉安百姓“不必通匪”,告訴清軍永寧軍的去向。

除了少數百姓和極少數士紳,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跟著永新軍一起離開吉安去永寧山區,而是選擇留在吉安。

永新軍離開吉安,進入永新的永崗山山區,也就是後世的井岡山山區。

到了寧岡山,江志平才驚喜的發現,寧崗山周圍的幾個縣水田密佈,方便軍隊籌糧。山區地勢險要,森林茂密,是一座天然的要塞。而且這裡離大城較遠,交通不便,只有幾條狹窄的小路通往山內,進可攻,退可守,幾千人馬往山裡一守,上萬大軍都攻不進來。

“真是一個好地方啊!我們的大帥簡直就是神了!”江志平感嘆道。

王新宇:我哪裡是什麼神啊!這是後世一位偉人教我的。

“到了寧崗山,把那裡改名成井岡山。”江志平想起了臨行之前王新宇的教誨,於是把永崗山改名成井岡山。

永新營建立了井岡山根據地,控制了周圍的三個縣,殺了一批和滿清合作的士紳地主,開設了大明的縣衙,在清廷的腹地埋下一枚棋子。(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