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瓊州備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瓊州金牛嶺山,兩條用枕木和木質軌道鋪設的路連線礦區到溪邊碼頭。如果王新宇來到這裡,就能發現這種木質軌道就和後來的鐵路十分相像,枕木下面也鋪設了大量碎石頭,只不過這是木路,不是鐵路。木頭軌道面被磨得十分光滑,專門放置在木頭軌道上行走的小車安裝有四個鐵輪子,每個輪子的內側都有凸起的輪緣,剛好卡主軌道,使得小車可以在軌道上平穩行駛。木軌道兩邊,有人走動的通道,小車上有一根橫杆,被俘的八旗兵和綠營兵走在木軌道兩邊的人行通道上,推動橫杆,推著空的小車,把車推入礦區。

鄭家軍攻破杭州之後,一大批旗人百姓也被抓住,送到了瓊州當苦力。雖然他們不是戰俘,但王新宇也沒有對這些旗人手軟,因為幾乎每個旗人的父親、祖父,都欠下漢人的血債,只有把他們全部變成苦力,透過勞動,生產出滅亡清朝的武器,才能讓這些旗人償還他們父輩祖父輩欠下的血債!

當年每座省城都有旗人定居,他們居住在內城,領著鐵桿莊稼。杭州被攻破,這些旗人一下就從養尊處優的閒人變成了苦力。

一輛輛空車進入礦區後,八旗和綠營俘虜們揮汗如雨,把鐵礦石裝上車,再把車推到下山的軌道上,小車就自動滑到山下。因為坡度十分平緩,小車下山的時候速度不會過快。進入碼頭的時候,又有八旗俘虜上來,把車上的鐵礦石卸下來,裝上竹排木筏。

鐵礦石裝上竹排木筏後,就順著山間小溪順流而下,一直送到海邊碼頭,再裝船,送往千里之外的定國灣延平城鋼鐵廠。

有了這種木頭軌道和鐵輪車,鐵礦石的運輸效率極高。小車在木頭軌道上行駛,摩擦力比在道路上行駛要低得多,車軸還塗抹了油脂,減少車輪轉動時和車軸產生的摩擦力,滿載著鐵礦石的小車下山時又是自己滑行,節約了很多人力。

如果不是當年鋼鐵太貴,軸承製造太複雜,王新宇是想要直接製造鐵質軌道和帶有滾動軸承的車輛,那樣不僅摩擦力更小,而且在蒸汽機發明後,可以直接升級成火車。但這個年頭鋼鐵實在是太昂貴了,王新宇捨不得用鐵來修建軌道,就用木頭取代。

而八旗兵俘虜因為是重要看管物件,王新宇不放心把他們放在相對比較容易逃跑的海邊碼頭,而是集中在山區鐵礦中,周圍有明軍看管。

至於一些比較頑固的綠營兵,也被送到礦區,和八旗兵俘虜一起當苦力。在海邊碼頭幹活的,都是比較老實的綠營兵俘虜。

木頭軌道路兩邊的木樁上,還吊著俘虜的人頭。這些人頭都是一些企圖造反鬧事的清兵,負責看管他們的明軍自然是毫不猶豫的把鬧事者當場斬殺。自從瓊州鐵礦開發以來,前後有六百多俘虜被殺。

用石灰醃製過的人頭,警告這些八旗俘虜,告訴他們老老實實的幹活,千萬不要鬧事,否則這些人頭就是他們的下場。

俘虜們的住宅區是一排排的竹樓,居住在裡面透風透氣。幾十名俘虜住在一間大房間裡面,外面有餐廳和公用廁所。住宅區周圍一圈木柵欄,每隔二十步一座塔臺,上面站著殺氣騰騰的明軍弓箭手。

十六歲的愛蘭珠原本是杭州八旗女子,本來都準備嫁給豪格第六子星保的,誰知道五個月前,鄭家軍攻破了杭州城,城內的漢人趁機造反,許多旗人被殺。愛蘭珠和她的弟弟落入鄭家軍手中,就被送到瓊州來服役。她的弟弟沒在瓊州,據說是被送到安南煤礦去了。

因為是女人的緣故,愛蘭珠居住的房子還算不錯,她和她的丫鬟有單獨的房間,在這裡做的事情也很簡單,只需要負責給俘虜們做飯。

“小姐,快看!怎麼來了那麼多明軍?”就在愛蘭珠正準備去做飯的時候,丫鬟小晴驚恐的指著大門外面闖入的一隊隊明軍士卒。

在別人的地盤上,她們不敢把明軍稱為南蠻子、賊人、明狗之類的。之前有人罵了一句“明狗賊人”,結果被人聽到了,那凶神惡煞的礦頭把這名綠營俘虜拉出去用板子打大嘴巴,直打得鮮血淋漓,牙齒都全掉光了,這還不算,還加重了兩年的刑期。

“難道明軍又要殺人了?”愛蘭珠臉色煞白,身軀搖晃。

每一次大批明軍進來,都是殺人的時候。上次明軍進來殺人,愛蘭珠記憶猶新。那次據說是有人向礦主舉報,說有一批俘虜想要造反。明軍進來之後,就根據名單抓人,一百多名俘虜被押了出來,直接推到軌道路兩邊,跪在地上,砍下了腦袋。

當時明軍大規模屠殺俘虜,每一個旗人被砍下腦袋,愛蘭珠的心都抽動一下。旗人本來就不多,每一個旗人都是寶貴的。

“好多明軍!”丫鬟小晴的臉色都白了。

上次進來了兩百多明軍,結果就有一百多人被殺,其中有八十六名是旗人,其餘的是綠營俘虜。這次進來的明軍,少說也有五六百人!難道又要大規模殺人了?

“大人,這裡發生什麼事了?為何明軍又要來殺人?”愛蘭珠實在不忍心看著大批旗人再次被屠,於是壯著膽子去問這裡的小工頭伊爾根覺羅。

伊爾根覺羅是蒙古人,在兩年半之前的廈門海大戰中被俘。因為他的表現好,而且還舉報了不少企圖造反的八旗兵和綠營兵,所以就被提拔為小工頭,擁有很大的自由權,還能和礦上的明軍士卒共同進餐。雖然愛蘭珠很討厭伊爾根覺羅,認為此人手上沾滿了旗人的鮮血,才爬到今天的地步的,但是她又很怕這個人,因為這樣的小工頭對俘虜有生殺予奪的權力。

“不,今天不是來殺人的,是要送你們去一個新的地方!”伊爾根覺羅回答道。說實話,伊爾根覺羅還是挺喜歡這個小姐的。如果不是他們都被明軍俘虜了,就他這種來自草原上一個小部落的小兵,根本就別想接近愛蘭珠這樣的大小姐。

“我們呢?要不要離開這裡?”愛蘭珠問道。

伊爾根覺羅回道:“你們女眷不用走,我是這裡的工頭,也不用走。”

明軍士卒把礦區的俘虜們都押上小車,有人推著車到了溪邊碼頭。

“動作快點!別磨磨蹭蹭的!”一名明軍士卒一鞭子抽在一名動作較慢的俘虜身上。

俘虜們被押上木筏竹排,之後就順流而下,向海邊方向駛去。

不多久,礦區內的俘虜就幾乎全空了。

“人都走光了?這礦區難道不開工了嗎?”愛蘭珠好奇的問道。

“不該問的別問!做好自己的事情!”伊爾根覺羅本來想要回答的,但看到外面進來一名明軍軍官,於是板起臉嚴肅的警告愛蘭珠。

不過愛蘭珠後來還是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她問了一名礦上的明軍士卒,才得知是洪承疇發兵攻打瓊州。雖然清軍不一定可以找到礦區,但為了以防萬一,這些俘虜還是被裝船送往定國灣延平城去服苦役。等瓊州戰事結束之後,再送回來開礦。

木筏竹排沿著小溪順流而下,越往下走河流越寬,最後進入一條大河,一路向西航行。到了感恩縣海邊碼頭,船上的明軍士卒們督促俘虜下船。

俘虜們被押送到碼頭,一眼就看到整整齊齊停泊在碼頭上的大船。早就有全副武裝的明軍士卒上來,把俘虜們押上船。之後他們將經過七天七夜的長途航行,抵達定國灣。

方以智是擔心洪承疇來了之後,俘虜趁機鬧事。而且聽說洪承疇來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清廷知道有不少旗人俘虜在瓊州,若不是為了這個原因,洪承疇還不至於親自來瓊州,他只需要坐鎮雷州指揮就好了。但為了解救被俘的八旗,洪承疇親自來瓊州,也是為了向清廷表示他的忠心。至於有可能戰死在瓊州,洪承疇並不擔心,他知道自己也活夠了,年齡已經那麼大了,反正也沒有幾年好活的,不如給清廷奉獻最後的餘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海口城,城牆上站著一隊隊明軍士卒。

民壯們吆喝著,揮汗如雨,把炮彈、火藥、木頭、石頭、火油、萬人敵、石灰瓶、糞便等守城武器搬上城頭。雖然已經是農曆十一月份,公曆已經是一六六三年一月份了,可是在沒有冬季的瓊州,氣候仍然炎熱,民壯們一幹活就是汗流浹背。

水桶般粗大的木頭被人搬上城頭,有人在木頭上釘上一個個粗大的鐵釘子,木頭的兩端被釘入兩根粗木棍,用鐵鏈拴住,掛在絞車上。這種木頭就是狼牙拍,敵人來的時候,可以把狼牙拍放下去砸人,放完後再用絞車收回,能重複使用。

洪承疇集中了十多萬大軍大舉進犯瓊州,而這個時候瓊州的守軍只有一萬多人,這其中大部分還是輔兵和二線作戰部隊。一些小縣城早就被方以智堅壁清野了,小縣城的人都搬遷出去,集中居住在海口、崖州、臨高、文昌等幾座大城。而明軍的主力就在海口新城內,共有五千多官兵,方以智還招募了兩萬多民壯配合守城。

明軍集中的四座大城內,儲存了足夠的糧食,可以應付洪承疇圍困一年的。只要王新宇能在一年內解決了鄭家軍內亂,就能趕回來救援。

因為清軍的到來,瓊州的一切商業活動都停止了,所有人都在為戰爭做準備。

城內的明軍在緊張的備戰,製造守城武器。軍械庫的民壯們給陶瓶內灌入生石灰,再用紙張封住口。使用的時候,只要揭開石灰瓶的口,灌入水,然後投擲出石灰瓶就能殺傷敵人。有的輔兵和工匠一起,把萬人敵從庫內搬出。

城牆後面,安裝了不少滑輪組,用來守城的滾木礌石和炮彈,直接就能用滑輪組送上城頭,節省了不少人力。

城頭的民壯們把一口口大鍋架起來,點燃篝火,把糞便和毒藥倒進鍋內,等到糞便熬化了就變成金汁。

城牆後面,擺上了一門門臼炮。這些炮放置在城牆後面,清軍的直射火力無法攻擊它們,而它們卻能隔山打牛,轟擊城外的清兵。

城頭炮臺上,架設著射程最遠的紅夷大炮,這些炮可以壓制清軍的攻城大炮。

城外,苗黎人士卒和民壯來回奔走,準備乾糧食物,搬運輜重物資,做好同清軍周旋的準備。這些熟悉當地山區地形的苗黎兵卒們不進城防守,而是放在城外當機動力量。清軍來了之後,他們就躲進山區,伺機襲擊清軍。

稜堡內,夏完淳的女兒夏韻姍懷裡緊緊抱著一杆鳥銃,坐在牆角。此時她一身戎裝,身披大紅色鴛鴦戰襖,頭戴明光盔,顯得英姿颯爽。這座稜堡裡面,有五名女兵。

女兵若是上戰場同清軍廝殺,戰鬥力肯定不如男兵。但躲藏在有防護的稜堡用,用鳥銃向外面射擊,這時候女兵發揮的作用就未必比男兵差。

“王妃駕到!”外面傳來一聲長喝。

夏韻姍連忙站起來,只見稜堡外面走進一位銀盔銀甲,披著大紅披風,氣質高雅,美貌如花的女子。在她的身邊,還有一名和她有幾分相似的少婦,看來可能是她的姐姐。那少婦還帶著一名扛著燧發槍的小孩。

“好一位英姿颯爽的姑娘!”鄭芸徑直走到夏韻姍跟前。

“卑職參加王妃娘娘!”夏韻姍行禮道。

鄭芸目不轉睛打量著夏韻姍足有一分鐘之久,才開口問道:“你是新來的吧?以前怎麼都沒見過你?”

“回娘娘,小女子是三天前才加入瓊州女兵營的。”夏韻姍回道。

柳兒在一邊伏在鄭芸耳邊輕聲道:“小姐,她就是夏完淳的女兒夏韻姍。三天前來加入女兵營的。本來奴婢不想讓她上戰場,但她說要為父報仇。”

“原來是少年英雄的女兒啊!果然是虎父無犬女!你就來了三天,會用鳥銃嗎?”鄭芸笑眯眯的問道。

“會!卑職來了一天就學會鳥銃了!”夏韻姍回道。

“好!”鄭芸笑道,“你好好殺敵!一會兒韃子上來的時候,本夫人會和你們一起並肩作戰的!我們城裡男丁不多,女人都要上戰場了!我相信巾幗不輸鬚眉!”(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