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攻破東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越南太原和諒山交界處,鄭主的兩萬大軍正在向莫氏王朝駐守的城池發起猛攻。

炮聲隆隆,號角長鳴,頭戴斗笠身穿號衣的大越兵攀登雲梯向城頭爬去。同樣頭戴斗笠身穿號衣的莫氏兵投下滾木礌石,砸翻了不少大越士卒。

大越軍的背後突然出現一支打著“白”字旗號的騎兵,殺向大越軍的後陣。五千明軍騎兵猶如小刀切豆腐一樣突入大越軍人群之中,一下就把大越軍的後陣衝散。

莫敬宇大喜:“弟兄們,我們的援軍來了!開啟城門殺出去!”

莫氏大軍開啟城門,衝出城外。前面的五十頭戰象開路,碾壓到大越軍人群中,一路過去踩出一條血肉衚衕。後面跟著步卒,吶喊著奮力衝殺,五百騎兵出城之後就從兩翼包抄。

大越軍慘敗,兩萬多人大部分都被斬殺,剩下三千多人逃入太原城內。

來增援的明軍是白文選部。

原來是王新宇得知越猴不僅拒絕了南洋公司合作開發煤礦,還抓了大明首輔,把明軍接觸了武裝這些事之後,怒火中燒,決定出兵。

南洋公司的員工又告訴王新宇,南洋公司已經出兵,還有閩軍和浙軍相助,並拉攏了阮氏和莫氏一起對付大越國,只需要王新宇再派遣一些兵力增援即可。獲知這些情況,王新宇於是找李定國商議。

李定國派遣白文選,五千騎兵急速趕路,日行百里,僅僅用了二十天時間就從緬甸趕到了越南。明軍趕到之時,大越軍正在向莫氏軍佔據的城池發起進攻。

白文選從大越軍的背後突然襲擊,一下就擊潰了大越軍。

“多虧了鞏昌王大人及時來援!否則我們一座小城,也不知能堅持幾日!若是丟了此地,就只能退回高平去了。”莫敬宇向白文選道謝。說起來莫氏和李定國、白文選還是老相識了,莫氏一直是親大明的,李定國他們多次來過高平,莫氏對明軍的態度較為友好。

真實歷史上,莫氏後來又因為支援吳三桂反清,最後被康熙所滅。正是因為莫氏親大明,一直把交趾看成是大明的附屬國,以大明臣子自稱,後來的越南歷史上,莫氏被越南歷史學家看成是賣國賊。

莫氏軍同明軍會師之後就向太原城發起攻擊。

“轟”城牆在三十二磅臼炮這種攻城利器的轟擊之下轟然坍塌,莫氏大軍湧入城內。

大越主將範文雄率領殘兵敗將退守督鎮府,旋即被攻破,範文雄兵敗自殺。

一身金盔金甲的莫敬宇在士卒們簇擁下,走到督鎮府大門前,轉身向外面跪伏在地上的大越國文官和百姓大喊道:“各位快快請起!”

跪地的大越文官和百姓起身。

“孤來此地並非是要佔領大越國,我們莫家也是大越國臣子!”說著莫敬宇向北面一拱手,“孤還是大明冊封的安南都統使!孤率軍來此地,是為了驅鄭逆,立正朔!鄭家挾天子以令天下,此乃大逆不道也!今日我們來了,就是擁立黎家正統!”

太原的安南人,有不少都是宋朝時期為了躲避蒙元,逃亡來到安南的漢人,尤其是那些讀書人,大部分都是漢人的後代,他們對君臣之道還是很看重的,聽莫敬宇如此說來,紛紛跪地叩拜:“下官叩見都統使大人!”

數百裡外的東京,趁勝追擊的明軍一路追擊敗逃的大越軍追到城下。

中路大越軍遭到慘敗,鄭柞一面命人堅守東京城,另外一方面又派遣快馬,去讓原本用來阻攔阮氏的南路大軍火速返回東京。已經失去優勢的鄭主只能收縮兵力,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龜縮在東京城內,方可對抗三路大軍。

劉啟下令,讓明軍在半途中依託河流挖掘壕溝,修築寨牆,堵住了南路九萬多大越軍,使得大越軍進退不得。

城內的大越軍殺出,企圖接應南路大軍撤回城內,卻被明軍利用工事擋住。遭到炮轟、亂箭和槍彈打擊,城內的大越軍被打退回去。

北面的莫敬宇和白文選也率軍南下,抵達東京城下,同瓊州軍一道,完全堵死了大越軍。

南路阮氏大軍追趕上來。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糧食補給又被斷絕,大越軍主力不敢再戰,鬥志喪盡,沿著紅河一路向上游逃去,狼狽逃回了清化鄭氏老巢。阮氏大將阮有進親自率領三千騎兵和一百戰象跟在後面掩殺,直殺得大越軍潰不成軍,遺屍千里,紅河水的顏色真正被染成了紅色,成為名符其實的紅河。

一六六二年二月十日,也是農曆臘月二十二日,明、阮、莫三路大軍圍攻東京,上千門大炮轟鳴的氣勢震撼人心,數量上佔了絕對優勢的直射火炮壓制住了城頭大越軍的大炮,聯軍趁著大炮壓制,修築土臺,構築臼炮陣地,用開花炮彈轟擊東京城牆。

城內鄭主的大越軍雖有八萬,外面攻城的聯軍總人數也不過才六萬人馬,可是城內的大越軍有一萬多人是朝廷兵,而非鄭主的優兵,朝廷兵和鄭主可是貌合神離。

聯軍打出的“滅鄭扶黎”旗號,不僅令城內民壯軍心動搖,也大越軍士氣喪失殆盡。

更加危險的是,黎維祺已經開始蠢蠢欲動。雖說真正受黎維祺控制的大越朝廷兵只有一萬多人,但要是黎維祺同外面的聯軍來一個裡應外合,那真的有得鄭主受的。

“父王!我們擋不住了!賊人大張旗鼓來打我們,還不是想要回他們的人?我們把人給他們放回去吧!”鄭根提議道。

鄭柞苦笑一聲:“現在放了人,他們也不會放過我們了!有句號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三十六計走為上,我們趕快回去!回到清化,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鄭根咬牙切齒道:“這黎家實在可恨!我們是不是殺了狗皇帝再走?”

“殺皇帝?”鄭柞搖了搖頭,“自古弒君者哪個有好下場的?殺了這個傀儡皇帝,我們就真正成為亂臣賊子了!到時候莫家阮家可以趁機利用民心招募大軍,拼了命打清化,我們連清化都別想保住!”

二月十三日,也就是臘月二十五日,鄭柞鄭根父子帶著殘兵敗將沿著紅河乘船逃走,丟下了東京城。

鄭家父子一跑,黎維祺就像是從監獄裡面出來一樣高興,立即下令把關押的郭之奇和一群南明官員全部放了,扣押的明軍也發還武器。隨後黎維祺親自出城,恭迎王師。

見到白文選,黎維祺請罪道:“王爺,扣押天使,並非是孤的主意,都是鄭柞那亂臣賊子逼著孤下詔的,望王爺恕罪!”

這時候黎維祺自稱都變了,在****大將面前他不敢自稱朕,從皇帝一下就變成了王。所謂的大越國皇帝,只能在大越國臣民面前,在周圍的小國面前才是大越國皇帝,面對****上國,大越國皇帝就變成了安南國國王。

白文選面無表情,冷冷的從鼻孔中“哼”出一個字來,把這“大越國皇帝”嚇得面如土色。說起來白文選還真是一肚子氣,眼看著就要過年了,今年因為瓊州軍去了八莫,讓過了很長時間苦日子的明軍總算可以過上一個好年,可是這些交趾人卻鬧出這樣一件事出來,讓白文選長途奔襲兩千裡,連小年都沒過了,這實在是令人鬱悶。

還是郭之奇和一干明朝文官幫這“大越國皇帝”講了幾句話,才讓白文選消了氣:“王爺,這安南王也是身不由己。那鄭家勢力太大,在安南王身邊佈置重兵。鄭家早有投靠韃子的念頭了,這才設下圈套抓了我們。幸虧你們來了,要不然我們就落入韃子手中了。”

“郭大人!既然大人發話了,那就暫且饒過安南王!”白文選拱了一下手。面對大明大學士,內閣首輔大人,白文選這個藩王還是要尊敬首輔大人的。

就在這時候,有快馬來報:“王爺!各位大人!韃子大將楊遇明從廣東出兵了!要進入安南迎接郭大人!”

郭之奇冷笑一聲:“看來本官面子還真大!孫延齡沒派人來接本官,倒是尚可喜很熱情!”

能把大明首輔抓回去,那可是僅次於抓住永曆的大功。孫延齡從安南使者那裡聽說此事之後,覺得這個功勞太大了,不敢自己獨吞。結果還沒等孫延齡有所行動,尚可喜和洪承疇那邊就急著搶功,派遣楊遇明去“迎接”首輔大人。

真實歷史上,前往安南“迎接”大明首輔的清軍將領是李棲鳳,可是李棲鳳在之前的王新宇偷襲廣東水師之戰中,中炮身亡,因此變成了楊遇明來接人。

白文選聽說楊遇明出兵的事情,大吃一驚,把劉啟拉到一邊,在他耳邊輕聲問:“你們瓊州主力盡出,那洪承疇可不是好對付的!若是次賊趁機攻打瓊州,你們可有辦法應付否?”

劉啟回道:“多謝王爺提醒!我先讓提督夫人率兵回去,再調遣艦隊沿著海岸線巡弋,防止韃子偷襲!本官留在這裡,還有事要處理。”

白文選笑道:“本王已經來不及回八莫過年了,如果你們歡迎的話,本王就隨你們去瓊州看看如何?”

“歡迎!當然歡迎!”劉啟拱手道。

“這些安南籍的明軍,是當年晉王在廣西安南交界處招募的,是否讓他們也去緬甸?”白文選又問。

“他們不回緬甸了,就留在這裡,我們要開發礦產,需要他們擔任公司護衛隊。”

劉啟又走到郭之奇面前,拱手長揖盛情邀請:“郭首輔,安南雖是藩國,但總不是我大明國土,還請郭大人跟隨我瓊州官兵回瓊州去過年吧。從這裡登船,三日就能到了。”

郭之奇想了想,覺得劉啟說得有道理,在安南漂泊了那麼多年,還是回去安穩。在這裡萬一安南人再次變卦,恐怕自己就真的落在韃子手中了。於是郭之奇還禮道:“多謝劉大人相救之恩!本官恭敬不如從命,這就隨你們去瓊州!”

鄭芸帶著瓊州兵,帶上白文選、郭之奇和一批官員,登船返回瓊州。三千明軍也跟著回瓊州,三萬安南籍的明軍,卻被留在這裡。

劉啟把這三萬安南籍明軍組織起來,告訴他們:“你們以後就編入我們南洋公司護衛隊了!今後你們是南洋公司駐安南分公司的武裝護衛人員!我們要在這裡開發煤礦,開辦公司店鋪,你們今後的任務,就是保護這裡的公司財產安全!至於軍餉,一個月二兩銀子,我們一分一釐都不會剋扣你們!”

三萬安南籍明軍發出一片叫好聲。自從李定國敗退貴州雲南之後,這些安南籍明軍就成為了沒有人管的沒人過問的棄兒,在安南當地,他們依靠家裡供給的糧食和銅板過日子,有些無家可歸的士卒就乾脆打劫偷竊。咒水之難前,安南對大明還算客氣,這些士卒犯了法,鄭主也不敢管。但咒水之難後,鄭主得知後:你大明的皇帝都被人抓了,我抓了你的首輔,扣押了你的兵又怎麼樣?於是這些安南籍明軍就遭了秧。

現在有人要養活他們,還給他們發軍餉,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啊!

“好!現在你們立即出兵諒山,給我把韃子的軍隊擋在諒山外面!”劉啟一聲令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明軍浩浩蕩蕩出發,在過年之後,這些安南籍明軍在諒山從楊遇明的清軍展開了一場血戰,明軍憑藉著地形擋住了清軍的進攻,迫使清軍不得不退兵。

但是還沒等劉啟去和安南人談論開發礦產的事情,安南人自己之間卻鬧起了矛盾。

對於到底是誰“勤王”的功勞最大,阮氏和莫氏爭論不休。阮氏認為,自己出的兵力最多,殲滅的鄭氏軍隊人數最多,理應自己是第一功臣;而莫氏認為,自己距離東京最近,也是在阮氏之前抵達東京,而且如果沒有莫氏大軍牽制,阮氏根本無法北上。

黎維祺面無表情坐在大殿之上,看著“麾下”兩位“藩王”爭論不休,心中鬱悶到了極點:剛剛趕走了鄭主,又要新來一個新的“曹操”,也不知道阮家和莫家誰會當這個“曹操”,總之沒他黎維祺的什麼事情,傀儡皇帝還是傀儡皇帝。(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