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天才戴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隨著王新宇在地圖上的比劃,鄭成功似乎看到了未來的藍圖:拿下東番島之後,接著利用呂宋島北部和婆羅洲島,連續向荷蘭人發起攻擊,並聯合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英國人,一起把荷蘭人從南洋趕出去。趕走了荷蘭人之後,鄭家又重新奪回了從日本到呂宋島的航線。這可是一條黃金航線,鄭家可以把南洋產的鐵、煤炭、糧食和黃金運回東番島;把南洋產的香料、蔗糖運往日本;把日本產的銅、硫磺運回東番島;把日本產的陶瓷、茶葉和絲綢運往南洋和印度;把歐洲產的戰艦、火炮和機械從印度運回東番島。

利用海洋貿易的同時,還打通了同緬甸的聯絡,把永曆、晉王的力量和自己的連線在一起。

想到晉王李定國,鄭成功覺得自己有兩次對不起晉王。一次是李定國兩蹶名王,那時候鄭成功沒有出兵;第二次是李定國向自己提親,要把他的女兒嫁給延平王世子,再讓李定國的世子娶延平王的女兒。但鄭成功拒絕了,後來覺得過意不去,就用自己的堂侄女來應付李定國。

這兩件事,第一件事被人罵鄭成功自私;第二件事被人罵鄭成功做事太絕了。

可是鄭成功覺得挺冤枉的,李定國兩蹶名王的時候,鄭成功剛剛和自己的父親恩斷義絕沒多久,大部分的水師和兵馬都被父親帶去投靠了清廷,鄭成功最慘的時候,手裡才九十個人,就是依靠這九十人發展起來的。李定國兩蹶名王的時候,鄭成功手裡有什麼實力?第二件事,李定國派人提親,可是鄭成功海貿出口的貨物來源,是江南士族的支援,對李定國提親的事情,以江南士族為代表的張煌言等人反對,認為李定國是賊寇,根本沒資格和延平王結親。而鄭成功不能得罪江南士族,否則出口的陶瓷、茶葉、絲綢從哪裡來?而日本的航線又被荷蘭人控制了。無奈之下,鄭成功只好拒絕了李定國的提親要求。

現在看到了王新宇勾劃的藍圖,鄭成功又看到了復國的希望。到時候,自己不再受江南士族牽制,就可以同李定國聯手反清。

但是王新宇不知道,他在和延平王夜談的時候,暗中有一雙陰毒的眼睛正在注視他。

鄭經躲在書房外面偷看,見父親同王新宇徹夜促膝長談,父親對王新宇的提議是連連頭稱讚,心中十分憤怒。

離開父親的書房,鄭經連夜出府,回到自己的大營。

“去,把馮錫範給我叫來!”鄭經對自己的一名親兵下令。

馮錫範來了之後,鄭經告訴他:“父王現在對那個王羽十分信任!那子現在得到父王寵信,連我這個世子都沒放在眼裡了!”

“王爺,為何你不對王爺次賊培植自己的羽翼,心懷不軌,就算沒有自立為王的企圖,也有尾大不掉的跡象?”馮錫範問道。

鄭經苦笑一聲:“我當然和父王了,但被父王罵了出去!我都不敢再和父王了。這件事,還得你去和父王一聲。”

馮錫範道:“請王爺放心吧,明日一早,卑職就去和王爺稟報次賊心懷不軌!”

鄭經越想越氣:“別的不,就次賊擅自開發海外領地,培養自己的私兵,就可以看成是圖謀不軌了!次賊還在海外聯合非法商人,搞出一個什麼南洋公司,竟然還遊父王,要用南洋公司的船來運貨!這不是搶走我們鄭家海貿利潤嗎?另外次賊還一直鼓動父王要佔領整個南洋,同泰西各國為敵!這要陷我鄭軍於絕境!次賊還把佔領的海灣取名為定國灣,這不是討好巴結晉王?這讓那些支援我們的江南士族如何看待?次賊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危害我們鄭家!可笑父王還對他言聽計從!”

“王爺,這些事明日一早,卑職去向王爺稟告!”馮錫範道。

“希範,明日你這些話的時候心些,別暴露了我!”

“請王爺放心好了!卑職一定不會暴露王爺!”

次日一早,鄭成功正準備登船前往九龍江口檢視敵情,馮錫範就來了。

馮錫範在鄭成功面前了王新宇的一通壞話,王新宇心懷不軌,有自立為王的企圖。

誰知道鄭成功反而責怪道:“希範!本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本王向來支援屬下自行開疆拓土,自行發展勢力!如果不是這樣,本王當年和父親恩斷義絕的時候,就剩下九十人,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如果不鼓勵麾下盡自己的能力自行發展,又怎麼有我們的今天?你不必多了!”

馮錫範鬧了個沒趣,只好灰溜溜的離去。

鄭成功又喊來了鄭經,劈頭蓋臉就問道:“剛剛希範來找我誣陷中傷王羽,可是你的主意吧?”

鄭經臉色都白了,但是他不承認這件事是自己暗中指使的,只是馮錫範忠心耿耿,為了父王好才這樣的。

鄭成功怒道:“我還不知道此事是你指示的?你自己好好想想,你到底錯在哪裡!”

“父王,孩兒錯了,孩兒不該猜忌父王麾下大將。”鄭經嘴巴上道歉,但心裡恨透了王新宇,恨不得馬上把王新宇扒皮抽筋。

鄭成功的氣消了一,語重心長的道:“賢之,你可知道為何為父要放開麾下部將們的手腳,讓他們自己發展嗎?當年為父的和你爺爺鬧翻,只帶了九十人回到廈門!那時候有多慘啊!先帝又被韃子擒獲,不幸遭難!父親和叔叔都去投靠了韃子!當時有多難啊!人都被他們帶走了,銀子和船也都被他們帶走了!為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還不是依靠那些兄弟們自己去拼殺?如果不是為父的放開他們的手腳,讓他們自己發展,我們能有今天嗎?若是那王羽真能自立為王,只要他是反清復明的,為父的還替他高興!畢竟怎麼他是我們的人!”

“可是父親,若是那王羽真的自立為王,恐怕就取代了父親您的地位了!”

“取代為父的地位?他如果真是那樣的人,也不會把一座港口取名為延平港!也不會拿為父的名字去當一座城的名字!賢之,你可知道為何為父在最困難的時候都堅持下來了嗎?就因為你爺爺大逆不道,出賣天子,出賣我大明江山!為父當時帶著九十人返回廈門,就只求戰死沙場,為你爺爺洗刷投敵叛國的恥辱!所幸老天有眼,天不絕我大明啊!為父十多年來大征戰百餘場,從一開始的九十人,發展到今天的數萬雄師!在此期間,多少兄弟血灑疆場!如果不是每個兄弟都在努力的擴充自己,能有我們今天?為父重用王羽,因為為父知道,此人可以讓為父有朝一日光復兩京,復興大明!把我大明百姓從韃子的鐵蹄下解救出來!待到為父歸天之後,後人會,鄭芝龍叛國投敵,但他的兒子力挽狂瀾,解救危局,是復興大明的功臣!為父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們鄭家洗刷你爺爺投敵叛國的恥辱,為了讓我們鄭家流芳百世啊!”

鄭經見到父親話時眼睛都紅了,心中慚愧,連忙跪下:“父王,孩兒錯了!孩兒不該猜忌一位對大明忠心耿耿,一心為大明的大將!”

王新宇的船隊又去了舟山,準備把張煌言採購的貨物運回廈門。

船隊來回要十天,這十天內,王新宇每天都在鐵匠坊、炮廠和特種兵訓練營之間忙碌著。

一天上午,王新宇剛剛走進鐵匠坊,就看到戴梓興高采烈的迎了上來:“王先生,學生已經仿製出遊標卡尺了!”

“真的?拿來看看!”王新宇接過戴梓手裡自制的遊標卡尺,大喜過望,“這個遊標卡尺,和原裝的比,精度如何?”

“請先生試一下!”

王新宇拿著戴梓仿製的遊標卡尺,和自己買回來的進行了對比試驗,發現戴梓仿製的遊標卡尺一都不輸給自己買回來的原裝進口貨!他高興得把戴梓抱了起來:“公子真是天才啊!”

戴梓又出一件令王新宇興奮的事情:“先生,學生在父親和那位泰西先生的幫助下,對迅雷手銃和掣電銃的圖紙進行了改進,新的圖紙就在學生書房內,請先生跟學生來看看吧。”

王新宇大喜,讓戴梓帶著自己來去他的書房。

戴梓的書房就在鐵匠坊邊上的宿舍中,他們父子兩人有一套院子,這是一座有大門、前庭、偏房、大堂、廚房、臥室、書房和後花園的院子。住在裡面的,除了有戴蒼和戴梓父子兩人外,還有那個瑞士籍的技術人才布萊爾,還有一位看門的老頭,一位廚子,兩名家僕和三名丫鬟。王新宇給戴蒼父子和布萊爾的條件還是很不錯的,他們三個人,每個人都有單獨的臥室和單獨的書房,有丫鬟照顧。

走進戴梓的書房,戴梓拿出迅雷手銃的圖紙來。

王新宇仔細看了一遍圖紙,發現戴梓對自己的迅雷短銃進行了很大的改進:原本是轉管式的,改成了類似於後來的左輪手槍式樣的,在槍管的後面有一個可以轉動的槍腹,扣動扳機,槍腹就能轉動。在槍腹內,可以裝填六個子銃。只要扣動一下扳機,槍腹部轉動,槍機的燧發機構火,燃子銃內的引藥,再燃火藥,把彈丸發射出去。第二次扣動扳機,槍腹轉動,並推動擊發錘往後推動,等到扳機扣到底,槍腹停止轉動,子銃的位置剛好對準槍管,後面的彈簧帶動擊發錘往前運動,燧石發出火星。

六個子銃全部打完之後,只要扳動一下槍腹前面的一個開關,就能讓槍腹彈出去,可以取出裡面的子銃,換上六個新的子銃。

這個設計,簡直就是後世左輪手槍的設計!雖然原始些,而且沒有膛線,製造又複雜,但是特種部隊和特工人員能夠這樣的武器,那在敵後無論是行刺還是執行特殊任務,都可以是威力倍增!

如此天才的設計,也就只有戴梓這樣的天才才能想得出來!王新宇心裡想著:能夠發明原始機關槍的人,肯定不會是簡單的人!

至於掣電銃的設計,也被戴梓進行了改進。

戴梓把掣電銃改進成有一個可以用槍栓拉開的板蓋,在槍栓拉開板蓋的同時,也拉動了彈簧機構,把燧發機往後拉動,然後往槍腹內塞入一枚子銃,再推動槍栓,把板蓋合上的同時,又把子銃往前面推進一,同槍管吻合,保證儘可能的避免漏氣。然後瞄準目標,扣動扳機,就完成了一次發射。打完一個子銃,拉動槍栓,把板蓋開啟,子銃也被帶著向後拉出,在彈簧的作用下,把子銃彈出,再壓入一個新的子銃,然後再推上槍栓,這樣就可以進入第二次發射狀態!

“這才是真正的掣電銃!”王新宇大喜,“本來的掣電銃還是火繩火的,你都改成燧發機了,而且透過增加了板蓋和推拉裝置,解決了掣電銃的漏氣問題!真是天才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戴梓被王新宇得很不好意思,低下了頭,紅著臉:“先生,不過那迅雷手銃的漏氣問題恐怕沒那麼容易解決。”

王新宇道:“那無所謂了,迅雷手銃本來要求射程就不遠,是一種近戰武器。只要不是漏氣嚴重到火藥氣體傷害了射手自己就沒事。”

“那就請先生放心好了,不會漏氣到如此嚴重地步的!”戴梓回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