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王吳談判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蒙古人隨後衝了進來,在蒙古人的砍刀之下,突厥人毫無還手之力。沒過多久,蒙古人開啟了寨門,在土城外面早已等候多時的蒙古兵和忠貞營明軍如潮水一般湧入城內。

艾孜買提帶著自己的親兵負隅頑抗,儘管他們十分英勇,個個都悍不畏死,可是人數上的差距和武力上的差距,並非用英勇可以彌補,他們除了不怕死的勇氣之外,在其他方面一無是處,就和後來的基地組織那些人一樣。

經過大約半個時辰的激戰,艾孜買提上了天堂去找他們的真神報道去了,大部分的突厥人都被殺,少數意志不堅定的人投降。

事實上說突厥人不怕死,敢於反抗,也並非全部的人都不怕死,也有不少害怕的。這些都可以參考左宗棠和後來的王鬍子平叛。把不怕死的傢伙都給殺光了,剩下的都是老老實實的。殺掉一批不怕死的,至少可以穩定五十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和卓看著蒙古人殺死一個又一個突厥人,他並沒有對此感到憤怒,反而為蒙古人的戰勝而感到高興。事實上,在真實歷史上,和卓對突厥人的鎮壓比誰都狠,最後和卓自己也死在突厥人叛亂之下,被突厥人所殺。阿帕克和卓被殺之後,他的兩個兒子被人關押。清軍攻入新疆,大小和卓宣佈向朝廷投降,可是轉眼又反叛朝廷,發生了大小和卓叛亂,當地的突厥人大肆屠殺漢人和蒙古人,最後被鎮壓。

當年沒有南疆鐵路,從北疆要進入南疆的葉爾羌城,最好的辦法就是沿著河流走,塔里木河不僅可以給軍隊提供水源,而且沿著河流分佈的綠洲,也給戰馬和駱駝提供了食物。這條發源於崑崙山和天山融化雪水,流入沙漠的內流河,灌溉了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區,在乾旱的沙漠中形成一個又一個綠洲。

攻佔了河流水源邊上突厥人修建的土城之後,聯軍即可沿著河流一路西進,直抵葉爾羌汗國的都城葉爾羌城。

……

忠貞營和準噶爾聯軍向葉爾羌汗國進軍的同時,王羽同吳三桂之間的談判開始了。這是王羽同吳三桂之間迄今為止第四次談判,第一次是在緬甸,王羽解救永曆的時候;第二次是王羽攻佔廣東,發兵湖廣,吳三桂把孫女送來;第三次是吳三桂北伐之前。

“吳三桂坐鎮京城,晉王又已經駕鶴西去,如今吳三桂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還不到推出魯王的時機。若是這個時候推出魯王,南北漢人必然會有一場血戰!”這是黃錫袞臨行之前,王羽向他交代的事情。

王羽目前就希望暫時拖住吳三桂,反正吳三桂也不會活多久了,因為王羽給吳三桂提供的八旗特供品裡面一些小配方已經悄悄更換,加上吳三桂的喪子之痛,相信用不了多久,吳三桂就會一病不起。

黃錫袞走進京城的吳三桂王府時,曾經在清廷的時候和他共事的吳正治、梁清標等官員迎了上來。如今他們身上都穿著大紅色官袍,頭戴烏紗帽,曾經剃了光頭的頭上已經長出了頭髮。他們看到同樣身穿大紅色官袍,頭戴烏紗帽的黃錫袞,紛紛走上來問好。

“黃大人,久違了!”吳正治上前拱手道。

“哈哈,各位同僚久違了!如今我們都是大明的臣子啊,都穿一樣的官服了。當年我們給韃子偽朝做事的時候,穿一樣的韃子官服,如今我們還是穿一樣的官服。那些到死還不肯換下身上韃子皮的傢伙,早就下去陪他們的主子去了。”黃錫袞哈哈大笑。

“對對!”吳正治道,“我們都是漢人,理應為漢人朝廷做事。”

“哈哈哈!”黃錫袞大笑著抖了抖身上的大紅色官服,“各位以前是同僚,如今還是同僚!對,都是為漢人做事!”

剛走進王府大堂內,就吳三桂的親兵一聲大吼:“大膽,見到王爺還不下跪!”

黃錫袞正氣凜然的回道:“本官乃朝廷一品大員,只跪天地,跪天子,跪父母,見到王爺豈有下跪之理!”

王爺雖是超品,但只有滿清時期,朝廷大員見到王爺才要下跪,明朝時期,天子與士子共治天下,除了品級低的官員之外,高等級的官員絕對沒有跪拜王爺的道理,最多只有行禮以視對皇族的尊重。而且按照明朝的規矩,官員不得巴結藩王。既然吳三桂還打著侍奉永曆的招牌,也就沒有讓黃錫袞下跪的理由。

吳三桂哈哈大笑:“都是大明臣子,何須多禮!來,裡面請,本藩設下酒宴,特此宴請黃大人!”

內廳已經擺上了一桌桌酒席,一行人進入內廳,按照秩序入座。坐下來後,吳三桂也沒有提及瓊州軍撤軍的事情,只是不斷端起酒杯勸酒。等到喝得差不多了,吳三桂這才開口問道:“南王已經從天津撤軍也有三個月了,怎麼走了那麼久,還在山東境內?”

黃錫袞拱了一下手道:“回王爺,我軍之中輔兵民壯眾多,本來行軍速度就緩慢,再加上韃子製造了大量災民,朝廷又缺少銀子安置災民,大批災民要跟著我軍南下,這就影響了速度了!更何況山東境內還多有馬賊,那些馬賊竟然連災民都搶!他們來去如飛,官軍還要保護百姓,剿滅馬賊,因此行軍速度緩慢。”

山東境內馬賊確實是有,不過數量當然沒有黃錫袞說的那麼多,若是瓊州軍真的要剿滅馬賊,早就全給剿滅了,就是故意留著馬賊,以此為藉口拖延行軍速度。至於馬賊來劫掠災民,那是黃錫袞故意說的,災民們自己都吃不飽,哪裡有銀子和糧食讓他們劫的?更何況災民都是跟著大軍一起南下,馬賊也不敢招惹官兵吧。

吳正治冷笑一聲:“災難也乃我大明子民,理應留在北方,豈可南下?”

黃錫袞反駁道:“朝廷能拿出多少銀子賑災?若是拿不出來銀子,又豈可眼睜睜看著災民餓死?更何況白蓮教又同我大明反目,正蠢蠢欲動,倘若一個不慎,當年闖賊的例子就擺在那裡!”

吳三桂將信將疑的問道:“運河航運已經開通,為何南王不用船隻運送災民南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