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模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晾硝石晾火藥的這幾天,王羽也沒閒著,他去了陳鐵匠那。

耐火磚燒好,在王羽指導下,工匠們七手八腳搭建起一臺新式爐子。這種新式爐子是王羽按照前世的節能煤爐設計的,爐壁厚實,可以把熱能封在爐子裡面,風箱送來的新鮮空氣透過爐子內一條長管道進入爐膛,讓木炭能燒得更旺。爐子頂部封閉,廢氣透過一根磚塊砌成的長煙囪排出。除了給爐膛送風的一臺風箱外,還有另外一臺風箱,透過磚砌的通道同爐子上部的原料池連線,接近原料池的部分,有一根鐵管從通道內伸出,可以把新鮮空氣送到原料池上方。

爐子第一次開火,因為陳鐵匠的兒子陳鐵牛第一次使用這種爐子,他還是按照以前的經驗加的木炭,結果木炭加多了。

陳鐵匠親自觀察放入池內的廢鐵,等到鐵水熔化,他吃了一驚:這化鐵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鐵已化陳鐵匠喊道。

王羽對一名工匠說:原料池可以送風了

工匠飛快的拉動摺頁式風箱,新鮮空氣透過管道,進入鐵管,又被送到原料池上方。在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下,熔化的鐵水內,碳元素被燃燒,變成二氧化碳同鐵元素分離。與此同時,陳鐵匠還讓一名工匠用一根鋼釺不停攪動鐵水,以加快碳和鐵的分離。

看著紅色的鐵水顏色越來越亮,陳鐵匠急得大喊一聲:爐膛停止送風,快開爐門

聽到命令,負責燒爐子的陳鐵牛立即開啟爐門,把鐵桿伸進爐膛,捅散了還在熊熊燃燒的木炭。

剛才因為第一次開爐,陳鐵牛的木炭加多了,鐵已經練好,爐膛內的木炭卻還剩下不少。

鐵水被倒進冷卻槽中冷卻,等到鐵水完全冷卻,得到一塊塊鐵片後,陳鐵匠發現獲得的大半都是熟鐵,還有小半生鐵。自己夢寐以求的精鋼卻一塊都沒。不過還好了,能用那麼快時間,把一百多斤廢鐵煉成六七十斤熟鐵,這已經很滿足了。按照以前的老辦法,打造出六七十斤熟鐵,至少得消耗六七百斤生鐵,還得花費大量人力去鍛打。

這些熟鐵可以直接拿去打造鐵器,生鐵還能回爐再煉。

接著,陳鐵匠又下令開第二爐。這次只需要煉出生鐵即可,是要用泥模製造幾顆開花炮彈。

不需要煉熟鐵,也不需要那麼高的爐溫,木炭就能節省更多。

開花炮彈的泥模是前幾天做好的,一共有二十個泥模。因為開花炮彈中間是空心的,不能用原來的辦法澆注之後再打磨成鐵球,必須有固定的模具來專門製造,泥模是半球形的,中間空的。澆鑄好兩個空心半球之後,再把兩個空心半球合在一起,然後鑽孔,最後裝填火藥。兩個費了大量功夫製造的泥模只能製造一顆炮彈,因此這種炮彈的極其昂貴,小的佛朗機炮炮彈成本也得三四十兩銀子,大的炮彈,譬如十八磅紅衣大炮炮彈,因為點火裝置十分復雜,還需要加上支架和軟木底座,估計得耗費上百兩白銀的成本

生鐵很快就燒化了,灌入泥模中。

等到鐵水稍冷卻,王羽下令讓人砸開泥模,趁著鐵未冷卻變硬,令人把兩個空心半球趁熱連線在一起,再用鋼鑽在空心鐵球上鑽孔,然後插入一根鐵管。

就這樣,開花炮彈的外殼就做好了。後面的事情,就不是鐵匠的事情,而是火藥匠的事情。下午王羽會把這些炮彈帶回去,讓工匠們把火藥從鐵管注入炮彈內部,然後插上一根導火索,最後用蠟封死,就是一發半成品開花炮彈。

之所以叫半成品,是因為開花炮彈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當年的開花炮彈大部分都是用在臼炮上,原因在於給炮彈點火麻煩。佛郎機炮和短管炮的開花彈相對簡單一些,只要鑄造好,灌入火藥加上導火索即可。而長身管的紅衣大炮,開花彈十分復雜。

首先要保證炮彈能夠點火,必須在炮彈上面加上幾個支架那樣的東西,用釘子釘在軟木塞上;軟木塞後面鑽有孔,導火索從孔內穿過。裝填炮彈的時候,導火索接觸到炮膛內的發射藥。當發射藥被點燃,發生燃爆的時候,灼熱的火藥點燃炮彈導火索。至於炮彈的點火成功率有多高,就只有天知道了。

這樣的開花炮彈,既昂貴複雜,可靠性又極差。但只要成功爆炸,對木船的傷害是極大的。

熟鐵煉成了,開花炮彈也製造出來了,陳鐵匠十分高興。

發財了我馬上就要發財了

怎麼樣陳匠頭可否答應我的條件王羽趁著陳鐵匠心情舒暢的時候問。

眉開眼笑的陳水傑這次沒有再推脫,滿口答應下來:沒問題完全沒問題不過,你們可不能剋扣我的工錢

王羽笑著說:當然不會陳匠頭您可是會下金蛋的金雞啊,我怎麼可能剋扣您的工錢

那就這樣定了下午我就跟你去高崎軍營

下午,王羽帶著陳鐵匠,帶著頭一批開花炮彈回到高崎軍營。

看到帶回來的開花炮彈外殼,陳永華等人都十分高興。

只可惜火藥還沒晾乾,今天還看不到試炮。陳永華有點失落的說。

王羽走到篩子跟前,伸手摸了摸正在晾曬的顆粒火藥,轉頭對陳永華說:陳大人,請您放心好了明天上午就能裝好炮彈您最晚明天下午一定能向王爺回覆

好好陳永華笑道。

夜幕降臨,軍營中點燃一堆堆篝火。

王羽的小屋內點著燭火,桌上平攤一張紙,他正用一根木炭在紙上塗畫。

篤篤門口有人輕輕敲門。

請進王羽頭也沒抬應了聲。

門開了,陳永華走進門,他後面還跟著一位年輕侍衛。

王羽抬頭,見是陳大人深夜來訪,驚得連忙叩拜:卑職叩見陳大人

王先生快起來陳永華扶起王羽。

王羽聽到先生二字大驚:大人稱卑職先生,屬下實在不敢當卑職乃一介武夫,不敢稱先生。

年紀輕輕卻有如此才華,若你不敢稱先生,還有誰敢稱先生陳永華笑著說。

陳永華雖然來高崎軍營沒幾天,但看過王羽改良鳥銃和火藥的威力,又看到今天他帶回來的開花炮彈,對王羽自然是十分讚賞。陳永華一直心懷反清復明大志,在真實歷史上,鄭成功死後,他還堅持反清復明大業,在福建廣東等地,陳近南搞出大量反清復明組織,那些組織直到太平天國時期都還活躍。當陳近南看到王羽的才藝時,就已經認定此人必然是延平王未來最好的助手將來依靠王羽製造的這些利器,一定能夠完成自己的反清復明大業,給九泉之下的父親報仇雪恨

見王羽還站著,陳永華揮了下手:坐吧

大人還未坐下,卑職不敢

陳永華笑著走到桌子跟前,在床上坐了下來,然後招呼王羽:坐吧,我們坐下來談。

王羽這才坐下來。而跟在陳永華後面的那位年輕侍衛卻轉身出門,站在門口等候。

陳永華信手拿起桌子上的圖紙看了看,似乎看出點什麼門道:王先生,這些是鑄造大炮和鑄造開花炮彈的模具圖紙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人好眼力這些正是模具。王羽讚歎道。

這些模具也是夠複雜的不過本官有些看不懂,製造模具不是用泥土塑造,澆鑄完之後,砸開模具即可怎麼先生畫得那麼複雜,似乎是兩幅鐵器合併起來的樣子陳永華不解的問道。

王羽連忙拱手:回陳大人大人您所說的那是泥模。泥模雖然製造簡單,單個成本低,可是一個泥模只能生產一樣東西就廢了。而且每一名工匠造出的火炮泥模,大小口徑都有差別,這樣每一門炮的口徑都不一樣。用泥模生產火炮,成本高就不用說了,還很難做到可以統一口徑。更何況,泥模鑄炮,模具要晾乾都要很長時間,更嚴重的是,有些模具外表看起來是幹了,裡面卻還潮溼,一旦那樣的模具鑄造火炮出來,鐵水遇見溼氣會產生蒸汽,將會使得炮管內都是氣泡,後果就是導致炮管不結實,脆弱,很容易炸膛所以每一個模具都要保證乾燥才能使用。再說泥模製造開花炮彈,更是勞民傷財,開花炮彈和一般的實心炮彈不同,實心炮彈口徑有誤差可以打磨,而開花炮彈不能再打磨每一發炮彈都是一次成型。為了符合口徑,首先要造每一個泥模之前,都要量好口徑。因為炮彈是空心的,每一發炮彈都要消耗兩個泥模。而費盡千辛萬苦製造出來的炮彈模具,鑄好炮彈後就報廢,這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效率又太低

陳永華點了點頭:不錯,這泥模鑄炮的話,還勉強能接受。可是鑄造開花炮彈,實在是太費時費力難怪就連泰西人的開花炮彈都不多他們賣給我們的紅衣大炮開花炮彈,一發竟然要三百兩銀子本來以為那些紅毛鬼漫天要價,今天聽了王先生指點,才知道這種炮彈不容易造。若是鐵模鑄造法能成功,我軍可擁有大量開花彈只不過

只不過怎麼

只不過這鐵模乃鐵器製成,鐵水注入鐵模,模具不會損壞嗎陳永華十分疑惑不解的問。

不會,鐵模用熔點高的鋼做成,而鐵水離開高爐的時候,溫度已經降低了一些,再加上在模具內壁薄薄一層粘土,就不會損壞模具,而且在冷卻之後,模具和鑄鐵也不會粘合在一起。王羽解釋說。

陳永華大喜:既然如此,那王先生要趕快動手,儘快造出鐵模,讓我軍大量生產出威力巨大的大炮

誰知王羽卻搖了搖頭道:陳大人,您有所不知,這鐵模鑄炮卻是急不得的。因為鐵模鑄炮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就是冷卻速度過快,造成炮膛白口化嚴重,這樣的炮管壁就不結實,容易炸膛。所以必須要再提高爐溫,在鐵水中熔入石英。這樣鑄造炮的時候,就不會太快冷卻,就能保證炮管壁的韌性和堅固程度。

又要如何提升爐溫呢陳永華沒想到鑄炮技術居然牽涉那麼多。

僅僅依靠人力的風箱是不可能完成的,這還需要延平王的幫助,在廈門島中部修建水庫,製造水車,利用水力鼓風。同時,水車還能驅動泰西人製造的車床,用來打磨炮管內壁,加工火銃等武器。王羽說著,手指在廈門島地圖的中部,那是後來萬石植物園的位置。那裡是廈門的一片高地,而且有山泉匯流成的小溪流出,可以提供水力機械工作。

陳永華也是一位非常聰明的人,他看了一下王羽的草圖就明白了:這辦法是不錯。只不過廈門島太小了,能安放水車的地方太少。我們若是要大規模生產鳥銃大炮,還需要將來有更多地盤。

其實陳永華早就給鄭成功提出建議,等打贏了廈門這一仗,打退了清軍,就去奪取對岸的東番島,趕走荷蘭人。那樣鄭家軍就能得到比較大的一塊地盤,能養活更多人口,獲得更多資源。而鄭成功對此也是贊同,兩人一拍即合。事實上,陳永華還是沒有鄭成功的眼光,其實鄭成功不僅把眼光放在東番島,甚至已經盯住了呂宋島,南洋大片島嶼。

令陳永華吃驚的是,王羽不僅懂得製造各種武器,還能畫出南洋海圖而且王羽也有打算佔領呂宋島,納土納島等島嶼,最後打通馬六甲,開啟一條緬甸進入西南的道路,同李定國連線在一起。

鄭成功並不看好永曆,因此在政見上和李定國有所不同。陳永華雖然是鄭成功的軍師,但他並不那麼想。陳永華一心想要反清復明,他覺得延平王應該多同晉王聯手,這兩人是大明最後的兩根支柱,只有兩人聯手才能打敗龐大的清廷。

兩人又聊了很多東西,陳永華對王羽的才識和戰略計劃都十分佩服。

即將告辭的時候,陳永華最後說:王先生的見解真是令人佩服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只可惜本官明天就要向王爺回覆了,韃子馬上就要進攻廈門島,我得回去準備。

說完,陳永華轉頭喊道:希範,進來

外面的侍衛聽到陳永華喊他,連忙走進屋內,單膝跪地,手中寶劍垂地,拱手行禮:屬下叩見陳大人不知陳大人有何吩咐

王羽仔細大量那侍衛,只見此人身材高大,手臂粗壯,臉龐雖然年輕,卻透露出一種久經沙場的殺氣。再看此人太陽穴凸起,目光有神,明顯是一位武功高強的練家子。

陳永華對王羽介紹說:這位是本官貼身侍衛馮錫範你們兩人歲數想當,不過他比你略大一點。別看希範年輕,他可是自幼習武,武功十分高強希範十歲的時候就能上戰場殺敵了

見過馮大哥王羽連忙站起來抱拳行禮。

聽說這名侍衛居然是馮錫範,王羽心中一驚,但很快又平靜下來。馮錫範,這也是一個歷史上的oss啊這可是王羽來到這個世界上見到的第二個oss級的人物不過沒想到的是,馮錫範現在居然那麼年輕。

馮錫範也站起身來:見過王先生

陳永華道:本官明天要走了,希範就留在這裡,幫延平王看著火藥和炮彈製造進度。本官離開後,他就代表本官。如果王先生有什麼要求,可以向希範提出。

請陳大人放心有屬下在,一定會照顧好王先生馮錫範發誓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