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七七事變(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日本東京

如果說宋哲元此時的心情是矛盾而糾結的話,整個日本軍界就是混亂了。

當宛平事變的訊息傳到日軍參謀本部時,第一個得到訊息的是此時的日本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所謂的日本陸軍最大的天才,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人石原莞爾。當他得到七七事變爆發的訊息,不禁大為惱火,身為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人的他,如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不擴大派,他倒不是對侵略行為醒悟了過來,而是認為,真正阻礙日本向外擴張的是蘇聯和美國,目前日本在“滿洲”以對付蘇聯、美國為目標的5年戰備發展計劃正在進行,因此在戰爭指導上,不應因偶發性事件,放棄既定的長遠目標,將力量消耗在中國戰爭的泥潭,而給蘇聯、美國造成對日的可乘之機。

因此事件不能擴大。石原隨即向閒院宮參謀總長說明了這一方針。並立刻以參謀本部的名義下令為防止事件擴大,要避免進一步使用武力。

在參謀本部的石原莞爾不希望擴大戰爭,但他自己本身就是因為九一八不聽指揮最後為日本打下滿洲而聞名天下的,哪裡有資格去讓他的後輩聽從命令呢?

最令人無奈的是一大幫子根本不相干的日本軍官和吃了火藥一樣興奮起來了。

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參謀長東條英機、朝鮮總督南次郎、朝鮮軍司令官小磯國昭聯合上書日本內閣,要求立刻出兵教訓支那政府,並且派遣辻政信和田中隆吉去前線給日軍打氣。

但天津的中國駐屯軍並不是全部支援擴大戰爭,作戰主任參謀池田純久中佐就是反對擴大派,他直接跑到此時已經病危的田代皖一郎房間對田代皖一郎說道“如果我軍陷入了中國的泥潭,那麼對蘇作戰怎麼辦?英美怎麼辦?”

田代皖一郎被病折騰的辦事,哪裡有力氣回答他,在他身邊的香月清司說道“以我們皇軍的戰鬥力,我看最多半年就可以解決支那的主力部隊,到時候我們擁有整個支那,難道還怕他們蘇聯和英美不成。”

在旁邊的辻政信煽動的說道“我們關東軍已經全部準備好了,我們的轟炸機隨時可以起飛到平津幫助作戰。”

池田純久氣的說道“石原不是你的老師麼?怎麼你連他的命令也不聽了?”

辻政信譏笑道“坐在辦公室裡的石原君已經喪失了天皇勇士的勇氣,難道你也是麼?而且我這不是正在效仿石原君在滿洲的做法麼?”

池田純久威脅道“好,你關東軍敢出動轟炸機,我就敢出動戰鬥機把它打下來!!”

二人大眼瞪著小眼都不願意後退,把田代皖一郎給氣的又暈了過去。

而在日本內閣此時也是吵得不可開交,大家都對對華是否立即開戰以及開戰的規模有不同的意見。

陸相杉山元和海相米內光政更加是爭鋒相對,一邊海軍本就瞧不起陸軍馬鹿,尤其是現在剛剛開打就被全殲一個中隊,圍困一個聯隊,認為這樣的戰績簡直是再給皇軍蒙羞。

陸相杉山元當場就氣的想摔杯子,激動的說道“如果我們就這樣算了,我們大日本帝國皇軍以後再國際上還有什麼威信可言,恐怕不僅僅是華北,就是滿洲也必將有越來越多的抗日活動的爆發。”

近衛文麿一聽這話也有道理,他其實也對陸軍自行其是的態度氣的半死,但是真的讓皇軍就這樣威嚴掃地的話,恐怕也不合適。

海相米內光政譏笑道“請不要把陸軍的失敗帶上我們海軍,蒙羞的只有你們陸軍,我們海軍的威嚴可好好的在海洋上呢。”

杉山元瞪著米內光政彷彿想吃掉他一樣。

這時,參謀本部的意見呈了上來,近衛文麿對鼎鼎大名的石原莞爾還是知道的,當他看到他的建議又心動了,又想到現在的華北日軍的確兵力不足,一旦開戰也不敢說確保勝利,自己也沒有準備好,乾脆等下一次再說,反正打仗的藉口隨時都可以找到。想罷近衛文麿便總結道“我們必須以皇軍勇士的性命為重,先以談判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再談下一步不遲。”

於是日本內閣也對但第二天陸相杉山元以及參謀本部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和第三課長武藤章便又再次拜訪近衛文麿,提出陸軍希望增兵華北並且對29軍以教訓的想法,同時帶來了關東軍、朝鮮軍以及華北駐屯軍的求戰電文,並且提出“支那自西安事變以來,原來的內戰局面已經結束。如今紅白合作,萬眾一心。在外交上與英、美、德、蘇的關係日益增進,在對日戰備方面,也正在抓緊進行,因此應在支那作好準備之前發動對支戰爭,且關東軍、朝鮮軍目前已作好了這方面的準備。如果作罷恐怕以後仗會越來越難打。並且此次皇軍蒙羞,恐怕天皇陛下第一個要遷怒的就是閣下您了。”

近衛文麿才剛剛組閣不過一個月,仗有多難打,會死多少人他不管。你要他現在下臺不是要他的命麼。頓時改變心意決定擴大戰爭。立刻於11日再次召開五相內閣會議。

7月11日中午11點

日本五相會議正式召開,當聽到近衛文麿突然變卦決定要擴大戰事時,外相、陸相自然是歡欣鼓舞,但米內光政卻表示反對,米內光政反對倒不是因為他是個和平使者,而是他是和陸軍普遍的親德不一樣,他是一個親英美派,因此他認為如果擴大戰爭必將影響和英美的關係。

陸相杉山元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志得意滿笑道“為了更好的作戰,我們陸軍希望海軍在天津協助我們陸軍作戰。”

米內光政彷彿是神經反射一樣說道“艦隊是用來保衛國家的,不是隨便拿來打仗玩的。我們海軍可不像某些馬路”

杉山元又有想拿杯子砸這個討厭的海軍臉的衝動了。

最後還是近衛文麿打圓場說道“好了,大家不要再爭論了,我建議表決透過,派遣3個師團和18個飛行中隊前往華北準備參戰。”

除了米內光政不說話以外,另外四人都表示透過。

15點

近衛文麿召開內閣會議,表決透過了對華擴大作戰決議。

16點

近衛文麿拜見天皇,天皇當場批准了對華增兵決議。

17點

伏見宮軍令部總長拜見天皇請求批准派遣海軍配合作戰,天皇當場批准。

18點

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向華增兵的政府宣告》。

18時35分

參謀總長發出臨參命第56號,命令關東軍司令官將管轄的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及空軍集團之一部(偵察、戰鬥、轟炸機各兩個中隊),火速派往華北,接受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指揮。其中酒井鎬次的第一旅團更是興奮的連夜出發,直撲北平而去。

20時40分

日本軍部以臨參命第57號下達第20師團,令該師團務須迅速到達華北,編入中國駐屯軍序列。

僅僅一個下午的時間,日本政府從不擴大作戰華麗大變身到擴大戰爭,並且用最快的速度派遣了軍隊,這樣的驚人速度清楚的告訴了所有人全面侵華不僅僅是一兩個軍官、高層的想法,而是當時所有軍政官員的想法,他們的共同努力使得東方戰場的戰火用最短的速度燃燒了起來。

無比諷刺的是近衛內閣確定擴大對華作戰的同時,松井太久郎也與秦德純簽訂了停戰協定。

1937年7月9日

在得知第一聯隊被包圍後,和秦德純和談的松井立刻口風大改,一邊不斷的威脅全面開戰,一邊示意願意用和談的辦法解決這次事件,但需要29軍先表示出足夠的誠意。

秦德純得到宋哲元的指示後,要求日軍先撤走在龍王廟附近的部隊,松井針鋒相對的要求29軍退到永定河的西岸。秦德純思考再三,覺得兩邊各退一步是可以接受的便答應了下來。

在龍王廟陣地收到命令的吉星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帶領弟兄辛辛苦苦收回的陣地,如今居然要求自己撤出,在多次確認後,吉星文留著淚離開了這個留下了數百條性命的陣地。

龍王廟在被中國軍隊收回不到六個小時後由29軍主動放棄,日軍趁機返回佔領龍王廟重新佈防,鐵路橋被中日兩軍分別佔領,兩軍隔橋相望。秦德純得到訊息後大罵松井無恥,但又無可奈何。

但日軍並沒有因此滿足。

松井在這一次的談判裡得到了甜頭,在9日協定後立刻提出要求後路的29軍撤離,並且要求29軍公開道歉。

宋哲元得知後認為這些不過是小節,再一次的答應。第一聯隊的包圍圈就這樣被開啟了。

松井第四次提出重新談判,這次又有了新的要求。

秦德純被氣的忍無可忍,要求這次必須簽訂正式的協議。

松井一聽,好啊,我們日本人最不怕的就是協議了。

於是立刻簽訂了秦德純松井協定,內容如下:(一)第29軍代表向日軍表示道歉,對責任者給以處分,負責防止今後不再惹起類似事件;(二)中國軍隊和豐臺駐的日軍過於接近,容易引起事件,因此盧溝橋城周圍及龍王廟地區,改由保安隊維持治安;(三)鑑於本事件孕育於蘭衣社、紅黨及其他抗日各團體的指導,今後要採取措施並徹底取締。

這份協定簽訂於1937年7月11日晚上八點,也就是日軍師團正式得到調兵命令的時間。

當這份協議放到宋哲元面前的時候,宋哲元的心情極度複雜,他一方面希望這張紙真的可以幫他保住平津,另一方面心裡又有個聲音在不停的吶喊著不要相信這份協議。

張樾亭擔憂的說道“我軍剛剛發了通電,現在又簽訂這樣的協議,我害怕——”

宋哲元搖搖頭說道“只要可以保住平津,保住我們的地盤,捱罵又怎麼樣呢?何況我們的協議裡面又沒有實質失去什麼主權,我們已經盡力了!”

而廬山的蔣中介得知29軍和日軍密談議和,立刻派遣熊斌至保定,並向二十九軍承諾,如果需要子彈和軍實,中央將源源補充。但宋哲元卻委婉的表示七七事變已經和平解決,希望中央不要太過緊張。

當七七事變第一階段結束的時候,姜誠卻在美國為他的絲襪大計做工作。

姜誠在把第一批軍火運到延安後,立刻返回黑鐵島,把裝備給自己部隊的軍火帶到民國的上海,這個時候已經是7月7日,姜誠知道自己還沒有蝴蝶效應到可以改變華北局勢的強度上,又明白宋哲元八成還是會像歷史上一樣,便又寫了一個小本子交給李倩,讓她保管。

姜誠搖搖頭拉過留著口水看新式武器的王勇說道“過段時間你們可能會北上執行任務,李倩是天津人,到時候多聽聽她的建議。”

王勇點點頭表示明白,但那時不時往AK—47M看的眼睛出賣了他,他說到底還只是一個兵王,並不是合格的特種戰指揮者。

姜誠看著不禁為自己沒有一個好的特種部隊軍官頭疼,又想起了有過一面之緣的周衛國,不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了。搖搖頭把這些雜念刪除,姜誠又去看了看黃金榮等人,發現黃金榮還是一副我就是不走的樣子,只得作罷,而留學生第一批已經出海。德國希特勒那邊對於中國留學生倒也歡迎,當然了,這借讀費是不低的。

其實姜誠從美國買去的工業裝置並不是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是三酸兩鹼還是既可以合成氨和製造煤焦油的裝置都不齊全。硫酸有黃鐵礦和膽礬為原材料製造,鹽酸卻需要大量的電,至於硝酸重要材料硝石在陝西雖然主要分佈在漢中,但紅區也有一些小礦,而且還有廁所等土法制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兩鹼中的純鹼在中國最好的製造方法就是侯德榜的侯氏制鹼法,但這個方法在43年才會被發明,而現在的侯德榜正在南京當廠長,很被蔣中介重視,這個時候自己也沒辦法拐到延安去,只能自己提供技術讓即將到延安的那些科學家消化了。

而火鹼更是需要純鹼為原料製造,在純鹼的工業化成功之前更是不要想了。

因此此時的延安還只能生產硝酸和硫酸,其他的還需要平津和上海的研究人才、大學生到延安才可以消化開發。

還有工廠必須使用的耐火磚的問題,現在延安只能用土方法做耐火磚,這對後期的工業發展限制也很大。

姜誠對此也是無奈,畢竟此時的延安這方面的人才簡直不可以用稀缺來形容,那簡直就是人才荒漠啊。

姜誠想到美國那邊如果絲襪大賣搞不好杜邦真的會動粗,乾脆又穿回黑鐵島,帶了數百槍支彈藥穿越到了美國,姜誠不願意在民國看宋哲元的所作所為難受,乾脆就到美國準備絲襪的銷售,畢竟一旦中國開戰,上海的生意就要全部放棄了,只能儘快發展海外市場以便為即將到來的漫長戰爭提供資金上的幫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