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阻敵於海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來這裡,只為了東瀛。一應指揮作戰,概不干涉。”

左夢庚的話,很好地打消了柳一元的疑慮。

身為前線最高指揮官,看到左夢庚到來,他最擔心的是整個指揮體系被影響到。

顯然左夢庚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當著所有將領的面做了鄭重地申明,鞏固了柳一元總指揮的地位。

“東瀛當真敢開戰?”

柳一元愁眉不展。

光是面對清軍,就已經讓他壓力山大了。倘若東瀛再摻和進來,誰知道局面會變成如何?

“以我對東瀛人的瞭解,他們肯定會冒險。”

柳一元搓搓臉頰,提出了建議。

“要不要再從國內調兵?”

釜山這邊只有四萬多陸軍,還要分配在上百里的防線上。如果東瀛從背後打來,絕對沒有多餘的兵力進行應對。

看出他很緊張,左夢庚笑著寬慰道:“情況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糕。”

他將手點在了對馬海峽上。

“東瀛人想要有所行動,必須要跨過大海。否則的話,他們就算是有再多的兵力,也只能望洋興嘆。”

柳一元恍然大悟。

“你是想在海上就將東瀛人擊退?”

左夢庚挑了挑眉頭。

“以我們海軍的實力,難道做不到嗎?”

柳一元開始默默籌算。

“不知東瀛那邊會派出多少兵馬和多少戰船。海軍這邊的話,最多可以集中三十艘大型戰艦以及一百四十多艘小型福船,這個數量是不是有點少?”

左夢庚擺擺手。

“你忽略我們的武器了?”

左夢庚十分確定,夏國海軍的戰艦數量是絕對比不上東瀛的。

雖然如今的東瀛也沒有辦法重現當初侵朝時,上萬艘戰船佈滿大海的規模。可是集中上千艘艦船,還是可以做到的。

可那又如何?

夏國海軍船上是什麼武器?

射程高達七、八千米的重炮,還有射程和裝填速度都非常快的輕型艦炮。

發射的高爆彈藥只要打中,絕對是一炮一個。現如今世界上流行的木質帆船,沒有能夠承受的。

更不要說,海軍的船上還有火箭炮。

雖然僅僅只有三十多艘主力戰艦,但是左夢庚信心滿滿。

當左華返回濟州島開會的時候,左夢庚提出海戰的想法令他大為欣喜。

“本來以為這次大戰,我們海軍就是打下手的。既然東瀛人想來湊熱鬧,正好給我們練手了。”

左夢庚讓傅新垣將厚厚的資料交給左華。

“這是當初壬辰倭亂時,各方總結的東瀛軍隊的資料。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不知道有多少變化,可是依舊能夠提供參考。”

他著重強調道:“雖然我們的武器佔據絕對的優勢,可東瀛人的兵力肯定更多。無論如何都要做好萬全的策略,絕對不能讓東瀛人完成登陸,威脅我們的後方。”

他說話的時候,左華已經開啟資料細細研讀起來。

“如果東瀛人還是這種安宅船的話,那我有信心讓他們一艘也上不了岸。如果彈藥足夠的話,全部消滅也不是難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東瀛軍隊的戰船,主要以安宅船為主。

這種船就跟中國的福船一樣,看起來四平八穩,然而缺點就是速度奇慢。而且打仗的時候不能升帆,只能靠人力划槳來驅動。

倘若是在江河內海,憑藉人力驅動這一點優勢,可以完成快速轉向,倒也能佔到些許便宜。

可是在茫茫大海之上,空間廣闊,一旦沒有速度優勢,在碰上夏國海軍的武器,跟活靶子沒什麼區別。

三位主將經過一番討論,達成了共識。

原本遊弋在各地的夏國海軍主力戰艦紛紛開始朝釜山靠攏,同時派遣各色偵察船前出到對馬海峽東側。

原本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夏國海軍一直比較剋制,從來沒有越過海峽中線,就怕刺激到東瀛人。

既然現在東瀛人躍躍欲試,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海軍這邊緊急準備的時候,朝鮮半島上的局勢開始急轉直下。

十二月二十九,皇太極率領主力抵達南漢山城下,擊退了朝鮮人最大規模的反擊。從那以後朝鮮人就徹底失去了信心,完全龜縮在城內,等待著命運的降臨。

而這段時間內,朝鮮各路援軍全都遭遇了滅頂之災。

十二月二十六日這一天,忠清道觀察使鄭世規、江原道觀察使趙廷虎的援軍一同被擊潰。

訊息傳開,慶尚道援軍這邊人心惶惶。

“觀察使大人,以下官之見,我們理應穩妥行事,以免遭遇不測。”

慶尚左兵使許完小心翼翼的提出了想法。

然而坐在上面的觀察使沉演卻臉色如冰。

“君父困於山城,國祚危在旦夕,我輩人臣豈能罔顧自身、陷君王於不義之地?你等也是讀書人,焉可忘記忠義之道?速速進兵,即便是戰死沙場又能如何?”

見沉演強硬要求出兵,許完和閔栐萬般無奈,只能率領兩千前鋒朝著南漢山城進發。

一直到他們走的不見了蹤影,沉演本來倔強的身軀陡然崩塌,顯得十分頹靡。

“這些可都是我朝鮮的子民啊!”

沉演的身旁坐著一個年輕的書生,儘管頭上戴著冠帽,可遺漏出來的鬢角還是顯得太短。

“可他們不是自己人,會壞了大事的。”

沉演長出了一口氣,神情無比痛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究竟是對是錯了?

正月初三,許完和閔栐在沉演的逼迫之下,一路緊趕慢趕,來到了南漢山城東南的雙嶺。

不出意外,他們在這裡遇到了豪格率領的清軍。

一番血戰,清軍大獲全勝,許完和閔栐全都戰死。

走在後面的沉演得知訊息,立刻下令撤軍,完全沒有身死報國的念頭。

各路援軍之中,打的還算過得去的,乃是全羅道觀察使李時昉。

他於正月初七,同清軍鏖戰光教山。

李時昉佈置了嚴密的防線,正面很好地頂住了多鐸的連番衝擊。不但如此,他還派出了側翼兵馬,想要迂迴包抄。

多鐸眼見戰事不利,讓人吹響號角命,令揚古利去背後的山上,督促紅衣大炮就位。

揚古利領命出發,結果剛剛踏上山道,就遇上了朝鮮的側翼兵馬。

結果朝鮮士兵一頓火槍轟擊之下,揚古利當場戰死。

這也是整個清軍徵朝作戰當中,戰死的最高級別將領。

多鐸聞訊之後心慌意亂,連忙下令撤軍。

而全羅道朝鮮軍隊因為損失慘重,也不敢前進了。

各路援軍全都沒有接近南漢山城,導致整體的局勢依舊在步步惡化。

留給朝鮮君臣的時間不多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