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現實問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新年過後,整個左莊的人幹勁更加足了。

中國人望子成龍的心願,從古至今都不曾改變過。

年後,沒用左夢庚組織,莊戶們就自發地蓋起了學堂。

磚窯是現成的。

本來是用來燒製耐火磚的,現在用來燒普通的磚瓦也可以。

第一大隊和總後大隊的新兵每天都被折騰的不輕,但進步肉眼可見。

左夢庚負責教軍官和讀書人們新的識字、數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些人再下去教給兩個大隊的新兵。

隔三差五,新兵們還會進行考試比賽。

學的好的獎勵,學的不好的軍官跟著丟人。

這樣的氛圍,讓所有人都深感新奇,又很享受。

眼看著一切都在順利發展,煩心事找上了左夢庚。

“千座,俺們試製了銃管,不成。”

楊貴等人愁眉苦臉,報給了左夢庚一個糟糕的訊息。

“為何不成?”

武器可是關係到軍隊的未來和戰鬥力,左夢庚最是緊張不過,趕緊去了火器製造所。

負責製造槍管的銃匠們此時都在這裡,一個個垂頭喪氣,和霜打的茄子似的。

“千座,這銃管……俺們鑽不動啊。”

火器製造所的負責人是徐大幹,幾十年的銃匠了。手藝沒說的,大家夥都服氣。

他的手裡就拿著一根未完成的槍管,呈給左夢庚看。

左夢庚接過來仔細打量。

精鋼打造的管壁,一看起來就充滿質感。相信士兵們拿在手裡,也會安心,不用怕炸膛了。

但徐大幹的話,讓左夢庚不解。

“為何鑽不動?”

徐大幹又拿過一物,赫然是鑽頭。

“這銃管是鋼的,鑽也是鋼的。俺們卯足了力氣,也鑽不進去啊。”

左夢庚愕然,隨即不禁拍打腦門,被這個問題弄的哭笑不得。

明代的火槍槍管是怎麼製造的呢?

是用兩張燒紅軟化的熟鐵,中間用鐵梃包裹起來後,由工匠用錘子一點一點砸出來的。

砸成之後,雖然中間是有孔的,但直徑過小,並不能作為槍管使用。於是還需要用鑽頭拓展,使其達到合規的口徑。

最後還要將槍管內壁打磨光滑,才能用作火槍製造。

因為鑽是鋼的,而槍管是熟鐵的,硬度不同,儘管靠手工的方式依舊緩慢,但好歹可以慢慢鑽成。

現在冶煉所那邊弄出了鋼製的槍管,銃匠們拿著鋼製的鑽頭,可不就沒法下手了。

左夢庚滿心歡喜地想著弄出了鋼製的槍管來,可以節省火槍的重量又可以提升火槍的質量。就是沒想到,工匠們拿著這樣的槍管毫無辦法。

現在連擴充套件槍管內徑都做不到,那其餘的刻膛線之類的就更加不用想了。

那麼有沒有別的辦法,讓現有的鑽能鑽鋼製槍管呢?

現有的條件來看,並沒有。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用機械力,提升鑽頭的轉速來完成這道工序。

可左夢庚去哪裡弄轉速達到要求的機械呢?

沒有蒸汽機、內燃機啊。

至於水力驅動……

左夢庚都不用試,直接就否決了。

水力驅動再怎麼弄,機械動能都達不到鑽槍管的要求。

再一個,水力驅動提供的動能並不穩定,很容易將槍管鑽歪。

見左夢庚也被難住了,徐大幹小心翼翼提道:“千座,其實熟鐵槍管已經足夠用了。咱們這裡不貪汙、不剋扣、用料足,造出來的銃管沒問題的。”

一語驚醒夢中人。

左夢庚這才發現,是自己魔障了。

他光想著儘量將武器的效能提升到最大,卻忘了以當今的火器技術,夠用其實就可以了。

無論如何,火藥還是黑火藥。

哪怕將黑火藥的品質提升到極限,爆炸的勢能也就那樣。熟鐵製造的槍管只要保證質量,足以承受。

否則的話,大明上下兩百多年,早就拋棄這樣打造的火器了。

假如重新用熟鐵來打造槍管,好處還有很多。

第一,鋼製的鑽頭可以給槍管刻膛線了,這就滿足了左夢庚對新火器的需求。

第二,極大地降低了製造成本。

楊貴等人在鍊鋼的時候,左夢庚已經測算過成本了。

好傢伙,煉一斤鋼的成本居然是同樣一斤熟鐵成本的五倍。

官方打造一支火槍的價格是二兩銀子,要是按照左夢庚的要求,一支火槍造出來,起碼十五兩銀子。

三千支火槍就得四萬五千兩白銀,這還不算配套的刺刀、彈藥、維護用具的成本。

養不起,養不起……

“那就改回熟鐵槍管好了。不過你們必須保質保量,不能出現殘次品。要是被我發現,可是要掉腦袋的。”

徐大幹等人驚懼的同時,連連保證。

“千座您放心,俺們在這裡吃得飽、賺的足,怎麼會對不起的自己的飯碗?只要能保證鐵料供應,要多少銃管都能做出來。”

反正來了,左夢庚決定多解決幾個問題。

“鍛造銃管,暫時只能靠你們手工打。等河流開化後,那臺水力鍛機就能用了,到時候你們得儘快適應。等你們掌握了,咱們就在河裡多建幾個水力鍛機。”

相比起工匠們的手藝,左夢庚更加相信機械。

畢竟要打造的不是什麼藝術品,而是具備統一標準的武器。

怎麼打槍管,左夢庚看過這些工匠幹活,還是信得過的。但有一個問題,是他不能忍受的。

“你們鑽槍管需要多久?”

“每日可鑽寸許,大抵月餘就可完工。”

說這話的時候,徐大幹洋洋得意,渾然沒有注意到左夢庚滿頭黑線。

他喵的一個多月才完成一根槍管……

得,別的他沒辦法,怎麼改進這個他還是有辦法的。

明代工匠給槍管鑽膛,並非是純手工,也是有鑽床的。

鑽床用木頭做框架,上面搭著一塊圓形的石盤,很像石磨。系上皮條後,靠人力來拉動,可以使石盤帶動鑽頭旋轉。

這玩意兒的效率能有多高?

左夢庚讓左代跑回去拿來了紙和鉛筆,當著眾人的面就開始作圖。

“這個鑽床,能做出來嗎?”

身為軍火專家,左夢庚的記憶裡有太多相關方面的知識了。

他找出了一套簡易的膛線機圖紙,然後畫了出來。

這個膛線機也是手工使用的,結構非常簡單。

機器的後半部分是一個很大的手搖轉輪,這個可以用鐵打造,帶個搖把就行。

轉輪上帶著一根連動杆,樣子有些像蒸汽火車的車輪。

連動杆另一頭連著一段可以前後移動的遊標卡扣。卡扣整體箍合在膛線機上,一旦轉動轉輪,卡扣就會在固定的距離內來回移動。

在卡扣的上方,還有一段前低後高的鐵片。鐵片中間是長條形的中空,懸掛著一個機關和下面的卡扣相連。

這個機關的側面,有一排齒輪狀的結構,同卡扣上的齒輪緊緊貼合。

當卡扣前後移動時,這個齒輪就會和機關發生作用,開始旋轉。

齒輪的另一端,就連著鑽頭。透過這樣的力,來為槍管鑽刻膛線。

為了輸入的力更大,左夢庚將轉輪上的搖把改掉,換成了腳踏車腳踏板。

這樣一來,原本需要手搖的裝置,就可以讓人用腳踩動,省時省力。

一群工匠湊在圖紙前,嘖嘖稱奇。

他們看的懂也看不懂,只得拉著左夢庚不停請教。

一連討論了兩個多時辰,大家一致認定,這個膛線機造的出來,不難。

左夢庚倒是沒有那麼放心,因為他知道,別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膛線機,製造起來以如今的工藝也做得到。但伴隨著膛線機的,將會是一整套的工藝標準。

“你們看好,槍管能不能放上去,這是有大小要求的。所以你們在打造槍管的時候,必須保證大小一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徐大幹等銃匠面露難色的時候,左夢庚看向楊貴。

“讓你們做的尺子和遊標卡尺都做好了吧?”

楊貴連忙點頭,讓徒弟去取了過來。

當決心要打造武器的時候,左夢庚就知道標準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古人所採用的步、寸、尺、丈等長度單位,實在是不夠標準。唯一的辦法,就是統一度量衡。

因此在煉出第一爐鋼的時候,左夢庚除了讓楊貴等人做了幾根吹管給玻璃那邊外,其餘的都用來打造測量工具了。

鋼尺、遊標卡尺、天平秤等,都被造了出來。

作為實用主義者,左夢庚根本就不糾結,直接將米、分米、釐米、毫米的概念拿了出來。

同時也對工匠們說了,誰能弄出測量更小單位的方法和工具,重獎。

米的長度嘛,就是他邁一步的距離。

楊貴等人取了後,拿回去之後進行等分,然後就得到了分米、釐米和毫米。

這個標準當然和後世的公認標準不同,但也無所謂。

反正現在這個標準是他第一個制定的,後世的人就只能遵照他的標準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