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張溥的勇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監牢毫無疑問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很多人陷入其中,都會九死一生。

但也有人例外。

張溥就是如此。

他的牢房乾淨舒適,朝南的窗子甚至會有溫暖的陽光照入進來。

房中擺放了桌椅紙筆,供他書寫。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裡是他的靜室呢。

腳步聲到了近前,一個太監的聲音傳入張溥的耳朵。

“西銘先生,陛下有旨,命你覲見。”

張溥沒有任何反應,依舊低頭書寫。足足寫完了最後一個字,才將文卷收好,起身走出了牢房。

“西銘先生,沐浴更衣之地已經備好。”

張溥側眼看去。

“為何要沐浴?為何要更衣?”

那太監聞言一滯。

“覲見陛下,自然要沐浴更衣。”

張溥卻不聽從。

“生是走一遭,死是走一遭,這牢獄也是走一遭。種種這般。都是張某所歷,不敢欺君。”

太監惱怒,可是也沒有辦法。

只能任憑張溥穿著樸素的衣袍走出了監牢。

等刑部大牢的門開啟時,外面人山人海的景象令張溥頓住了腳步。

“張某何德何能,竟勞京師百姓如此相待?”

太監在一旁臉色古怪。

“西銘先生誤會了,這些百姓是來看毛承祿那逆賊被千刀萬剮的。”

張溥愕然,難得鬧了一個大紅臉。

可這般走出去,迎著無數探尋的目光,讓他頗為不自在,甚至走路都順拐了。

他們剛剛走出去不遠,身後陡然爆發出山呼海嘯的叫罵聲。

張溥回頭看去,就見一輛囚車緩緩走出監獄。

囚車上木欄裡此時正關著一個蓬頭垢面的男子。

儘管有大隊的錦衣衛左右看護,可憤怒的京師百姓依舊前仆後繼,衝擊的馬車搖搖欲墜。

更有數不清的東西朝著車中之人砸去,幾乎一瞬之間場面被徹底亂了。

張溥遙遙看了,唏噓不已。

“這便是東江叛賊毛承祿嗎?”

太監的眼中閃過恨色。

“正是此獠。陛下有旨,今日將其千刀萬剮,只怕也難消天下百姓之恨。”

張溥默默無言,心中卻閃過一個念頭。

“殺了一個毛承祿,就能天下太平嗎?”

“張溥,你可知罪?”

養心殿內,崇禎的質問並沒有讓張溥有任何緊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生雖處江湖之遠,然憂其君。所作所為全為了大明江山永固,不知何罪之有?”

崇禎嘿嘿冷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山東逆賊的說法吧?你倒是用的順暢。人都說你張西銘和山東勢不兩立,依朕看來,恐怕未必如此。”

張溥直言相對。

“陛下,山東果為叛賊乎?既如此,請明旨詔告天下,召集天下有識之士,當以平叛為首要。”

這一下頂的崇禎異常難受,怒火當場就上來了。

“國朝大事紛繁復雜,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偏偏爾等綁架民意、禍亂朝堂,以致民議紛紛,人心紊亂。情勢緩急不能籌謀,時至今日你還不知錯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溥慨然應對。

“學生既非朝堂重臣,又非領兵將領,能為大明盡忠孝命之處,唯紙筆爾。倘若陛下有命不得言語,學生立刻封筆歸山,自去做一草木人罷了。”

崇禎哼道:“你這是心裡有怨氣,怪朕不重用你罷了。”

張溥連忙叩頭搶地。

“學生不敢。”

“歷來朝廷簡拔,選賢任能,輔以品德。想要朕重用你,還需拿出真本事來才是。”

張溥內心無比激動。

“國朝養士兩百年,學生深受隆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功名利祿於學生,只如浮雲爾。”

崇禎呵呵一笑,神請諷刺,好歹沒有當場說出來。

“你與山東之論戰,朕已獲悉。當今天下,能夠凝聚人心、撥亂反正者,惟你而已。此篇文章你已看過,可有對策?”

崇禎將《歷史的程序》遞給張溥,透露了自己的目的。

這篇文章如今傳的大江南北到處都是,民間議論紛紛,有不少人認同其中的觀點。

崇禎看到後大為驚恐,終於知道了山東的可怕之處。

可現在朝廷武力不足,四面楚歌,沒辦法軍事征剿。

這才是崇禎想到了張溥的原因。

在山東的思想大肆傳播之際,唯有張溥一直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崇禎要想維護道統綱常,自然有利用張溥的影響力。

聽到崇禎的話,張溥當真是熱淚盈眶。

他嘔心瀝血、著書立說,為與山東論戰廢寢忘食,為了什麼?

還不是為了這一天。

“陛下,學生觀此文已成圓融之勢。山東之事,路人皆知。學生這些時日潛心研磨,尚有諸多不解之處。”

見崇禎凝神細聽,張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山東之說,新奇而古怪,完全不同於古今聖賢,另有體系。學生覺得,與其隔岸觀火、霧裡看花,不如深入虎穴,方可以窺破真容全貌。”

崇禎嚇了一跳。

“你想要去山東?”

張溥康慨激昂。

“學生雖手無縛雞之力,然護我聖教道統、保我大明江山之心,天地可鑑。山東雖為虎穴,學生亦視死如歸。”

不得不說,張溥的這番表態讓崇禎感動了。

山東的事情鬧到現在,朝廷上下焦頭爛額。

可是卻從來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深入山東去看看究竟。

錦衣衛能夠傳遞回來的情報,基本都是大路貨。

朝廷知道了,民間也都知道。

可對於山東的真正情況,朝廷始終看不透真相。

張溥和山東早已成為死敵,居然敢以身犯險。

別的不說,單單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就足以碾壓朝野上下。

“倘若山東逆賊對你不利,又該如何?”

張溥坦然相告。

“學生觀之,山東雖然謀逆,然並非殘忍好殺、胡作非為之輩。學生來京之時,偶有所見。運河山東一段雖為逆賊所控,然過往順暢、並不相擾。想來山東之輩不會因言而罪。倘若學生因此身死,能夠喚醒天下有識之士同心戮力,也算死得其所。”

崇禎沉默不語,實則內心有些不喜。

他聽得出來,張溥對山東似乎評價很高。

倘若山東真的好的話,那朝廷成什麼了?

不過事已至此,他也認同張溥的觀點。

無論如何都要到山東去深入的看一下,才能找到對付山東的辦法。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