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0章 俄國的應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柳樹開始發芽的時候,遠東的訊息終於經過了萬里跋涉,被送到了莫斯科。

沙皇俄國終於為他們的極度擴張付出了代價。

太過於遙遠的距離,令他們對遠東並沒有太過於嚴密的控制。當莫斯科得知訊息的時候,經過了一個冬天的休整,國防軍已經重新開始進攻了。

拿下雅庫茨克的國防軍順著勒拿河一路而下,花費一個月的功夫拔掉了日甘斯克。

鄂霍次克方向的國防軍則開始掃蕩北極圈地區。

希爾維斯克被發現,當地的哥薩克探險隊被消滅。

另一路俄國人在往振平海峽(白令海峽)進軍的時候,迎頭和國防軍撞上。

雙方在下科雷馬斯克爆發戰鬥,結果毫無懸念。

至此,俄國人往勒拿河以東的探索被全部扼殺,也意味著從此以後這片遼闊的土地再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而最讓俄國人膽戰心驚的,還是貝加爾湖附近。

攻下了巴爾古津的國防軍在冰雪消融之後,兵分三路越過湖水,開始進攻尹爾庫茨克。

在基廉斯克的安德烈勳爵得到求援卻毫無辦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向後方告急。但是路途太遠了,遠水完全解決不了近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克宮。

阿列克謝一世看著遠東的來信,發覺這個春天並不如何溫暖。

“契丹人不宣而戰,是對我們嚴重的挑釁。目前市場已經收到了極大的影響,皮毛稅的徵收開始出現不足。陛下,我們必須做出應對。”

國庫大臣別津斯基憂心忡忡。

如今俄國的狀況很不好。

經過三十年戰爭,早已將國庫打光了,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恢復,全靠遠東的開拓提供財富。

現在東方出現了問題,俄國即將無法維持。

阿列克謝一世臉色十分難看。

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一心想要打造大俄羅斯帝國。

為此,他積極參與歐洲局勢,令俄國十分活躍。

結果三十年戰爭中,俄國被教訓的很慘,西進的想法被徹底打斷。

要命的是,國內的改革也十分不順利。

他剛即位的時候,就意識到了國家經濟出現了危機,因此暗示自己的老師莫洛左夫拿出辦法。

在莫洛左夫的主持下,國家杜馬透過了新的鹽稅法令,對鹽商收取高額鹽稅。

這一下惹惱了鹽商們。

尤其是鹽商的背後都是頂級大人物,迅速採取了最激烈的手段應對。

暴動很快席捲了莫斯科,不但洗劫了莫洛左夫的住宅,還殺死了杜馬書記官和御前侍臣。

鹽商們還要求阿列克謝一世交出莫洛左夫,否則誓不罷休。

阿列克謝一世迫於無奈,只能下詔將莫洛左夫流放,這才平息了暴動。

但鹽業改革無疾而終,俄國的財政依舊在惡化。

一計不成,阿列克謝一世又想了其他的辦法。

他打算從宗教入手。

同年,一個來自於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的修道院院長尼康來到莫斯科,受到了阿列克謝一世的接見。

誰也不知道兩人談論了什麼,但尼康就此留在了莫斯科,還被任命為了新斯帕斯基修道院的大修士祭司。

尼康登上政治舞臺,開始鼓吹統一各地的教會宗教法事的章程,讓阿列克謝一世欣喜不已。

就在去年,大牧首約瑟夫病逝。

在阿列克謝一世的強力支援下,尼康繼任,開始著手進行宗教改革。

然而他改革的內容,卻引起了人們的極大恐慌。

此前人們一致認為,莫斯科就是第三個羅馬,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但高於拜占庭。

可尼康卻提出,要把莫斯科教廷的禮儀按照拜占庭方式進行改革。

尼康還鼓吹沙皇是整個東正教世界的統治者,而俄國的首都應該在君士坦丁堡,莫斯科及全俄的東正教大牧首應該是整個東正教世界的精神領袖。

這一系列的言論和舉措,鬧的宗教內部一團混亂,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

阿列克謝一世原本還信心滿滿,覺得問題不大。

他本打算趁著第聶伯河下游爆發反對波蘭的大起義的絕好時機,出兵侵吞這塊膏腴之地。

同時將國內的宗教改革留給尼康,完成一箭雙凋。

結果一切都在籌備中,遠東卻傳來了糟糕至極的訊息。

從庫茲涅茨克到雅庫茨克,長達上萬里的龐大地域都遭到了帝國的攻擊,許多好不容易佔領的地方都丟失了。

這對於視土地如命的俄國人來說,怎能忍受?

可是究竟該怎麼應對,阿列克謝一世也十分撓頭。

遠東實在是太遠了。

真要從國內出兵,那漫長的距離、海量的補給,光是想象就讓人頭皮發麻。

國家財政已經崩盤,真要這麼做,恐怕國內立刻就得造反。

可不救援遠東,皮毛稅就要大幅度萎縮,依舊是對國家財政的重大打擊。

尤其是第聶伯河下游的亂局讓阿列克謝一世眼熱不已,錯過了這個機會,可就再無希望了。

思來想去,阿列克謝一世到底沒有被憤怒衝昏頭腦。

過於遙遠的距離,是最好的冷水,足以讓人冷靜。

“先生們,我建議向契丹派出使團,申明我們的主張,暫時穩住東線。只要我們解決了第聶伯河的問題,現在的一丁點麻煩很快就能解決。”

眾位大臣細細思量,發覺也只能如此。

俄國的戰略環境其實很不好。

雖然三十年戰爭結束了,但是和瑞典的敵對依舊持續,因此北方必須維繫龐大的軍隊。

而第聶伯河流域近在眼前,是最好的產糧地。掌握了這裡,就能解決糧食危機。

相比起來,遠東提供的皮毛稅固然十分豐厚,但到底過於遙遠。

要想妥善解決,先近後遠就是唯一的辦法。

說到底,俄國高層對於帝國的決心缺乏必要的瞭解。

他們只以為是哥薩克開拓者摸到了帝國的邊界,因此才引起了帝國的反擊。

都說契丹人更善於種地,不善於開拓,也許表達一番善意,就能穩住局勢。

經過一番商議,俄國派遣外交衙門第二大臣古德諾夫為代表前往遠東,負責與帝國交涉一事。

古德諾夫出發的時候信心滿滿。

他並不知道,當他到達遠東的時候,將會面對怎樣的局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