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9章 踏上高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終於開始和俄國發生碰撞,但左夢庚意志堅定、信心十足,完全沒有向北方進行更大投入的打算。

俄國雖然很強大,可這個時間段能夠在西伯利亞地區投入的力量同樣十分有限。

如果說帝國對北方支援不方便,難道俄國就方便了嗎?

因此先期的碰撞,帝國現有的力量絕對足夠了。

無非就是在遼闊的地域內找到俄國人、消滅俄國人而已,如果國防軍和探險隊連這個都做不到,那可就太丟人了。

而這樣的作戰任務,其實是不需要國家給提供什麼幫助的。

他們本來就承擔著開拓的職責,即使沒有俄國人,更北的地域他們也要涉足。

御令傳到,北方戰略叢集開始進行調整。

第一方面軍以草原為基地,開始向北、向西進行探索。

樂新豐命令第二師護送喇嘛們前往哈拉和林,這裡是漠北蒙古最大的寺廟額爾德尼昭的所在地,也是蒙古人的精神信仰所在。

肯特山下一戰,親眼看著喀爾喀蒙古覆滅,識時務的喇嘛們迅速背叛了堅贊法王,乖順地遵從了帝國的意志。

識時務者為俊傑,帝國想要掌控草原,也離不開喇嘛們的配合,還是給了他們相應的地位。

當然了,曾經那些高高在上的特權肯定是沒了,並且原有的教義也必須做出修改。

這些都是浩繁的工程,喇嘛們需要回到額爾德尼昭後開展工作。

西部的蒙古舊勢力恐怕不會答應,於是軍隊就成為了他們的依靠。

在第二師之前,騎二師已經先行一步。

騎二師一路勢如破竹,不可阻擋,打到了布爾幹。

從這裡再往西北方向走三百多裡,就是庫蘇古爾湖。

庫蘇古爾湖和貝加爾湖有河流相連,但攻佔貝加爾湖的任務並不是騎二師的。

騎二師的任務是越過庫蘇古爾湖,攻略札克薩圖汗部烏梁海四左領。

一旦成功,也就意味著國防軍開始涉足衛拉特蒙古的地盤。

從此南下,可以配合西北戰略叢集進攻和碩特部的後方。

兩個治安師就跟隨在騎二師的後方,負責地方接收,配合官員建立政權。

第十三師和騎一師則從烏蘭巴托北上,目前已經收復了察汗烏蘇,並且沒有停留腳步,直奔貝加爾湖。

此地這時名叫柏海爾湖,屬於喀爾咯蒙古和布裡亞特蒙古交界處,但已經出現了俄國的探險者。

在兩個野戰部隊面前,這些俄國探險者的下場可想而知。

保持北方的戰略態勢,一大好處就是,不影響其他方向的行動。

西北這邊,西北戰略叢集依舊盤踞在西域的外圍,坐看西域內部的廝殺,等著收割果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西南這邊,國防軍各部卻已經運動到位,開始攻略高原。

昌都。

作為高原的門戶,十分險要之地,這裡被高原的舊勢力寄予了厚望。

準噶爾人在這裡部署了三萬大軍,將南北兩條道路完全堵死,自覺萬無一失。

第十師也不跟他們客氣,準備妥當之後,直接就發動了強攻。

昌都險要在於兩河交匯之處,被三面大山所圍。並且這些大山高聳入雲,終年白雪覆蓋,無法攀爬。

因此要想進攻這裡,就只有正面一個辦法。

倘若是冷兵器時代,亦或者是雙方的武器和戰力相差無幾,那麼當真是易守難攻。

可準噶爾人和藏人哪有什麼先進的武器?

於是第十師將作戰計劃報告給第六方面軍司令部並得到准許後,兵分兩路,從南北一起夾擊昌都。

結果就是,準噶爾部苦心孤詣部署的防線堪比紙湖。

北線沒擋住,南線同樣也崩了。

第十師的各種炮火打的他們懷疑人生,還沒有看到敵人就大片大片地死傷。

準噶爾的將領急了,率兵衝出防禦,朝著國防軍進攻。

只可惜,犛牛陣固然看起來氣勢洶洶,高原的騎兵也很有模樣,但是在強大的火器面前都不過是笑話罷了。

衝鋒的一路上佈滿了準噶爾人的屍體,並沒有哪怕一個人能夠接近國防軍的陣地。

打到第二天,第十師南北兩路匯合昌都城下,並且僅用了一個小時就轟破了城牆。

至此,準噶爾人終於意識到大勢已去,紛紛奪路而逃。

崔佔營充分發揮了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率軍追擊三百餘裡,連洛隆宗都打了下來。

準噶爾蒙古人驚慌失措,只能悶頭逃跑,希望逃回拉薩再想辦法。

可就在他們抵達波密的時候,居然迎頭遇上了國防軍,再次被打的頭破血流,還被團團包圍。

準噶爾人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支國防軍從何而來?

他們淺薄的地理知識當然不會知道,從南亞那邊逆雅魯藏布江北上,也是可以進軍高原的。

而且這一路都在山間河谷當中,不但溫暖溼潤,還不太受高原影響,極為方便。

第一師的突然出現,徹底扭轉了高原的戰局。

被圍住的準噶爾人是高原舊勢力最大的一股力量了,他們無法逃出生天,也就意味著高原的抵抗將不成氣候。

當第十師追上來,和第一師合兵一處後,包圍圈裡絕望的準噶爾人只能選擇投降。

不但如此,投降的準噶爾將領還提供了重要情報。

他們已經長達一年的時間沒有得到過西域那邊的幫助,並且派往西域求援的使者也沒有音訊傳回。

也就是說,當初巴圖爾琿臺吉雄心勃勃攻佔了高原,但現如今受到西域之戰的拖累,已經成了首尾不能相顧的局面。

準噶爾將領只是講述了知道的情況,但國防軍立刻判斷出了更多的東西。

首先,高原已經空虛,接下來的進軍過程比探囊取物還要簡單。

其次,西域那邊準噶爾部的情況恐怕不妙,估計支撐不了多久。否則的話,巴圖爾琿臺吉無論是向高原增援,還是將高原這邊的力量調回去,總得做些什麼。

結果什麼訊息都沒有,這足以說明,準噶爾部現有的力量已經連和高原溝通都做不到了。

國防軍的將領們都很有大局觀,立刻將相應的判斷彙報了上去。

接下來,不但帝國要將高原收復回國土當中,恐怕西北戰略叢集也要動一動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