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愛丁堡海戰(4)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艘三級戰列艦底層甲板,裝配火炮二十門。七艘戰艦一輪齊射,可以打出炮彈一百四十發。

這個數量放在當今的海戰當中,實在算不得多,因此聲勢並不如何勐烈。

可是到底威力如何,經受打擊的英國人最為清楚。

這一輪齊射下去,著實給英國人造成了不小的損傷。

並非是帝國的火炮精準度高,而是現如今的海戰戰術決定了,齊射的炮彈大差不差都會落在一個覆蓋面內。

線性陣列除了帝國之外,還沒有被廣泛應用。

英國海軍的戰術還是一窩蜂的衝擊。

小船衝在前面,為大型戰艦提供掩護,並且起到攪亂和騷擾敵軍的作用。

大型戰艦則分成若干個小隊,等到和敵人近距離接戰之後,集中火力在區域性區域內以多打少。

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取得全面勝利。

在線性陣列發明以前,這種打法頗具成效。

無論是英國海軍還是荷蘭海軍,都是這種戰術的高手。

只可惜,英國海軍碰上了提前進化的帝國海軍。

根本不給英國艦隊衝進來近距離絞殺的機會,帝國海軍充分利用建炮射程更長的優勢,在很遠的位置就開始了火炮打擊。

從帝國艦隊的角度看去,黑壓壓的英國艦隊鋪滿了整個海面,好像野牛群一樣密不透風。

這種陣型雖然聲勢浩大,可是卻也讓帝國艦隊的火炮增加了命中機率。

反正炮彈打出去就是一條直線,從英國艦隊的正面砸進去,說不定就會打到哪艘船。

當然了,即便如此很多炮彈還是落入了水中。

但三分之一的炮彈卻換來了不菲的成果。

因為英國艦隊是迎頭衝來的,所以只要被炮彈打中,就會從船頭的位置一直深入到帆船的內部,形成一路的血雨腥風,進而大片狼藉。

不要說小型船隻,即便是大型戰艦也擋不住帝國海軍的炮彈。

羅伯特·布來克親眼看著自己旁邊的皇家方舟號戰艦中了一枚炮彈,結果整個船頭徹底毀壞,船艙內部的慘叫聲以及騰起的煙霧甚至還影響了友軍的視野。

最嚴重的是約克郡號。

這艘歷經多次大戰、功勳卓著的戰艦,非常倒黴。

一枚炮彈鑽進了內部,造成了大面積的破壞不算,還最終擊毀了火藥桶。

炮彈本身就具有炙熱的高溫,一路摩擦之下還帶著火苗,當場就將火藥給引燃了,進而形成了殉爆。

就見約克郡號船體的中部勐地騰起一股黑雲,繼而強烈的爆炸衝擊波把周圍的戰艦全都向四周推開。

約克郡號當場斷為兩截,一前一後筆直朝著天空豎起,然後緩緩沉沒。

很多船員抱著斷壁殘垣,哭嚎之聲震天,也讓很多英國人全都蒼白了臉色。

羅伯特·布來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連聲高呼。

“加快速度,咬住中國艦隊,一定要讓他們付出代價。命令各船船頭的火炮,立刻開火!”

大型戰艦的船頭位置都部署了重炮,以免造成火力死角。

這種火炮因為單獨放置,所以口徑非常巨大,威力也無與倫比,射程更是能夠達到驚人的一千五百米。

英國戰艦此時沒有辦法橫過船身,用側旋的火炮群來攻擊帝國艦隊。就只好一邊衝鋒,一邊用船頭的火炮還擊。

雖然這樣的火炮數量不多,但也聊勝於無了。

結果可想而知,稀稀拉拉的炮彈飛過來,全部都落在了空處,對帝國艦隊沒有造成任何損失。

帝國艦隊攻擊英國艦隊的時候,是對著一個面進行覆蓋,因此能夠取得戰果。

英國艦隊還擊時,卻是要對一條細線進行打擊,難度可想而知。

不要說現如今的滑膛炮,就算是二戰時期的戰列艦要想擊中敵人,憑藉著各種技術加成,機率仍舊十分感人。

底層甲板的火炮發射之後,接下來就是上層甲板。

德·魯尹特沒有再跑上去欣賞火炮射擊,而是著重觀察帝國海軍是如何對發射過後的火炮進行整理的。

他注意到,帝國海軍的艦炮不像歐洲的那樣是用兩條繩索來限制後坐力的,而是底座被固定在了一個巨大的鐵架子內。

火炮的底座同樣有四個輪子,十分精確的卡在了鐵架子的內框中。

開火之後,火炮向後退去,但是因為有鐵架子的限制,使得火炮並不會脫離固定範圍。

而當火炮退到鐵架子的底部時,框內明顯有什麼東西起到了緩衝作用,令火炮慢慢停頓下來。

德·魯尹特趕緊趴下身子,探頭向鐵架子內看去。結果看到鐵架子內部的兩個角上,各有兩個巨大的鐵片。

他一下子就明白過來。

這應該是具有彈性的黃片。

這個發現,讓他對帝國海軍的奇思妙想佩服不已。

而接下來值得他注意的,則是帝國海軍對於開火後的火炮如何處理。

只見一名士兵抱著一個巨大的鐵筒子,粗細幾乎和炮彈相等,然後從炮口塞了進去。

只聽到炮膛內部一陣呲呲拉拉的響聲,等到再拿出來時,鐵筒內部居然有水流動的聲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看到那名士兵抱著鐵筒跑到一邊,開啟後蓋之後倒出來的居然是熱水。

再開啟旁邊密封嚴實的箱子,結果寒氣撲面而來。

這種箱子裡居然堆滿了冰塊。

士兵將冰塊裝入鐵筒,再次封好,就專心等待著下一次操作。

德·魯尹特迅速醒悟。

這個鐵筒,居然是給炮膛內部降溫用的。

毫無疑問,這種辦法要比歐洲先進的多。

歐洲這邊在火炮發射之後,需要先用浸溼的拖布塞入炮膛,一邊清理、一邊降溫。

許多時候甚至需要更換好幾次拖布,才能讓泡堂內部的溫度降下來。

隨後還要再用乾燥的拖布處理掉溼氣,火炮才能再次使用。

但是這樣的做法肯定嚴重拖累了火炮發射的效率。

帝國海軍使用裝了冰塊的鐵筒給炮膛內部降溫,還不會弄溼,速度上快了許多倍。

至於帝國海軍使用紙殼發射藥會不會在泡堂內部有所殘留……

德·魯尹特發現帝國海軍使用的紙非常易於快速燃燒,幾乎不會有明顯的殘留,當然也就對火炮的下一次使用沒什麼影響。

各個環節看下來,德·魯尹特已經感覺到,這一次來值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