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黃臺吉的應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左夢庚對戰局的誤判,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他高估了後金的戰場反應速度。

他在初二攻佔遵化,原以為按照距離,最遲初五後金主力就能得到訊息。

然而不知該高興還是該諷刺的是,後營的戰場遮蔽做的太好了。

以至於遵化周圍後金攻佔的城池,許久都沒有反應過來。

一直到初五,後金三河守將始終沒有接應到遵化方面過來的物資,才察覺到不對。

他連忙派遣斥候前往偵察,才知道城頭變幻大王旗,遵化丟了。

就這一次偵察,五個斥候沒了仨。

要不是後營的偵察兵沒有馬,五個人都得交待。

後路被斷,三河守將大驚失色,趕緊傳信良鄉。結果等黃臺吉接到奏報的時候,都初七了。

多耽擱兩天,差點讓耿如杞、耿章光、張鴻功、黨還醇等人殉國。

左夢庚第二個誤判的地方在於,他沒想到黃臺吉的反應。

良鄉城下,後金汗帳中,猛將雲集,但是氣氛壓抑。

軍情傳來,所有人都不免驚惶。

遵化被佔,也就意味著歸路沒了。

一想到可能要被留在關內,後金的高層就憂心忡忡。

現年三十八歲的黃臺吉,並沒有坐穩汗位。

當初努爾哈赤制定的是四大貝勒共同主政的策略,也就塑造了四個強人。

雖然四大貝勒主政為後金增加了可用之才,但黃臺吉初登汗位,就感到了處處掣肘。

四大貝勒當中,只有大貝勒代善是支援他的。

但代善的支援很有限。

當初是兩個兒子嶽託、薩哈廉一同勸說,才讓代善明白,他登基汗位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他才轉而支援黃臺吉。

而除了代善,剩下的兩位貝勒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阿敏野心勃勃,加上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一直和黃臺吉不對付。

莽古爾泰桀驁不馴,也不將他這個大汗放在眼中。

加上當初為了爭取支援,搞出來的八大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制度,讓黃臺吉的手中並沒有多少權力。

袁崇煥返回遼東後,跟刺蝟一樣只是龜縮築城,弄的後金根本沒有轉圜空間。

隨著局勢的嚴峻,下面的人對他這位大汗也不免非議連連。

黃臺吉知道,要想坐穩汗位,大權在握,唯一的辦法就是帶領大家打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勝仗。

只有帶領大家撈足了好處,那麼大家才會忠心擁護他。

為此,黃臺吉苦心孤詣策劃了一次軍事冒險,也就是己巳之變。

前期的進展很順利,在內奸的配合下,後金攻城略地十分順利,成果也非常豐厚。但是打到京師城下後,卻遭遇了袁崇煥的頑強抵抗,後金損失慘重。

雖然擊敗了滿桂的軍隊,但黃臺吉知道,不幹掉袁崇煥,後金在京畿始終會危機重重。

黃臺吉原本的想法是,先暫時放棄京師,攻略四周,將袁崇煥調動出來,然後野戰中將其消滅。

可剛剛到達良鄉,就收到了好消息。

崇禎竟然將袁崇煥下獄了!

難道大明皇帝也姓愛新覺羅?

本來得知袁崇煥被下獄,黃臺吉理應立刻率軍返還,再次窺探京師的。

但想著反正來到良鄉了,來都來了,也不能空手而歸是吧。加上在京師城下打了幾場,一無所獲,軍資補給已經不多了。

於是黃臺吉便讓莽古爾泰率領正藍旗攻城。

一開始大家都沒當回事,以為區區一座縣城,還不是一鼓而下?

原來的歷史上確實如此。

可惜,現在城裡多了五千多山西精銳之軍。

傲慢自大的莽古爾泰吃了大虧,損失了三百多人馬,連他自己都中了一箭,好懸掛掉。

這一下,後金軍也被打出火氣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八旗輪番上陣,可是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後,依舊無法奈何小小的良鄉。

本來打到初七,黃臺吉就有些不想打了。

畢竟他帶著大家夥是來搶劫的,不是來吃虧的。如果讓各部損失過大,有損自己的威望。

結果就在這時,遵化戰報傳來,全軍驚懼。

“呵呵,當初西來之時,大汗說歸路可保萬無一失。如今看來,這大明也是有高人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莽古爾泰立刻冷嘲熱諷起來。

任何能夠打擊黃臺吉的機會,他是都不會放過的。

年幼的多鐸本也打算開口,但是被哥哥多爾袞攔住了,示意他不許出頭。

相比起暴躁的莽古爾泰,多爾袞更像是陰暗裡的毒蛇。

他深知自己這位四哥的厲害。

要想不被這位四哥幹掉,最好的辦法就是隱忍。

反正他還年輕,將來有的是的機會。

豪格兩眼冒火,但說出來的話卻惹得眾人發笑。

“哼,遵化丟了又能如何?搶回來就是。請父汗給我五千兵馬,五日之內,定能攻下遵化。”

黃臺吉對這個兒子很是不滿,但表面上卻不動聲色。

明明是一場大危機,但黃臺吉卻依舊保持冷靜。

除了他本人見慣風浪,心性堅定外,促使他沉穩冷靜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他對敵我雙方的實力有著清晰的認知。

遵化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在於,這裡是歸程的要道。一旦明軍派遣大兵,後金很容易沒有了退路。

不重要的原因是,後金想要出關,未必就需要走遵化。

京畿平坦,道路自然也就很多。

明軍人數再多,也有個限度。加上後金乃是騎兵,完全可以換條路一邊劫掠一邊行軍。

明軍總不能在每個地方都駐紮幾萬人防守吧?

黃臺吉驚豔的是,究竟是誰神不知鬼不覺地偷襲了遵化?

他在京畿部署了數不清的耳目,居然還有明軍瞞天過海。

這個明軍的將領,引起了黃臺吉的興趣。

畢竟要帶著近萬的大軍躲開後金的耳目,做到這一點幾乎難如登天。

是的,黃臺吉也判斷失誤了。

他是根據一般明軍的戰鬥力來估算,攻下遵化的明軍數量起碼上萬,才能破城。

不過此事並不重要,當務之急是,後金大軍的糧草補給見底了。甭說行軍四百多裡搶回遵化了,說不定明天一早就要捱餓。

關鍵時刻,黃臺吉再次發揮了超高的軍事才能。

“命令大軍停止攻城,不必無謂損失。”

此言一出,各位將領全都不禁松了一口氣。

現如今的後金,各旗幾乎等同於旗主的私產,沒有誰願意損失過大。

下達了停戰的命令後,黃臺吉立刻開始部署下一步的行動。

“代善、莽古爾泰、嶽託、豪格、庫爾禪、白格依,你們率領左翼四旗並蒙古所部南下,往房山、涿州、固安、永清、霸州、東安、武清一帶攻略。破城為次,斬獲為主。”

這意思就很明確了,讓一半的後金軍找地方就食於敵。

此時明軍大部都在京師附近,其餘的地方空蕩蕩的,劫掠物資根本不難。

只一道命令,就讓各部欣喜不已。

此時的後金雖然在京畿破城不少,但絕大多數都是欺負當地沒有守城力量,要麼就是利用內奸接應。

真正的攻城硬仗,就只有這次在良鄉栽了個大跟頭。

黃臺吉將大軍兵分兩路,左翼南下,而他親率右翼北上,席捲白羊口、懷來、延慶、保安、長安所、萬全都司等地。

可憐的宣府鎮兵馬大部都被調去援救京師,本地無比空虛。

後金大軍如入無人之境,連下二十餘城,所有在良鄉和遵化的損失,全都補充了回來。

黃臺吉的作戰計劃變更,卻讓左夢庚的一位老熟人苦不堪言。

那就是大同巡撫張宗衡。

這位張好古的族叔,和所有在己巳之變中鬱悶的巡撫一樣,同樣過的很艱難。

本來張宗衡和耿如杞一樣,得到的也是勤王詔令。不敢怠慢,火速召集了軍隊,奔赴京畿。

可剛剛到了,屁股還沒有坐熱乎,就接到命令讓他將帶來的軍隊交給滿桂。

至於他……

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大同畢竟是邊鎮,滿桂這個大同總兵已經離開了。如果他這個巡撫也不在任上的話,萬一察哈爾部破關而入,則山西也要糜爛。

張宗衡回到任上以後,滿以為只要看住關外的察哈爾部就行了。孰料黃臺吉率領數萬大軍橫掃宣府,竟要打到大同來了。

張宗衡都要哭了。

他現在手裡沒兵了。

防備察哈爾部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黃臺吉攻到大同來,他除了找根繩子上吊,根本沒有別的辦法了。

無奈之下,他一邊火速給朝廷求援,一邊把留下來的老弱病殘全都組織起來,準備盡人事、聽天命。

左夢庚並不知道張宗衡的危機。

就算知道了他也沒辦法,遵化和大同相隔甚遠,他也飛不過去。

不過他也沒有駐留在遵化,而是帶著繳獲的東西,撤退到了遵化東北的牛角山一帶潛伏起來。

他覺著,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戰事都要和自己無關了。

可是沒有想到,事兒主動找到他的頭上來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