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漢人回來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詢問過了沒有?究竟有沒有其他的路?”

決定西進阻擊滿清高層迴歸之後,婁甫就開始了緊張的準備。

這一次的作戰,和以往完全不同。

因為國防軍來到了一片很是陌生的地域。

陌生就意味著無法面面俱到,很可能有所疏漏。

偏偏時間緊迫,他也只能勉為其難。

除了手中現有的資料之外,那就是審訊俘虜和當地百姓,以此來獲取情報。

“當地的百姓說,除了西拉木倫河之外,過了長城的群山當中,其實是有小路通往遼東的。不過先前幾次清軍入關,都是走的西拉木倫河。”

戰前準備中,第四師參謀長齊佳軒是最忙碌的人。所有的情報都需要他來甄選和判斷,絕對不能出現一丁點差錯。

“那麼也就是說,這些小路無關大局?”

都是宿將,一聽就明白怎麼回事。

大軍行動,和百姓出行是完全不同的。

百姓最多拖家帶口,數量有限,只要有路就能走。

但是大軍成千上萬,加上武器、輜重,還有車輛、牛馬,就很挑路況了。

因此之前清軍入關劫掠的時候,都是走北面的西拉木倫河。

畢竟那裡是平原,既有西拉木倫河提供飲水,還有草原提供牛馬的草料,道路也足夠寬闊平坦。

婁甫卻下不定決心。

“萬一多爾袞鋌而走險,從群山當中衝出來,咱們可就要倒黴了。”

這是打仗。

雙方為了獲勝,必然是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夠勝利,婁甫相信多爾袞絕對會幹。

奈何他的手頭只有一個主力師,如此廣大的地域很難面面俱到。

第四師軍政謝遷卻很冷酷。

“不是還有治安師呢嘛,盡可調動起來。”

婁甫有些不忍。

“那可都是一些新兵……”

盧之謙卻認同搭檔的意見。

“當年在清水月明關下,咱們誰不是新兵?是軍人就要上戰場,就要為國而戰。”

這番勸戒,讓婁甫有些心動了。

齊佳軒做了補充。

“可以讓這些治安師守御山中小路,就算多爾袞打算從這裡實施突襲,可能走的兵力也必然有限。治安師再不濟,也有一萬多人呢。藉助地形打阻擊戰,應該沒有問題。”

婁甫聽出了一些什麼。

“你判斷滿清大部隊會走西拉木倫河?”

齊佳軒重重點頭。

“那麼多女卷孩子,還有老弱病殘,加上豐厚的家當,不走西拉木倫河純粹是找死。再說了,多爾袞肯定想到了咱們會有所防備,他一定會在科爾沁休整之後,再圖謀和咱們作戰。”

婁甫徹底下定決心。

“那好,傳令給葫蘆島,新上岸的治安67師、68師、69師分別駐守老哈河、義州衛、大靖堡。等騎兵第三師登陸後,命令他們火速增援過來。”

不到遼東不知道地有多廣,婁甫此時深切地體會到了,沒有騎兵的難受之處。

儘管第四師兵強馬壯,對上多爾袞也穩佔上風。但如此廣闊的地域,萬一清軍繞路,他也只能抓瞎。

為今之計,就只有重用騎兵。

好在當初制定計劃的時候,統帥部就考慮到遼東乃騎兵的舞臺,因此將在濟州島新成立的騎兵第三師配屬給了遼東戰略叢集。

朝鮮半島那邊跨過鴨綠江後,也是崇山峻嶺,騎兵的用處不算很大。因此白小七高風亮節,把騎三師給了婁甫。

白小七打算等衝出撫順關後,再用騎四師馳騁遼河平原。

帝國非常重視騎兵建設,如今成規模的馬場達到了十處之多。

每一處都能夠飼養超過二十萬匹戰馬,極大地幫助了騎兵的擴充。

騎一師、騎二師已經在華北平原投入戰鬥,並且效果不菲,立刻讓許多人意識到,北方作戰沒有騎兵是真的不行。

婁甫也沒有幹等騎兵到來才行動。

他率部開到西拉木倫河後,立刻對科爾沁左翼後旗發動攻擊。

黃臺吉稱帝之後,將科爾沁分成了左右兩翼。又分別在左右翼中建立了前中後三旗。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分化瓦解,避免科爾沁做大。

科爾沁左翼後旗如今的旗主是彰吉倫,棟果兒之子。與吳克善屬於堂兄弟,但已經自成一系。

滿清入關時,吳克善等人跟隨吃肉,彰吉倫被命令留守。

結果因為位置的關係,率先遭遇了國防軍的攻擊。

左翼後旗的實力本來就一般般,面對國防軍的時候毫無抵抗之力。

儘管馬背上的蒙古人把騎術玩出了花,可靠近不了國防軍的步兵方陣全都是白扯。

他們在自以為很安全的地方集結,結果卻被第四師的重炮打的死傷慘重。

一場不算激烈的戰鬥之後,彰吉倫只能含淚率領部族向西退去。

蒙古人縱橫馳騁了上百年的草原,漢人如今又回來了。

上一個在這裡耀武揚威的漢人,還是朱棣。

只可惜那位永樂大帝只會沒腦子打仗,打贏了就走了,卻把土地依舊留給了蒙古人。

現在帝國來了,一切都將不一樣了。

第四師沿著西拉木倫河兩岸駐紮下來,靜靜等待千里跋涉返回的滿清。

“罪臣叩見武威郡王。罪臣父子不識天數,委身韃虜,忠義有虧,懇請武威郡王降罪懲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白小七一把將昭顯世子拉了起來,還親手為他拍打灰塵。

“你和鳳林大君的忠義,天下皆知,何罪之有?只可惜鳳林大君天不假年,為民犧牲,著實可惜。”

說起鳳林大君的事,昭顯世子涕淚難止。

他原本以為鳳林大君退出平壤之後,是在金剛山活動。結果和王美承等人聯絡上後才得知,鳳林大君早已戰死。

所幸他繼承了弟弟的遺志,帶著早就無法忍耐的朝鮮軍民完成了反戈一擊,讓朝鮮重回中華懷抱。

雖然他是法統上的朝鮮王位繼承人,但是這些年來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生活,讓昭顯世子早已對朝鮮的王位沒有任何留戀。

他看到很明白,當今的天下大勢面前,區區朝鮮國王不過是大國砧板上的魚肉,生死不由人。

與其被滿清壓迫,令國家和百姓生不如死,還不如重回中華懷抱,享受為人之樂。

正因為如此,帝國上下對這位年輕的世子十分敬重。

“陛下千叮嚀、萬囑咐,想要早日見你。”

昭顯世子感受到暖意,立刻道:“那我即刻同拙荊啟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