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萬眾一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出使上國長達半年之久的金堉,終於回國了。

走時滿腔歡喜,回時風雲激盪。

他知道,朝鮮再也不是曾經的朝鮮了。

“王相,你說若干年後,我們這些人在史書上是功臣,還是罪人呢?”

大海遼闊無邊,襯托著人格外渺小,讓金堉把持不住自己的內心。

王昀站在他的身旁,目光卻無比堅定。

“陛下說過,創造歷史的從來只是民眾。而民眾的心中始終都有一桿秤,誰對民眾好,誰對國家好,誰才是功臣。”

聽到這番話,金堉內心的迷茫漸漸開始消散。

“朝鮮實在是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那裡的百姓們已經過上更好的日子,明白什麼才是人間天堂。”

光海君的陰謀實在是太粗糙了,粗糙到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

他做出的唯一貢獻,就是將朝鮮固有的官僚體系清掃一空。

血腥的殺戮在漢陽城中持續了三天三夜,金尚憲、沉器遠、宋時烈等高官以及他們的族人全都沒有逃過屠殺。

景福宮中的血腥氣,無論怎麼清洗都無法消散。

而站在血氣當中,光海君隱隱有些瘋狂。

“武威郡王為何還沒有回應?孤才是朝鮮的國主,孤一直對上國忠心耿耿。殺掉幾個叛逆,又有什麼關係?”

金藎國等小北派的人聚攏在他的身邊,全都瑟瑟發抖,全都預感到了局勢不妙。

就在幹掉金尚憲等人之後,光海君立刻派遣使者奔赴各地,打算控制局勢。

然而不幸的是,他派出去的使者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成功了。其餘的絕大多數地區全都關城戒嚴,甚至將他派去的使者給抓了起來。

一時之間,偌大的朝鮮當中,漢陽竟然成為了孤城,彷彿被包圍了一般。

這還不算,他派去向白小七稟報情況的使者竟然音信全無。

第二天,更加糟糕的訊息傳來。

駐紮在水原的第八師竟然開始北上,逼近到了漢江南岸。

駐紮在江原道的第七師也調動了兩個團的兵力,從東面運動了上來。

駐紮在仁川的北海艦隊第三支隊,也有部分水兵登陸,接近了高陽。

至於北面,本來就是邊境線,大兵雲集,並不需要做什麼。

光是看這個態勢就讓人清楚明白,對於漢陽城中發生的一切,帝國並不打算承認。

王昀和金堉很快到達了仁川。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國家該何去何從,需得儘快拿定主意。”

面對沉道勳的請罪,金堉並不打算追究。

他急匆匆地趕回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決定朝鮮將來的命運。

沉道勳雙眼通紅,內心的憤怒如同火山爆發。

“懇請上國速速發兵,攻破漢陽,將昏君惡主懲治於法。”

他的叔叔沉器遠死在了漢陽城中,沉家元氣大傷,這讓沉道勳對光海君恨之入骨。

“朝鮮國主的罪行不容辯駁,他也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不過金相所言誠為至理,處置了國主之後,朝鮮的未來該當如何,還希望各位儘快拿定主意。”

朝鮮各地的官員要麼親自趕到仁川,要麼派遣了親信過來。

顯然碰到這樣的大事,這些人全都有些迷茫。

畢竟翻遍世界歷史,也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局面。

堂堂一國國主,竟然為了一己私慾,將滿朝文武屠殺一空。

這個做法不但是天人共憤,更是將朝鮮的元氣給打斷了。

眾人坐在一起商議許久,卻赫然發現有一個難題無法解決。

那就是處置了光海君之後,朝鮮王室竟然後繼無人了。

雖然王室還有一些偏遠旁系,但是那些人早就遠離了中樞和權柄,誰能放心將國家交給這些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再一個,這些年來光海君的所作所為,讓所有官員對李家的人都絕望了。

“大明雖然曾經上承天德,立國於世。然歷經兩百餘年,後世君主無不倒行逆施,以至於偌大王朝分崩離析,被人取而代之。由此可見,將國家、民眾的命運交付在這種舊時代的君主手中,什麼都不會改變。下官斗膽進言,還請諸位大人仔細考量,為我朝鮮尋找到新的出路。”

許秀突然站了出來,康慨陳詞,衝破了迷霧。

在座的官員們心頭翻滾,隱隱察覺到了什麼。

什麼叫朝鮮的新出路?

既然要捨棄掉舊有的李家王朝,那麼新路在何方呢?

再聯想到近些年來託庇於上國的羽翼之下,朝鮮所產生的變化,很多人漸漸堅定的態度。

身為這個國家的上層人士,他們對於朝鮮的歷史當然十分瞭解。

這個半島小國,從李成桂取代高麗開始時至今日,嚴格說起來其實沒有任何興盛時期。

這個國家的民眾一直生活在苦難當中。

之所以國祚還能夠延續至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大明的庇護。

李家王朝的君主們也是知道這一點,因此行事作風毫不收斂,肆意對民眾進行壓榨。

反而到帝國來了之後,一直督促和幫助朝鮮進行民生建設,恢復經濟,才讓朝鮮的民眾著實過了一段好日子。

就連他們這些官員也是受益者。

既然朝鮮的王權即將斷絕,那麼開啟新的篇章,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這個想法一出來,立刻就有不少人怦然心動,躍躍欲試。

千百年來,中原王朝的薰陶和影響可不是蓋的。

朝鮮既然自稱小中華,當然也對大中華充滿嚮往。

如今有機會摘掉小中華的帽子,徹底成為大中華的一員,何樂而不為?

“許大人言之有理。要想令我朝鮮百姓從今以後煥發生機,生而為人,幸福生活於天地之間,唯有改弦易轍,才是最好的辦法。”

李崇也站了出來,鮮明的表達了態度。

“此亦是我所有朝鮮軍人之所願。”

權歷更是直截了當把軍方的想法說了出來。

如果說朝鮮官員和民眾都只是感覺到帝國的好,那麼這些朝鮮籍的軍人卻早已將自己當成了帝國的一員。

這支龐大的力量表明態度,立刻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