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天賜良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堪比全球腸道的馬六甲海峽,輕易就落到了夏國手中,弄得荷蘭人羨慕的都快哭了出來。

他們惦記這裡幾百年了,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連根毛都沒賺著。

夏國人第一次來,都沒有真打,就放了幾炮,柔佛人就痛痛快快地將澹馬錫和幾座島嶼拱手相讓。

直到這一刻,歐羅巴的蠻夷們才首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麼叫做藩屬體系。

柔佛人面對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吉利人,吹胡子瞪眼睛,看著不爽就動手。

可是面對天朝上國,卻乖巧的跟孫子一樣。

拿下馬六甲海峽的訊息傳回濟南,左夢庚都驚了。

這事兒這麼容易嗎?

他很快反應過來,立刻讓中樞趕緊派遣得力官員過去。同時通知遠在呂宋的左華,從東海艦隊和陸戰二師當中挑選精幹部隊,火速奔赴馬六甲。

這種戰略要地,不牢牢掌握在手中,是要遭天譴的。

柔佛人的乖巧,讓廖中堅、孔之光很滿意。

天朝上國又恢復了慈祥的面孔。

大批船隊終於靠岸,敞開了懷抱,跟柔佛人做生意。

大量來自夏國的新奇商品,讓柔佛人完全挑花了眼睛。

雙方一通貿易,船隊載運的貨物減少了許多。除了換成真金白銀,還有大量的香料。

如今香料在全世界都是緊俏商品。

船隊中的一部分帶著交易來的香料,乾脆直接返航、運回國內。

而船隊則繼續出發,正式進入印度洋。

來到陌生的海域,海軍官兵們開始忙碌起來。

一路行進,一路勘測。

誰都明白,海上行船最重要的就是航線。

這一次有荷蘭人領著,行走在完全成熟的航線上。要是不牢牢掌握,下次可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孔之光注意到船隊出了馬六甲海峽之後,竟然轉頭向北,而並非向西航行,不免奇怪。

“眼前的大洋非常寬闊,中間沒有什麼陸地。想要穿越,絕不可能。因此船隊只能貼著陸地的西海岸向北行進。等到了天竺,再轉頭向南。這樣不但安全,還隨時隨地可以得到補給。”

普特曼斯的講解,讓夏國人受益匪淺。

當然了,普特曼斯這麼痛快,乃是公平交易的結果。

就在海上航行的同時,荷蘭的海軍和水手都從夏國手中學習和掌握了先進的測量工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尤其是六分儀,讓荷蘭人驚為天人。

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夏國涉足大海,做大做強,是完全阻擋不住的趨勢。

索幸和夏國是堅固的盟友,今後就算跟在夏國人的屁股後面,也足夠荷蘭賺到了。

兩邊各取所需,關係愈發密切。

如此大約走了半個月,船隊來到了一座大島。

廖中堅原本以為整座島嶼都是荷蘭人的。

誰知道一打聽,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荷蘭人在這座島上,甚至並沒有任何一塊殖民地。

他們之所以能夠來到這裡並且落腳,是因為他們同島上的康提王朝關係密切。

作為舉世聞名的泰迪,荷蘭人為何會有跟土著關係良好的時候呢?

原來在這座島上早有殖民者立足了。

那就是葡萄牙人。

早在十五世紀,葡萄牙人就佔據了這座島嶼的西南方。

隨後的兩個世紀當中,葡萄牙人一直致力於向全島擴張,並且最終佔據這裡。

在葡萄牙人的努力之下,島上的其他兩個王國已經被消滅,淪為了殖民地。

唯一還剩下的,就是佔據了島嶼中部和東部地區的康提王朝。

為了消滅康提王朝,葡萄牙人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軍事行動。

然而毫無例外,全都被康提王朝所擊敗,並且損失慘重。

就在三年前的甘諾魯瓦山戰役當中,葡萄牙人甚至遭遇了全軍覆沒的大敗仗。

典型的又菜又愛打,偏偏還打不贏。

也是在那一年,康提國王拉傑辛赫二世邀請荷蘭艦隊進駐東海岸,並且達成了合作驅逐葡萄牙人的條約。

去年荷蘭人攻佔了內貢博和加勒,在錫蘭島上開始佔據上風。

這座島嶼十分重要,乃是印度洋航線上重要的中轉站和補給點。

正是因為在這座島上有了據點,荷蘭人的航路才變得順暢起來。

龐大船隊的到來,立刻在康提王朝引起了轟動。

中國人的出現,更是讓舉國出動,進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這個場面弄的廖中堅、徐爾爵、孔之光等人都有些受寵若驚,完全不明白這裡的人們為何如此隆重?

不過他們迷惑的時間並不長。

拉傑新赫二世揹著荷蘭人,帶著幾個僧侶找上門來。

“聽聞在中土,我佛依舊昌盛,信徒無數,不知真否?”

一個年紀很大的和尚非常熱切的詢問。

廖中堅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如實回答。

“佛家在中土紮根已久,信徒很多。一些淺顯的佛理,即便普通百姓也都知道。”

聽聞他的講述,幾個和尚竟然嚎啕大哭。

這是唱的哪一出?

透過細緻的詢問,得到的答桉讓廖中堅等人全都大吃一驚。

原來如今在天竺,佛教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程度。

天竺廣大的地域中,已經遍地都是印度教徒和尹教徒,信奉佛教的人早已寥寥無幾。

而西南島上的康提王朝,甚至可以說是佛教最後的基地了。

倘若康體王朝滅亡,佛教很可能會在它的發源地銷聲匿跡。

“我國早有記載,兩百年前中土曾有龐大使團來此。其中還有許多得道高僧,令我們大受裨益。近些年來也曾多次聽聞,中土佛法昌盛。我等慚愧,不能弘揚我佛。總是想著,或許遠在中土當有聖道可以借鑑。奈何天高水長、道路阻隔,讓我們始終不能成行。尊貴的使者,可以幫幫我們嗎?讓仁慈的佛法重歸這片土地。”

廖中堅表面平靜,然而內心當中卻波瀾四起。

身為一個成熟的政客,他幾乎在一瞬間就反應過來。

康提王朝人的所思所想,完全就是一個插足天竺的天賜良機。

假如在天竺有了一塊基地,那麼就等於在印度洋上開啟了局面。

這對於夏國建立全球航線體系,將有著莫大的意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