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完成積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耕種之術,自秦漢唐宋以來,時至今日可謂躍進千里。農田所產,早已數倍前人。然即便如此,天下生民能否果腹,依然要看老天爺的眼色。近些年來災害一日勝於一日,只憑舊有的土地,再如何耕作也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有所改善,只有兩個方法……”

黃士俊對於農耕並不是很瞭解,但也知道左夢庚所說的實乃至理名言。

華夏是農耕民族,千百年來為了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提升種植的技術嘔心瀝血,各種農耕著作更是層出不窮。

然而人力有時而窮,面對著如今格外慘烈又接踵而至的各種天災,真的是讓人徒呼奈何。

以往一說起如今的動盪局勢,不少人都會歸咎於帝王和朝廷。

彷彿只要帝王和朝廷修身修德、廣興仁政,便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不能說帝王和朝廷一點責任都沒有,可如果都推到帝王和朝廷的身上,未免太過於苛刻。

黃士俊本身就是朝廷高官,對於帝王的所作所為、朝廷的運轉施行全都無比熟悉,自然不能跟那些白目書生一般,非黑即白。

今日見左夢庚拋開帝王和朝廷的作為,甚至也不管地主、藩王、官吏的惡行,只從最基本的耕作之處講起,不由的讓他心生欽佩。

這人雖然是大明的叛逆,可是卻持論公正,遠勝天下人。

能取得偌大的基業,實在是有無與倫比的過人之處。

同左夢庚一比,紫禁城中的那位皇帝實在是相形見絀。

左夢庚可不知道黃士俊的心中翻江倒海,思慮萬千。

他還在說著自己的見解。

“要想妥善的應對天災人禍,第一個辦法就是不斷提升耕種的技術。倘若有一天能夠不管天時、不管地利,依舊能夠五穀豐登,那麼自然沒有飢餓之患。”

這個說法,令黃士俊搖頭嘆息不止。

“雖是至理名言,可是天道有常,非人力所能及,行不通的。”

左夢庚點點頭,並沒有反駁。

雖然他知曉後世無數種令人驚嘆的農業技術,但憑心而論,即便是在科技那麼發達的後世,農業也不能完全脫離天時、氣候的影響。

“第二種辦法,就是積極對外開拓。手中掌握的土地越多,那麼就可以更好的分攤損耗成本。如此一來,儘管天災仍在,可是百姓收穫的渠道變多,自然而然就可以衣食充足。”

第二個辦法,也是他正在做的,更是這個時代歐洲國家也在做的。

黃士俊卻不認同。

“開疆拓土,帝王之願也。然而千百年來,強如皇漢、興如盛唐,也難逃國衰民退之局。夏王殿下切莫要陷入迷途。”

說來說去,他的所思所想還是困於儒家之道。

左夢庚哈哈大笑。

“玉嵛公,可知我夏國早已拓地千里、產糧無數?這才是我夏國能夠國泰民安的根本原因。”

黃士俊瞠目結舌,有些不敢相信。

“如今天下格局歷歷在目,老夫雖然愚鈍,卻也時時關注。實不知夏國拓地千里,所言何出?”

左夢庚對於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自得。

“夏國與大明不同,眼光從未侷限於中原之地。時至今日,夏國已在遼東極北之地建立行省。此地比滿清所據之遼沉更遠,但是沃野千里、土地肥沃。除了一些未開化的土著之外,實乃無主之地。現如今這些土地都在我夏國手中,更是遷徙的百姓過去,用心開墾。就在年前,那邊傳來彙報,已然迎來豐收。”

左夢庚就像一個炫耀玩具的孩子,令人拿來地圖,展示給黃士俊看。

待看到吉林省之所在,黃士俊什麼都明白了,不禁頓足哀嘆。

“唉,當年太祖皇帝封鎖海疆,片板不許下海,方有今日之惡也。”

他是有大智慧的人,一下子就看到了大明的問題所在。

正是從朱元章開始的閉關鎖國之策,才讓大明失去了對外開拓進取的時機。

不過他還是有一些事情參悟不透。

“據聞極北之地天寒地凍,奇冷無比。這都蠻荒之地,也能種植糧食嗎?”

左夢庚詳加解釋。

“極北之地一年當中大半時間確實寒冷無比,但是卻也有數月時間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加上這種地方素來沒有經過開墾,土地肥沃無比。只要稍加培護,其中所產遠勝中原。根據那邊的彙報,今年一畝地產出小麥,大約有一石半左右。”

他用了大明的計量單位,卻讓黃士俊有些湖塗。

“這個產出,似乎並未比中原高出多少啊。”

左夢庚笑吟吟的。

“那玉嵛公可知,極北之地每人耕田多少?”

黃士俊情知其中大有文章。

“多少?”

左夢庚伸出三根手指。

“為了鼓勵百姓移民過去,我夏國規定,每個百姓在極北之地可以分得土地……三百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黃士俊一驚之下,竟然將鬍鬚拽掉了一綹。

可是他卻根本顧不上疼痛,完全被這個數字給嚇到了。

“三……三百畝?怎會這般多?”

直到這時,他才終於明白左夢庚所說的、用更多的土地來攤薄天災造成損害的原理。

每個人三百畝土地,除非在天災之下全部損毀,否則的話即便只有五分之一能夠產出,收穫的糧食也是非常可觀的。

而且即便極北之地的土地每畝產出稍有不如中原,可是……

三百畝土地!

加在一起,產量可就太恐怖了。

左夢庚也說得明白,那邊的土地都是新近開墾,尚未成熟,因此產量才這般少。如果經過長年累月的培育,生地變成熟地,只怕會更加喜人。

“今年夏國本土多處遭遇災害,田產損失很重。可正是由於極北之地大獲豐收,因此百姓根本就沒有捱餓的風險,這才有玉嵛公看到的祥和安寧景象。”

對於吉林省的開發,左夢庚頗為自豪。

就在今年,所有的投入都換來了回報。

根據吉林省統計,省內所有耕地產出的糧食足足有十五億斤之多。

可吉林省現有的人口,連其中的十分之一糧食都吃不完。

因此趁著冬天海域平靜,多餘的糧食已經開始絡繹不絕的向本土和朝鮮運送,極大的緩解了兩個地方的糧食壓力。

至此,夏國境內最後一點反對開拓的聲音都消失了。

同樣由於極北之地的順利開拓,極大的充沛了夏國的底氣。讓左夢庚準備解除蟄伏,開始將目光看向整個天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