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閻應元在幽都山訓練的精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幽都山坐落在昌平州城西北方向三十裡。

大明京城所在的順天府古稱幽州。

而幽州即是以這昌平州的幽都山而得名。

在幽都山的東南山麓,有一大片叢林。

叢林邊緣有一條小徑,通往林中一大片空地。,

空地中有一座錦衣衛的秘密軍營。

錦衣衛總旗閻應元正在這裡訓練。

閻應元自從那天得到任命之後,第二天就趕到此處。

這裡原本是永樂年間錦衣衛的訓練基地,早就建有房屋。

後來年深日久,廢弛下來,湮沒在這一片茂密森林之中。

因為幽都山名字不吉利,附近居民不多。

只是偶爾有樵夫和獵人經過,在林中房屋過夜

朱由檢查閱宮中舊檔,偶然查到昌平州還有這麼一處錦衣衛屬地。

這處地方連現在的錦衣衛高官都不知道。

閻應元到這裡之後,僱了一些樵夫,再和自己帶來的五十名少年一起,初步把周圍場地清空出來。

接下來他就要去招募一百壯士,訓練成精銳中的精銳。

閻應元對此早有主意。

這並不需要跑多遠,只要在北直隸的範圍之內,他就可以找到符合需要的人。

明代的北直隸,正是古人所稱的燕趙之地,幽燕之地。

這個地方向來以多壯士聞名,何必遠求?

韓愈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蘇東坡也說:“幽燕之地,自古號多雄傑,名於圖史者,往往而是。”

大明的北直隸,人口比之往代,更為繁盛,豈有找不出一百豪傑的道理。

明代雖然重文輕武,但在民間熱衷於研習武術技擊的人,依舊相當多。

一方面,冷兵器時代,擁有強大的格鬥能力,仍舊具有非常大的實用性。

另一方面,對搏擊實戰能力的嗜好和攀比,幾乎是植根於人的天性。

在任何時代,即便沒有任何功利性目的,都依舊會有大量人熱衷於追逐此道。

再加上,明代的文化空前發達。

關於武技的理論比前代更容易交流。

擁有強大技擊能力的高手,其實比以前任何時代都要多。

閻應元在十五歲以前,被父親帶著走南闖北,增長見識。

在各地就見過甚至結交過不少武技高手。

當然這些民間的武技高手,在明朝官方那裡,並沒有多少存在感。

一方面個人的武技和軍隊需要的那種群體配合的作戰是兩回事。

另一方面,明代武將來源主要是世襲和武舉。

世襲不必說了,武舉考策論,就足以讓大部分民間高手卻步。

即便錦衣衛之類,名義上承擔皇帝護衛保鏢職責,情形也差不多。

歷史實際中的錦衣衛卻並非如後世影視和小說中描述的那樣,充斥著武技高手。

錦衣衛的中高級職位許多是世襲。

或者作為對有功的文臣武將的獎勵,給予其後代或親屬的榮譽性恩蔭。

甚至一些外戚也因為后妃的關係被賜予錦衣衛指揮使,錦衣衛同知之類的頭銜。

這導致錦衣衛裡有不少人其實是紈絝子弟,其格鬥能力,可能連普通小兵甚至衙役都不如。

明英宗正統末,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能被一擁而上,毫無秩序的文官亂拳打死,也可想而知其格鬥能力是多麼差了。

如果有點武技和格鬥能力,即便真的雙拳難敵四手,也大可以掙脫逃走。

長時間來明代民間高手和朝廷之間彷彿隔絕,彼此不相關。

朝廷不理會民間這個群體。民間的武術技擊高手也很少能出任朝廷的兵將官職。

只有嘉靖時期唐順之、俞大猷、戚繼光三個文武雙全的天才人物,才略微打破了這兩者之間的障壁。

但也僅僅是曇花一現。

閻應元現在要找的就是北直隸和相鄰省份的武術高手,年齡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閻應元當然知道個人格鬥的武技和軍隊群體作戰需要的技藝並不完全相同。

正如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說的那樣。

“開大陣,對大敵。比場中較藝,擒捕小賊不同。

“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

“一人回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焉能容得或進或退?

“平日十分武藝,臨時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無敵;未有臨陣用盡平日十分本事,而能從容活潑者也。”

但這並不意味著個人武技和軍隊作戰配合之間存在本質性的衝突。

恰恰相反,從小學習武技,武藝高強者,能更快掌握軍隊群體作戰需要的簡單刺殺和格擋技能。

武術高手通常也是動作記憶能力更強,頭腦更靈活,眼力更犀利,反應更敏捷,身法更輕捷。

這些特點不僅讓他們個人格鬥能力更強,同樣可以讓他們在經過訓練後,更快的掌握群體作戰時候的動作要領,配合技巧。

具備更快根據旗令變換陣列,以及不同形勢採取不同作戰姿勢的能力。

同樣一槍刺去,他們的一槍能比普通小兵更準確有力刺中敵人要害。

同樣一刀砍去,他們的一刀能費力更少,卻對敵人殺傷更大。

普通士兵一般能有一兩年時間專門訓練動作技能,就已經算不錯了。

技擊高手們卻大多是從幼童時期,就在父輩的督促下,嚴格訓練。

從小練腿力,練臂力,練眼法,練手法。練各種兵器。

他們的膽氣、眼力、反應遠勝於普通小兵。

他們下盤腿腳的穩固堅實,動作身法的靈法更是普通士兵無法比的。

而在閻應元的訓練下。

他們既可以成為精銳士兵,配合作戰,毫無花哨多餘的動作。

也可以成為自己帶兵的一員大將。

他們配合起來,結成陣勢,一百人配合足可和一兩千強兵對抗。

他們分散開來,每一個人都是萬人敵。

閻應元用了十多天訪求青年武技高手。

許多人聽說要當錦衣衛,並不願意。

在文人長期醜化下,錦衣衛的名聲並不太好聽。

另外錦衣衛受約束多,這些民間技擊高手也有許多顧慮。

但閻應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敘述後金建虜作惡,陛下有心振作。

與其把一身武藝埋沒於草野,不如為國效力,揚名天下。

再加上閻應元豪氣過人,談吐爽快,自帶人格魅力。

大部分他訪求的人都同意了。

不少人自己決定加入,還推薦師友。

閻應元優中選優,從三百人裡挑出了一百二十人。

這一百二十人再也不忍割捨。

幸好,這時朱由檢撥的四十萬兩銀子也到了。

以四十萬兩銀子,別說練一百多人的兵,就是練一萬人的兵,綽綽由餘。

對這些高手來說,群體作戰時需要的的技擊動作,一說就會。

主要是根據各自特長,再分工配合。

冷兵器的配合,對他們來說,也不過訓練十天,就熟悉自如。

再有就是練習火器使用。

練習馬上作戰,騎射。

朱由檢還讓高文綵帶了一些曾參與過薩爾滸之戰、渾河血戰,東江敵後攻襲戰的老兵,去給閻應元當助手。

讓老兵們講述戰場中的實際經驗,注意事項等等。

高文彩自己也做為教官參與其中,給這些精銳傳授錦衣衛在宮廷裡需要遵守的禮儀規程。

閻應元同時讓這一百二十人,每人又各自去招募一百人。

通常是閻應元訓練這一百二十人一天,這一百二十人又各自帶領一百人訓練一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