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急選報.袁崇煥專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而關於袁崇煥的輿論,在約莫四五天的時間裡,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汪汝淳緊急僱傭一批雕版刻手,把天啟年間袁崇煥的各本奏疏,以及袁崇煥和王之臣、閻鳴泰等人爭辯事項的相關奏疏都集中起來。

又請熟悉遼東軍事的東海鶴放道人寫文評點,刻印出來。

名為《急選報.袁崇煥專刊》,先印出一萬份

僱傭一批報童各處販賣。

這自然是他向崇禎皇帝朱由檢請示過的。

其實即便汪汝淳不向朱由檢請示,他刻印這袁崇煥專刊,也沒什麼事情。

晚明時期,商人私自刻印販賣邸報,以此謀利,已經很常見。

萬曆時期的于慎行就曾經說報房商人為了盈利,刻印販賣記載軍國機密的邸報,抱怨朝廷為什麼不禁止?

“報房賈兒博錙銖之利,不顧緩急。當事大臣,利害所關,何不力禁?”

這《急選報》又是明代邸報一種類似於增刊的形式。

朱由檢曾讀過現代學者尹韻公寫的考據文章。

知道明代印刷的《急選報》的原件實物都留存到現代,圖書館裡有收藏。

按尹韻公的考證,這《急選報》是民間私人報房選取朝廷公文裡有銷路的內容,雕版印刷的邸報增刊。

如今袁崇煥剛剛被抓,這事情是朝野上下關注的熱點話題。

汪汝淳抓住這個熱點,發行袁崇煥專刊,不僅可以糾正輿論。

從商業謀利的角度來說,也是完全合算的。

他給這份專刊定價紋銀兩錢。

定這個價格不是他黑心,故意抬高價格。

按抄寫邸報的價格,地方派人抄寫一本邸報,需銀七錢。

這份專刊內容比通常邸報只多不少,又請了高人編選點評,定價只要兩錢,已經算得上良心價了。

果然這一萬份《急選報.袁崇煥專刊》印出來沒多久,就被搶購一空。

不僅京城裡的文官武臣,人人爭閱。

就連外地官員、鄉紳也紛紛託人購買。

好在是雕版印刷,加印份數,只是多費一些紙張油墨。

汪汝淳又多僱了一些印工,短時間內就加印了兩萬份,送往各地銷售。

總共三萬份急選報專刊,銷售額有六千兩銀子。

扣除成本一千兩,獲利五千兩。

這份專刊裡把袁崇煥的奏疏收集起來,前後對照。

在重點的地方,濃墨加粗,黑點加圈。

把袁崇煥空言吹噓、前後矛盾、低能寡謀的原形暴露無遺。

汪汝淳生怕下層平民讀不懂奏疏,不能瞭解。

又請了一批說書先生,在大小茶館酒樓,詳加解說。

這一日汪汝淳經過一個四面敞開的簡易酒棚,聽到裡面正在討論袁崇煥之事,便進去聽了一下。

只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布袍少年正哭喪著臉道:

“照你們這麼說,這袁崇煥就是一個只會吹牛的草包了?”

旁邊一個滿臉絡腮鬍,筋肉虯結,卻頭戴陽明巾,文士打扮的壯漢冷笑道:

“要說他是草包,未免也有辱草包兩字。若草包而能自知,害處有限。草包而不自知,那就貽害無窮了。這袁崇煥說他是毒包,或者近之。”

布袍少年似乎過去對袁崇煥頗為崇拜,聽見壯漢這麼說,臉愈發哭喪,眼淚都在眼眶裡打轉,似乎就要掉下來。

“照你這麼說,難道守城還守錯了不成?寧遠、錦州就不該守麼?”

壯漢眼睛一瞪,一拍桌子道:

“對!就是守錯了!幸虧陛下及時把袁崇煥這廝拿下,否則再讓他這麼守下去,我大明也要被這廝葬送。”

旁邊桌子上一個穿著灰色襴衫的清癯老者看向壯漢,笑眯眯道:

“說得有理,陛下當真英明。”

布袍少年頭一扭,撇著嘴道:“我不服!”

清癯老者依舊笑眯眯,從懷內掏出一本書冊。

正是《急選報.袁崇煥專刊》,翻了開來

走到布袍少年身邊,臉色溫和,語重心長道:

“這位小兄弟,你不服也不行。你看看袁崇煥奏疏裡自己的話”

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點著某處,說道:

“這是袁崇煥這廝天啟六年鼓吹修城的時候,自己說的話:

‘戰則一城援一城;守則一節頂一節’”

少年一臉疑惑不解:

“這又如何,這不是很好麼?”

壯漢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戳了一下少年的額頭。

“這很好?這不過是說得很好!就是騙人!”

清癯老者連忙阻止壯漢:

“不要心急,小兄弟年紀小,有些糊塗也不奇怪。小兄弟你再看袁崇煥這廝在天啟七年時錦州被圍的時候說的話。”

他又把急選報往後翻了幾頁,又點在一個地方念到:

“今僅能辦一守字。責之赴戰,力所未能。”

然後點評道

“前面袁崇煥說得好聽,一城援一城,後面錦州被圍,他又變成寧遠絕不能去援助錦州。”

壯漢拍了一下少年的肩膀,大聲道:

“現在明白了麼?

清癯老者點點頭:

“小兄弟,你只要完整看一下天啟七年寧錦之役,袁崇煥給朝廷的奏疏。他在後面完全就是驚慌失措,毫無辦法,坐以待斃”

“這都是他奏疏裡的原話,你自己聽聽:‘我兵戰不可透,則錦為必破’,‘又以困錦者困寧,雖城守素備,而食乏援絕。’”

“幸虧建虜當時一個月就撤走了,要是圍困上兩個月,甚至半年,採取圍城打援之策,那是什麼結果?”

少年臉上出些了動搖的神色,他從老者手裡接過《急選報》,翻到後面奏疏,仔細

臉上的神色由沮喪變為氣惱。

但眼眸裡卻還殘留著一些疑惑,終於囁嚅道:

“那按你們說的,難道真的應該棄守關外,放棄寧遠、錦州,把軍隊都撤回來不成?”

老者捻著鬍鬚,沉吟著,尚未及回答。

汪汝淳走了過來,說道:

“正是如此。小兄弟,兩軍對壘,勝負有時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

少年把驚異的目光轉向他。

汪汝淳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小兄弟可知道,建奴攻下廣寧之後,卻並未長久佔據,而是很快放火燒燬廣寧城池,撤出廣寧。”

少年囁嚅道:

“好像聽說過!”

汪汝淳一拍手道:

“建州韃子尚且明白的道理,為何我大明聰明人這麼多,還不明白?”

“韃子唯恐駐守地方過多,兵力分散,後方空虛。唯恐兵力分散後,建奴老巢被東江毛帥襲擊,保不住。我大明為何不明白這個道理?”

“廣寧如此大城,韃子尚且不要。寧遠、錦州送給建奴,建奴都不會要,為何我大明卻非要死守?”

“勝負之勢,在於誰能儲存更多有生力量。”

“所謂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存人失地,人地兩得。”

這最後一句話,卻是汪汝淳和朱由檢會面時,朱由檢對他說的。

這道理汪汝淳自然一聽就明白,便也在這裡說了出來。

布袍少年眼睛一亮,喃喃重複道:“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存人失地,人地兩得。”

那個壯漢和老者已經喝彩道:“說得好!”“精闢!”

“敢問丈人高姓大名?”那壯漢眸子裡滿是敬佩的光芒,站起來恭敬問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汪汝淳微微一笑,一拱手道:

“鄙人姓名何足掛齒,告辭了!”

一拂袍袖,便轉身,飄然而出酒棚。

他心中滿意地想到:

“陛下交代自己的任務看來完成的不錯,這等酒棚之中,都有人閱讀《急選報》,明白袁賊可惡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