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激勵方以智成為一代聖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方以智正沉浸在心內的矛盾中時。

朱由檢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方以智,微笑道:

“密之,朕給你也安排了任務。”

方以智愕然抬起頭來:

“陛下給我也準備了任務?”

“不錯,而且朕給的你任務是最重的。”朱由檢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的口氣不是開玩笑的口吻。

方以智皺眉不解,顯然他對此並不相信。

他知道自己年齡尚輕,目前連舉人都不是,

如果說朱由檢僅僅是欣賞他,把他拉來增長見識,拉攏他,為他將來進入仕途做好準備。

那他倒還覺得可信。

但要說給他最重的任務,那就是在哄他了。

但朱由檢看著方以智的目光炯炯發亮,神情愈發鄭重。

“密之,朕要你開宗立派,成為文理兼備,學究天人的宗師,成為一代聖人。”

他這話說出來,不僅方以智本人震驚,其他六人也目瞪口呆。

陛下對這方以智的期許竟然如此之高?

而方以智本人的震驚除了這層意思之外,還這震驚於陛下竟然說中了他心中隱藏最深的志願。

他在一瞬間甚至懷疑眼前和自己同齡的皇帝,有讀心術,能看透他心中所想。

朱由檢對眾人震驚的表情並不意外。

現在的方以智不過是一個少年公子模樣,誰都不會把他和聖人聯絡起來。

但他作為穿越者,知道方以智在後來的戰亂中,還依舊寫出了《物理小識》《東西均》《通雅》《藥地炮莊》《青原志略》等大作。

如果給這樣的人物,以和平安定的條件,以更充分的思想交流的機會,其成就豈可限量。

即便是西人笛卡爾、萊布尼茲也未必及得上。

朱由檢微笑了一下,看著方以智的眼睛說道:。

“我知道密之在江南和張溥、黃宗羲、吳偉業、侯方域等人都有交遊往來。這些人雖然都是大才子,只是未免溺於黨爭,在朝野煽動輿論,又影響眾多士子書生,掣肘朝政”

“密之是聰明人,若能從學術根底上與他們分庭抗禮,闡明是非,讓秀才們能更務實平和一些,對國家便是大大有益。”

方以智聽了,臉微微一紅,說道:

“不瞞陛下,這些人中許多是我好友。我和他們頗多見解相同。”

朱由檢嘴角微帶譏諷之意:

“比如讓朕儘可能當個擺設,所謂垂拱而治,朝政大事都由他們說了算,是吧?”

“還有減免賦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是吧?”

“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是吧?”

“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是吧”

這最後兩句話是黃宗羲《原君》中說的話。

雖然黃宗羲現在還沒寫出來,但這些話的意思對明代士人來說其實並不稀奇。

從明初方孝孺的《君職》,到孝宗時大臣丘浚的《大學衍義補》裡都有類似的議論

他見方以智想要爭辯,一擺手道:

“密之不必多說。這些人都是你的師友輩,你維護他們也是自然。他們的見解在承平之時,也未必沒有道理。只是於當今爭戰之時,就未免不合時宜,甚至有害無益了。”

“我有一言,密之聽聽是否有理:

“‘應病予藥,不執古方,原用古方;病去藥止,不得執藥,原自畜藥。

‘世無非病,病亦是藥。以藥治藥,豈能無病?犯病合治藥之藥,誠非得已。”

朱由檢說的這兩段話其實是出自方以智自己的著作《藥地炮莊》和《東西均》之中,只不過現在的方以智當然也還沒寫出來。

這些話的意思是,任何措施都有利有弊,採取何種措施,當根據具體情況,對症下藥。

若死守僵化的是非,固執反對某種藥方,或者固執一定用某種藥方,都是不明道理。

這些道理雖然很簡單,但真正明白並能實行的人,卻並沒有幾個。

這比起至死都執迷不悟的黃宗羲等人,畢竟要高明得多。

這些話雖然方以智眼下還沒寫出來。

但畢竟源於他的頭腦和智慧。

聽朱由檢一說,方以智當即怔住。

這幾句話,如同洪鐘大呂在他心中迴盪。

和他內心深處原本就有的一些思索發生共鳴。

迴盪沖刷之下,一些看似牢不可破的思想禁錮被打破了。

方以智眸子裡散出的光芒由錯愕迷惘,漸漸變得清明透徹。

最後是欣喜歡悅。

他由衷的向朱由檢深深一拜:

“多謝陛下啟發。以智知道該怎麼做了。”

朱由檢拜了一拜手,說道:

“密之不必急著說謝。朕剛才對你說的,還是長遠的期望。”

“目下你年紀尚輕,正需遊歷學習。朕打算就讓你隨鄧玉函,去歐羅巴走一趟,在那裡遊學三四年,把泰西最新的學問學到手,然後返回我大明,那時候你把中西學問,融會貫通,開宗立派,大展宏圖,未為晚矣。”

朱由檢這話說出來,方以智再次目瞪口呆。

陛下要讓自己去歐羅巴。

這事情他倒真的是沒有想過。

可是被陛下這麼一提出來。

他卻又怦然心動。

他自小立志,要窮究天下學問。

最近幾年,他跟隨父親和眾多西學士人乃至西洋教士往來。

對西學也有所瞭解。

雖然泰西天主之說,荒謬無稽,但在格致窮理學問上,確實精深獨到。

若是自己能往歐羅巴一遊,探源溯根,那當真是難得的機會。

徐光啟、王徵、熊明遇對皇帝的這個提議,也頗為震驚。

但細想之下,卻又覺得歡喜雀躍。

他們對方以智相當瞭解,知道他是後學之中,才智最為傑出,興趣最為廣泛的一個。

若是這樣的才俊,能直接到歐羅巴去遊學,其收穫所得,自然遠超出幾個泰西教士轉述的知識。

朱由檢等了良久,見方以智還是低頭沉吟,沒有回答。

忍不住催促道:

“密之莫非是不願意麼?”

方以智終於抬起頭來,說道:

“陛下如此厚恩深望,微臣怎能推辭,只是父母在,不遠遊。微臣為此才有些犯難。”

朱由檢揮手道:

“你不過去個三四年,最多不過五年,你父親方孔炤四十歲都未到,春秋正盛,比起徐先生,你父親都算是晚輩。你回來盡孝不遲,有何顧慮?他也必定贊成你為大明走上這一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方以智又想了一想,目光中終於流露出堅定的神色:

“陛下說的有理,既是如此,微臣決意隨鄧先生而去。”

朱由檢滿意地點點頭,又一件大事有了著落。

他對方以智的期望可是很高的。

給予方以智充分的成長條件,他一定能稱為劃時代的科學巨人和思想巨人。

不僅是中國後世景仰的人物,也會成為這個世界其他國家景仰的巨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