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東江忠烈之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由簡滿意點頭,轉頭對高文彩說道:

“文彩,你回去後調撥二十名錦衣衛校尉,聽從閻應元調遣,明日一起到昌平州駐地,這兩個月裡隨時輔助他。”

高文彩恭敬奉命。

他剛才聽了閻應元一番議論,心中也對閻應元頗為欽佩。

知道閻應元是要輔助皇上做出翻天覆地的大事。

自己能見證此事,參與其中,便是天大的榮幸。

朱由簡見一番大事已經有了頭緒,自己出宮一趟沒有白來。

心中也輕鬆了許多。

他一轉頭看見那群少年還筆直地站成佇列,看向這邊。

“這些孩子都是當地人麼?自願跟著你接受操練?”朱由簡笑著問閻應元。

“不都是,一大半倒是逃入內地的遼東難民的子弟。

“尤其是逃入鮮地,轉到東江麾下群島,後來又渡海到登萊的難民”

“哦!”朱由簡點頭,隨即又問:“那他們怎麼到了北直隸?是自己過來的麼?”

閻應元搖頭道:

“天啟年間,太僕寺卿董應舉董大人奉命安插賑濟遼東難民。前後安插了七八萬人,主要就是安插在北直隸的各府。咱們順天府也有不少。”

“董大人本來是希望這些難民務農。還用官府的銀子買了十八萬畝民間田地,做屯田之用。”

“不過這些難民。他們對建虜痛恨已極,一心想著復仇,奪回故土,奔走各地希望能參軍。連孩子們都不例外。”

閻應元說的時候,看向這些孩子的目光,滿含同情之色。

“那周之文是怎麼回事,他姑姑週二姐既然是本地人,為何他父母會死在遼東?”朱由簡好奇地問道。

“周之文父親周應豹原本就是北直隸人,他是去遼東經商,周之文母親是遼東當地一個富商的小姐。”閻應元說到這裡,嘆了口氣。

“天啟二年初,遼瀋潰敗。周之文母親死於建奴亂箭下,周應豹父子被俘,被抓到一個女真部落當奴。

“天啟五年毛大帥派東江軍潛入後金腹地燒殺建虜部落,,父子倆被解救到了皮島。周應豹坐船帶周之文到登萊,又回了通州。把他託付給了週二姐。然後自己又回皮島參軍。聽說去年在毛大帥發起的義州千家莊水口山一役裡,戰死了。”

閻應元說到這裡時,那邊周之文眼淚撲簌撲簌往下掉。

朱由簡聽了,心中也是惻然。

心想這周應豹被解救後,還要回東江去和建奴作戰,也是忠勇之士。

按理朝廷應該表彰,祭祀贈蔭。這周之文是忠烈之後。

可惜朝中文官大多如袁崇煥一般昏聵,對毛文龍率領的東江義軍,敵後奮勇拼殺,懵然無知。

他轉頭看了一下,見周之文以外的其他少年,也個個神情悲肅,不少人眼中垂淚的。

想來他們大多有類似經歷。

朱由簡見離他最近的一個少年,低頭哭泣得最為傷心。

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溫和問道:

“你的親人也死於建虜麼?”

那少年見皇帝詢問,心中久已壓抑的悲痛似乎再也剋制不住。

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眼淚似決堤一般,傾瀉而下。

他竭力想止住哭泣,但似乎歸於徒勞。

依舊泣不成聲,說不出話來。

朱由簡心中悲憫,也不忍心再摧他說話,只是靜靜等著。

閻應元嘆了一口氣,投向這少年的目光裡充滿憐惜,說道:

“這孩子今天總算哭了一個痛快。他平常都是不苟言笑。我讓他哭都不哭。”

他頓了一下,才又說:

“這孩子叫喬勝,他伯父叫喬邦奎,本是遼東岫巖的一個備禦。遼東淪陷後,也曾經屈從建虜過一段時間。

“後來毛大帥派遣使者和喬邦奎聯絡,策劃起義,喬家慨然答應。結果被一個惡僕出賣告發。

“建虜老奴親自下令殺光喬邦奎宗族。喬家關聯的被殺了三百多人。老幼男子被屠殺,婦女被配給了那個出賣主人的惡僕

這孩子是被一個鄉鄰義民連夜帶著逃到山林一個隱秘窩棚裡躲藏了一段時間。

“後來毛帥派東江軍襲擾建虜地盤,才跟著被解救出來的。又輾轉投奔到北直隸順天府這裡的一個遠親。”

閻應元說完這段話,又嘆了一口氣,眼中溼潤。顯然也覺得這孩子經歷實在太慘。小小年紀就目睹了親人盡數被屠的慘劇。

那個少年本來已經竭力止住了哭泣,聽閻應元說完,眼淚又如線一般往下落。

朱由簡默然良久。

喬邦奎這個名字他記得。

他在《滿文老檔》裡讀到過,沒有想到眼前這孩子就是喬邦奎的侄子。

朱由簡攥緊拳頭,低聲說了一句:

“放心,朝廷一定滅了建虜,為你們討還血債。”

少年們抬起頭,看著皇帝,眼睛發亮,都似燃著火。

此刻他們心頭都湧動著一股熱血,似乎要從胸口噴發出來一般。

朱由簡看著這些少年的眼睛。

似乎從他們眼睛裡看到火光衝天,看到了後金老巢被滅,看到建虜那些兇殘嗜血的頭目跪在地上,一一接受應得制裁的下場

這些少年都滿懷殺敵滅虜的仇恨,又在閻應元的訓練下,將來都是可用之才

朱由簡轉回頭來,對閻應元說道:

“這些少年就讓他們繼續跟著你,以後還可以多收一些遼東難民的子弟。尤其是從毛大帥東江那邊轉運過來的。”

閻應元點點頭。

該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

朱由簡也不拖泥帶水,說了一聲走。

高文彩命兩個錦衣衛校尉留下來,陪著閻應元準備明天去昌平州。

自己帶著四名校尉護衛著朱由簡走出林子。

一行人回京城而去。

在回京城的路上,朱由簡心情激盪。

見到了閻應元,見到了他訓練的那群少年。

被他們的熱情所帶動。

他感覺自己心中也有一團火被點燃。

他和這個時代真正建立起了無法分割的聯絡。

不僅是他給予了閻應元使命。

也是閻應元身上的熱血和才華激發了他的使命感。

他決定忘記朱由簡的名稱,從現在開始,他就是朱由檢。

也許他這從後世穿越而來的朱由簡本來就是朱由檢的轉世。

現在的他,不過是經過一個輪迴,又回來了而已!

第二天一早,是在皇極殿舉行三天一次的正式朝會。

本來這場朝會,僅僅是禮儀性走個過場,要議事也不超過五件。

一般需要長時間討論的重要事項,也不會在這裡提出。

但朱由檢還是突然提出一個事項:就現有錦衣衛人員進行全面清查,縮減機構和人數。

朝中包括內閣和六部在內的文官,先是愕然,然後就是大喜。

這是他們素來主張的,沒有想到皇帝竟然主動提了出來。

要知道皇帝對付文官最主要的力量就是錦衣衛。

本來朝廷各項決策,基本都在文官掌握之中。

皇帝自己私自想決定什麼事情,內閣和給事中都可以封駁。

但依靠錦衣衛的力量,就會存在例外。

皇帝偶然也可以強行把自己的中旨推行下去。

雖然這種事情並不是經常發生,而且皇帝的名聲因此也會臭掉。

但只要發生了,畢竟讓人心裡不舒服。

如果錦衣衛的力量被裁削縮小,那毫無疑問,在群臣和皇帝發生對抗時,群臣的意志會更佔上風。

朱由檢看見文官們喜形於色的表情,心裡哼了一聲,暗自道:

“朕只說是削減人數,可沒有說削減經費。”

不過讓這些文官們自以為是的高興,沒什麼壞處。

“朕思量錦衣衛大漢將軍一千五百名,不過是儀仗擺設,大殿列陣好看,當今國家多事,不必如此虛費,可把大漢將軍裁至兩百名。”

“此外錦衣衛左中前後右所,各清查老弱無用,削減一半。”

“錦衣衛人數原額建制下,現有一萬六千四百名,朕決意削減到八千人,列位大臣以為如何?”

朱由檢在這裡留了個後門。他只說原額削減,可沒說削減了原額之後,不另外招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文官們卻個個喜上眉梢,齊聲喊道“聖上英明。”

錦衣衛掌衛事鄭士毅還有其他一些武臣勳貴,臉上有些錯愕。

有些人想要上前說話,但看了看文官們的臉色,終於還是忍住了。

朱由檢看了一眼內閣首輔韓爌,嘴角彎起一個弧度,微有譏諷之意道:

“韓閣老這回不會封駁朕的旨意吧。”

“陛下說笑了。”韓爌連忙躬身答道:“削減錦衣衛乃是睿智之舉,臣等自當配合,怎會封駁?”

“那就好了!”朱由檢似笑非笑地點點頭,接著說道:

“不過朕要說明一點,這裁削錦衣衛,節省下來的經費,歸入朕的內帑,由朕自己支配。爾等可有反對意見?”

次輔劉鴻訓一聽,臉上的喜色凝住,便要上前反對。

韓爌向他使了一個眼色,搖搖頭。

劉鴻訓怔住,但隨即腦筋一轉,也會過意來。

錦衣衛人數減掉,對文官來說已是方便了許多。

至於節省下的錢,也就是二三十萬兩白銀罷了。

不是什麼大錢。

而且如果軍情告急,皇帝就算想不拿內帑也不行。

那說到底,這筆錢還是會用在國家公事上。

萬曆皇帝積攢下來的內帑,不就是如此麼?

想明白了這層,劉鴻訓臉上頓時恢復了笑意,搶先說道:

“臣等沒有反對意見,就按陛下的意思辦理。”

朱由檢見官員們上套,心中得意。

你們以為我是削弱錦衣衛,其實恰恰相反。

旁邊的司禮監太監,在朱由檢示意下,正要宣佈散朝。

這時文官隊伍中,忽然站出一人,朗聲道:

“陛下,臣禮部右侍郎徐光啟,有本要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