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尋找閻應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約午時三刻,一個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錦衣衛進入武英殿中。

這個錦衣衛約莫三十歲出頭,身形瘦削,臉短而窄,額頭凸出,一對招風耳。

外表不算好看,但眼神卻給人以沉著堅定之感。

他叫高文彩,現在是錦衣衛百戶。

今天早上,朱由簡特地把他叫來,讓他到通州去找人。

朱由簡知道高文彩是絕對可以信任的。

在真實的歷史中,崇禎十七年京城陷落後,時任錦衣衛千戶的高文彩,全家自殺殉國。

通州距離京城只有不到五十裡,騎馬只需小半個時辰就能到。

所以派高文彩去打探閻應元的訊息,來回也就一個時辰

“怎麼樣?”朱由簡略帶緊張地詢問,眼睛盯著跪在面前的高文彩,心跳似乎也有些不受控制的加快。

雖然從後世的史料中,他知道閻應元是順天府通州人。

但籍貫是一回事情,人具體在哪裡卻是另一回事情。

也許自己的穿越,導致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改變,閻應元不存在於這個世界。

也許閻應元到別處遊歷了,以後因為平行世界的事件變化,就再也找不到了。

這都有可能。

高文彩沒有馬上回答。

氣喘吁吁,一時緩不過氣來。

皇帝派他去時,讓他儘快回來通報。

他是個老實人。

對皇上交代的任務,說出的每一個字都不敢怠慢。

皇上說儘快,那他就必須儘快。

因此他路上一刻都沒耽擱,額頭上汗水淋漓。

朱由簡眉頭一皺,心想自己沒必要表現的太過急切。

人在就是在,自己問的慢一點,也不會消失。

不在就是不在,自己急也沒用。

於是壓住略有些急躁的情緒,把一杯涼茶拿了過來,遞過去。

“你先喝點茶!”

高文彩沒有料想到皇帝會賜茶給他喝,頓時惶恐不已,連連搖手:

“萬歲,這如何使得……”

朱由簡溫和笑道:

“讓你喝就喝。你盡心為朕辦事,朕難道讓你喝點茶都不應該?”

高文彩大受感動,接過茶杯,大口飲盡。

只覺一股從內至外的清涼在全身散發開來。

他把瓷杯奉還,眼眶中有些溼潤,叩首道:

“臣為陛下效力,萬死不辭。”

他最開始有些疑惑,為什麼皇帝能直接點名找自己來辦事。

按照慣例,應該是皇帝吩咐錦衣衛掌印官,然後掌印官再分派下去。

而今早是皇上直接讓一個在武英殿值守的錦衣衛校尉,回駐地點名傳喚自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帝為什麼能知道自己一個小小的百戶?

唯一可能的解釋是自己幾次參與過皇極殿,還有文華殿經筵日的侍衛。

皇上那時就注意到自己與眾不同。

確實,其他錦衣衛站立久了,難免有些鬆懈,眼神渙散,身姿不正。

而自己始終能注意力高度集中,身姿挺拔,眼神銳利如故,隨時注意觀察周圍動靜。

這是高文彩引以為自傲的地方。

皇上一定是注意到自己的表現,向人打聽自己的姓名

想到這裡,高文彩心頭湧起感動。

士為知己者死。

高文彩心中暗暗發誓,皇上能看中自己。

那自己就絕不能讓皇上失望。

“陛下,臣已打聽明白。這閻應元確實就在通州。他是通州衛武學的一個學生,今年二十三歲。”

聽到了閻應元確實就在通州。

朱由簡吐出一口長氣。

隨即眉頭一皺。

武學?

朱由簡心內疑惑了一下。

相關的介紹就湧現在頭腦裡。

明代的武學是京城和地方上專門為世襲武臣和軍籍衛所子弟開辦的學校。

名為武學,但實際上教授的課程也以儒家經典為主。

規定讀的書有《小學》、《論語》、《孟子》、《大學》。

當然也有軍事類書籍,但都是比較陳舊的:武經七書、《百將傳》之類。

學員年齡一般是十五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

地方上的武學通常由衛所開設,面向的是衛所子弟、

所以也叫做衛儒學。

從武學裡出來的學生,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一樣當文官。

所謂“有志科目者、亦許應試。”

還有就是去考武舉。

如果武舉也考不中,去當吏員,也是一條出路。

表現最不堪的,按規定是“黜退送操”,也就是送去當營兵。

不過由於現在各地衛所大多廢弛,衛所轄下的軍籍人口,往往和普通農民沒什麼區別。

衛儒學和一般的地方儒學的區別都不大了。

當然通州靠近京城,又是負責各地漕糧到京城的中轉運送的要地。

當地衛所保留的軍事痕跡可能還更濃一些

“這閻應元也是衛所軍籍子弟麼?”朱由簡緩緩問道。

“陛下說的不錯,說起來和我們錦衣衛還有些關係。”高文彩答道。

“怎麼說?”朱由簡眼睛一亮。自己本就打算讓閻應元重整錦衣衛,要是有關係就更好了。

“他祖上原本是南方的紹興人,到他高祖,當了錦衣衛校尉,才舉家搬遷到了通州。不過高祖之後的子孫,卻和錦衣衛脫離關係,算在通州衛了。”

他頓了一下,又補充道:

“這閻應元考過一次武舉,落第了。按他的年齡,很快就要退出武學,臣打聽他多半會去當吏員。”

其實高文彩也不太明白,閻應元不過是一個連武舉都考不上的武生。

皇帝為何會讓自己去調查這小子。

皇帝又是從什麼渠道知道這個人?還特地要錦衣衛去找?

不過既然聖上沒有告訴他,他自然也不會多嘴去問。

他去通州,獲得的這些訊息,都是從通州衛武學的訓導那裡打聽來的。

閻應元本人,卻沒有見到。

他倒是按打聽來的地址,去了閻應元家,但人不在。

想到皇上只是叫他打聽下落,儘快回報,也沒說一定要見到本人。

就快馬趕回。

朱由簡點點頭。

閻應元沒有考中武舉,他不意外。

史書上只說他是武生,然後做了椽吏,成了京倉大使。

京倉應該就是給京城儲備糧食的倉庫。

所謂京倉大使,無非就是國家糧倉的管理員罷了。

官職上屬於從九品,不入流的芝麻小官。

崇禎十四年才調往江陰做典史。

如果中了武舉,那應該直接就是出任軍職了,不會走文職吏員的路子。

只是以閻應元後來在江陰表現出的箭法、武藝,他沒有中武舉,也確實挺讓人疑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