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兩個惡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傅振商痛心道:

“莫說這閻都督以錦衣衛掌印之尊,不該包庇閹黨。就是知些禮儀羞恥,阮賊女兒又未出嫁,這閻都督又未成婚,住處也沒女眷,孤男寡女,這般同住在一處,成何體統?”

錢謙益笑而不語。

他原本想把鄭三俊遇刺案的兇手已經抓獲的訊息對傅振商說一下。

不過隨即想這傅振商說不定也和吳昌時有勾結,不要打草驚蛇。

還是先儘快找到閻應元,控制南京城內再說。

傅振商卻似乎還不肯放錢謙益走,關切地問道:

“我知牧齋匆匆離開南京,必定不是膽怯,想必是去南直隸其他各府查探,不知此行收穫如何?”

錢謙益既然不想直接和他說實話,索性就投其所好,笑眯眯道:

“多承君雨兄過問,收穫不小。愚弟去了昆山縣一次,正好碰上鄉民嚴懲這閹黨閣老顧秉謙。愚弟還從當地縣令那裡得知,這顧秉謙果然賊心不死,和各地閹黨還有聯絡。想來這南京城裡的大案,他也出謀劃策。愚弟回京,正是以此為線索,再窮追猛搜一番,把閹黨餘孽一網打盡。”

傅振商聽了,眼珠子轉了一圈, 卻有些半信半疑,皺眉道:

“當真如此?那顧秉謙已過八旬, 莫非還有這等力氣做這些勾當?”

錢謙益笑道:

“莫非君雨兄不信愚弟?至於有沒有力氣, 君雨兄莫忘了本朝世廟時那大奸嚴嵩, 作惡之時也年過八旬了。”

傅振商似乎還有些狐疑。

錢謙益卻不願再和他多糾纏了,乘著傅振商還沒問出口來, 抱拳拱手,向眾人告辭。

帶著一行人徑去南京錦衣衛衙門。

到了衙門通報之後。

閻應元出來迎接。

錢謙益在京城時就見過閻應元,他知道這閻應元可算是新帝最重要的親信了, 而且能力也確實出眾。

一通行禮客套之後。

問道:

“陛下派閻都督來南京,莫非是預先知道南京發生大案?非閻都督親自出馬,無法鎮住局面?”

閻應元搖頭道:

“陛下又不會未卜先知,也沒有千里眼順風耳, 南京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怎能這麼快就知道?”

錢謙益道:

“那看來陛下還是對謙益不太放心,才派閻都督來。”

閻應元搖頭:

“牧齋公多慮了,其實陛下是想起南京有兩個惡人, 想要拿下治罪, 怕王僉事的職位不夠, 所以才派應元來。不過到了南京, 趕上這麼多大事,倒也是湊巧”

閻應元這個回答倒是讓錢謙益有些意外。

他哦了一聲道:

“兩個惡人?卻不知道是哪兩個?”

閻應元道:

“一個是現為南京右都督府僉事、提督大教場的陳洪範。”

錢謙益聽到這名字,大為詫異。

他知道這陳洪範是遼東武舉出身,在戰場上表現平平, 還曾經被撤職過,後來不知用了什麼手段又調到南方, 謀的了右都督府僉事, 提督大教場這等安閒差事。

這人要說作為武將, 能力平庸, 被撤職, 也說得過去。

要說是讓皇上能耿耿於懷, 必欲除之惡人,就未免有點誇張了。

不過他先不發表意見,又接著問道:

“第二個惡人呢?”

閻應元道:

“是左光先, 他大約還是個舉人吧。”

這錢謙益更吃驚, 表情也無法如希望的那樣繼續不動聲色。

眉毛揚起, 難以置信地問道:

“左光先?就是左忠毅的兄弟左光先?”

閻應元點點頭, 用非常確定的語氣說道:“就是他”

錢謙益愕然,要說陳洪範是什麼應該除掉的惡人,雖然誇張,但也還勉強可以沾邊。

但這左光先算成惡人就有些奇怪了。

他哥哥左光斗是大名鼎鼎的東林烈士,天下聞名。

左光先,因為他的哥哥名聲,在士林中有一定影響力,但活動能力也談不上多強。

陛下為什麼要把左光先都鄭而重之當成必欲除之的惡人?

閻應元似乎看出錢謙益心中的疑惑,笑了一下,說道:

“陛下說,這陳洪範是遼東武將,在遼東未見有何戰功,卻一路高升,到南京這等樂地當了都督府僉事。此等不思為國殺敵,只圖鑽營謀利之人。若有機會,必定投虜做漢奸,莫看眼前為惡不大,放任,則禍害不小。”

錢謙益沉吟道:

“只這理由,就隨意撤職查辦,只怕也不能讓人心服。”

閻應元道:

“若是過去,要辦陳洪範自然不能這麼簡單。不過眼下是戰時,這些理由也夠了,不過陛下還是讓我先拿下他,好好查一查,這種人若沒有貪瀆之事才怪,到時公佈出來,也是罪有應得,不怕眾人不心服。順帶也能整肅南京京營武備的風氣。”

錢謙益點點頭,心想這倒是能說得通。

隨即又問:“那這左光先又是為何?他不過一個舉人而已,又何勞陛下掛懷?即便要整治, 又何須勞動都督?”

閻應元道:

“莫看左光先只是舉人,他是左光斗弟弟。如今一些士子仗著東林烈士家屬身份,到處串聯勾結, 煽風點火,一呼百應,甚至濫行私意,敗壞國事。這等風氣不可助長。懲一儆百,以儆效尤,也不可不做。”

錢謙益沉默不語。

如果陛下是這個考慮,那當然也不能說全無道理,甚至有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意思。

只是這左光先目下來看,並不算風頭最勁的。

要抓典型,就是那個跟著吳昌時到處發表激進言論的少年人黃宗羲,都更符合一些。

為什麼偏偏把左光先拎出來?

錢謙益覺得這其中必有內情。

至於這內情究竟是什麼,他卻也一時猜不透。

其實朱由檢之所以心血來潮,在錢謙益走後沒兩天,忽然想到南京還有個人,不拿下整治一下,心中惡氣難平。

還真是因為他有點未卜先知。

在真實的歷史中,這陳洪範確實一個讓人提之切齒的奸惡敗類。

崇禎十年時,陳洪範當登萊總兵,去支援沈世魁的皮島。

為自己安全,只是隔島觀望,毫無救援的實際行動也就罷了。

還給朝廷上疏,汙衊和建虜朝鮮聯軍浴血苦戰兩個多月,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皮島將士。

說皮島淪陷,都是沈世魁領導的東江無能,一觸即潰,他也根本來來不及救援云云。

還說沈世魁是逃跑了,只不過逃跑途中才被打死的。

這和建虜自己記載的戰況,朝鮮記載的戰況都完全相反。

明朝當時沒有其他的資訊來源,也就真相信了陳洪範的謊報。

對英勇不屈,殺敵到最後一刻,被俘後視死如歸的沈世魁,沒有給予任何表彰。

沈世魁的侄子沈志祥在陳洪範的排擠打壓下,又見叔父戰死殉國得不到公正待遇,自己也毫無出路,就一怒之下投了建虜。

結果建虜對沈志祥倒是非常重視,很快封他做續順公。

陳洪範的惡事遠不止於此,甲申後,他代表弘光朝廷和左懋第等一起出使北邊,結果很快就暗中投降清虜,當了明方使團中的奸細。勸說清虜把左懋第等忠於大明的使者扣留,就讓他一個人回去策反南明官將。

多爾袞聽了他的建議,陳洪範回去之後,也相當賣力,一有機會就勸明方將領官員投清,一直到勸潞王朱常淓投降。

此人卑鄙無恥,所起作用之惡劣,在漢奸中也不多見。

朱由檢最近正好在一份奏報中看到陳洪範的名字,得知此人現在正舒舒服服在南京當都督府僉事,提督大教場。

一想到陳洪範此人在歷史中的種種卑劣行徑,朱由檢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對這種人,實在不能忍。

就派閻應元去處理此人。

不過既然是派閻應元特地去南京,那索性多處理幾個。

朱由檢又想到左光先。

這左光先讓朱由檢憤怒是因為崇禎十六年末到崇禎十七年初的浙江許都事件。

許都是浙江金華府生員,為人豪俠,喜研究兵事。

陳子龍和許都交好,勸說他如今天下多事,何不按戚繼光所傳兵法,在金華義烏招募一些勇士,訓練一番。萬一遇到事變,也可為國家出力。

許都也當真按照陳子龍的建議,聯絡地方豪傑,又招募一些部眾加以訓練。

但如此做法,自然會引起地方官的猜忌。

陳子龍等人也曾提議官府給許都一個名分,但一直沒有落實。

結果在許都葬母的時候,因為聚集人數多,縣官以許多聚眾變亂為名,要抓捕許都。

許都拒捕,佔據縣城,於是就釀成了變亂。

但許都本意不過是為大明效力,才自己招人募兵。

所以雖然很快佔領金華府一般的地域,但也並不當真殺傷官吏。

不殺人,不取民間一物。

在當時浙江巡按左光先的調集下,明軍來攻打時,許都等人也並沒有真正下決心抵抗,很快就退出了城市。

同時一直和故交陳子龍等人聯絡,討論招安之事。

在陳子龍擔保許都等主要首腦的安全之後,許多就很爽快答應遣散部眾,帶著六十人投降。

結果這左光先對陳子龍答應的條件完全不認賬,把許都在內的六十人全都殺了。

讓陳子龍成為背信棄義,出賣朋友的小人。

這已經是崇禎十七年初了。

可悲的是,在此之前,其實崇禎皇帝已經下令批准一些官員提議讓許都為朝廷效力的建議。

崇禎的批示還來得及傳到南方,結果許都就已經被左光先殺害了。

若是許都不死,本來當地可以有相對完備的抗清力量。

左光先這個敗類以殺人為己功,還洋洋自得。

在弘光朝廷曾經要就此事追究左光先這個敗類的罪責,左光先又畏罪而逃。

他把民間有血性,能組織武裝力量的人悍然殺掉,然後自己在滿清統治下安安穩穩當了順民,活到八十歲壽終正寢。

對比抗清而死的陳子龍,這左光先的卑劣行為,和漢奸有什麼區別?

真是死有餘辜。

左光先在天啟時當過縣官。

在閹黨得勢後,也受左光斗牽連,免職在家。

他是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和阮大鋮也算是同鄉。

在南京城內也有住所,常在南京和士人交遊。

新帝即位後,他等候補缺。

他雖是個舉人,因為仗著是左光斗兄弟的身份,以東林烈屬自居,如今普通的給舉人的官職自然是看不入眼。

至於更好的官職,進士都還不夠搶的,所以等了一年,暫時還沒安排到官職。

這些情況,錢謙益自然也是瞭解的。

他問閻應元:

“那陳洪範和左光先這兩人,閻都督拿辦了沒有?”

閻應元笑了一下,說道:

“這兩人跑不了,也不著急。應元到了南京之後,就撞上幾個大案,南京城內亂象不少,自然先處理緊急事務再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錢謙益詢問閻應元處理了哪些緊急事務。

閻應元淡淡道,他從京城又帶來兩千精銳過來。

目前先把南京京營的各級軍官都更換了一輪。

還有南京錦衣衛的人員,也基本篩查了一遍。

把錦衣衛軍官裡格外軟散無能的紈絝都清理出去,軍官裡盤剝剋扣普通校尉,兵憤較大的,也被檢舉了出來。

對京營士兵,錦衣衛校尉裡生活貧苦,家庭困難較多的,也給予了賑濟。

眼下時間短,還不可能如北邊京營那般徹底大換血。

不過對維持南京城內治安這種普通任務來說,也足夠了。

眼下南京雖然表面沒有戒嚴,但各處要害地點,都已經安插佈置人手監視。

一些生員會社激進分子的活動基本也都處於監控之中,只是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所以沒有公佈而已。

至於類似吳昌時這樣的重點人物,閻應元更是讓人全程盯緊,而且不得讓他出城而去。

這吳昌時其實也是閻應元此次南京之行,臨行前朱由檢也重點提示過需要關注的人。

不過在閻應元到來之後的八九天裡,吳昌時似乎也並沒有要離開南京的意圖,他對自己把控局勢的能力很有信心。

如今這後湖黃冊被盡數焚燒一案,南京刑部初審後,已認為是閹黨餘孽勾結收買後湖吏員幹的勾當。而閹黨餘孽裡阮大鋮起的作用,活動力,影響力自然是最大。

已經發出逮捕文書,去桐城抓人了。

這案件審理,自然是按一撥東林系官員的意思辦的。

不過人也沒抓到,這阮大鋮提前得到訊息,躲入深山之中,一時半會兒難以搜尋到。

不過這麼一來,自然更加證實這南京城裡的縱火和行刺案,這阮大鋮預先知情,所以才會提前安排逃避。

也正是桐城抓不到阮大鋮的訊息傳來,吳昌時才讓史槐糾集南京城裡的所謂義民,群情激奮,第二次包圍阮大鋮的宅子。

這回是吸取第一次鎩羽而歸的教訓,打定主意,就算阮麗珍再出來,以自盡威脅也不管了。一定要把阮宅打劫一空,再一把火燒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