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撤回寧錦軍隊的提議被官員駁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陛下好像是換了個人一樣。”周皇後笑著,用戲謔的口吻說道。

“是嗎?那你近點看一看,朕有沒有換?”

朱由簡此時感覺到原本崇禎的感情和記憶不斷從腦海中湧出。眼前的周皇後自然而然變得非常熟悉和親切。他的語氣和態度也越來越輕鬆。

“陛下……”周皇後果真走近前,仔細端詳朱由檢的面容,眉頭微蹙露出心疼的表情,“比五天前廋了些。”

隨即順勢依偎在朱由檢懷中,嘴角彎起笑意:“不過性子倒是更通達了!”

“朕這不是採納皇后的意見麼?”朱由簡笑道。

“陛下,莫要說笑。臣妾倒確實想到了一個提議。那天和陛下一起看奏疏時,看見有人給前經略熊廷弼鳴冤,妾以為頗有道理。”周皇後依偎在朱由簡的懷裡,仰著臉說。

朱由簡心頭一動:給熊廷弼鳴冤?

他仔細回想了一下。果然崇禎皇帝是在那天批閱過這個奏疏。

考選候補工部主事徐爾一上疏,仔細分析了熊廷弼的功過。

認為應該給熊廷弼昭雪。

當時崇禎帝沒有批准。

這自然也有他的道理。

雖然對於熊廷弼最終被處死,閹黨確實推了一把。

但最開始把熊廷弼送到牢獄,並定罪的,並不是一些現代人想當然的閹黨。

恰恰是東林一系的勢力。

當時主持審判的就是東林元老鄒元標。

而孫承宗在幕後利用天啟老師的身份,對於讓熊廷弼入獄,乃至定死罪,起了很大作用。

熊廷弼真正的罪過,就是主動放棄關外。

這是最讓孫承宗、袁崇煥、茅元儀之類痛恨的。

如今東林系剛復出,勢頭正大。

要給熊廷弼平反,光是內閣那邊就不可能透過。

更別說還有給事中的科參封駁。

不過現在,既然自己連袁承煥都抓了,對內閣和各部官員也想來個大換血。

那給熊廷弼平反,也就是應該去推動的事情。

這個給熊廷弼鳴冤的徐爾一,是個人才。

如果沒記錯的話,他也給毛文龍辯白過。

當時條件下,能有此見識,有如此洞察力的人,實在不多見。

這徐爾一是個被忽視的大才,應該重用。

“陛下如果不同意,那就當我沒說過。”周皇後偎在朱由簡懷中,見他良久沒有說話,誤以為自己的話又讓他生氣了。

“哪裡,朕覺得有道理,看來朕的皇后真的有些見識。”朱由簡很真誠,微笑著,注視著周皇後的一對明眸。

周皇後臉更紅了。

……

第二日清晨。

天尚未大亮

朱由簡已經起床,盥洗完畢。

經過昨天一夜休息,神清氣爽,精神振發。

他在乾清宮外來回走了幾步。

昨天就想派人去找閻應元,這事情今天應該辦了。

只是王世德已經被自己派去江南,錦衣衛裡還有誰值得信賴?

他仔細思索,忽然想到在王世德的《崇禎遺錄》提到過一個錦衣衛官員。

這人絕對忠誠,可以派此人去通州探尋閻應元下落。

想到這裡,朱由簡叫來一個小太監,低聲叮囑幾句,讓他去錦衣衛駐地傳此人入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小太監轉身而去。

清晨的微風吹來,吹拂在朱由簡臉上,他深深呼吸了一口夾雜著宮中草木清香的新鮮空氣,覺得甚是愜意。

決定先繞著宮殿散散步,思考接下來的舉措,

朱由簡在王之心的陪同下信步而行。

出乾清宮門,繞過月華門,一直行到坤寧後苑的欽安殿。

這欽安殿裡供奉著玄天上帝。

據說嘉靖時乾清宮和坤寧宮火災。玄帝曾經顯靈,在此處救火。

朱由簡作為穿越者,自然並不信這些。

他進殿內,在一張石凳上坐下,對當今局勢通盤考慮起來。

眼下雖然已把袁崇煥抓捕起來,消除了一個隱患,但並不等於萬事大吉。

對付後金建虜,仍舊是迫在眉睫的急務。

而急務中的急務又是軍餉問題。

再過十天,寧遠軍隊就會因為缺餉兵變,捆綁毆打遼東巡撫畢自肅。

朝廷臨時借了商人五萬兩銀子救急,亂兵才釋放了畢自肅。

此事需要提前處理。

此外還需要給毛文龍的東江運送軍餉物資支援,。

天啟七年,朝廷已經答應給東江軍餉百萬。

但戶部東拼西湊之下,也有名無實。

按照毛文龍的塘報,東江實際收到的這一年軍餉只有餉銀三十三萬一千八百兩,漕米雜糧只有十九萬九千多石。

雖然已經是歷年最多,但遠遠不能滿足東江軍民的實際需求。

按自己的想法,要讓東江群島發揮更大作用。至少應該給東江一年運送餉銀三百萬,外加本色糧餉一百三十萬石。

整頓京營,強化錦衣衛都需要錢。

戰時狀態徵調資源,需要有一支強有力,如臂使指的軍隊。

否則難以震懾反抗和變亂。

而且朝廷畢竟不是建虜和流寇,也不能直接去搶掠。

整訓出這樣的軍隊,需要錢。

要弄到錢,需要社會軍事化。

這就陷入了死循環。

要打破這個死循環,先需要以和平手段弄到一筆數量不菲的啟動資金。

他思忖良久,千頭萬緒。

飯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步做。

還是先急後緩,一件件來!

他把自己思路理了一下,對身邊的王之心說道:

“你去找王永祚,讓他通知閣臣還有各部官員,今天去皇極殿議事。”

皇極殿原名奉天殿,嘉靖之後才改了這個名字。

王之心一愣,他雖然只是乾清宮的太監。

但也知道皇極殿是正式朝會的處所,按現在的規矩,三日一朝。

明天才輪到正式上朝。

萬歲爺今天就要去皇極殿,不屬於正式朝會,那只能說明有特別重要的事,需要儘可能多的官員一起討論。

朱由簡見王之心愣在那裡不動,眼睛一瞪:“還不快去”

……

一個時辰之後。

只聽得皇極殿裡傳來一聲聲驚天動地的哀嚎

“陛下萬萬不可啊!”

“陛下若執意如此,必受世人唾罵!”

“豈有不戰自退,把關外四百裡地拱手讓人的道理。”

“何人敢對陛下提出這等建議,天下共擊之。”

剛才是朱由簡當著眾官員的面,宣佈自己的決定。

放棄關外的寧遠和錦州。

把關外近八萬的軍隊重新部署在薊鎮和山海關。

同時把供應東江毛文龍部隊的餉銀增加到一年三百萬兩白銀,糧草兩百萬石。

他這個決定一宣佈出來,殿內一陣大譁。。

皇極殿內沸反盈天。。

有官員恨恨地說:

“這必定是奸人受了建奴賄賂,給陛下出的妖言。”

又有人說:

“昨日捕袁崇煥,已是自毀長城。今日又要撤出關外,又給東江三百萬軍餉。多半是毛文龍已投後金,故意蠱惑陛下。”

有些官員越說越激動,甚至當場涕淚俱下,嚎啕大哭起來。

扯到無數為守寧遠和錦州捐軀的烈士。

有人大罵:“為陛下出此提議者,當碎屍萬段,凌遲處死”

昨天的平臺召對,畢竟還是小範圍會議。

崇禎雖然下令抓捕了袁崇煥,但也沒有說要放棄寧錦。

今天在如此正式的場合,眾多官員都聚集一堂。

皇帝居然公然說要放棄關外,這自然讓人震驚。

簡直就和捅了馬蜂窩一樣。

朱由簡屢次示意安靜,卻無濟於事。

最後讓值守大殿的六名錦衣衛大漢將軍出來,把動靜最大的三名言官拖下殿去。

場上才漸漸平靜下來。

朱由簡心想朕難道會因為你們反對,就不把事情辦了。

他把威嚴的目光,投向內閣首輔韓爌:

“韓閣老,內閣就在這裡擬旨,就把事情定了吧。”

韓爌身子一哆嗦,隨即苦笑道:

“臣萬死不敢奉詔。臣今天要是同意下發這道詔書,只怕走不出午門,就要被群臣撕碎了。”

朱由簡勃然變色:

“韓爌,你好大的膽!你要抗旨不成了。”

韓爌搖搖頭,提高了聲音:

“陛下所言不過是中旨,臣身為內閣首輔,按例有封駁之權。陛下今日所發乃是亂命。陛下就是下令一百次,臣也要封駁一百次。”

他這句話,迎來群臣一片喝彩。

那些言官更是向韓爌投來敬佩的目光。

有些人低聲議論道:“不愧是東林巨擘,有風骨。”

朱由簡知道韓爌說的是事實,內閣確實可以封駁皇帝的旨意。

萬曆之時,皇帝要並封三王,都被內閣屢次封駁,最後萬曆皇帝只能屈服告終。

心中暗罵了一句:

“當明代的皇帝真是憋屈,這權力被限制的也太大了。”

他臉色一沉,今天就是撕破臉皮,也務必要把正確的決策貫徹下去。

形勢不等人,東江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支援,力量流失太多,這損失可是無法彌補的。

“錦衣衛何在,把韓爌拖下去廷杖五十!”

朱由簡發出這個命令,殿內侍立的十二名身高馬大的錦衣衛大漢將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惶恐,卻並沒有按照命令行動。

朱由簡這回真的怒了,連錦衣衛居然都敢不聽自己命令了。

他把森嚴目光投向排在官員前列的錦衣衛掌衛事左都督鄭士毅。

他費了一些時間,才弄清楚現在掌管錦衣衛的是鄭士毅。

本來以為錦衣衛指揮使最大,誰知道向王世德一打聽。

錦衣衛指揮使不止一個。

現在光是擁有錦衣衛指揮使這個頭銜的人有方弘瓚、張道浚、田妃的父親田弘遇,還有劉僑、徐本高等等。

這些人自然不可能都是錦衣衛的主管首腦。

真正負責錦衣衛全體,必須在職位任命裡有一句掌衛事。

如果有這句話,即便不是錦衣衛指揮使,那也是錦衣衛首腦。

沒有這句話,那即便是錦衣衛指揮使,那也可能只是個頭銜。

鄭士毅見皇帝目光投向自己,連忙上前稟告:

“陛下,廷杖之刑向來只有施加於四品以下官員,從無對閣老、尚書用此刑罰。”

朱由簡怒道:“朕的皇兄在位時,你們也是如此麼?”

他的意思是那時候閹黨握權,可是嚴刑懲治了許多不配合的官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