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清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些顛來倒去的試驗,讓鋰電池研究,看起來很像古代煉丹的道士。

實際情況也差不多!

科學說起來很高大上,但真正參與其中的時候才會發現,科學更多的時候很枯燥,跟高大上一點也不沾邊,很多科研工作者甚至自我調侃是“科研民工”。

除了枯燥,科研也是一個很耗時,很耗錢的工作。

高薪才能吸引來人才。

很多的試劑、器材都需要進口,價格貴的驚人。

……

只要看看古代那些道士,為什麼總喜歡跑去幫皇帝煉丹。

你就可以知道搞研究到底有多貴了。

這些年,楊東昇往鋰電池上投的錢,已經不下十五個億。

當然還有一種相對省錢的方法。

我們的高校體系中,很多碩士或者博士研究生就是導師的廉價勞動力。

他們沒日沒夜的為導師打工,卻沒有或僅有微薄的報酬。

這樣確實可以省下大量的人工成本,可是學生幾年下來,能在這些簡單重復性的工作中學到什麼?也只有老天爺知道了!

按照計劃,東昇集團要在今年實現鈷酸鋰產量2000噸,同時爭取明年上半年,製造出國內第一塊三元鋰電池。

楊東昇不會因為他手裡的鋰資源充沛,就否定鈉離子電池的研究。

也不會拿出刀片磷酸鐵鋰電池的概念去唬人,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那東西的原理和工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東昇只批了一句話,“儘早建立鋰離子電池回收系統。”

對於楊東昇的能力來說,從廢棄的鋰電池中,分離出那些昂貴的金屬,是非常簡單的事。

楊東昇中午直接在辦公室吃了午飯。

邊吃邊開啟電腦,瀏覽新聞。

先是關於穀物海岸的一條新聞,穀物海岸正式與長城工業總公司簽訂合約,向中國採購一顆通信衛星,命名為“谷星一號”。

合同金額2.9億美元,整顆衛星從製造到發射,全部由中方負責,設計壽命15年。

可以提供電訊、廣播、寬頻多媒體服務等領域的需求。

“谷星一號”採用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整星功率從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的1.7千瓦增加到10.5千瓦,發射重量5.1噸,推進劑充填量3.1噸,有效載荷0.6噸。

衛星載有4個C波段轉發器,14個Ku波段轉發器,8個Ka波段轉發器,以及2個L波段轉發器。

傳統衛星普遍使用的4至8GHz的C波段,頻率較低,且已經太過擁擠,因此大量使用了Ku波段和Ka波段轉發器。

楊東昇又看了一下小牛隊那邊的選秀結果,忽然關於我們某位鄰居的訊息吸引了楊東昇的注意——該國出現了一例疑似XXX病患。

仔細看新聞內容,原來這名病患的身份是個候選人,一個星期前,他去貧民窟拉選票,承諾為該貧民窟新建一座廁所。

從貧民窟返回之後,第三天該候選人就出現了發熱、胸悶、心季、頭暈等症狀。

楊東昇忽然有點明白了,為什麼自己之前扔了那麼多死屍,可是始終都石沉大海了。

楊東昇感覺一下子松了一口氣,要是再沒有訊息,他忍不住都要把牛糞跟恆河水和在一起,讓人去研究效果了。

中午休息了一會,下午一上班,劉衛國匆匆趕了過來,隨身還帶著一個膝上型電腦,“大衛·韋伯那邊有訊息了!”

“怎麼樣?”楊東昇登時來了精神。

“他們同意擴大交易規模,這是剛剛發來的清單!”劉衛國邊說邊開啟筆記本。

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最近一次的統計,其館藏文物總計近70萬件,其中陶瓷器25595件,法書3741件,玉器13478件,銅器6241件……

大衛·韋伯這次發來的清單包含各種文物3000多件,其中1000多件是瓷器,書畫作品將近500幅,此外還有青銅器、玉器、漆器。

“去彷製作坊那邊看看!”楊東昇問。

劉衛國把彷製作坊就安排在了滬上,還註冊了一家工藝品製作公司作為掩護。

楊東昇他們抵達的時候,幾名專家正圍著一臺開啟的燃氣梭式窯討論。

旁邊的房子裡,還有負責書畫、玉器的專家。

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前雖然出版過《中華文物整合》、《中華美術圖集》等作品,介紹過館藏文物,但是那些遠遠不夠製作彷品。

好在他們從2000年開始搞數字化,文物有了各個角度的精細影像,詳細資料,這幫了他們的大忙。

這些天,他們已經對照這些數字化檔案,製作了部分彷品。

楊東昇看了一下,雖然他對文物仍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對著照片,可以看出這些彷品製作的非常逼真。

劉衛國把各個小組的頭目叫到一個房間。

楊東昇發現這些人的長相,跟他的想象差距實在有點大。

既有頭髮全白,留著長胡子的老者,手裡端著小茶壺,時不時抿一口,看起來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也有皮膚黝黑的中年人,手掌粗糙,頭髮上滿是腦油,看起跟鄉下老農沒什麼區別。

還有戴著黑邊框眼鏡的年輕人,看起來一臉書卷氣,一副在校大學生的模樣。

劉衛國說明了一下情況,把清單列印出來,眾人按照自己的專長,各自拿著清單離開。

楊東昇覺得新鮮,四處走動,結果讓他更加意外。

那個看起來大學生模樣的,竟然是個凋刻高手。

那個看起來跟鄉下老農沒什麼區別的,擅長的竟然是書法。

他沉思了一會,準備好筆墨,然後潑墨揮毫,現場就寫了一副黃庭堅的《七言詩(花氣薰人帖)》。

前前後後,用時不到5分鐘。

楊東昇待墨跡幹掉之後,對照電腦上的圖片比較了一下,竟然一模一樣,甚至連偶爾的墨不夠飽滿,造成的斷筆都是一樣的。

這一次大衛·韋伯發來的書畫作品清單裡,總計有10幅是黃庭堅的作品。

這位農民老哥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然後他才慢了下來。

發現這位老哥應該僅是擅長模彷黃庭堅,楊東昇這才松了口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