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王陽明請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王陽明悟出浩然正氣四步修行法門,將道種融於天地,傳道於眾生,造福整個大明十六朝。

短時間內,諸多儒學大家紛紛自廢武道根基,轉而修行浩然正氣。

文天祥書寫《正氣歌》,一步邁入胸懷日月的境界。

楊慎高聲朗誦《臨江仙》,讓人彷彿夢迴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境界不遜色於文天祥。

李東陽,劉伯溫,呂昶,宋廉,劉三吾,三楊,解縉......

諸多儒學大家,或是一步邁入胸懷日月,或是明德正心,最差的都凝聚了浩氣長河。

大明十六朝因此掀起一波儒道狂潮,沒能領悟浩然正氣的,都不好意思自稱讀書人。

領悟浩然正氣才是真正的讀書人,這彷彿已經成了一種潮流。

沒領悟浩然正氣的,那就是心思不正,意念不堅,走哪到都被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

當了官卻沒能領悟浩然正氣,那就有可能是貪官汙吏。

沒當官的讀書人未嘗領悟浩然正氣,未來可能是貪官汙吏。

天下人異樣的眼光,讓未曾領悟浩然正氣的官員,士子,都極為的難受,卻也毫無辦法。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逐漸演變成了讀書不足貴,浩然第一等的局面。

讀書不算什麼,讀書讀出浩然正氣,誠心正意,守正辟邪,才算是真正的讀書人,才值得被尊敬。

浩然正氣帶來的影響絕對是巨大的,浪潮一陣接著一陣,好在影響是正面的,並未鬧出多大亂子。

頂多就是未領悟浩然正氣的讀書人受不了他人異樣的眼光,在大街上與人吵架而已。

......

“王卿,你都想好了?”

豹房偏殿內,朱厚照與王陽明君臣相對而坐,朱厚照面色嚴肅而鄭重道。

儘管早就知道王陽明在明悟己道之後,會選擇卸任請辭而去,可是真到了面對的時候,他還是十分的不捨。

他的太武朝能有今日之鼎盛,離不開王陽明的幫助。

“臣本布衣之身,能得陛下看重,鼎力支持,為天下百姓做些事,臣心裡萬分感念陛下之恩。”

“而今我朝運勢蒸蒸日上,臣已起不到多大作用,是時候離去了。”

“相較於統領國政,臣更傾向於做一個教書先生。”

王陽明微笑道,他已經明悟了自己的路,那就是教化,以胸中所學教化眾生,才是他要走的路。

“先生走出了自己的路,朕亦為先生感到高興。”

“既如此,朕就不挽留了,只希望你我君臣情誼永在。”

稱呼從“卿”變成了“先生”,朱厚照沒有過多挽留。

個人有個人要走的路,王陽明已然入道,他為其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唯有選擇成全。

“先生往後有何打算?”

朱厚照問道,王陽明卸下內閣首輔的位置,不代表就徹底退出了朝堂,他有意給王陽明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

既能滿足王陽明教化之願,還能讓王陽明繼續為他發光發熱。

“臣打算建立一座書院,講學授課,培養更多真正的讀書人。”

“隨著時代變遷,讀書人的風氣都壞了,臣有意撥亂反正。”

“真正的讀書人誠心正意,守正辟邪,為名利而不擇手段,非讀書人所為。”

王陽明的話語中帶著一股濃烈的神聖感。

教書育人,傳道授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本就是世上最神聖的事情。

“先生越來越有聖人之風采了。”

朱厚照眼中盡是讚賞之色。

“不敢與聖人比較,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罷了。”

王陽明微微搖頭,他雖有聖人之資,但距離聖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先生卸任內閣首輔後,朕有意讓楊一清接任,他同時還掌管著日月學宮。”

“內閣首輔事務繁重,掌管日月學宮只會分散他的精力,先生既然打算傳道授業,便不妨接過日月學宮。”

“一來,日月學宮百家爭鳴,先生要傳道授業,渠道會更加廣闊,二來,朕希望先生能夠留在京城坐鎮。”

“大戰將至,有先生坐鎮,朕,心安。”

隨著宇宙星空文明入侵的時間一天天靠近,朱厚照已然開始備戰,準備御駕親征。

大戰一旦展開,京城勢必空虛,需要一個實力高強且信得過的人鎮守,而這個人,非王陽明莫屬。

朱厚照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了。

王陽明沒有拒絕朱厚照的安排,日月學宮的確很適合他傳道授業,只是有一點,他頗為不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新的內閣首輔陛下就沒考慮過楊廷和楊大人。”

站在不同的位置,有著不同的考量,在他看來,楊廷和比楊一清更適合做內閣首輔。

在改革變法期間,楊廷和坐鎮西南,從沒出過亂子,功績有目共睹,成為內閣首輔綽綽有餘。

而且,楊廷和相較楊一清有一樣特別的優勢,那就是楊廷和是純粹的文臣,而楊一清,與軍部走得近了些。

主掌內閣六部的首輔與軍部關係太好,並不是一件好事,皇帝,最忌諱的就是文臣武將勾搭在一起,坑壑一氣。

“楊廷和確實是挺合適的人選,但此一時彼一時。”

“相較於一位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的首輔,在戰亂年代,朝廷更需要一位手腕強硬,能夠統轄文武的鐵血首輔。”

選擇楊一清接任內閣首輔,朱厚照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非心血來潮。

楊一清精通兵事,長於謀劃,與軍部關係也還不錯,一旦戰爭開始,有他統籌督辦,便不必擔心出現問題。

倘若換了楊廷和,就很難說了。

楊廷和能力很強,就是權欲心太重,讓他做了首輔,必定會管不住手腳,意圖染指軍部,屆時文武生隙,是朱厚照不希望看到的。

戰爭時期,一切都以平穩為主。

“陛下深謀遠慮,倒是臣短視了。”

王陽明想了想,登時明白了朱厚照的用意。

以楊廷和為首輔,固然能夠平衡文武,卻容易引起文武大臣間的矛盾,戰爭時期,內鬥就等於慢性死亡。

以楊一清為首輔,即使與軍部走得近了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楊一清還能謀反不成?

很多事情,朱厚照看得比誰都明白,他用人從不在乎好壞,只看重對局勢的作用,誰對局勢作用更大,他就用誰。

“朕有意讓嚴嵩入內閣,先生以為如何?”

朱厚照又丟擲了一個問題,詢問王陽明對嚴嵩的看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