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騎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三更奉上。

******

為此秦風就讓歸義軍在野外做了幾次演練。

這演練在現代應該稱之為演習,秦風總是習慣性的將現代的戰術手段用於這時代,比如讓一隊歸義軍使用之前從回鶻軍手裡繳獲的五百匹戰馬扮演回鶻軍,在野外與歸義軍相互推演。

這在秦風看起來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是看在趙時行等將領眼裡卻是個個吃驚……他們可從來沒有這麼做過,不僅沒有做過甚至投身行伍十餘載聽都沒有聽過。但想想又覺得這麼做十分有必要,因為這顯然可以更為細緻的分析敵我之間的長短並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簡單的說,就是若不進行演練的話,那麼想要成為有經驗的老兵就必須得付出鮮血和生命甚至是冒著滅國的危險。

但若能事先進行演練,便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部隊經驗不足的缺點,使部隊在沒有損失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做好戰鬥準備。

扮演紅軍也就是歸義軍的指揮是趙時行,而扮演藍軍也就是回鶻軍的則是秦風自己……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秦風不認為讓歸義軍將領扮演藍軍會全力以赴。要知道歸義軍前身可是回鶻的奴隸軍,他們可是對回鶻恨之入骨,讓那些軍士扮演回鶻騎軍都心不甘情不願的,還能讓將領投入到回鶻指揮的角色中去打敗歸義軍?!

當然,秦風還是留了陳凌天在身邊做參謀,這主要是因為自己對回鶻騎軍的戰術不瞭解,而陳凌天等一眾將領卻是對回鶻騎軍瞭如指掌。所以秦風在每每遇到要決策時,便會先問陳凌天一句:“若是回鶻,此時便該如何?”

陳凌天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一番演練下來倒是讓秦風放心不少。

之所以說放心不少,是因為秦風發現回鶻騎兵比起他所知的蒙古騎兵來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

不過這卻是廢話,如果回鶻騎兵能有蒙古騎兵那水平的話,那滅中原的就不是蒙古而是回鶻了。

首先就是在軍備後勤上,回鶻騎兵還是嚴重依賴屯糧、運糧等。

要知道蒙古騎兵,他們是每人帶著三、四匹馬且絕大多數都是母馬,每次出征時便是隨身馱上一些必要的糧草,而這些糧草輕易不使用,餓了常常就是馬吃雜草人喝馬奶,實在不行還可以到敵人那四處劫掠一番補充給養。

有句話叫“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蒙古騎兵這種近乎不需要後勤的作戰方式就使得沒有漏洞可尋,便是想攻擊其補給線也無從攻擊……根本就沒有補給線,攻擊哪去?

這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完全不必顧忌糧草是不是會跟得上,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放心前進,於是一般騎軍一日只能推進60公里,而蒙古騎兵一日卻可行軍80公里……這便使得蒙古騎兵像是古代版的閃電戰,讓人防不勝防。

不過這一點只怕也與馬匹有關,蒙古馬是長期在草原放牧各種雜草都吃,到中原吃雜草也能適應,而回鶻戰馬卻是長年餵養高營養的粟杆、麥秸等高營養草料,突然讓它吃雜草當然受不了。

其次就是戰術手段上。

秦風知道蒙古騎兵是不輕易衝入敵陣衝殺的,他們最常用的戰術就是“圍三厥一”,也就是包圍的時候有意讓開一個缺口讓敵人逃跑,敵人一旦逃跑了他們就一路銜尾追殺,這追殺也是不急不緩的追,直到敵人筋疲力盡、戰意全無時才一戰而勝。

所以說,蒙古騎兵的戰術簡直就是一種藝術,他們就是在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利益,也難怪蒙古騎兵總共才數十萬卻能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當然,也好在回鶻騎兵還不至於如此強悍,否則這會兒的敦煌國只怕早就沒有了。

然而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敦煌國現在大多都是步軍,更確切的說秦風手裡的歸義軍全都是步軍。

正如之前所言,步軍若是守城那還沒什麼問題,若是在野外作戰的話……不僅行動慢,而且還有十分冗長的後勤補給線需要保障,這些後勤補給線只要有任何一點被敵騎攻擊中斷,那麼步兵很快就會因為斷糧而崩潰。

於是秦風最後得到一個結論……要想在野外作戰並且打敗騎軍,便是非騎軍不可。

但這時便又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就是馬匹。

有馬才能稱之為騎軍,而且為了能夠在野外長途奔襲每名騎兵都要配上兩匹甚至更多的戰馬。就算每人配兩匹戰馬,那麼要將歸義軍轉為騎軍都要一萬四千匹的戰馬,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這個問題似乎容易解決,商路一旦開通銀子就多了,銀子有了戰馬自然也會有的,近在眼前的就有甘州的回鶻戰馬及六穀部的吐蕃戰馬,這兩貨都是遊牧民族,這麼多年沒打仗了戰馬自然不在少數。

當然,秦風是不會告訴他們購買戰馬是為了滅了他們的。

其次就是作戰習慣的問題。

就算購買了足夠多的戰馬,但是歸義軍這麼多年都是步軍,他們習慣於在地上作戰其兵器裝備也更適合在地面作戰,比如歸義軍大量裝備的強弩、橫刀等。

這強弩就不用說了,在馬上用那種拉力的強弩根本就開不了弓,甚至蹶張弩還必須要用腳踏著才能拉得開的,騎兵當然不可能使用。

橫刀那種直形的刀身則不適合馬上砍劈……橫刀之所以設計為直形刀身,只怕是綜合了劍的長處也就是可以刺殺,但在飛奔的戰馬上進行刺殺這個動作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就算刺中敵人其反作用力也會將自己頂下戰馬,且橫刀也會留在敵人體內。這也許就是遊牧民族大多使用彎刀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馬背上更適合使用砍殺的長兵器,比如大刀,但長期做為步軍的歸義軍卻是大多數使用短兵器。

更為嚴重的就是,回鶻等遊牧民族大多都是出生起就在馬背上長大的,也就是說他們人人都有十餘年甚至數十年的騎馬作戰的經驗,而歸義軍卻是現在才開始練習,又憑什麼打敗他們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遠征士兵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