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三 甘寧神勇殺黃祖,劉琦避禍守江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卻說孫權攻打江夏的訊息很快就被黃祖探知,黃祖急忙召集眾將商議對策。最後命令蘇飛為大將,陳就、鄧龍為先鋒,盡起江夏之兵打算先下手圍牆,在江面之上截住孫權。蘇飛於岸上大軍接應。

計劃一定,陳就、鄧龍各自帶一隊艨艟戰船截住沔口,江水湍急二將已錨索固定艨艟橫擺在水面上攔住航道。各戰船配置強弓硬弩千餘張,都已弦滿箭直。東吳先鋒甘寧與董襲先行渡江而來,戰船剛到切近,只聽黃祖軍艨艟之上一通鼓響,弓弩齊發,飛箭遮天蔽日一齊射來。東吳軍不敢靠近,只等停在江面。

兩位先鋒官甘寧董襲來到一處商議,董襲道,“敵方箭矢太密不可輕進,可報知大都督,請他定奪。”

甘寧不然,“你我身為先鋒,豈可因為些許小事就退縮,寧初投主公未建寸功,此時正當奮勇之時,董將軍請為後應,待寧為將軍開路。”說完也不管董襲是否反對,選了百餘隻輕快小船,每船上安排精兵五十人,二十人撐船,三十人身披重甲,手持長刀。

董襲在陣後看的清楚,好個錦帆賊。只見甘寧所在的小船一船當前。而他自己更是站在船頭之上一人領先。漫天的箭雨在他挺拔背影比較之下都顯的黯然失色,波濤洶湧的江水,寒星漫天的天空,中間一位頂天立地的好漢站立。就連敵軍的羽箭都彷彿怕了他一般,不敢近身。

甘寧原是水賊出身,這種拼命的打法幹過不少回。手下士兵見自己的主將身先士卒,一個個也鼓起勇氣,披甲的奮不顧身保護撐船的戰友,撐船的不避矢石只管奮力划船。百餘隻小船猶如離弦之箭很快就貼近了艨艟戰船。甘寧一聲令下,長刀手紛紛舉刀砍向艨艟的錨索。不多時錨索都被砍斷了,艨艟失去了唯一的固定點,在江水之中開始把持不住,船頭一下子轉了向,甘寧趁著對方慌亂之際,驅小船穿插進敵陣之中,腳下一用力身先士卒飛上最近的艨艟之上,也不知是甘寧好運還是鄧龍倒黴,正好甘寧跳上的船就是鄧龍的將船。鄧龍還沒有來的及穩住身形,甘寧的大刀已經到了眼前。甘寧手起刀落將鄧龍腦袋砍飛到江裡。

後面董襲看的連聲叫好,甘寧有勇有謀。這一戰打的乾脆利落,他看的熱血沸騰,一拔寶劍,“諸君,甘將軍神勇,我東吳漢子豈可落於人後,諸君且隨我衝。”一聲令下,東吳大軍趁著敵軍混亂之勢衝了過去。

陳就見鄧龍被甘寧所殺,東吳軍又衝了過來,肝膽俱裂急忙棄船而走。董襲遠遠看到,學甘寧的作風跳到旁邊小船之上。小船飛快,陳就慌亂根本沒有心思回頭觀看,終於就要踏上岸時就聽咕咚一聲,船身一晃。陳就直覺背後一疼,整個人掉落水中,這輩子再也無法上岸。原來董襲快船追上,見陳就馬上就要上岸,心中大急,奮不顧身跳到了陳就的船上。一刀砍翻了陳就。

東吳軍勢如破竹,大軍很快就上來江岸。岸邊的黃祖根本就抵敵不住。四散潰逃。大將蘇飛本想要帶大軍前來增援,誰知己方軍隊敗得如此之快,他不單沒能增援成功,反而被潰逃的敗兵衝散了隊伍。蘇飛一見事不可為只好撥馬而逃,誰知路上正好碰到東吳大將潘璋。兩馬相交,戰了不數合蘇飛就被潘璋生擒下馬。

孫權得前方捷報大喜,親自督軍往江夏飛奔而來。訊息傳到黃祖耳中,他已知江夏把守不住,趁著孫權大軍還沒有到,於是帶著數十騎親衛棄城往荊州而走。

誰知黃祖剛出東門沒多遠,一隊人馬攔住了去路,當中一人正是甘寧甘興霸。原來甘寧早就料到黃祖必定棄城逃往荊州,老早就帶人馬在東門外埋伏等候。黃祖一見甘寧不敢下馬,“甘寧,我往日對你不薄,今日為何如此咄咄相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甘寧一聲冷笑,“我昔日在江夏之時多立功績,你卻以劫**對待我,今日還來說什麼不薄?”黃祖一聽知道今天求情是不可能的了,一催戰馬往前衝去。身邊親衛拼死護著黃祖突破甘寧的攔截,甘寧一見黃祖走遠也不追趕,於馬上拈弓搭箭,一箭正中黃祖背心,黃祖翻身落馬。甘寧也不管他,先收拾掉攔截的親衛,隨後

好整以暇的來到黃祖屍首旁邊梟其首級命人一木匣裝好進獻孫權。

孫權大軍進到江夏,黃祖的人頭也送到了,孫權一見大喜,命人收好,等回到江東獻祭與亡父孫堅面前。隨即重賞三軍,升甘寧為都尉。甘寧一聽,跪地道,“寧不求官職,但求主公饒過蘇飛一命。”

孫權好奇,甘寧告訴孫權,要不是蘇飛幫助自己根本就過不得長江。更不用說官至都尉,孫權點點頭,“既然他對興霸有恩,吾且看在興霸面上饒他不死。至於都尉之職,非君莫屬。”甘寧三拜感謝孫權大恩。

既然拿下了江夏孫權就商議如何守住江夏。張昭卻建議道,“主公此來乃是為報父仇,如今目的已經達到。孤城不可守,不如且回江東。劉表知我軍破黃祖,必來報仇,我軍正好以逸待勞,待再敗劉表之後可趁勢反攻,荊襄唾手可得。”孫權點點頭,如今的局勢很是微妙,自己要不是為了服眾根本不會出兵打破這個平衡。現在目的達到,見好就收免得自己鷸蚌相爭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於是大軍棄了江夏,班師回到江東。

孫權來去如風,等劉表得到訊息時,孫權已經準備班師了。於是急忙派人去新野請劉備一起商議。派來的人依然是劉表大兒子劉琦。劉備一見劉琦,只見他面無血色,眼窩塌陷。心中不忍,“賢侄當要保重身體才是。”劉琦本來沒什麼,被劉備如此一問,眼淚再也止不住的流了出來。“小侄原本受徐先生韜光之策,誰知曹操封王之時卻被那蔡瑁看破了,小侄每天提心吊膽夜不能寐。只怕死在眼前,還請叔父救命。”劉琦說罷跪地磕頭如搗蒜一般。

劉備急忙扶起劉琦,用眼瞟了一下旁邊笑而不語的孔明。“先生,俗話說好人做到底,先前先生同門徐先生為賢侄謀劃,還請先生今日再以計謀救我賢侄一命。”

原來自從劉備請到孔明之後一直以師禮對待,出入都是如影隨形。關張二人不高興,對劉備抱怨道,“孔明年幼,有什麼才學?兄長如此對待實在太過了。”劉備反駁道,“司徒蕭大人年紀比孔明還小,才學博古通今。孔明乃是他師兄,自不會差。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兩弟勿要多言。”關張一聽劉備把蕭一搬出來做比,也不再多說。其實劉備自己的心裡也打鼓,孔明來了新野之後除了給自己訓練新兵之外,也沒做出什麼實績。今天

正好藉著劉琦的事試試他的才學。

孔明見劉備發問,心中瞭然,本來這種事最好就是讓他們自己去亂,然後劉備好藉機取荊州。不過自己今天如果不說話,只怕以後劉備也不會盡信自己,思索一二道,“徐師兄為公子出韜光之策,亮今日再加避禍之計。公子當知申生、重耳之事,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後即位晉文公成一時霸主。如今正逢黃祖新亡,江夏無人駐守,公子可以向尊父上言,乞兵馬屯守江夏,則可以避禍矣。”

劉琦一聽此計連連稱謝。劉備讓他先回去回報劉表,自己隨後就去。等到劉琦離去,劉備急忙向孔明道歉,“備非是不信先生,實在是看劉琦命苦,還請先生不要怪罪。”孔明揮揮手,“主公不必如此,為主分憂乃是為臣的本分,再者劉琦駐守江夏,日後可為我等後援,於我有益。”

“說到江夏,景升兄此時叫我前去商議,先生可有何事囑咐備?”

孔明道,“如今荊州暗潮洶湧,劉表雖有心復仇,只怕也無力東進。再加上北方曹操虎視眈眈,劉表還不會笨到自己和孫權互相消磨兵力讓曹操得利。所以主公只管勸他罷戰即可。只有一事,主公要小心應對。”

劉備見孔明一臉嚴肅不敢怠慢,忙問什麼事,孔明低聲在劉備耳邊道,“若果劉表要託付荊州之事於主公,主公萬不可答應。”

劉備心中疑惑,之前不是你說讓我據荊州而西圖嗎?現在為何又讓我不要接受?之前自己試探孔明在先,這個時候也不敢多問,怕孔明多心。所以劉備雖然心中這麼想,嘴上卻連連稱是,“本是同宗,自然不可奪他基業。”

劉備出的府門,騎上馬走了還沒有一條街,又被子虛攔住了。劉備下馬詢問,子虛將他拉到一個僻靜之處,問道,“皇叔此去是往荊州?”劉備點點頭,子虛也不多話,“劉景升若託付荊州之事,皇叔當把握時機答應下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