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白溝河之戰(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場敗仗不足以說明整體戰事的走向,但畢竟已經少許影響到了燕軍的士氣問題。

這一次要不是朱高熙救援的及時,朱棣說不定還真的要面臨危險了呢,到時候真要讓平安得手了,燕軍群龍無首的情況下,不戰自潰的可能性近乎於百分之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甚至朱棣被李景隆當做人質用來脅迫朱高熙等燕軍將士的話,整個北平都有可能徹底就範,‘清君側,靖國難’的大旗也會就此倒塌,還談什麼大事可期了……

面臨危險的局面,朱棣臨危不亂是他作為主帥應有的表現。

可南軍當中這一員驍將平安卻是朱棣心中的一根刺,一根不拔就一直讓他難受的刺。

之前圍困北平的時候,就有什麼左軍都督瞿能悍勇的傳聞了,現在又出來一個早年跟隨過自己的僉事平安。

相比之下,朱棣這邊能拿得出手的猛將也就是張玉朱能等人了,現在張玉還沒和他們交過手,雙方的個人武力比拼尚且不清楚。

但就衝著埋伏一陣看下來,平安絕對是那種軍中少有的精銳悍將一流,如當年的鄂國公常遇春,一杆馬槊每陣必前武人可當,還有定遠侯雙刀王弼,一樣是勇武過人,在大明那些個開國功臣勳爵將軍當中,輪到個人武力的排行,定遠侯絕對是能夠進到前三的頂尖人物。

而現在,朱棣就依稀的在平安身上看到了昔年定遠侯的影子,他絕對是那種適合衝陣的猛將,振奮己方的士氣,猛擊敵軍的士氣,一增一減一上一下,很容易就會打的敵軍全線崩潰。

甚至出現陣斬敵將這種很難發生的事情都未嘗沒有可能,雖說不是那種全屏一個人的戰場,但平安此人也絕對會起到舉足輕重的用處。

眼下,平安成功的埋伏了朱棣一次,便立即後撤率軍退回到了白溝河的西岸。

而剛剛經歷了一場敗仗的朱棣也沒有強行渡河擊敵的意思,畢竟平安身後李景隆所率領的南軍大隊已經快要到了。

如果朱棣渡河之戰陷入僵局狀態,那麼他必然會面對以逸待勞的南軍攻殺,一場大敗在所難免,甚至就此退回北平也不是沒有可能。

現在朱棣本身在兵力上就是劣勢的一方,麾下十數萬將士和李景隆手中近四十萬的大軍,基本上是兩倍的差距還多一些呢。

不過朱棣唯一的一點優勢,或者說他翻盤的希望便在於他手中這一批精良的騎兵,數量上可能是李景隆手下所有騎兵的兩倍還要多吧,整好是和總體兵力形成了相反的局面。

如果說李景隆是佔據了數量上的優勢,那麼朱棣就是靠著騎兵出奇制勝才有勝利的希望了……

先前一戰不過是雙方真正交鋒的序曲罷了,現在李景隆率領的大部隊已經趕到了白溝河的西岸,和東岸朱棣所率領的燕軍遙遙相對。

雙方至此擺明車馬,交戰烽火一觸即發,南軍和燕軍之間真真正正的第一次陣地戰就此拉開了帷幕……

燕軍一方,朱棣命麾下悍將張玉統率中路,朱能為左路軍,陳亨率領由陸軍為先鋒部與敵接第一陣。

至於精銳騎兵做交給丘福統領,在陳亨所部後側結陣待命,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自然會衝殺而出給南軍以重大的打擊。

而南軍這一邊,李景隆破天荒的沒有獨裁指揮作戰,反而是命令手下各部相互呼應協同自主,上峰的命令僅為建議,真正指揮作戰的還是各部指揮人員,戰場上瞬息萬變,到時候一切以具體情況為主,無需死板應對。

這中命令說起來跟沒有命令是毫無區別的,可這正是李景隆高明的地方。

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他很清楚,所以對於這種三十餘萬近四十萬大軍的指揮責任就不插手了,免得錯漏頻出又給朱棣以可乘之機。

整個平燕大軍當中可有不少的能人在呢,各級自主指揮作戰對於李景隆而言那是絕對放心的。

先前的平安,瞿能父子是軍中後起之秀,還有這朱允調配過來支援李景隆的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南安侯俞通源等等,這些則是軍中宿將早年蝌蚪跟隨過徐達常遇春等天下名帥的身邊。

說句實話,這些人論到指揮作戰的能力上,可能都要比李景隆強的。

也就是像平安這樣的勇將李景隆能和他半斤八兩的比較一下,其他人等可都是貨真價會的軍中將領,完全不像李景隆這種蒙襲父輩蔭功自身能力完全匹配不上的人。

早年那些跟隨大軍作戰的光彩事蹟,也不過是李景隆等一些朝中二代勳貴們到軍中去賺一個好的履歷罷了,其實真到了作戰的時候他們這些二代不先跑就已經不錯了,哪裡還有什麼能夠指揮作戰的能力。

真正在大明這些個二代勳爵當中,有能力有足夠匹配自身爵位的人,可能也就是如魏國公徐輝祖這等為數不多的存在。

如李景隆這種半瓶不滿的大有人在,只通皮毛而精細不懂才是他們真正的面目。

可就是如此,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沒有辦法得到朱允的重用。

魏國公府和朱棣之間的姻親關係可不是徐輝祖能夠改變的,他自然也不可能和自己的長姐斷絕關系,更不可能去反對自己已故先父中山王徐達的意見。

所以只能無奈的接受現狀,默默地做這平燕大軍的後勤保障,負責率領大軍在後方壓陣,也就代表著他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接觸第一線的機會了。

不過以往貪圖功勞的李景隆這回為了能夠得勝,也顧不得其他,只想要能夠在和燕軍的作戰當中取得大勝才是最主要的。

可以說,他這一手下令讓各級將官獨自指揮作戰隨機應變的命令是真的挺讓人想不到的,南軍下面這些將領都是第一次接到這樣的命令,更別提對面的燕軍朱棣了,那是根本就猜不到啊。

但就是如此,沒有統一指揮的南軍卻更容易發揮出他們的最強戰力。

有時候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有豬一樣的統帥。

現在李景隆徹底放權下去,那麼這些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放開了手腳,除了要顧忌天子的那道狗屁詔令之外,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約束他們的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