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選用奇兵疏(求銀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盧象升擺手笑道:“卑職還能有甚麼難言之隱,然而我不過是區區九品的刑部檢校官,又怎配入侯府道賀?”

陸天行豪氣頓生,笑道:“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盧大人,可否願意隨陸某回去痛飲一番?”

盧象升大喜,拱手道:“樂意之至!”

洪承疇等人見陸天行撇下喜宴上的眾賓客,驟然追了出去,正感錯愕之際,卻望見思恩侯竟熱情無比地拉著一個陌生男子,笑容滿面的走了回來,心中不由更感困惑不解。

飽讀聖賢書的洪承疇、孫承宗也還罷了,時常遊走在各處的吳孟明和王承恩,皆是見多識廣之人,見盧象升眉目清秀、相貌俊朗,再結合侯爺對他的熱情態度,不免會錯了意,一齊面色尷尬地悄聲勸道:“侯爺,這裡有不少趙家的人,如此恐怕不妥吧?”

陸天行奇道:“有何不妥……”說到此處,忽然甚麼都想明白了,失笑道:“你們都想到哪裡去了!這位是我新結交的朋友。”

王承恩這才暗自松了口氣,笑道:“是小奴想岔了。”

吳孟明也拱手賠罪道:“侯爺,老吳這便自罰一杯。”說完便將杯中酒仰頭一口喝乾。

陸天行微微一笑,擺手道:“罷了。”說完便依次為眾人引見,洪承疇、孫承宗久居官場,雖然未曾與盧象升謀面,但卻也聽聞過這位落魄進士的事蹟,不明白思恩侯為何會對其青眼相看。

引見已畢後,陸天行伸手笑道:“建鬥,請坐。”

盧象升慌忙搖頭拒絕道:“卑職身份卑微,怎配與侯爺和諸位大人同席而坐?”

陸天行笑道:“這麼快便忘了我先前所說的話了麼:英雄不問出處。這幾位都是我的至交,建鬥就不必再推辭了。”

待盧象升就座後,陸天行開門見山的問道:“盧象升不過是刑部的檢校官,可我卻待其如此寬厚,諸位是否頗感不解?”

洪承疇儘管極富智計,然而對陸天行卻是一片赤誠,既然他如此發問,便也直言不諱地笑道:“不敢欺瞞侯爺,下官卻是有些困惑。”而孫承宗、吳孟明、王承恩等人則微笑不語,顯然也是這個意思。

陸天行笑道:“物應盡其用,人當盡其才,即便鋒利如干將、莫邪這樣的寶劍,若是用其繡花,恐怕還不如一根鏽跡斑斑的繡花針有用。建鬥的才華之所以被埋沒,正是緣於這個道理。”

孫承宗驚訝地問道:“莫非盧大人的才能,並非是在官場上,朝堂裡?”

陸天行頷首道:“正是,當年建鬥曾上過一篇奏章,名為《選用奇兵疏》,其中詳細的闡述了練兵以及用兵之道,陸某有幸拜讀過,對建鬥的見解著實是敬佩不已。”

洪承疇不解地問道:“這等有關兵事的上佳文章,下官入宮與皇上議事時,為何從未聽皇上提及過?”

盧象升面上一熱,略顯尷尬地解釋道:“似卑職這等小吏所寫的奏章,不要說能透過內閣的票擬甚至進呈給皇上,恐怕在通政司衙門裡便被攔下了。”

明朝的官員有事報告皇帝,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題本蓋印,奏本不蓋印。題奏本都由通政使司進呈,在皇帝閱批之前,內閣大學士已經“票擬”過。因此這兩種文書都是公開的,這裡的票擬,指的是內閣商量過所奏之事的處理意見,這樣便可減輕皇帝的腦力勞動。

洪承疇聽後不由怒罵道:“這些混賬東西,當真是貽誤國事!”

陸天行勸道:“洪尚書無需動怒,好在這本奏章有幸為我所見,不至埋沒塵土,不過我本想尋個合適的時機將盧大人引薦給皇上,如今卻是再也沒有機會了。”說完轉頭笑道:“建鬥,還不快將你對兵事的見解說將出來,請兵部的兩位大人指點一二。”

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即相當於後世的國防部長以及副部長,因此盧象升這個小吏聞言後不禁大喜過望:想不到此生竟能有幸在兵部職司最高的兩位長官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當下拱手道:“卑職些許拙見,還望二位大人聽後能不要恥笑。”

洪承疇、孫承宗拱手道:“盧大人無需過謙,本官洗耳恭聽。”

盧象升深吸了一口氣,這才說道:“卑職且先說說關於練兵的兩點設想:第一便是選人,眾所周知,近年來大明官軍的戰力越來越孱弱,經常出現不戰而逃的情形,更有甚者,竟有人靠著屠殺平民或挖出新下葬的屍體充作斬殺的流寇來領功!因此卑職以為,選取兵員時要慎重考察其德行,品行不佳者,即便勇武過人也絕不可用!”

孫承宗點了點頭,說道:“盧大人所言甚是有理,品行不佳者多半會成為禍亂百姓的兵痞,然而良善之人多有性情懦弱的缺點,恐怕更會出現不戰而逃的情形啊。”

盧象升道:“當然,德行不虧只是選取兵員的一個條件,另一個條件便是要讓他們‘拉幫結派’的從軍。”

洪承疇聽後也頗感不解,問道:“此言又是何意?”

盧象升解釋道:“選定好良善之人後,還要從其老鄉、朋友、兄弟、家人中再選取適合之人入伍,如此一來,只要這些人中有人戰死,便可以激發起餘人的憤怒,試問這樣一支戰鬥精神極強的仇恨之師,將會是多麼的可怕?”

洪承疇聞言若有所悟,頷首道:“不錯,戰場之上,士氣往往是對敵雙方決勝的關鍵,只要我軍士氣如虹,又如何能不勝?”

帶兵多年的孫承宗,在作戰經驗上要比餘人豐富許多,因此這位老大人思量片刻後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憂慮:“道理確是這個道理,然而老夫當年也曾帶過這種同鄉兵,遇到有人戰死後,他的同鄉也著實會奮起而戰,但是如果還未開戰時,只要有一個人逃跑,其他同鄉就會紛紛做逃兵,導致戰鬥潰敗,不知盧大人可有何應對之策?”

既然人家能問出這個問題,就說明確實已將自己的想法好生思量過了,盧象升立感歡喜無限,連忙興奮異常地解釋道:“有,自然是有!那便是卑職要說的第二點,帶兵。眾位大人想必知曉,我大明喜用文人領兵,其中的優點就不再贅述了,下官只說說缺點:因為統帥既不參與平時的訓練,也不參與戰時的前線指揮,所以便無法讓將士們同心,更遑論是為其死戰了。”

洪承疇遲疑道:“盧大人的想法自然是極好的,然文官帶兵的原因有很多,恐怕不是你我之力便能夠改變的。”

陸天行笑道:“洪尚書或許可以轉變下思路:即便仍是文官統軍,難道就不能與將士們一同訓練,身先士卒的指揮作戰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盧象升頷首道:“侯爺所言極是,只要領兵者能做到愛兵如子,身先士卒,將士們在戰陣之上,又怎會不誓死報效!”

陸天行笑著望向了盧象升,心中暗道:據史書記載,盧象升每次作戰時都不顧生死的殺在最前面,平時也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據說有次被清軍重重圍困,軍中斷糧三日,盧象升竟也跟著三天沒吃飯,而且更絕的是,他竟然連口水都不喝!此事傳到軍中後,軍心大振,於是盧象升便率眾成功突圍,只留下了驚訝無比的八旗精銳。看來有時候,為帥者的以身作則,當真是比什麼都重要。

洪承疇聽後也笑道:“倒是我思量的有些狹隘了,統兵之人是文官還是武將,又和愛兵如子、身先士卒有何關聯,難道文官就皆是生性暴虐、色厲內荏之人麼?”

孫承宗再三思量,認為沒有疏漏之處後,終於伸出拇指讚道:“不錯,若能將盧大人這選人、帶兵之法付諸實踐,定會提升我大明軍隊的戰力。”

聽聞幾位高官都大加讚賞,盧象升信心更足,續道:“卑職再來說說對於用兵的一些拙見。卑職認為,我軍應當擇優而選,建立一支兩千人左右的特殊部隊,配備最精良的軍械、馬匹,並將其訓練成為擅長野戰奔襲的軍隊,專門用來劫營和奇襲。”

洪承疇問道:“要知即便精銳如關寧鐵騎者,也有數萬之眾,兩千人的軍隊,恐怕難成大事吧?”

盧象升道:“袁督師手下的關寧鐵騎早已威震天下,卑職也久聞其大名,然卑職所說的這支部隊,須得要比關寧軍還要強悍。”

此言一出,同席中人除陸天行外,皆異口同聲地問道:“比關寧鐵騎還要強悍,這怎麼可能?”

盧象升進一步解釋道:“眾所周知,袁督師提倡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因此關寧鐵騎皆選自遼東身強體壯、善於騎射的百姓,並輔以上好的軍器馬匹,再加以嚴酷的訓練而成。而卑職計劃組建的這支軍隊,卻要從全天下的大明精銳中選取,要百裡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諸位大人且請設想一番,如此選才,在兵員上便勝了關寧鐵騎幾分,畢竟袁督師只能在遼東百姓中挑選兵員,選才的範圍和人數,皆受限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