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六地求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嶽彥佔領鄴城後,經過一夜的清理,徹底的將鄴城內的黃巾軍全部誅殺,並繳獲了一些錢糧、兵甲、車馬等輜重,

鄴城內的百姓得知官軍重新佔領了鄴城,都歡呼雀躍,自發來到太守府門前,對嶽彥等人的到來表示感謝,

當嶽彥得知城內百姓因為受到黃巾軍的壓榨,被搶了不少錢糧,有些人甚至無法再生存下去的時候,他便讓人大開府庫,將繳獲的糧食發放給城中百姓,並拿出一部分金銀首飾和珠寶,來讓人招領,

此舉,頓時獲得了鄴城內百姓的民心,紛紛對嶽彥感激不盡,

隨後的一個時辰內,連續有好幾匹快馬朝鄴城駛來,這些馬背上的騎士,都來自冀州各郡、國,是郡、屬國裡派出來的使者,

嶽彥一一接見了這些使者,才知道,雖然黃巾的起義烽火遍佈冀州,但黃巾軍並未完全佔領整個冀州,各郡的太守,各屬國的王、侯,都率領著自己手下的軍隊,固守在一座城池裡面,

使者一共來了六個,分別是趙王、清河國相、安平國都尉、中山國相、渤海太守、常山國傅六人派來的,

黃巾起義,首先在鉅鹿爆發,張角、張寶、張梁率領十餘萬黃巾軍攻殺鉅鹿太守,搶掠鉅鹿各縣城,並蠱惑百姓加入黃巾軍,短短兩天之內,只鉅鹿一郡,黃巾軍便已經到了三十餘萬,

於是,張角派其弟張寶、張梁以及諸位渠帥,分兵攻佔冀州各郡國,於是,各郡的郡城、各屬國的國都,是黃巾軍的重點攻擊物件,

黃巾軍所到之處,官軍無法抵擋,後來起義的烽火逐漸傳開,原本在各地為非作歹的盜賊、流寇,也紛紛頭裹黃巾,混水摸魚,

於是,清河國的百姓,一聽到黃巾軍到來,紛紛自發起義,衝進清河國王的王宮,將國王給抓了起來,並殺了屬國都尉、國傅,佔領清河國的國都甘陵,響應黃巾軍,

清河國相因在外地巡視,故倖免於難,聽聞甘陵被黃巾軍佔領後,便招募兵勇,抵抗黃巾軍,遠遁廣川,固守孤城,以待援軍,

無獨有偶,安平國、中山國、常山國、河間國等屬國,其國王都因百姓響應黃巾軍而遭到殺害,其中唯獨河間國的國王太過殘暴,國王手下的國相、屬國都尉、國傅又與國王狼狽為奸,被憤怒的百姓全部斬殺,連國王的整個王宮都被一把火燒燬了,

安平國的屬國都尉、中山國相、常山國傅都僥倖逃脫,各自招募兵勇,分別固守在觀津、上曲陽、真定三城,而渤海太守則固守在修縣,

前來求救的六地之中,趙王劉珪最為強大,此人早有先見之明,一早就預料到張角的太平道會造反,於是便將自己的預料告知其國相、國傅、屬國都尉,由他出資,招募兵勇,秘密訓練成軍隊,交由都尉統領,

加上趙王愛民如子,經常拿出自己的錢財去接濟城中百姓,而趙國國相又施政寬仁,趙國一地,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在黃巾起義之初,趙國上下一心,多次打退黃巾軍的進攻,

不過,邯鄲連續遭受攻擊,也快抵擋不住了,這才派出使者,向嶽彥求救,

嶽彥一一聽完六位使者的話後,不禁覺得趙王劉珪倒是個人物,可以算作是諸侯王中的佼佼者了,

趙王國由來已久,第一任趙王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叔叔劉良,自劉良以下,趙王一直世襲到今天,

雖然劉珪貴為趙王,地位尊貴,但在東漢,皇帝對各地的諸侯王控制的非常嚴密,由於有西漢時有過“七國之亂”的先例,所以漢光武帝劉秀對諸侯王做出了調整,諸侯王不再允許有軍隊,不再按自己意願置官屬,同時防止其互相勾結,被嚴格限制在自己的封國裡,

諸侯王地位崇高,享受封國內的賦稅,無實際權力,朝廷替諸侯王設相,名義是替諸侯王管理封國,事實上也是一種變相的監督,相如郡太守,只對朝廷負責,

不過,漢桓帝、漢靈帝時,由於大肆寵信宦官,造成國家動盪,民心不安,朝廷對諸侯王監管的已經不再嚴密,這才給了劉珪機會,

從趙王使者的口氣中,嶽彥不難聽出,趙國雖然有國相、都尉,已經是形同虛設,在趙國,說話真正有份量的,實則是趙王劉珪,

正因為如此,嶽彥才對這個劉珪刮目相看,很想見一見,

嶽彥一邊讓人安排六位使者下去休息,一邊讓人把許攸請來,準備商議一下這件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片刻之後,許攸便從門外走來,進入大廳後,便拱手道:“主公,我聽說剛才來了六位使者,是冀州各地派來求救的,主公喚我前來,是不是為了此事。”

嶽彥點了點頭,對許攸招手道:“先生,過來坐下。”

許攸徑直走到嶽彥身邊,在嶽彥對面坐下,嶽彥攤開了一幅冀州地圖,然後拿出六顆小石子,分別在六個地方上放置了一顆小石子,

嶽彥放完石子後,便道:“這六個地方,分別是趙王、清河國相、安平國都尉、中山國相、渤海太守、常山國傅固守的地方,他們分別來向我求救,我就那麼多兵力,怎麼可能一下子救得了那麼多地方。”

許攸看了一眼地圖,見這六個地方分別是邯鄲、廣川、觀津、上曲陽、修縣、真定六地,東南西北都有,全部去救的話,根本不太現實,

他看了片刻後,便抬起頭來,對嶽彥道:“主公,屬下以為,這六地都不需要去救。”

“都不需要嗎。”嶽彥有些疑惑的問道,

許攸點了點頭,一本正經的道:“這六地太過分散,如果主公去救援這六個地方的話,就等於繞了冀州一圈,等我們挨個救完了一遍,如果黃巾軍再次去攻擊的話,難道主公又要再繞冀州一圈嗎。”

嶽彥聽後,覺得有些道理,便道:“話雖如此,但這六地好歹也是對抗黃巾軍的武裝,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如果我將他們救下來,繼而收編他們,豈不是能夠增強我軍的實力嗎。”

許攸笑道:“主公率領的是大漢的精銳之師,這些地方武裝怎麼可能比得上主公的軍隊,而且就算主公想收編他們,他們未必願意跟著主公走,就算他們願意,早晚還是會扯主公的後腿,完全是個累贅,我軍雖然兵力不及黃巾軍,但勝在精銳,有這樣的一支精銳之師在,早晚都會擊潰黃巾軍的。”

“許先生,你說的雖然有道理,可是他們向我求救,我也不能見死不救吧,何況,其中一個還是趙王。”

“主公可以分別對那六位使者說,就說主公明日親率大軍前去救援,使者回去覆命後,六地必然會信心百倍,從而堅定了固守的信念,等待主公的大軍到來,有這六地牽制著黃巾軍的兵力,主公才好率軍圍魏救趙嘛。”

“圍魏救趙。”嶽彥聽了這四個字後,頓時一陣驚喜,急忙問道,“許先生,你是不是已經有了什麼良策。”

許攸呵呵笑道:“請問主公,張角現在何處。”

“張角。”嶽彥看了一下地圖,雙目停留在了曲周這個地方,

根據斥候回報,張角攻下鉅鹿後,便分兵四處征討,而他則屯兵在曲周,

嶽彥看了一下從鄴城到曲周的地圖,立刻明白了許攸的用意,哈哈笑道:“許先生,你的意思是……”

許攸笑了笑,小聲說出了他的計策,嶽彥聽後,大為高興,

兩人商議已定,嶽彥便按照許攸的計策,分別將六位使者叫了過來,然後逐一告知他們,自己將會率軍去救援的訊息,

一一送走六位使者後,嶽彥便精選一萬大軍,帶著鮑鴻、華雄、方悅、沈豹等人,日夜兼程的趕往曲周,而留下皇甫堅壽、許攸守備鄴城,

次日,許攸派人偽裝成黃巾軍,去六地散佈訊息,

嶽彥帶著大軍,沿著漳水一路向東,經過兩天一夜的急奔,終於抵達曲周境內,沿途都是偃旗息鼓,進入曲周境內後,先行休息一夜,第二天他只帶著兩千騎兵,朝著大張旗鼓的朝曲周縣城趕去,

此時此刻,曲周縣城內,張角正在審閱各地傳來的書信,四十歲出頭的他,卻一臉的憔悴,白髮蒼蒼,兩鬢斑白,而且還不時的咳嗽,

當他接到其弟張梁被左將軍嶽彥被斬殺的訊息後,更是痛心疾首,臉上的表情也陰沉了下來,

“大賢良師。”這時,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走了進來,畢恭畢敬的向著張角鞠了一躬,

張角抬起頭,看了這少年一眼,見這少年一臉的慌張,便問道:“元檢,有什麼事情嗎。”

少年身材魁梧,面目俊朗,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聽到張角的詢問後,稍微遲疑了一下,這才回答道:“啟稟大賢良師,剛剛接到快馬來報,說有一股官軍正朝這裡趕來。”

“官軍,哪裡來的官軍,來了多少人。”

這位叫元檢的少年,姓廖名華,字元檢,是張角的貼身侍衛,他緩緩的說道:“只有兩千人,都是騎兵,打的是……是左將軍嶽彥的旗號。”

“區區兩千騎兵,也敢來這裡挑釁,他這是找死。”張角聽後,一陣欣喜,

隨後,他又再次問道:“確定打的是左將軍嶽彥的旗號嗎。”

“千真萬確。”

“好,傳令下去,立刻召集城中所有軍隊,跟我一起出城迎戰,我要在這裡,徹底消滅嶽彥,替我死去的弟弟報仇。”張角憤慨的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