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展望(橫掃太平洋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二十天就擊敗了一個實力不弱的民族國家,這在世界軍事歷史上可謂是個奇蹟,然而這個奇蹟確確實實在遠東發生了。

日本的實力不用多說,歐美列國都親眼目睹過,甲午之戰,完敗當時的清國,在爭奪東北和朝鮮利益的時候,又曾重創俄國太平洋第一艦隊,雖然在幾年後的黃海大戰中慘敗,但還至於傷了元氣,海軍雖折,但陸軍尚在。

可沒有想到的是,華夏在平定朝鮮局勢不久之後,只用了二十天就完全拿下了東京,這種迅速簡直就令人咂舌。

一些外國媒體對日本此次速敗連篇累牘的進行報道,言辭之中盡是些對日本的冷嘲熱諷,說日本陸軍中看不中用,此次華夏陸軍的大部隊其實並沒有參與太多的戰鬥,真正投入戰鬥的也就是三萬餘人而已,可是日本境內的日軍加上民兵足足有三十多萬,一比十的兵力對比,日本竟然還會戰敗,而且還戰敗的這麼快,還沒抵擋一個月,僅僅是二十天就失去了自己的首都,就是三十萬頭豬,讓華夏陸軍三萬人去抓,二十天也抓不完啊!

所以世界主流報紙上都是在取笑那些東洋小矮子們,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同時將目光集中在遠東這樣一個快速崛起的民主國家,華夏就如同一顆在東方冉冉升起的巨星,開始慢慢綻放絢麗的光芒,讓其他國家都不敢小覷。

不過和這些外國媒體的不同的是,像英美德法等國的高層卻從日本快速戰敗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樣東西。

華夏在這場對日戰爭中投入使用了最新的兩種新式武器,一個是名為坦克的鋼鐵裝甲戰車,一種是名為飛機的空中利器,這兩樣新式武器才是華夏速勝日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時,他們從華夏陸軍進攻的路線和戰果得知,華夏此番運用的戰術是世界上不曾有過的新型戰術,快如閃電,迅猛異常,這也是三十萬日本阻擋不住三萬華夏陸軍直取東京步伐的另一個原因。

面對這兩種新式武器,一般的溝塹防線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最多也就是遲緩一下陸軍士兵推進的步伐而已。

華夏推出了革新時代的三聯裝主炮技術後,接踵而來的是改變海戰時代歷史的無畏號,現在又是足以改變傳統戰爭戰術的飛機坦克,對於這些大國的巨頭們來說,唐健給了他們太多的驚訝,太多的震撼,並且他們驚奇的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華夏的各項科學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前茅,華夏也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裡就確定了在遠東的霸主地位,更是有躋身世界大國的趨勢。

似乎在華夏,什麼奇蹟都有可能發生,他國需要數十年的努力才能取得現在的成就,可是現在華夏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裡就達到了。

這些大國的巨頭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個飛速發展強大的東方國家,這個國家所爆發出來的勃勃生機足以讓所有人敬畏。

於是,很多國家相應的成立了特殊部門專門研究華夏在這場對日戰爭中的幾個經典戰役,並編入到了各國軍事學院的課本中,供給未來的海陸軍人才們學習研究。

其中擔憂最甚的還是英國,英國是最不希望遠東會出現這樣一個強大的東方國家,可是現在華夏的崛起已經是英國無法單方面控制的,也就是說在華夏的影響下,英國對遠東的控制在急劇下降,這對於想要維持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國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威脅。

而華夏的崛起則剛好符合德國的利益,德國是很希望華夏成功牽制住英國的部分注意力,而華夏現在做到了,這當然是德國喜聞樂見的。

所以,華日一戰,華夏全勝,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是幾多歡喜幾多愁,不過每個國家都不可否認華夏正在快速崛起的強大實力。

許多國家開始派遣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前往華夏,學習華夏先進的戰術和技術,當然這些都是需要等價交換的,唐健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唐健也不會害怕各國會超過華夏的科技實力,因為每當各國研製出屬於自己國家的新式武器時,唐健的科技又已經開始更新換代,其他的技術不敢說,在軍事科技方面,唐健絲毫不怕歐美列國會超越華夏,誰叫狼牙五人小組就是世界上最強的作弊器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這場華人戰爭結束後,在大洋的彼岸,有兩個人的反應最大,一個是英國議員丘吉爾,一個是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丘吉爾從這場戰爭中清晰的感覺到了來自華夏威脅,特別是那種閃電般的戰術讓丘吉爾有些惶恐不安,丘吉爾甚至想過,如果是華夏在這種戰術進攻英國本土呢?以英國傳統而又落後的戰術,就算是仗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同樣是無法抵擋的,充其量也就是比日本堅持的時間要久一點罷了。

當然,華夏想要進攻英國本土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丘吉爾卻不願意放棄這樣的一個憂慮,雖然張伯倫首相說他有點杞人憂天了。

不過,丘吉爾卻很相信自己的預感,如果英國一旦和華夏開戰的話,估計還沒有等到大英帝國的遠洋艦隊趕到遠東,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恐怕都已經在這種新型戰術被華夏完全攻克。

丘吉爾認為,在不久的將來,華夏將會是英國在遠東最難以對付的敵人,沒有之一。

所以,丘吉爾已經向首相張伯倫提出的請求,要讓大英帝國儘快研究華夏進攻日本時所採用的新型戰術,以及華夏新型的裝甲部隊和空中軍團,這對於大英帝國將來所要面臨的挑戰是極為有益的。

張伯倫雖然一直主張和平,但從大英帝國的長遠全球戰略考慮,張伯倫還是欣然同意了丘吉爾的建議。

當美國總統羅斯福聽聞了華日戰爭的經過和結果時,同樣是震撼無比,同時,羅斯福開始慶幸當初美國沒有介入華日戰爭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依照華夏完全攻克日本的速度,恐怕還沒有等到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駛到東京灣,東京就已經陷落,那個時候美國的介入已經毫無意義,除了在遠東樹立一個強敵之外,美國得到的那些利益將顯得無足輕重。

因為羅斯福的正確決策,美國不僅沒有在遠東豎起一個強敵,反而是多了一個強大的盟友,這對於美國的崛起具有無比巨大的助力。

東西兩個快速發展的國家(美國雖不算西方國家,但是也算在西半球)走在了一起,這樣的實力對於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敢小覷的。

不過,有一件事卻是讓羅斯福感到萬分的屈辱,就相當於他當著唐健的面狠狠的打了自己一個耳光。

那就是華夏空軍的空中利器—飛機。

當初唐健訪問美國的時候,羅斯福還在唐健面前洋洋得意的介紹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並且提出了他當時認為十分偉大的構想,那就是給飛機裝上武器,那麼飛機就可以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

當時的羅斯福在看到華夏的坦克和汽車之後,心裡的挫敗感劇增,為了挽回一點面子,羅斯福特意向唐健介紹了飛機,只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介紹完後的不久,華夏的空軍就在對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也就是說,在羅斯福提出為飛機裝載武器這個偉大的構想時,唐健的飛機應該已經過了實驗階段,只不多因為時機問題而沒有投入實際戰鬥而已。當著唐健的面炫耀唐健早已經擁有的作戰飛機,這不就是相當於在唐健的面前狠狠的抽打自己一個響亮的耳光麼?

一想到當初唐健似笑非笑的表情,羅斯福頓時感覺想要找個地縫鑽進去的衝動。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羅斯福也就是只能懊悔一下而已。

從唐健的飛機投入日本戰場來看,這預示著此時華夏的部分軍事科技已經遠超美國,這使羅斯福心中升起了一絲巨大的危機感。

在這個大時代,誰掌握了強大的武力,在國際舞臺上,誰就有擁有說話的權力!而現在,顯然唐健在基於華夏本身立場上的每一句話,在當今的世界都具有舉重若輕的分量。

就在世界各國因為日本的戰敗而陷入了巨大的震驚中時,唐健已經回到了福州,馮國璋則率領十萬華夏陸軍留在了日本,成為了華夏駐日本的最高軍政長官,處理日本戰後的所有事宜,除了將三十萬日本青壯年運往回國之後,馮國璋留在日本的首要任務就是徹底的改造日本,摧毀日本的所有重工業,大力發展輕工業,和各國分割槽佔領日本,使日本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國家。

而曹錕率領五萬大軍則留在了朝鮮,處理關於解散朝鮮義軍的事情,既然戰爭已經結束,朝鮮義軍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留著也只是徒增隱患而已。

段祺瑞則率領五萬大軍鎮守東北,致力於東北大開發,爭取在十年之內,讓東北的重工業體系初具規模,三人正式成為了華夏開疆裂土以來的封疆大吏。

而這個時候的唐健,則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南海,完敗日本只是他構建太平洋島鏈的第一步而已。

“是時候要大肆擴軍了。”唐健遠眺南方喃喃道,“華夏的南疆還需要更多的華夏男兒去開闢!”

PS:第五卷,橫掃太平洋結束,其實橫掃太平洋還遠遠沒有結束,不過為了整體章卷的和諧,將會另開一卷“日不落帝國”,這也是北洋利劍的最後一卷了,從這章開始,太平洋艦隊除了要控制太平洋之外就要征戰世界,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援。

恩,今天就一更,我想我應該去醫院看下了,說實話,受這種傷,說出來真的很丟臉,連一個小孩都不如,但是確實在我身上發生了,我原本以為沒有什麼大礙,但是現在整個右手連拿點小東西都有點吃力,這幾天更新會少點吧,但是不會斷更,希望大家不要見怪,等我的傷好點再說吧,希望不要住院,希望只是肌肉拉傷而已。(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