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西征入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葉祖圭和程璧光雙目赤紅的盯著唐健剛剛畫出了那三道島鏈,橫掃太平洋、傲視全球這句話一直在兩人的心頭縈繞。

唐建的這幾句話極富煽動性,葉祖圭和程璧光兩人緊緊握著拳頭,身軀不自覺的微微顫動著。

唐健話鋒一轉,說道:“好了,這就是統一全國之後的下一步行動了,現在最緊要的還是要驅逐英軍,收回東北。兩位將軍,華夏的海軍,華夏的未來就靠你們了!”唐健說完,重重的吐了一口氣,神情無比的蕭索起來。

葉祖圭和程璧光兩人重重的點了點頭,兩人也意識到了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只是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唐健說完這些話之後,神情會如此的寂寥蕭索,像一個看破紅塵的入定老僧一般。

唐健心中嘆道,西征北伐下來,不知道又有多少的中華男兒倒下,唐健知道,現在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沾染著中華男兒滾燙的鮮血,可是他有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不這麼做的話,更多的無辜老百姓會慘死在列強的壓迫之下,屈辱的百年歷史,唐健再也不願意看到了。

與其痛苦百年,不如用這一輩中華男兒的熱血,為後續的炎黃子孫澆灌出一塊和平安定的沃土。

說實話,在這個平行的時空中征戰了這麼久了,唐健心中有一種無力感,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來自和這個世界迥然不同的世界,時刻感到一種深深的孤獨感,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這麼做,到底會將華夏帶向何方。

但至少會讓淳樸的華夏人民以後的日子會過的好一點吧!一想到這裡,唐健的心中陰霾頓時一掃而空,不錯,蛻變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他必須勇敢的去承受,用自己的肩膀擔當起華夏崛起的責任。

………….

青海,唐古拉山口。

馮國璋一身戎裝,騎在一匹漆墨駿馬上,目光如炬,隨著駿馬的響鼻聲,馮國璋回顧四周,不斷掃視著眼前的這一萬餘名精兵。

馮玉祥則靜靜地立於馮國璋身後,眼睛同樣直直的望著陣前這一萬軍中整齊的大軍!

面前的這支精兵,是由唐健從四川山區選撥出來的精銳之師,雖然眼前的這些川軍個子都不高,但是敦實健碩的身軀之中隱隱散發出一種彪悍之意。

這些川軍常年活動於川西高原之上,早已經適應了高原空氣稀薄的惡劣氣候,非常適合入藏作戰,免去了重新訓練的麻煩。

川軍兇猛,這是歷史對川軍的評價,古時,四川向來被當時的統治者視為蠻荒之地,蠻荒之地,民風彪悍,從三國時起,川軍就一直活動在歷史的舞臺之上,就連諸葛亮都無法靠武力使川軍屈服,而是使用了七擒孟獲的攻心之計,收復了南蠻苗族。

馮國璋這次前來,還帶了原來在十三師中大部分團級以上軍官,更是帶了許多先進武器,有迫擊炮,馬克沁機槍,M14,香瓜手榴彈等等,經過了幾個月時間的磨合,馮國璋已經完全適應並融入了這支新的部隊。

馮國璋立於馬前,虎目一掃,問道:“諸位將士麼?如果有敵人侵我疆土,欺我婦孺,霸我財產,屠我國人,大家說應該怎麼辦?”

“殺!殺!殺!”萬人振聲齊呼,神情激奮。

四川和西藏僅一線之隔,可謂是唇齒相依,西藏落入英國人之手,英國人在西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倘若英國人在西藏站住了腳跟,下一個目標就會是四川,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況且四川之中有不少的藏民,英軍入藏,肆意屠殺藏民,四川百姓早有耳聞。

因而馮國璋振臂一呼,下面的川軍自然振臂響應。

馮國璋接著說道:“西藏自古以來便是我國領土,可是英國人居心叵測,竟然想要將我西藏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祖國的土地要被外夷搶佔,大家願意麼?”

“不願意!不願意!”又一次震耳欲聾的回答。

“昨日總統已經傳來命令,命令我部,自青海即刻揮兵入藏,驅逐英軍,解救千萬藏族同胞,收回西藏,大家願意和我馮國璋一道殺盡英夷,復我中華麼?”馮國璋舉起寒光閃閃的指揮刀,遙指蒼穹,朗聲道。

“誓死追隨將軍!”萬人同時舉起手中的長槍,形成一片槍林,槍林在一陣高呼身中波盪起伏,就如同海浪一般。

馮國璋刀鋒一轉,他身下的駿馬悲鳴一聲,血光閃現,一顆血淋淋的馬頭飛天而起,一旁的狼頭軍旗之上立刻就被飛濺上一道猩紅的馬血。這狼頭軍旗是由嚴復設計的,旗底純紅,軍旗中央的是一顆猙獰的狼頭,這面軍旗的含義和海軍的黃龍利劍旗大不相同,取義華夏陸軍如同草原惡狼,面對敵人時,就算是一個孤狼,也要讓敵人心驚膽戰,更何況是一群惡狼!

軍旗之上。猙獰的狼頭配上猩紅的鮮血,讓人觀之熱血澎湃。

馮國璋遠眺遠方巍峨的唐古拉雪山,揚刀一指:“出發!”

馮國璋的這個師屬於西路軍序列,番號是華夏陸軍第十九步兵師,配有一個騎兵團,一個馬克沁機槍連,一個炮擊炮連。

由於是高原作戰,加上山谷崎嶇,道路不便,所以第十九師的戰略物資大多是由騾馬駝背。

在馮國璋的一聲令下,馮玉祥的騎兵團一馬當先,後方的第十九師士兵開始朝唐古拉山山口慢慢攀爬。

唐古拉山藏語意為“高原上的山”,又稱“當拉山”,在蒙語中意為“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北部與青海省邊境處,東段為西藏與青海的界山,東南部延伸接橫斷山脈的雲嶺和怒山從唐古拉山口開始。

馮國璋的第十九師進入唐古拉山後,就如同水滴掉入了大海一般,遠遠看去,在雪線以上部分,只見一隊如同螞蟻般的大軍緩慢朝唐古拉山口爬去,唐古拉山頂終年積雪不化,數十條遠古冰川縱橫奔瀉,可謂“近看是山,遠望成川”。 唐古拉山口白雪皚皚,雲霧繚繞,雷電交加,神秘莫測,在攀登期間,有數十個士兵因為不慎而失足跌落,連同馬匹成為了雪山之上的一堆無名枯骨。

馮國璋花了三天的時間才正式進入西藏,進入西藏之後,馮國璋的大軍抵達入藏後的第一個城鎮—安多。

安多,藏語意為“末尾或下部的岔口”,地處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腳下。

馮國璋在越過唐古拉山之後曾回頭一看,只見後方的唐古拉山如同頭纏錦鍛,身披鎧甲的英武之神,高高地矗立在雪山、草原和重重峽谷之上

馮國璋心中感嘆,果然隔山跑死馬啊,不要看著唐古拉上只有五千多米的海拔,可是當馮國璋帶著一支軍隊真正走過的時候,才體會到大自然的可怕之處。

怪不得當年所向披靡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領大軍欲取道青藏高原進入南亞,卻因為唐古拉山的阻隔,而只能望山興嘆,敗退而歸。

雖然馮國璋全軍跨過了唐古拉山口,卻也損失慘重,在還沒有遭遇英軍之前,就已經折損了數十個士兵和幾十匹戰馬。

而眼前的這個小鎮安多是藏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安多坐落於河谷的出口,在往前就是一望無際開闊的羌塘高原了。

馮國璋帶領全軍在安多休整了兩天,兩天之後便又再次朝拉薩的方向進發。

雖然入藏後,崎嶇道路兩旁雪山連綿,藍天草原相映,牛羊像珍珠般散落綠野,但是由於空氣含量驟然下降,只有水平線的六成,所以,饒是馮國璋身體健碩,可是到了這裡也已經有了明顯的高原反應。

諸事不順,馮國璋由東南帶過來的那些軍官們同樣是呼吸困難,高原反應比馮國璋還要厲害,倒是馮玉祥像個沒事似的。那些川兵常年生活在高原地區,並無太大的反應。整支從安多一路南下,大軍走走停停,直走了十多天在抵達了那曲。

到達那曲之後,眾人的高原反應才好過一點,不過這樣一來二去卻耽誤了不少的時間。

從拉薩方面得到了情報,英軍已經發現了馮國璋的部隊進入西藏,並提前在拉薩的四周準備,這讓馮國璋不得不提高警惕,雖然這一路上算的上順利,並沒有遭遇入藏的英軍,但這並不代表英軍不會對他放鬆戒心,相反,越是平靜就表示越是兇險。

馮國璋對身後的馮玉祥說道:“馮團長,你派一隊斥候到前方打探訊息,現在離拉薩越來越近了,我們必須要提高警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馮玉祥應聲,立即派出由兩人一組,總計二十人的騎兵偵查小分隊充當斥候,到前方打探訊息。

不久之後,其中一對斥候小分隊策馬歸來,奔到馮國璋的面前說道:“報告師長,前方十里處發現一個巨大的湖,不遠處還有一支商隊。”

“商隊?”馮國璋疑問道,看來前面那個巨大的湖應該是納木錯了,過了納木錯,再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就可以直接進入拉薩了,在這裡遇見商隊,應該是從拉薩出來,剛好可以去問問情況。

主意已絕,馮國璋大手一揮:“走,上前看看!”

PS:今天的第二更,第三更可能要到凌晨兩點之後才能碼出來,大家早點睡,明天走早上一起來就可以看到,當然,夜貓子除外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