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北輿論之戰(一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梁啟超和譚嗣同聽到光緒帝的酒後失言立刻呆立當場,他們實在想不到光緒帝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哈哈,朕是天下最大的傻瓜,而你們維新黨人是天下第二傻瓜,這唐健當排在第三,最大的贏家還是那袁世凱!”光緒帝一邊哭著一邊笑著,手舞足蹈的說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梁啟超眼中流露出悲痛的神色,原來在光緒帝的眼中,維新只不是是個笑話,維新黨人只不是是他重奪政權的工具而已。

譚嗣同拉了一下梁啟超的一角,示意現在可以告退了。

梁啟超會意,只見那光緒帝仍在自言自語,無非還是那些怨天尤人,世事無奈的感嘆。梁啟超拱手道:“皇上,那臣等告退了!”

“走吧,都走吧,留下朕一個人倒落得清靜,朕已經厭煩了宮廷的鬥爭,朕只想好好的醉一場,哈哈,人生幾何,對酒當歌,朕這個皇帝還當得真是沒有意思啊!”光緒仍然一個人長吁短嘆。

梁啟超和譚嗣同退出了瀛臺,只是一路上梁啟超眉頭緊鎖,緘默不語。

待梁啟超和譚嗣同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之後,梁啟超道:“復生,今夜何不陪我痛飲一杯!”

譚嗣同心中同樣鬱悶難消,隨即豪爽的答道:“好,卓如,今天我就陪豪飲一杯!”

“哈哈,好!”梁啟超爽朗的笑道。

譚嗣同立刻命傭人備好酒菜,就在譚嗣同的住所“莽蒼蒼齋”中的一處亭榭中把酒言歡。

兩人推杯置盞,把酒當歌,各自饒有興致的聊起了自己的個人理想,不知不覺,時間飛逝,二人從午後一直喝到華燈初上,月華滿地。

梁啟超便飲酒便擊節高唱:“我有寶刀,慷慨從戎,擊楫中流,泱泱大風,決勝疆場,氣貫長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譚嗣同聽完,擊掌讚賞:“好歌!好歌!不知卓如兄那裡聽得這首好歌!”

梁啟超舉杯道:“這首歌正是北洋艦隊的軍歌!”

“哦,好一句‘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尤殷紅’啊!”譚嗣同讚道。

“既然今夜如此好興致,為了不致無趣,復生何不舞劍一段,我可聽說你的劍術一絕啊!”梁啟超道。

“卓如兄謬讚,復生也不推脫了”,言畢,譚嗣同順手撥出亭榭柱子上懸掛的一把寶劍。

“鏗!”寶劍出鞘,譚嗣同躍入亭榭前方的一處空地上,隨即月華之下,劍影突顯,譚嗣同上跳下躍,劍走龍蛇,不是在半空中挑出幾朵劍花,劍身嗡鳴,和梁啟超的擊節聲交相輝映。

譚嗣同一邊舞劍,一邊吟道:“一世身在外,仗劍酒銷腸。逸鬢踏歌遊,散盡千金囊。劍舞酒中月,醉斥指李唐。仰天東笑去,宮闕九重長!”語畢劍停。

譚嗣同回到酒桌之上,仰頭又飲了一杯。

梁啟超問道:“復生真的決定了嗎?”看來,梁啟超是聽出了譚嗣同的詩中所指。

“難道卓如沒有聽到今天皇上說的話麼?我們只是被他利用了而已,皇上心中所想的並是不真正的變法自強,他只是想要恢復他愛新覺羅氏的朝廷而已。如今,袁世凱獨霸朝綱,這以後說不定,朝廷又要改姓了,不過,他們怎麼改,都是一個人的朝廷而已,你說,這種朝廷待下去還有什麼意義?”譚嗣同悲憤道。

“對啊,我們赤膽忠心,時刻不忘變法自強,不再受那列強的屈辱,可你看朝中之輩,無不是想爭權奪勢,哪一個想著的是國強民富!這樣的官,不做也罷,不做也罷!”梁啟超自嘲道。

“非也,倒有一個地方是我們的去處?”譚嗣同神秘的一笑。

梁啟超愣了一下,隨即和譚嗣同相視一笑,說:“看來我們兩個是想到一塊去了!”

“哈哈……”兩人會意,爽朗的大笑起來。

譚嗣同說道:“唐健繼任北洋大臣以來,力促新法,短短幾年,北洋艦隊重振聲威,大敗日本聯合艦隊,一雪甲午之恥。這唐健從不在朝中干涉朝政,一心想著的是怎樣振興國防,你說,這樣的明主哪裡去找啊!”

“恩,我早有此意,只是顧忌師生之情,但是今天老師的表現讓我太失望了,今日和復生一敘,頓時豁然開朗啊!哈哈,咱們明日就去投奔唐健!”梁啟超笑道。

“不錯,我今天連夜準備好細軟。我的父親作為湖北巡撫,我也要勸他棄暗投明。同時,我們也要從操就業啊,利用報紙輿論,揭穿袁世凱真正面目!”譚嗣同道。

“那好,就這麼決定了!”梁啟超大喜。

“好,就這麼決定了!”兩人擊掌相慶。

……

總理府

袁世凱送走了參加宴席的賓客後,一個人又喜滋滋的坐在銀鑾殿中自酌自飲起來。

袁世凱的謀士唐紹儀走上前,恭賀道:“可喜可賀啊,袁兄終於手握大清所有兵權,也是圓了袁兄多年的夙願啊!”

袁世凱招呼唐紹儀一起就坐道:“來來,少川,和我共飲一杯!”

唐紹儀也不推脫,從容的坐了下來,和袁世凱碰杯暢飲,袁世凱因為在宴席間喝了不少,此時已經是酒氣上頭,滿臉紅潤。

“袁兄,有一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唐紹儀試探的問道。

“呵呵,少川但說無妨!”袁世凱今天特別的高興,對於唐紹儀的問題來者不拒。

“那唐健現在已經屯兵長江以南,和袁兄南北對峙,袁兄這麼有把握打贏麼?”唐紹儀問道。

“這個不必擔心,現在皇上在我手,我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呵呵,這一招還是唐健教我的。朝廷素來將重兵屯紮在長江以南,雖然,南方八省是支援唐健的,不過你不要忘了,我可是有北方北洋新軍二十萬,加上拱衛京畿的這五萬禁衛軍,自然不懼南方八省那十萬兵馬!”

袁世凱今天似乎興致很高,又加上喝了不少的酒,索性敞開胸膛說道:“南方八省,以李經方的淮軍巡防隊最強,雖號稱五萬之眾,可真正能作戰的不超過四萬,張之洞、劉坤一這兩個老匹夫,雖然也訓練的不少新軍,可他們的新軍在裝備上和軍事素質上都比不上我這二十萬精兵強將!”

“呵呵,袁兄兵強馬壯,統一南北那是指日可待啊!不過,小弟尚有一事不明,這北洋艦隊現在可是兵鋒正勁,袁兄難道不怕唐健揮軍北上,兵犯大沽口!”唐紹儀問道。

“這個少川不用擔心,我已經和俄國人簽訂秘密協議,我將遼東半島割讓給俄國,並且將威海衛也租借給俄國人,條件就是俄國的太平洋艦隊需要幫我扼守渤海,唐健想要長驅直入也不是那麼簡單!”袁世凱自信的笑道。

“可袁兄不要忘了,這北洋艦隊可是連聯合艦隊都能打敗,俄國太平洋艦隊就一定能夠阻其鋒芒?”唐紹儀問道。

“當然,雞蛋可不能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已經命令也方伯謙前去歐洲,在中途攔截程璧光的艦隊,希望能夠將他策反,當然,他要是不同意,那就殺無赦了。況且,俄國人已經答應了,在五年之內,協助我重建一支新的艦隊,到時,唐健一人何以阻擋兩支艦隊的夾擊?哈哈!”袁世凱狂妄的笑道。

唐紹儀淺嘗了一口杯中之酒,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袁世凱繼續說道:“我籌備良久,唯一遺憾的是俄軍太平洋艦隊沒能將唐健一網打盡,可我同樣留了後招!”

“哦,什麼後招?”唐紹儀饒有興致的問道。

袁世凱神秘的笑了笑,用手指蘸酒,在酒桌之上寫了一個“眷”字。

唐紹儀皺眉不解。

袁世凱解釋道:“我和唐健結識多年,他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重情重義,只要我將他的家人攥在手裡,諒他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也正是唐健的重情重義,我才能有今天啊!哈哈”袁世凱笑道。

唐紹儀依然皺眉,緘默不語。

1902年七月九日,光緒帝頒佈《討逆詔書》:封袁世凱為兵馬大元帥,北方各省兵馬統一為袁世凱指揮,即日起,討逆軍總計十五萬北洋新軍揮軍南下,誅殺唐健叛賊!

同年七月五日,梁啟超和譚嗣同在上海租界創辦“申報紀聞”,作為一個新興的輿論陣地,梁啟超和譚嗣同大量吸收了原維新黨人,譬如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很快“申報紀聞”就成為了一個聞名全國的報刊組織。

其中,梁啟超和譚嗣同在“申報紀聞”中大量披露了袁世凱怎樣勾結俄國人,出賣國家利益,致使北洋艦隊受創的大量證據。並且袁世凱罔顧法紀,脅迫當今聖上,冤枉愛國將軍唐健叛國,實在是天理難容。

譚嗣同在報中還指出:自唐健繼任北洋大臣以來,致力於壯大海軍,並取得了大敗聯合艦隊這樣的碩果,一洗甲午之恥,實為國人之楷模,在唐健任職期間,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是民族真英雄。

報刊登文一處,輿論譁然,南北雙方唇槍舌劍,各執一詞,唾沫橫飛。其中,大部分人還是同情唐健,認為滿清無道,紛紛站在唐健一邊。

當然,北方的滿清貴族紛紛指責唐健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南方雙方各派紛紛對峙,大有大戰一觸即發的徵兆。

PS:文中譚嗣同舞劍吟詩的詩句是我個人所創,並非歷史依據,大家不喜勿噴啊,呵呵!3197(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