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人才之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獻章訝然不解,“陛下,官學的教授博士之類的,也需要專業培養麼,教書育人誰不會,何須花費如此巨大的物資進行專業培訓呢?”

朱見濟搖頭道:“以後大明的教育業,學的可不止四書五經,還要學各項專業技術,而工業、商業的發展,需要一些基礎學科,那麼就需要大量格物致知的授學先生,來給大明的讀書人在格物致知的學科上進行引路,而當下大明的讀書人,真正精擅格物致知思想,以及相關工業基礎理論的人不多,所以需要大量培養,把這股風氣帶動起來。”

想了想,“我大明如今耀然宙宇,火器天下無雙,加上蒸汽機的成功問世,坦克和鋼鐵戰艦只是軍事上的一個小爆發,等以後工科院的化工組把黑油的精細提煉工藝搞出來,才是大爆發的時候,但世界是相通的,咱們大明現在走在前面,可其他邦國就有可能摸著咱們過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朕可不敢保證在朕百年之後,大明的君王還能繼續依靠一己之力繼續推動工業進步,所以要想讓大明繼續在火器、坦克、鋼鐵戰艦,甚至於電力工業方面繼續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就必須在國內形成工業的完全體系,這樣的話,就算朕百年之後,老朱家的天子沒有朕這般能力,可成體系的工業,是可以自行運轉並且前進的!”

緩緩喝了口茶,“所以這需要再教育上的規模化培養,而一所西北工業大學還遠遠不夠,以後會有更多的大學,這樣的話,需要更多的教書先生,而為了讓大明有更多的工業人才,有更多的人對工業科學產生興趣,成立一個師範大學很有必要!”

陳獻章立即道:“微臣明白了!”

陛下明明可以直接下旨,卻耐心的給他解釋了這麼多,陳獻章要是還有疑問,那也就太不懂事了,對此陳獻章其實很受寵若驚。

陛下對臣子,確實有點民主了!

朱見濟道:“至於選址在蘇杭兩地之一的醫學大學——嗯,叫醫科大學罷,這個大學朕就不需要給你解釋了罷?”

陳獻章道:“微臣明白了,畢竟現在醫衛司在全國的布政使司衙門所在的府城都有大醫院,地方州府也有下級醫院,而且醫衛司還在陸續佈局,要在縣城也成立一所官方醫院,需要太多的郎中了。”

朱見濟道:“是這個道理,之前讓醫衛司如此佈局,是為了提高幼兒的生存率,不過現在當然不僅僅侷限於這個目標了,目前我大明百姓的平均壽命不過四十來歲,活到六十叫花甲,七十叫古稀,這樣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富裕的人才行,這樣當然不行,朕是想提高所有百姓的平均壽命,經濟已經提升上來了,這幾年百姓的平均壽命已經高了不少,所以醫學的發展也很有必要,醫療水平上去了,百姓得點什麼傷寒之類的小病,也能迅速痊癒。”

陳獻章和杭敏,“……”

傷寒也叫小病?

一不小心就是要死人的。

朱見濟繼續道:“其實當下我大明的醫學還不算好,朕需要在大明發展一種新的醫學,此事朕稍後會找醫衛司的人商討,教育司這邊,主要是籌備各個大學,並為這些大學挑選授課的先生,你們教育司可以去吏部那邊拿各部門人員的名冊,不論工科院、東宮軍研院、國家軍研院、農科院以及醫衛司、教育司等各個部門的專業人才,只要適合教書授學,你們都選挑出來,備好之後呈交文華殿,朕裁定之後發放各部門,如果是繁忙部門,則這些人抽空去授學,當然,我們也要儘可能的培養專業的教授!”

陳獻章領旨,又道:“目前各部門都人手緊缺,可能只能請這些人去權兼。”

朱見濟道:“嗯,可行。”

又道:“各大學的授課先生,不屬於國家官吏,但可以如東宮軍研院一樣,是一個特殊的體系,他們的待遇由國家發放,嗯,既然是為大明的遠大事業發光發熱的部門,以後所有大學和醫院,統一成事業單位吧,低於官員和吏員。”

陳獻章道:“這事,是不是需要找吏部制定個健全的規章制度出來,然後再官方的全面宣傳一下,這樣去大學授課和讀書的讀書人,就不會對前途未來擔心,能更放心的投入其中。”

朱見濟笑道:“有道理。”

得讓大明的讀書人知道,讀書不是只有出仕才有前途,進入事業單位一樣可以發家致富光宗耀祖,而且賺的錢有可能更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得先弄個榜樣出來。

是時候在工科院、農科院、國家軍研院、東宮軍研院裡選一批人出來,作為代表進行國家層面的表彰,讓工業、農業、醫療行業的人慢慢的形成榮譽感和職業道德。

看了看時辰,今天應該是忙不完了。

此事明後日再議。

對陳獻章道:“關於大學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對了,不能只有大學而沒有教材,大學裡,四書五經已經在各個進士參加科舉之前掌握了,所以大學裡要學的應該都是專業書籍,醫學的專業書籍還好,現有的不少,當然,朕要創新一種新的醫學體系,這事教育司沒辦法參與,到時候朕會和醫衛司的人商討,但是教育司可以去做一件事:挑選一些人出來,為大學專業課的課本進行編撰工作,這事比較急,不要到時候大學建立了,結果沒有課本給學子們學習,那就尷尬了。”

陳獻章道:“那就先挑選大學授課先生的名錄,讓後陛下下旨,讓他們聚在一起,爭取在一年之內,編寫諸多教材?”

朱見濟道:“可行。”

又道:“教育司人手夠不夠?”

陳獻章道:“有點緊張。”

朱見濟想都不想,“問題不大,在朕擴大科舉之前,歷屆鄉試、會試、府試都積累了不少秀才,朕會下旨各州府舉薦才能,這些人可以進入教育司任職,也可以進入各大學任職授課先生,此事就這麼定下來了,陳愛卿若是無事,便速速去準備罷,嗯,記得做一個詳細的流程書出來……既然是策劃大學的事情,就叫策劃書,這個策劃書要有該項目的具體流程,並由該專案大概需要的資金數額,制訂出來後,呈交文華殿,朕批准後發放相應部門落實到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