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1章 畫大餅或者是安心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顯榮立刻來到車間,通知各車間主任下班,他要開個會。

他要和廠裡的工人們談談了。

十幾分鍾後,換好衣服的工人們走出車間,來到了辦公室前。

恆仁電機廠一共有員工一百九十一人,其中一線工人高達一百七十人,管理技術財會人員二十多人。

今天這些員工意外地發現這些天沒多少精神的廠長似乎精神了。

“大家都到齊了嗎?到齊了我宣佈個事兒。我知道大家最關心的是工資發放問題,那麼今天咱們第一件就說這個,拖欠工資的事兒我心裡也挺急的,但是銀行不給咱們貸款了我也實在沒有辦法。不過現在事情有了轉機,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不超過一個星期,拖欠的工資保證一分不少地發放到大家手裡。”

“廠長!這回是真的唄?”人群裡一個小年輕的問道。

這話廠長已經說了好幾次了,真實性委實讓人質疑。

“這回保證是真的,除了工資的事情我還有個事情要宣佈,電動機這東西市場上做的太多了,雖然咱們的電動機質量高但是成本也高,這就被那些假冒偽劣的產品擠佔了市場。這個咱們沒有辦法解決,咱們惹不起只能躲了,今天有個咱們北遼市非常有名的企業家來看了咱們廠子,他已經決定和咱們合作生產一種新產品。”

“生產什麼呀廠長?”

“咱們和對方合作生產發動機,對方提供技術圖紙和裝配線。”

這一句生產發動機彷彿一根捅向馬蜂窩的棍子,哄一聲就熱鬧開了。

“生產發動機?啥發動機呀?”一個女工問。

“就是發動機唄,咱們生產電動機然後改生產發動機,反正都是機,和你一樣。”

女工也是個大咧咧的女工:“葛二虎!你敢說我是雞,你等著下班我就上你家炕上躺著,我看你老婆收不收拾你。”

這還出來喜劇效果了。

“咱們會生產發動機嗎?”鬨笑過後有人又問。

“不會學唄,咱們廠以前還是生產塑料盆的呢。”

“現在想想還不如繼續生產塑料盆了,起碼是住家必備用品,怎麼都能賣出去。”

李顯榮一看這要剎不住車,這都開始討論歷史了。

趕緊舉起兩手:“大家靜一靜,這麼瞎嗆嗆沒用,現在大家有什麼疑問採取舉手回答的方式,我一條條地解答。”

李顯榮話音剛落就有人舉手,還是剛才那個問發工資是不是真的的青年。

“廠長!你說的那個企業家就是剛才你陪著在車間轉悠的那個人嗎?”

“對,就是他。”

“他誰呀?看著一點不像企業家,反倒有點像混子。”

現在企業家的標配都是穿西服打領帶,但這個企業家穿一套休閒服還咧著懷,裡面穿著個跨欄背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企業家有穿背心的嗎?

“你這小子看事物的觀點真的和人家兩路,我都說了人家是企業家還是著名的你小子還往混混上聯絡,你是不是心裡有個當混混的夢想呀?”

青年不服氣:“誰有當混混的夢想了,他本來就像混子嗎。”

“告訴你吧,他是咱們北遼省一個著名企業的老總,這個企業叫什麼名字我現在就不說了,早晚你們能知道。”

李顯榮心裡還是有一些安全意識的,沒有說出南灣集團的名字。

不過他就是說了也不一定有幾個知道了,除非那些平時經常看廣告的能記住南灣集團。

可是廣告上除非是車廣告有南灣集團,其它電子類廣告都是用華光這個名號,用的最多的就是華光科技,沒有顯示和南灣集團有一點顯示。

除非是當地人知道,外地的根本不會清楚華光和南灣的關係。

所以南灣集團的廣告在電視上出現的機會並不多,除了新車上市的時候。

“我開這個臨時會議是要告訴大家:我們企業的前景是光明的,大家要有信心好好幹,企業的效益好了大家的收入自然也就高了,我們的明天是光輝燦爛滴。”

其實在沒看到實際利益前,這些口號沒啥卵用。

李顯榮也知道,這些口號大的作用沒有,但是在穩定軍心方面還是能起一定作用的。

待萬峰承諾的五百萬到賬,他準備先把員工的工資結了,有錢了人心就安定了。

他們的月工資在五六百元之間,二百多人兩個月的工資才二十多萬,對大局影響不大。

“好了,今天大家就可以早點回家了,明天照常上班。”

員工們議論著離去後,李顯榮在辦公室裡召集了廠長的骨幹。

四個車間主任,一個技術科長,後勤部長和財務科長,這就是電機廠的所有骨幹了。

“廠長!你說的這個北遼省有名的企業家到底是誰呀?咱們知道不?”

“是誰我就不說了,咱們這地方的治安不是太好,少一個人知道就多一分安全。但我可以透露個資訊你們自己回去猜,我老子以前在他的企業幹過,這其實就等於間接告訴你們了,所以你們就是猜出來了在心裡知道也就行了。明天我要陪著他出去溜達溜達,把合作的具體事宜落實一下,有什麼結果我會及時的通知大家。”

“廠長!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咱們真的能生產發動機嗎?咱們可沒這個技術。”

“沒技術可以學嗎,到時候我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派些人過去學習學習。”

這個他老子可是說過南灣曾經給他的合作伙伴培養人才的事情,李顯榮覺得自己也應該有這個殊榮。

“那個企業家和我說了,他們轉移過來的是將要淘汰的產品,不過在市場上還有五六年的存活期。等這一代產品徹底過時他還會把新型號的發動機轉給我們做,前提是這個型號咱們能做好。”

“廠長!那種這個型號的發動機一年能做多少呀?”

“他給了咱們一條五萬臺的裝配線,也就是五萬臺的產能,銷量如果咱們自己沒有他負責解決,他還幫咱們解決前期的資金短缺問題,要不我怎麼敢說不出一個星期就發工資呢。”

李顯榮這麼一說,這幾個電機廠的高層才真正開始重視這個事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