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 舉賢不避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襪廠被轟出來後,萬峰準備回家去睡一覺,但出鬼的是回到家竟然睏意全消。

既然睡不著了不如到窪後去看看。

打從自己的重心轉移到南大彎後,對窪後的一切也就不上心了,上次回來除了去看看肖德祥外,窪後企業的事兒自己根本就沒打聽過。

“媽!鳳兒下班會來找我,你告訴她我先到窪後去了,我去看看我姥爺。”

走出家門,萬峰也沒找什麼交通工具,靠著兩條腿向窪後走去。

沿途一片冰封千里的冬季風光,田野裡有沒有化掉的雪,東一塊西一塊點綴在黑色的土地上。

這裡除非下大雪,否則一般的雪很少能在地面存活多長時間,這邊下那邊就化了。

這就導致水泥路面有未化掉的冰,走路要小心說不上那下就刺嘍一下子。

到窪後是必須要經過窪前隊的。

萬峰一眼看去發現窪前隊沒有多少變化。

在萬峰的記憶裡窪前是一個比較奇葩的村子。

在上一世遍地流行打麻將的時候,窪前是將威大隊唯一一個沒幾個人會打麻將的村落了,也沒有賭錢的。

窪後隊和小樹屯那都是遍地賭錢的,但是處於兩個小隊中間的窪前卻是一股難得的清流。

在經過小姨家的紙箱廠的時候,萬峰進去待了半個小時。

小姨家的紙箱廠在開工頭一年利潤兩萬多。

但從去年開始就開始呈幾何式增長,尤其今年南大彎很多工廠開工,對紙箱的需求更是像風暴一樣的上漲。

都知道這個紙箱廠是萬峰的小姨家的,因此那些有用到紙箱的企業都把訂單甩到這裡。

現在幾乎整個窪後工業以及南大彎各個工廠的各種規格的紙箱都是從這裡生產出去的。

活兒幹不過來的幹。

這個小紙箱廠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雖然規模也有了不小的壯大,但原來這個生產隊隊部的院子現在是實在有點不夠用了。

蔣理的意思是準備換一個地方,不準備在窪前隊待了。

除了工廠面積的需求外,窪前隊的人對紙箱廠排出的汙水頗有微詞也是一個原因。

紙箱廠本身就是一個汙水排放比較多的行業,而且這裡沒有汙水處理系統,排出的水順著水渠都排進了因那河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萬峰的心裡是工業要發展,但是環境也要治理。

不能光為了賺錢就把家鄉變成髒山汙水。

“我們小樹屯有先進的汙水處理系統,你到小樹屯去辦廠子吧。”萬峰回頭對著小樹屯後山一指。

“你看那裡怎麼樣?就在汙水處理站上游,那有塊地方可以蓋一棟廠房,非常安靜。”

蔣理順著萬峰的手指望去,就在小樹屯果園山下,那條從小樹屯過來的小河旁,離小樹屯最後面一排人家有三百多米遠的距離,環境幽靜。

蔣理點點頭:“不錯,我覺得挺好。”

“回頭去和李泉打聲招呼,明年開春看個日子就破土動工吧。”

半個小時後,萬峰已經正式走在窪後的地界上,他的右手邊就是窪後的農具修造廠。

農具修造廠雖然掛的牌子是農具修造廠,但是裡面生產的東西起碼有一半和農具沒半毛錢關係。

這裡也確實生產一些農具,比如為四輪子三輪子配套的拖車車斗,各種小型的翻靶撈等農具,但這裡生產最多的還是鼓風機引風機潛水泵和電風扇。

工廠門口也有車在拉貨,雖然車不多。

現在東頭這裡已經沒有人家了,所有的人家都搬到西溝裡去住了,那些地方現在變成了停車場,上面停滿了各種卡車客車。

如果不是受水氣這裡也會蓋成樓房什麼的。

但在鴨灣的水路沒治理之前,這裡蓋廠區的可能性不大。

畢竟雨季這裡可是會發水的。

工業集市還是原來的樣子東頭停車場停留的那些車輛幾乎都是到這裡來的。

現在在這個集市裡擺攤的來自全國的廠家超過了四百家,房子的租金也是水漲船高。

新一期的擴建計劃已經提上了日程。

這些都是諸平對萬峰說的。

萬峰坐在窪後隊部裡聽小舅說他的發展規劃。

“唉!”說完了發展規劃諸平竟然嘆了一口氣。

“外甥,你說這事兒怪不,以前沒錢或者沒多少錢的時候,隊裡要發展個什麼專案一說大夥都支援,沒有一點雜音。可是現在小隊有錢了,窪後的人也有錢了,但是想乾點什麼反而不順溜了,這個反對那個有意見的,真頭疼。”

集體體制的優勢是想要幹什麼事兒可以集中力量和資金說幹就幹,但是人多嘴雜大概是它唯一的缺點。

“是不是又是窪後那幾個刺頭?”

諸平沒有回答,顯然是預設了。

“你作為隊長不用搭理他們,該怎麼幹就怎麼幹,這錢是為了集體的發展又不是揣你自己兜裡了,用不著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人吃五穀雜糧總會有幾個歪瓜裂棗的,哪裡都會有幾隻蒼蠅幾個搗蛋的,你要是在乎他們的意見那什麼事兒也辦不成。”

“我也知道,明年我可能要到大隊去了,你說窪後這一攤子交給誰比較好?”

“你到大隊去當書記了?”

諸平點頭。

“那張海呢?”

“他當然去鄉里了。”

也就是今年,公社這個名詞退出了歷史舞臺,勇士公社更名為烏爐鄉。

“他因為在改革中起到了潮頭兵作用被破格提拔到公社管理農業去了。”

這麼說張海現在是徹底混上去了,進了體制了?

這有點不符合官場的規律吧?

符不符合規矩和萬峰關系不大,這不是他該操心的事情。

“張閒怎麼樣?”話一出口萬峰就覺得說錯了。

張閒不是本地人,他在窪後落戶才五六年,這根本不行。

別說那些刺頭就是普通社員都不會服氣。

“我丈人怎麼樣要不梁萬也行。”

萬峰這是舉賢不避親了。

欒長遠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雖然不是德高望重但也是有一些威望的,而且這些年把鞋廠可是管理的不錯,管理窪後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