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定四川的序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八十章定四川的序曲

十幾天之後,肖青派出的鏢隊將第一批鑌鐵錠送到了紅崖子山,順便還將受了箭傷在鹽井鎮養傷的那名川南組鏢師給接了回來,他的傷勢已經基本好了,以後這名鏢師就將負責所有的鑌鐵運送,他和閻王軍的頭領們已經很熟悉,做這事再合適不過。

肖青還是那個樣子,護鏢送鏢,他只管要錢,至於送給誰,送的是什麼東西,犯法不犯法,他完全不考慮,誰給他送錢,他幫誰幹活,誰擋他財路,他就抄刀子和人家幹,連話都不多問一句,這性子倒是挺對鄭曉路的脾氣。

這一批鑌鐵錠運回來了之後,紅崖子山寨立即開始了大煉鋼鐵,蒸汽大鐵鍋也可以多做一些了,經過一番除錯,以前那個裝了二十把大鐵錘的大鍋,因為用了一段時間就出現氣密性問題,而且個頭太大,不方便搬運,就將它淘汰,重新製作了一批鍋,每個鍋只配帶一把鐵錘,這樣整臺蒸汽錘搬運起來也比較方便。

鐵的問題已解決,人力問題也被蒸汽錘解決了一部分,鄭曉路立即下令加大力度製作帶膛線的掣電銃,有膛線的槍在後世又叫來復槍,為了方便區別,鄭曉路一聲令下,新生產的火銃全部改名為來復槍。

與來復槍配套的射彈也開始大力製造,由於鐵製的子彈太硬,有時候火藥無法將它膨脹完全,又或者膨脹過頭之後,對膛線的磨損很大。

一名叫馮子銘的中國鐵匠,提出了使用鉛來造子彈的主意,因為鉛比較軟,對膛線的磨損非常,而且鉛的溶也低,這個意見一提出來,鄭曉路立即採納,因為後世時鄭曉路就經常聽鉛彈,原來鉛彈是這麼個來歷,倒是長了見識。

來復槍配上射彈之後,射程比以前提高了兩倍多,射更是提高了三四倍,一個三百人的火銃隊的火力,足以過以前一千只火銃,在如此強大的火力前提下,鄭曉路決定增加西班牙方陣中火銃手的數量,減少黑杆槍兵的數量。

實際上西班牙方陣在歷史上也經歷過這個變化,就是由最初的三百名銃手,七百名槍兵,逐漸增加銃手,減少槍兵,慢慢地,最終變成了純銃手的陣容,這個進化的過程,是伴隨著火銃技術的不斷改良,火銃在戰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才逐漸完成的。

鄭曉路的來復槍加射彈,其實從理論上來,科技水平已經逼近美國南北戰爭時的技術,已經可以編制純粹的銃手佇列了,但考慮到士兵們的心理,大多數士兵仍然覺得沒有長矛兵的保護,就無法臉色平靜地上戰場,因此還是在每個方陣裡保留了三百名左右的黑杆槍兵。

隨著火銃陣的日益成熟,鄭曉路隱隱覺得自己好像差了什麼東西,他拼命地回想後世時的那些近現代戰爭片,想了許久。終於腦袋靈光了起來,後世火銃手大行其道時,還有一種士兵也曾威風過一時,那就是擲彈兵。

擲彈兵其實就是最早期的手榴彈部隊,需要選用軍隊中臂力強的士兵,給他們配上手雷,在戰鬥時,擲彈兵突出已方佇列,向敵方佇列投擲手雷,這種士兵對叢集的步兵有著非常強大的殺傷能力,甚至可以攻城拔寨對抗炮兵,唯一的缺就是害怕騎兵。

手雷這玩意兒最初是中國人明的,15世紀的歐洲也已經出現,想必自己山寨裡的中國鐵匠和歐洲人都是懂得製作的,鄭曉路將自己的想法微微一明,立即就有幾個歐洲人為了賺這筆金子,衝進了鐵匠鋪,中國鐵匠們也不甘示弱,紛紛動手,沒過幾天,第一批試製手雷就出來了。

不過這個時代的手雷也夠粗糙的,就是一個鐵殼包裹著火藥,上面拖出來一根火繩,戰鬥時將火繩燃,然後將手雷扔入敵陣中,碰上下雨天,就完全無法使用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下彭巴衝也終於派上了大用處,這個級大個子,不用來當擲彈兵的頭領,那就真是浪費了他那一身力氣。另外還有幾百名身材高大,雙臂有力的士兵被挑選出來,訓練成精銳擲彈兵。

大量的鐵運回來之後,火炮的製作也終於可以開始進行。

山寨裡的第一門火炮,是最戲劇化的,一名英國人將山寨裡淘汰下來的掣電銃的銃管取下來,將兩百只銃管捆綁在一起,使用同一個火裝備,使火線依次燃兩百只銃管,兩百只銃就可以依次射,火力奇猛,巍為壯觀。

英國人將這種炮稱之為“管風琴炮”,原來這玩意早在1339年就已經在歐洲出現,許多歐洲人都見過,要製作也不費什麼力氣,就是把許多根鐵管綁在一起罷了。

“這東西只需要兩個士兵就可以操作,火力抵過兩百名士兵!”英國人自毫地。

“呸呸!這東西的確只需要兩個士兵就可以操作,但是需要兩百個士兵來裝填彈藥!”別的歐洲人立即將英國人剽竊的過時武器罵了個體無完膚。

不過鄭曉路倒覺得這玩意兒挺有意思,一來可以廢物利用自己淘汰了的掣電銃,二來這東西雖然裝填麻煩了,但可以當成一次性使用,在山寨裡裝填好了再搬上戰場,用完了就向旁邊一扔,打完了仗再回收就行了,用來防禦時效果應該還不錯。

山寨裡原本就有一千多把掣電銃,鄭曉路乾脆讓英國人將它們的銃管全部取下來,綁成了七個管風琴炮,嘿嘿,有了這東西,派二十名士兵守著,在一個極短的時間裡,這二十人可以當得上一千人的火力。

鄭曉路在這邊大打科技牌的時候,成都知府徐申懋卻急了個團團轉,原來重慶知府王行儉一回到重慶,立即帶著江百濤派出來的幾百人,加上鄭氏透過江百濤偷偷送去的錢,開畢節地區去了。

徐申懋見不得王行儉走在他前面,急得不行,他派出師爺王興辰找了鄭曉路幾次,結果鄭曉路都不在,好不容易等到鄭曉路從紅崖子山寨上忙完了回來,徐申懋趕緊親自上門,揪住鄭曉路道:“鄭先生,咱們可是好了的,你要出錢出力幫我搞涼山地區的建設。”

鄭曉路故意涼了徐申懋許多天,要的就是他著急,他一著急,自己提的要求就更容易成功。他見效果已經達到,笑道:“徐大人莫急,涼山地區和畢節地區不一樣,涼山全是草原,也沒什麼好開的,不用像重慶的畢節那麼急著去開荒種地。”

徐申懋道:“全是草原那要怎麼開?”

“嘿嘿!徐大人,你忘了涼山是以什麼東西出名的嗎?”鄭曉路用手比劃了一下騎馬的動作,笑道:“建昌馬,這東西好啊,一匹好馬,賣上百兩銀子不止,咱們如果搞這個,那收入多多,王行儉拍馬也追不上咱們。”

徐申懋道:“我當然知道涼山有建昌馬,不過……弄那東西需要很多錢啊,所以我這不是急著等你出錢嘛。”

鄭曉路哈哈一笑,道:“徐大人,咱是商人,商人出錢總得講究個有收穫,我可得明了,這建昌馬的生意,你得讓我佔,我賺錢,你賺政績,咱們各求所需……當然了,我賺了錢,也少不了徐大人你的好處。”他揮了揮手,旁邊的楊帆又送上一大盒銀子。

徐申懋笑著收過銀子,道:“我對經商可不懂,你就算不要建昌馬的生意,我也要推給你幫我搞,我只圖在皇上那裡露露臉,今後圖個晉升就行啦。”

“好,那咱們就定了,涼山附近的百姓,我幫你安撫,建昌馬的馴養、收購、倒賣什麼的,我都一力承擔了,你只管收稅,上報功績,嘿嘿,咱們誰也不吃虧。”鄭曉路賊兮兮地道。

……

因為戰亂而逃離涼山的牧民們,在聽奢崇明死後,紛紛返回了家鄉,但他們的家早已在戰火中燒成了灰燼,大量的成年建昌馬早已被奢崇明搶走,靠著養馬放牧維生的百姓們衣食無依,非常悽苦。

正在這時,百姓們突然聽,西昌城裡開設了一家鄭氏信貸所,這家信貸所貸的東西很有趣,居然出貸馬駒、馬飼料……而且貸出這些東西都是不需要利息的,唯一的要求是,養大之後的建昌馬,必須折價出售給鄭氏。

為了幫助這些百姓們重建家園,鄭氏信貸所還派出幾十名養馬專家,指導他們新式的養馬技術。並且凡是和鄭氏簽好契約,今後十年內為鄭氏養馬的人家,可以得到鄭氏的扶助,給他們提供糧食,度過眼前的難關,如果養出來的馬好,表現出色,還可以與鄭氏簽訂白金契約,鄭氏可以為籤了白金契約的人幫著交朝廷收的各種稅。

有這麼好的事擺在面前,不去籤契約的就是傻子了,涼山地界的百姓們聞風而來,把西昌城裡的鄭氏信貸所擠得人山人海,大部份的百姓與鄭氏籤了養馬契約,成為了閻王軍的戰馬提供者。

鄭府的書房裡,楊帆一邊收拾著帳薄,一邊道:“少爺,咱們的若爾蓋黑河牧場都開始出戰馬了,為什麼你還要在涼山上再來搞這麼一下呢?咱們的錢可不經這樣亂用啊。”

“呵呵,楊帆啊,自產自銷自用,這叫農經濟,是成不了大事的,有些事,如果可以讓別人幫著做,省下自己的心力來,就可以有心力去做更多的事。”鄭曉路笑道:“而且咱們的若爾蓋黑河牧場規模太了,再加上涼山,也不上多大,將來造反的路上,騎兵多多益善。我是不會嫌棄馬多的。”

“至於畢節那邊,位置是雲貴川三省交界之處,將來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你通知江百濤,叫他把那裡的民居儘量造結實,把所有的村子都修上圍牆和護欄,弄得就和鹽井鎮的焦家堡一樣,嘿嘿,將來……”鄭曉路賣了個關子道:“將來會有用的。”

風捲枯葉,夏天已經過完,金秋也轉瞬即過,今年的秋天,鄭氏信貸所貸出去的肥料和食料,終於到了返還的時候,七里八鄉的農夫們,將自己的收成分出一半,交給鄭氏信貸所,用來償還他們春天時貸走的肥料。

當然,這其中也生了幾起碰上痞子不肯還貸的情況,鄭氏的掌櫃們將這些痞子告上官府,衙門裡幾通板子一打,痞子們就乖乖還貸了。

有少量的農民經營不善,還不上貸,上門哭訴,鄭氏進行了寬大處理,讓他們暫緩歸還貸款,明年豐收了再還也行。

因為無息的放貸,窮人們也用上了肥料,所以今年的四川比之去年更加豐收,而豐收的一部份果實,直接透過還貸的模式落入了鄭氏的腰包裡,這使得鄭氏的糧食都快暴了倉。

……

“少爺,這是前幾個月以來的朝廷邸報,因為那時您還在鹽井衛找鐵,所以錯過了。”楊帆遞過來了一大疊紙,道:“張逸塵頭領傷好之後,立即加緊收集情報,他這次西昌之戰,奢崇明的實力如此出乎意料,就是因為情報沒搞好,所以他就把前幾個月的邸報都翻出來了,又在加緊收集新的訊息。”

“哦,我好像確實過一句情報沒搞好。”鄭曉路笑道:“我還以為張逸塵沒向心裡去呢,想不到他倒記得。”

鄭曉路翻開手上的邸報,認真看了起來,沒多久,一條訊息就讓他雙眼一亮,忍不住嘆道:“歷史雖然會受到蝴蝶效應的影響,但若是稍稍放手不管,立即就會彈回原軌……”

原來這張報上寫著:“崇禎三年二月,王左掛向總兵杜文煥乞撫,不久復謀再起,被洪承疇和陝西巡按御史李應期定計殺死。王左掛受撫時,部下苗美等人不從,帶著隊伍向西轉移,被官軍擊潰,苗美也被清澗庠生李攀龍殺死於賀家灣。”

崇禎一年時,鄭曉路曾帶閻王軍亂陝西,在黃龍山寨與王左掛還有過一面之緣。

由於自己的亂入造成的蝴蝶效應,洪承疇兵圍黃龍山,王左掛明明跟著王嘉胤竄到了山西去,按道理來,歷史已經生了變化,他的結局應該不同。但沒想到的是,鄭曉路剛剛離開陝西回了四川,王左掛又領著義軍從山西偷偷潛回陝西,結果落得與歷史一模一樣的結局,蝴蝶效應的影響終究被歷史的洪流又拉回了正軌。

有趣,真是太有趣了,如果我現在死了,四川的大好局面,是否又會被歷史的洪流拉向墜落,最終又造成張獻忠與清兵先後屠川呢?鄭曉路微微有失神,心想,看來我得加把力才行,若是稍有疏忽,我會不會也被歷史卷進去,無法改變這個世界呢?

對了,起來李自成現在也應該已經起義了,他又在哪裡,做著什麼事情呢?鄭曉路突然有想見見李自成。

就在這時候,門外一人飛也似地跑進來,這人是作的家丁打扮,但肩頭上挑著一個綠色的線頭,正是情報員的標記,這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鄭曉路的面前,大呼道:“緊急情報,朝廷八百裡加急送來的軍情,張頭領剛得到這情報,趕緊叫我給您送來!”

“哦?”鄭曉路一邊伸手去接那信紙,一邊皺著眉頭道:“讓我來猜猜這上面寫的什麼,野豬皮……哦……不對,東虜軍隊入侵了,是嗎?”(編者按:當時的人稱清軍為東虜。)

那傳令的情報員瞠目結舌,道:“東家,你真是神機妙算,這也能猜到?”

鄭曉路展開信紙一看,上面寫著“十月二十七日,東虜兵分三路,一路攻打入大安口,參將周鎮死亡;一路攻入龍井關,一路攻打洪山口,參將張安德等敗逃,張萬春降。薊州被圍,京師戒嚴。”

果然如此……鄭曉路心中明鏡一般,這次清兵扣關,可以是明末農民起義的一次轉折,因為這個原因,朝廷被迫號召全國的軍隊北上勤王,例如川中白桿兵、陝西精兵、山西兵……全國各地的精兵良將都被調到了北京。

這麼一調,陝西的農民起義軍原本被洪承疇他們剿得要死不活的,結果全都活了過來,因為精兵走了,陝西留下來剿匪的都是垃圾衛所兵,與農民起義軍戰鬥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朝廷派去陝西的三邊總督楊鶴,不得不採用以撫為主的政策,給了起義軍休息整頓的機會。

這一調,只怕四川能留下的兵力也不多,尤其是四川第一名將秦良玉,必定要帶著白桿兵北上勤王,不可能繼續留在四川。

“機會來了!”鄭曉路笑道:“這就是我在等的機會,你趕緊回去通知張逸塵,紅崖子山寨給我加緊,練兵、造銃、造炮……一樣都不要拉下。另外,通知我鄭氏在全川的所有掌櫃,將糧食集中起來,運往紅崖子山寨,咱們要屯糧備戰了,仔細搞,閻王軍三年之內,必取四川!”

秋風吹得落葉狂舞,鄭曉路嬉皮笑臉的神色被堅毅所取代,定四川,將從現在拉開帷幕!

奉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