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到山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馬車離了鶴山鎮,開始向著長灘湖紅崖子山的方向前進。本來鄭曉路想安排廠子裡派個馬車將鄭佳忻直接送回成都,但看了看鄭佳忻現在黯然的心情,又不願意讓她一個人獨處,便只好將她繼續帶在身邊。

馬車慢慢接近紅崖子山,皂鶯看到大片大片的農田,農田才收割過,裡面還堆扎著稻杆兒。田邊上建著一排整整齊齊的矮房。起碼有幾十戶人家的房子,竟然是建在一起並排著的。

“這裡的農舍真有趣,怎麼幾十家人的房子建在一起?”皂鶯奇道:“我以前見到的農村,每一家人的房子相隔都很遠的啊。”

“我來看看!”鄭曉路仔細看了看這些矮房,然後笑道:“這些房子是新建的,時間不到一年,看來這些房子,也是我鄭家的產業了。年初我派人接引了陝西成縣、略陽縣和徽縣的災民來四川,順便吩咐了一下王滿要好好接待他們,給他們安排一些田地,想來這些房子就是用來安置陝西的災民的。”

鄭曉路猜得不錯,這片田地以前是土豪里長耕的產業,在月圓之夜的戰役之後,這些田地全部被鄭家買了,當鄭曉路還在陝西打著糊塗仗的時候,先一步送回四川的數千老弱,就被王滿和郝孟旋安頓在了紅崖子山上的山寨裡住了下來,每一個人分派了良田和耕具,成為了鄭家的廉價勞動力,山上田地畢竟有限,就有一部份人被安排到了山腳下,散放在原先里長耕的田地裡。

這些從陝西遷移過來的災民,對物質的要求非常之低,只要能吃飽飯,什麼也願意幹,而且非常勤奮,他們並不知道這些產業是屬於鄭家的,還以為是山上的“王家”的產業,因此更加以為自己的大當家是白水王二。這個美麗的誤會,也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解得開了。

在貧瘠的陝西黃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的農民們,來到了四川這塊美地,看著肥沃的長灘湖邊的黑土地,這些農民們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希望,這一年裡有如上了條一般辛勤地勞作,秋收之後,他們將種出來的糧食毫無藏私地上繳給了山上的“王家”,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不過“王家”也並不虧待他們,不但保證他們一日三餐,還給豐厚的工錢。這種奇怪的僱傭種田方式,與以往的收地租方式大不相同,但陝西移民們沒有表示半的不滿,反而覺得這種方式更好。

他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按田地多少上交地租太容易受到天災影響,比如這次陝西旱災,地主是旱澇包收,僱農們卻要吃足苦頭。反而像“王家”這種給工錢種地,種出來的糧食全部上交,反倒是由地主承擔天災的風險,這種僱農方式,使僱農更加有生活保證。

鄭曉路的馬車經過那一排房屋前,只見屋前站了一些人,正在話,仔細一看,卻是大梁帶著幾個部眾,正在看望自己的陝西鄉親,原來這一排矮房裡住的正是成縣的災民,是大梁部眾的家眷。

大梁是第一批進入四川的,所以比皂鶯早到了數天,這些天譚宏帶著他安排了他的部眾,又安排他的部眾與家眷見面,與皂鶯一樣,大梁也被“王家”的繁容和富裕震驚了,這使得他更加感覺到自己跟了白水王二是個正確的決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鄭曉路招呼大梁也上了車,一起向山寨駛去。大梁也是第一次見到鄭曉路的容貌,不禁有些奇怪,問道:“大王,我聽你在白水聚眾時,已經是壯年了啊,咋現在變成了一個年輕人了。”

早晚也得讓大梁知道自己不是白水王二,鄭曉路已有思想準備,便將自己是川西鄭氏的事詳細地了一番,其實他自己從來沒過自己是白水王二,一直只是以閻王來稱呼自己,別人會錯了意那可不管他的事。大梁這才明白一直是自己看走了眼,不過他跟著鄭曉路轉戰陝西半年多,早已深知鄭曉路的能耐,因此倒不在乎他是不是白水王二,反正自己的大王是個有本事的,值得依託的大王,那就行了,管他是誰來著。

“以後就不能叫我大王啦,得叫我東家。”鄭曉路笑道:“我們鄭家在四川可是良民,造反這種事,還是悄悄的做比較好。”大梁了頭。

馬車到了紅崖子山口,眾人下了馬車,前面就是山路了,馬車不能再上去,這山路可不好走,當初郝孟旋爬上去還喘了一會兒氣,鄭佳忻嬌滴滴的,如何爬得上去?鄭曉路不禁有擔心地看了她幾眼。

皂鶯見鄭曉路眼色為難,便走過去扶住鄭佳忻道:“我扶姐姐上山,走吧。”

眾人走了一段,來到去年月圓之夜裡長耕的鄉勇和官兵激戰過的地方,刀砍斧鑿的痕跡還可以在山石上看到。

“這裡不久前生過激戰?”皂鶯奇道。

“沒錯,官兵和一群土匪在這裡打了一架,好不熱鬧。”鄭曉路笑道:“不過那個土匪不是我。”

上了山,鄭佳忻雖然有皂鶯扶著,還是走得氣喘吁吁,只見山寨門口一堆心腹排開一排,正在恭恭敬敬等著鄭曉路的歸來。張逸塵、譚宏、楊帆、王滿、郝孟旋、閔家兄弟……隊伍末端猛地跳出一個紅衣人影,對著鄭曉路飛奔而來,邊跑邊大叫道:“你這無賴,怎麼回來得這麼慢,別的人都比你先到好些天,害我好等。”

眾人一起失笑,原來這人正是鄭佳怡,她一身紅衣,還是那般陽光燦爛的樣子。原來第一批的譚宏和大梁回川之後,楊帆就通知了她少爺快回來了,鄭佳怡就從成都來到紅崖子山寨,天天守候在山寨門口等著自己的男人回來,不料左等右等,什麼人都等回來了,就是不見自己的男人。此時終於見到鄭曉路回來,她心中激動,雙目已是含淚,但個性使然,溫柔話語是不會的,一開口就是責罵,但是罵語中滿是喜意,卻哪裡瞞得了別人。

鄭佳怡一頭鑽進鄭曉路懷裡,卻見她身後還跟著跑出來了一個藍衣身影,那就是向蘭索了,向蘭索是土家女孩,奔放熱情原本遠漢家姐,但是鄭佳怡這個辣椒卻比土家女孩的動作還要快,向蘭索來晚一步,沒有懷抱可以鑽了,只好站在對面,笑嘻嘻地道:“相公回來啦,阿妹好想你……”

“哈哈,回到四川真是好啊!”鄭曉路伸出雙手,一隻手抱住一個,放聲大笑。

鄭佳怡一眼看到了後面的皂鶯和鄭佳忻,她也沒細想是怎麼回事,趕緊胡亂問道:“咦,好美的妹子,這位妹子是誰呀?大姐,你怎麼回來了?找到姐夫了嗎?咦,你心情不太好嗎?沒找到姐夫嗎?姐夫死了?”不愧是辣椒,一堆問題扔出來,她話度比腦子轉得快,第一個問題才問出來,不等別人回答,立即又把自己準備好的問題依次問了出來,直到問了找沒找到姐夫,才看到大姐表情不對勁,猜測多半是沒找到,於是問題立即變了個九十度。

“這事,回頭慢慢再吧,這山寨門口這麼多人,你問個啥!”鄭曉路一把拽過鄭佳怡,向著山寨裡面就走。一眾心腹趕緊跟上,楊帆立即湊近鄭曉路身邊,開始彙報鄭曉路去了陝西這一年裡,四川的產業展情況。

這一年裡鄭氏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加工業的展上,各個縣城都建立了加工廠,用以消化四川日益增長的經濟作物,甘蔗被用來榨糖、棉花用來織布、魚可以製成魚幹片、肉可以做成肉脯……吃不完的糧食也經過加工,變得利於儲存,然後透過長江航道,拼命地傾銷出去。

鄭氏與少數民族土司的關係已經非常良好了,苗族、藏族、壯族、土家族……四川境內這些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因為得到了鄭氏的幫助,民族手工業飛地展,以前這些少數民族因為聚居地比較偏僻,與世隔絕,所以大多窮得叮噹響,現在有了鄭氏的幫助,全部都富裕了起來,少數民族的人們表現感情的方式比漢族人更加熱烈和奔放,因此鄭家人在少數民族地區得到的尊敬比在漢族的地盤上更加深重一些。

因為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改善,養馬的牧場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川西阿壩州的若爾蓋黑河牧場原本是藏族人聚居放牧的地方,**在這裡放牧犛牛和綿羊。當楊帆派去的人在那裡尋找可以牧養建昌馬的草場時,立即得到了當地**的熱情接待。當地**聽鄭氏要養馬,立即自告奮勇幫忙選定了一塊水草豐美的寶地。

楊帆沒花什麼力氣,就在那裡建起了養馬場,為了感謝當地的**,鄭氏向他們大量收購牛角羊角,以及骨頭皮革,這些東西對於當地**來還不如一口鐵鍋實用,但對於鄭氏來,這些東西運到成都,就可以加工變成精美的牛角梳、羊角梳、皮衣、骨粉……都是非常有用的東西。於是鄭氏與**鬧了個皆大歡喜,一邊是賣出了自己用不著的東西,換成了錢,另一邊則是增加了生產資源的入手渠道,進一步擴充套件了自己的加工業規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