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顏思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覺得黃御史所言極是,我聽聞陛下在木邦強虜婦女嫁給當地百姓,逼迫木邦百姓修稜堡,修馳道,一時間死者無數。我等作為臣子,應該規勸陛下明聖學以端治本,躬聖學以建治要,崇聖學以需治化,陛下應該修德治心,親近儒臣,而不該聽信熊廷弼等人的話,做此等有傷天理之事。”劉宗周可以算是守舊派的代表,但他又不同於那些所謂的衛道士。

“規勸陛下一事,得從長計議,不可急於一時。”韓爌規勸道。

“我以為趁陛下所陷不深,正是規勸之時,我明日就會上奏章。”劉宗周說道。

韓爌見規勸無用,也不多說了。在這裡他算是最瞭解朱由校和劉宗周兩個人的,他知道劉宗周為人固執,堅持仁義治天下,跟朱由校的想法已經相去甚遠,朱由校一直想的就是改變大明的現狀,從他一系列的新政就能看得出來。

韓爌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朱由校要再次徵召劉宗周?

要說劉宗周做學問的能力絕對是當世無雙,連他都非常佩服,但劉宗周卻不適合當官。這時韓爌有個不可思議的想法:難道皇上就是讓劉宗周來整頓國子監的嗎?難道就是讓劉宗周來背國子監這個鍋的?

國子監的問題盤根錯節,積重難返,在整個大明,要說誰能治理得好,在韓爌的心中絕不會超過三個人,而劉宗周剛好就是其中之一。劉宗周為人古板固執,堅持原則,他為了要將國子監整頓好,可以得罪天下人,甚至是皇上。

而事實上劉宗周的確也得罪了許多人,從這段時間彈劾劉宗周的奏章就看得出來,這些奏章要是堆到一起有一座小山那麼高。但劉宗周有個優勢,就是他名揚大明,支援他的讀書人同樣也不再少數,雙方可以說勢均力敵。

正是這樣,劉宗周在國子監的改革才能進行得下去。

讓黃尊素沒想到的是,朱由校已經影響到了黃宗羲。

說起黃宗羲就必須得提一下,在歷史上,他遠比自己的父親有名,他被譽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如果沒有滿人入關,他在歷史上地位應該不下於西方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盧梭。

而黃宗羲也算是東林黨人,他曾經自評:初錮之為黨人,繼指之為遊俠,終廁之於儒林。

當黃尊素回到家的時候,正好看到黃宗羲拿著報紙,眉飛色舞地在給自己弟弟講述木邦之戰,而且對朱由校的那篇論疏非常推崇。如果報童看到黃宗羲,就知道黃宗羲就是一次買他兩張報紙的人。

黃宗羲現在還只有十四歲,正是容易熱血上頭,極其衝動的年齡。對於木邦之戰的觀點,嚴重受到了朱由校的影響,看到木邦之戰的報道,他都有衝動地想去當兵的想法。要不是家教極嚴,從小就將黃宗羲培養得比同齡人理智得多,他真的會離家出走去當兵。

“麟兒,你跟弟弟們在講什麼?”黃尊素問道。

“父親,我跟弟弟在講木邦之戰,以及皇上關於木邦之戰的論疏。”黃宗羲恭敬地回答道。

“麟兒,你是如何看待木邦之戰的?”黃尊素問道。歷史上的黃尊素在教育上是很有一套的,五子個個都才華出眾,聰慧異常,長子黃宗羲、次子黃宗炎、三子黃宗會兄弟三人人稱“浙東三黃”。

“孩兒以為緬賊乃寡國小民,但自萬曆年間數次對帝國用兵,帝國已丟地幾千裡,可見其心之貪,其志之大,不可不防,皇上此次出兵木邦,不但可以震懾緬賊,而且還有利於在雲南等地推行改土歸流。雲南等地的土司叛亂時有發生,今年年初安邦彥叛亂,就說明雲南等地的土司不安寧。只有真正地完成改土歸流,才能永絕土司之禍。”黃宗羲回答道。

“依你之言,孔時(魏大中字孔時)此行兇險異常。”黃尊素說道。

“安邦彥必定會再叛。”黃宗羲肯定地說道。

“孔時在雲南,安邦彥叛亂倒是對他威脅不大,只是朝廷要早做準備。”黃尊素說道。

“陛下雄才偉略,必定會有所準備。”黃宗羲崇拜地說道。

“麟兒,你以為陛下會對西南接連用兵?”黃尊素問道。

“是的。”黃宗羲說道。

“那你如何看待陛下對西南接連用兵?”黃尊素問道。

“一寸河山一寸血,陛下必定是要收復所有的失地的,帝國必定是會在陛下手中中興的,孩兒,每想到此事,都想著有天能投筆從戎……”黃宗羲說著有點忘乎所以了。

“麟兒,豈可胡鬧!”黃尊素聽到這話臉色都變了。

“孩兒知錯。”黃宗羲沒想到一高興將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從今天起,沒我的允許不得離開家門一步。”黃尊素呵斥道。

“是,父親。”黃宗羲低著腦袋說道。

……

而此時顏思齊已經悄悄地回到了大明,抵達了京師。

在歷史上,顏思齊原本是在今年的六月十五日會與鄭芝龍等二十八人會盟,在日本起事的。但這件事情被洩露了,幕府遣兵搜捕眾人,顏思齊等人逃到了臺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現在由於朱由校的介入,顏思齊決定先回大明見過朱由校之後再商議起事。

對於顏思齊,朱由校是非常重視的,此人關係到他經略日本的計劃。顏思齊一到京師,就被東廠安排到了一處秘密的場所。

朱由校沒讓顏思齊等多久,第三天就秘密地召見了顏思齊。這次跟隨顏思齊來的人中,除了鄭芝龍,還有楊天生,陳衷紀等人。這些人大多都是海盜出生。

“顏振泉,朕聽聞你要在倭國起事,朕有心助你一臂之力。”朱由校微笑著說道。

“不知陛下如何得知振泉要在倭國起事?”顏思齊好奇地問道。這件事情他真的覺得非常蹊蹺,知道他有這個想法的人除了他之外,絕對不超過兩個人,就連他妻子都不知道,而知道這件事情的兩個人都是他的生死之交的兄弟。(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